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搅打稀奶油的搅打充气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搅打稀奶油在搅打过程中,脂肪部分聚结率、液相中蛋白质质量比变化、搅打起泡率、质构特性和亚微观结构随搅打时间的变化规律,探讨了搅打充气与搅打稀奶油品质变化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搅打充气过程大致可分为迅速充气、大气泡破裂成小气泡和小气泡合并成大气泡3个阶段。第一阶段,搅打起泡率、脂肪部分聚结速度、脂肪球粒径增加速度相对较慢,且泡沫结构的稳定性差,以大气泡居多;第二阶段,搅打起泡率、脂肪部分聚结率、质构特性值均迅速增加,气泡稳定性较好,体系中的气泡较小;第三阶段,搅打起泡率开始下降,脂肪部分聚结速度缓慢,质构特性值和脂肪球粒径仍然保持较快速度增加,脂肪球已经聚结形成较大块状的聚结体,并包裹着大气泡。  相似文献   

2.
大豆色拉油包水乳浊液中乳化剂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标准乳化剂确定了油水体系和单甘油酯的亲水 亲脂平衡(HLB)值,并以HLB值为依据,考虑乳化剂分子的结构特异性,选择乳化剂配对,研究了乳化剂配对对乳浊液稳定性的影响。探讨了乳化剂配对的规律,分析了HLB值及乳化剂的量对乳浊液稳定性影响的机理,研制出了大豆色拉油包水乳浊液的最佳乳化剂配方:单甘油酯的质量分数为83.3%,span80的质量分数为16.7%。乳化剂添加到油水体系中的质量分数为5%。  相似文献   

3.
绘制了柴油、水、助乳化剂与乳化剂的三元相图,利用三元相图中相区面积的变化研究了HLB值(亲水亲油平衡值)、助乳化剂与乳化剂的质量比等参数对乳化柴油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复配乳化剂的HLB值、弱碱添加剂、助乳化剂与乳化剂的质量比对乳化柴油有很大的影响。在碱性环境下,Span80与Tween60复配乳化剂的HLB值为5.8、助乳化剂与乳化剂的质量比为0.3时,其三元相图的乳液面积最大,复配乳化剂的用量最少,此时乳化柴油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柴油-乙醇乳化燃料乳化剂的最佳HLB值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避免柴油-乙醇乳化燃料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乙醇吸水导致的柴油与乙醇的分层现象,研究了柴油-工业乙醇(含水量为5%)乳化燃料所需乳化剂的最佳HLB(亲水亲油平衡)值以及不同含水量对最佳HLB值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柴油与工业乙醇乳化时.最佳HLB值为3.3~3.8;柴油-水乳化液所需乳化剂的最佳HLB值为2.8~3.3.随含水量的增加.柴油-乙醇-水乳化液所需乳化剂的最佳HLB值增大,乳化燃料分层时间变长.在柴油-乙醇乳化燃料中加水有利于提高乳化燃料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以Span80、Tween60与Op-10作为复合乳化剂,制备了稳定的淀粉-丙烯酰胺反相乳液。研究复合乳化剂HLB值、复合乳化剂用量、油水体积比对乳液电导率与稳定性的影响,获得较佳的工艺条件:复合乳化剂HLB值在4.3~6.2之间,复合乳化剂用量在4%~8%之间,油水体积比在1~1.6之间,在此条件下,可形成稳定的W/O型淀粉-丙烯酰胺乳液。  相似文献   

6.
反相乳液聚合是近年发展较快的一种聚合方法,具有聚合速率高、高度分散、大小均一等突出优点.以Tween60与Span80为复合乳化剂制备了w/o型反相乳液体系.考察了乳化转速、时间、乳化剂的HLB值和质量分数以及油水体积比对乳液类型和稳定性的影响.由实验确定了反相乳液的最优条件:转速为14 000 r/min,乳化时间35 min,乳化剂HLB值为5.0,油水体积比为1∶1,乳化剂质量分数为4%时,可形成较为稳定的W/O型乳液.同时,结合实验结果对部分稳定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以 Span、Tween 系列非离子活性剂为乳化剂,葡甘聚糖(KGM)和乙基纤维素(EC)为分散相,考察 KGM/EC 乳液体系的抗聚并稳定特性。根据乳液稳定性理论分析,认为非离子活性剂分子亲油基团的结构及其与油相分子的相似度对乳液油水界面粘性及相应乳液抗聚并稳定性会产生较大影响。详细讨论了不同 HLB 值对 KGM/EC 乳液的冻融稳定性、贮存稳定性及化学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以氯化橡胶溶液乳化脱除溶剂为基础,详细讨论了氯化橡胶-二氯乙烷-水体系乳化脱溶合适的HLB值,理想的乳化剂类型、乳化剂配比、乳化剂使用浓度。并提出了最佳乳化pH值。  相似文献   

9.
利用烷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和丙二醇嵌段聚醚(L61)两种乳化剂配置不同亲水亲油平衡值(Hydrophilic Lipophilic Balance,HLB)的混合乳化剂,针对辽河油田欢喜岭采油厂二区稠油进行降黏实验,以探明该稠油最适宜乳化剂的HLB。同时,采用聚焦光束反射测量仪(Focused Beam Reflectance Measurement,FBRM)对稠油乳状液进行微观实时测量,分析液滴数量及粒径对原油乳状液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混合乳化剂的HLB为9.0时,降黏效果最好,小液滴数量趋于稳定,小液滴数量与HLB不等于9.0的乳化剂相比明显偏低,液滴分布均匀,乳状液性质稳定。  相似文献   

10.
乳化剂GR是一种新型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可用于反相乳液聚合物和非水乳液聚合物的制造。本文简要探讨了乳化剂GR的HLB值(亲水亲油平衡值)和用量以及体系的pH值等对单体乳液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为了克服乙醇汽油在使用过程中易吸水分相及成本过高的问题,研究了90#、93#汽油含水乙醇汽油微乳体系的最佳HLB值.借助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值)法,对水?油体系,不同浓度含水乙醇?油体系乳化所需乳化剂的最佳HLB值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90#汽油体系乳化时,拟最佳HLB值为5.35;水-93#汽油体系乳化时,拟最佳HLB值为5.80.含水乙醇?油体系随着乙醇含量的增加,所需乳化剂的最佳HLB值减小,90#,93#汽油呈现相似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2.
采用流变、常规量筒法、扫描电镜及显微镜,研究了优选出的3种弱凝胶与SD发泡剂的复配体系的起泡性能、黏度、稳定性以及微观结构。结果表明,起泡剂与弱凝胶复配之后,体系的各项性能得到明显改善。复配体系半衰期增大,泡沫黏度增大,稳定性增强,明显优于单一体系。在弱凝胶与泡沫复合调驱体系中,凝胶易在气泡表面形成吸附膜,将泡沫包裹在内部,增强了气液界面的黏度,使得泡沫不容易发生聚并破裂,从而增强了泡沫的稳定性以及黏度,使得其半衰期也增大。  相似文献   

13.
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Span80)和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单硬酯酸酯(Tween60)为复配乳化体系,环己烷为油相,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ADMAC)、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为乳化单体,采用电导法和目测法研究了单体质量分数、单体配比、亲水-亲油平衡值(HLB)、乳化剂加入量和电解质对反相微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体质量分数在50%~65%可以形成稳定的反相微乳液体系;固定单体质量分数时,随着单体配比中丙烯酰胺量的增大,微乳液体系稳定性得到不断增强;HLB值在5.36~8.54时体系较稳定,HLB值在7.48时微乳液体系最稳定;乳化剂的用量越大,所形成的反相微乳液体系越稳定;加入具有盐析效应的电解质时,反相微乳液聚合体系的微粒进一步细化,稳定性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14.
非离子活性剂乳液稳定性HLB规则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TX系列乳化剂白油乳液体系稳定特性随HLB值变化规律,测定了活性剂界面吸附层数,通过建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界面吸附拔河模型,分析了界面活性剂吸附层的结构和组成(HLB值)与乳液稳定性之间的关系,从而说明了HLB规则的内在作用机制.实验还发现随着活性剂用量的增加,乳液粒径变小,体系的最佳HLB值升高,并根据界面吸附拔河模型对此现象给予了解释.  相似文献   

15.
多相泡沫体系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相泡沫体系由气液固三相组成,固体颗粒的加入改变了泡沫的形成机制,需要一种新的泡沫体系评价方法来分析固体颗粒对泡沫稳定性的影响。采用Waring Blender方法生成泡沫,泡沫体系中液体析出时间和析出体积倒数在双对数坐标系中存在线性关系,因此采用该直线斜率表征泡沫衰减速率。对3种不同起泡剂的泡沫衰减速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常规泡沫体系中的泡沫衰减速率只与起泡剂浓度有关,而且起泡剂浓度不同泡沫衰减速率则不同。对固相颗粒类型、粒径、浓度对多相泡沫体系衰减速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预交联颗粒能与起泡剂溶液复配出发泡体积高、稳定性强的泡沫体系;固体颗粒粒径越小,多相泡沫体系越稳定;固相颗粒质量分数影响多相泡沫体系的起泡能力,存在最优的固相颗粒质量分数,使多相泡沫体系最稳定。  相似文献   

16.
以不含抗氧化荆的精炼大豆油为原料,研究了加入蔗糖酯对其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温时(烘箱法),HLB13的蔗糖酯具有一定的延缓大豆油氧化的作用,其中0.5‰添加量(质量分数)时延缓氧化效果最好;高温条件下(110℃)HLB13、HLB11、HLB9的蔗糖酯在不同浓度条件下有一定的加速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