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江苏省会议中心预应力梁式转换层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转换梁与上、下层的墙、柱、梁一起组成巨型框剪结构体系;转换梁做成三跨连续的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大梁,预应力筋采用直线有粘结和曲线无粘结两种形式。实现了高层建筑3×15.6m跨的柱网改变,取得了改善结构受力性能、减少挠度、节约钢材、提高抗裂性、满足正常使用的良好效果。 该工程为今后高层建筑大跨度柱网改变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
刘文 《江苏建筑》1997,(3):11-16
转换梁与上、下层的墙、柱、梁一起组成巨型框剪结构体系;转换梁做成三跨连续的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大梁,预应力筋采用直线有粘结和曲线无粘结两种形式。实现了高层建筑3×15.6m跨的柱网改变,取得了改善结构受力性能,减少挠度,节约钢材,提高抗裂性,满足正常使用的良好效果。跟踪实测结果与设计吻合。该工程为今后高层建筑大跨度柱网改变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将目前国内先进的预应力理论与技术应用于一幢28层高层建筑中,建立并研究了预应力扁梁框-剪结构体系;提出有粘结与无粘结相结合的预应力双筋梁抗爆新结构;将大跨无粘结预应力连续地基梁用作抗浮结构.为今后进一步发展及推广预应力新技术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刘兴录  李宝生  周延其 《建筑技术》2000,31(11):759-760
东方广场东回迁楼地下4层 ,地上8层 ,框架结构 ,建筑面积18000m2,其中3~5层局部为18m×6.0m的大柱网、大空间结构 ,5层以上为6.0m×6.0m柱网 ,6层为转换层 ,靠6层楼面承托以上3层的6.0m×6.0m柱网的荷载 ,转换梁跨度18m ,承担的荷载大 ,所以第6层设计了4榀有粘结预应力转换梁。为验证结构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结果 ,按设计要求 ,在梁、柱结构的非预应力钢筋17个不同位置埋设钢筋应力计 ,量测预应力转换梁和非预应力梁、柱的内力分布。1预应力的施加预应力转换梁截面700mm×13…  相似文献   

5.
张勇 《房材与应用》2006,34(2):46-46,52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是指施加预应力后,沿全长与周围混凝土不粘结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这种工艺具有孔道无需灌浆、施工简单、张拉以后摩擦小、易弯成曲线形状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多层及高层建筑大柱网板柱结构及大跨度梁类结构。  相似文献   

6.
赵进  刘霄阅 《广东建材》2011,27(4):83-87
在高层建筑中转换梁和上部结构存在着共同工作的特性,部分预应力混凝土转换短梁,当梁底混凝土开裂后,在转换梁和托柱点之间形成了明显的拉杆拱体系,这与普通梁的受力有着本质的区别。本文结合某高层建筑中转换梁的现场监测进行了预应力混凝土转换梁的设计方法和高层建筑中转换梁对上部结构性能影响的研究。初步揭示了带转换梁结构和转换梁自身的受力特点。  相似文献   

7.
无锡鲁能万豪酒店综合楼共9层,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底部两层大堂抽柱形成大空间,3层及以上为标准层。三层为转换层,设置双向三跨及两跨预应力托柱转换大梁托抬上部四根框架柱,实现了上部4.5m+9.0m+4.5m柱网到下部18.0m及13.5m大柱网的转换。预应力转换梁及转换柱按中震弹性设计。重点介绍了预应力框架转换梁的设计全过程和构造措施。  相似文献   

8.
张勇 《建筑节能》2006,34(2):46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是指施加预应力后,沿全长与周围混凝土不粘结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这种工艺具有孔道无需灌浆、施工简单、张拉以后摩擦小、易弯成曲线形状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多层及高层建筑大柱网板柱结构及大跨度梁类结构。  相似文献   

9.
徐州机场航站楼为两层框架结构,柱网尺寸为12m×18m,楼盖采用仅在柱上设梁的预应力梁板结构,通过将板中预应力筋集中布置,取代次梁,形成大面积平板,便于管线布置。由于航站楼结构设计荷载大,结构尺寸偏小,给设计和施工带来了困难。本文通过介绍重荷载作用下大跨预应力楼盖的设计与施工过程,对大跨预应力结构的设计要点、构造措施、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方法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0.
涂勇 《云南建材》2011,(15):248-249
高层建筑因综合性功能不同,在某层开始柱网的分布会因功能需要而改变柱网布局,这时就需要一个转换层作为上部结构柱网的承重层。结构.转换层是一个建筑物中不同结构形式相连接的关键点,它既是下部结构的“顶板”,又是上部结构的“基础”,在整个建筑物结构体系中,起到至关重要的连接作用。一般以转换梁转换柱的形式出现,本文就某高层建筑的转换层结构施工实践作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徐方奇 《山西建筑》2006,32(3):82-84
从无粘结预应力平板结构、预应力转换层结构、预应力基础等方面介绍了预应力技术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分析了其所带来的优势,最后对预应力技术在高层建筑中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据了解,国家体育场工程在看台及转换梁等部位采用了预应力技术。由于结构超长,为减少温度应力对结构的不利影响,在首层看台板中双向布置了无粘结预应力筋,直线形布束。为满足大柱网无梁楼盖承载力要求,在预应力板柱结构中采用了无粘结预应力技术。为解决转换梁及悬臂梁承载问题,在部分转换梁及悬臂梁中采用了有粘结预应力技术。由于设计调整,国家体育场工程工期耽误一段时间,为满足工程总体进度要求,工程总承包部组织24小时不间断施工。为满足甲方要求,结构工程分公司国家体育场项目经理部从6月10日进场后组织施工人员三班倒,及时配合预应力…  相似文献   

13.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游泳馆为双层大跨度建筑,对大跨度楼盖进行了矩形钢管混凝土柱、钢桁架结构方案与钢筋混凝土柱、预应力混凝土梁方案的经济性比较,介绍了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的设计及大跨度楼盖的舒适度验算情况。对屋盖进行了单层柱面网壳与双层柱面网壳的方案比较,得出双层柱面网壳经济性更好、施工更方便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吕志涛  刘平昌 《建筑技术》1997,28(3):178-180
南京状元楼酒店扩建工程为实现上下柱网的改变,利用设备层作为结构转换层,通过多种结构方案的模拟试验,确定在转换层结构上分阶段施加预应力,取得了改善结构受力性能,减少挠度和梁截面高度,节约钢材,提高梁抗裂性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南京广电大厦工程自±0.00平板开始 ,至二十六层采用了多种预应力施工技术。其中包括多跨无粘结预应力平板、无粘结预应力扁梁及悬挑结构 ,大跨度有粘结预应力梁等。本文着重结合工程实践 ,介绍五层24.3m跨有粘结预应力梁的施工。  相似文献   

16.
13.2m跨无粘结预应力井式梁楼板设计仝为民,田山明(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预应力所)某办公楼工程,主楼部分采用无粘结预应力井式梁结构,共15层,其平面如图1所示。主要用做办公用房,除一层层高为4.2m外,其余均为标准层,层高为3.lin,柱同间距为6...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结合实际工程,对柱网布置不规则的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板-柱结构的整体受力分析与设计、预应力混凝土转换板的有限元分析与设计方法做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哈大电气化运输调度指挥中心工程,是东北地区铁路运输调度的信息集结中心和智能化指挥中心,位于沈阳铁路分局机关院内。建筑主体结构1—7轴间为柱下弹性地基梁基础,二层以上均采用宽扁梁框架结构,一层采用有粘结预应力钢筋砼纵向大梁(连跨50m),上托两层楼的结构形式。预应力梁采用部分预应力钢筋砼设计,  相似文献   

19.
方赛文  张二光 《建筑技术》1994,21(11):673-675
本文介绍多跨无粘结预应力平板在高层建筑楼面中的应用情况,对平板在预应力张拉过程中对柱,墙、板所产生的附加应力进行分析,同时与实际测试资料进行比较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0.
张大旭  李继雄 《施工技术》2003,32(11):25-26
北京国际新闻文化中心工程位于东长安街南侧 ,为地上 2 2层的框架剪力墙结构 ,柱网多采用 9m× 9m ,结构平面如图 1所示。该工程特点如下 :①在钢 混凝土组合梁中配置预应力筋 ,解决了梁跨中挠度过大的问题 ;②部分无粘结预应力筋穿过钢骨柱型钢进行锚固。1 预应力钢 混凝土组合梁设计近年来 ,我国钢 混凝土组合结构已经在建筑与桥梁结构中得到应用 ,但应用在大跨度结构中时仍存在挠度变形过大等问题。克服的方法是对钢 混图 2 梁截面尺寸凝土组合结构施加预应力 ,使其成为预应力钢 混凝土组合梁[1] 。本工程预应力钢 混凝土组合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