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根据岩芯和测井资料,以地质相、测井相分析为基础,对试验区葡I组油层进行详细的沉积微相研究,识别出3种沉积亚相、11种微相。在对葡I组油层精细划分与对比、单砂体研究基础上,详细描述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为聚驱后井网重构、剩余油挖潜提供了坚实的地质基础。  相似文献   

2.
松南气田登娄库组气藏是碎屑岩储层,其主力层为登Ⅲ、登Ⅳ砂组,在近八年的开发过程中,存在单井储层钻遇率差异大、储层物性及含气性差异大,导致累产差异明显,需要从沉积方面深化研究。本文是在区域沉积背景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岩心、岩屑、岩性标志和测井相标志,确定研究区的主要微相类型,划分单井沉积微相。综合研究区的砂体与砂地比展布特征,研究各小层的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通过分析认为本区为辫状河沉积,呈南北向条带状展布,发育辫状河道、心滩、冲击平原等沉积微相。研究成果对储层评价、井位优化部署等研究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路70断块东营组主要以河流相沉积为主。纵向上,分析重点井的地质资料与相应的测井响应特征,建立沉积微相的测井相标志;横向上,提取一定时窗内小层地震属性,确立小层在平面上的沉积展布。最后将区域地质资料,沉积相标志,地震属性三结合,划分出东营组各部分小层平面沉积微相。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王集油田核三段三角洲沉积微相研究,将研究区沉积微相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前缘席状砂、河道间湾和前三角洲泥岩五种微相,对每类沉积微相的岩性、粒度、测井曲线、物性等进行了分析,建立了不同沉积微相的测井相识别模式,绘制了沉积微相的平面分布图,总结了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特征,为油田的勘探开发提供地质基础。  相似文献   

5.
在结合地震、岩心、测井、录井、分析化验等资料的基础上,对板桥油田沙河街组储层进行沉积微相研究,属于重力流水道沉积、滩坝沉积。可划分为主水道、分支水道、水道漫溢、湖相泥、砂坝中心、砂坝侧翼、滩砂及浅湖泥等八种微相,明确了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特征,为后续的开发调整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构造背景、岩心、古生物特征、测井资料的综合分析,查明了鄂尔多斯盆地白于山井区长4 52油组的沉积特征和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规律,认为白于山井区长4 52油组储集体发育的是一套三角洲前缘亚相砂体,其沉积微相可进一步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远砂坝和支流间湾微相。根据不同沉积微相的测井响应特征,研究了沉积相在平面上的分布特征,并总结出研究区的相层序。  相似文献   

7.
利用岩心分析、录井、测井以及电镜薄片等资料,在岩石相-测井相相关性分析基础上,识别并划分鄂尔多斯盆地史家畔地区延长组长4+5油层组的沉积微相,编制相应沉积微相展布图。通过长4+5油层组小层砂体沉积特征与沉积微相平面展布规律分析,结果表明长4+5期研究区处于较强湖泛区,属于三角洲沉积体系,河道砂体分布较好。尤其是长4+5油层组的分流河道微相作为最佳储集层,有利于油气富集,是下一步油田勘探开发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构造背景、岩心、古生物特征、测井资料的综合分析,查明了鄂尔多斯盆地白于山井区长4+52油组的沉积特征和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规律,认为白于山井区长4+52油组储集体发育的是一套三角洲前缘亚相砂体,其沉积微相可进一步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远砂坝和支流间湾微相。根据不同沉积微相的测井响应特征,研究了沉积相在平面上的分布特征,并总结出研究区的相层序。  相似文献   

9.
王萌  高万朝  杨玉东 《辽宁化工》2020,49(9):1155-1158,1161
通过对岩石类型、颜色、沉积构造、粒度特征的研究,结合区域沉积背景、单井沉积微相、连井剖面等综合分析,确定了定边油田贾崾岘油区长2~1油层组沉积相类型及其沉积微相划分,并进行小层沉积微相及砂体平面展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贾崾岘油区长2~1油层组属于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主要发育水上分流河道和河道间微相,总体来看砂体的发育完全受控于沉积微相的展布,均呈北东—南西方向条带状展布。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研究区有限的取芯资料,通过砂体的沉积特征、测井相特征及砂体的空间分布对北汉庄油田三垛组一段进行了系统的沉积微相研究。结果表明,三垛组一段为河流相沉积,主要发育边滩、决口扇、泛滥平原、心滩、河道间5个微相。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单井剖面和井间剖面对比分析,研究沉积微相在垂向上和平面上的变化规律,并综合砂体厚度展布特征和地层厚度特征,编制了研究区内不同砂层组沉积时期沉积微相平面展布图。结果表明,三垛组一段底部辫状河河道沉积微相沉积的VIII砂体在研究区是最好的储层。这种对储层的详细解释以及对其沉积微相的精细描述有助于优质储层的鉴别和分布预测。  相似文献   

11.
刘艳  冯辉 《内蒙古石油化工》2010,36(23):145-148
本文通过野外露头剖面、岩心观察和测井曲线资料,确定了陕北何家集探区长4+5-长6油层组的沉积微相特征,利用测井资料建立测井相,利用多种沉积相的识别标志及特征,进行长4+5-长6油层组沉积相、沉积微相的划分,并进行各小层沉积微相及砂体平面展布规律研究。依据测井曲线综合解释、岩性特征及试油、试采资料,分析石油富集规律。通过以上综合研究,分析沉积微相与石油富集之间的关系,从而对有利含油砂体进行预测。长4+5-长6油层组沉积属于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主要发育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微相以水下分流河道和分流间湾为主,骨架砂体为水下分流河道,以北东物源方向为主,总体来看砂体的发育完全受控于沉积微相的展布,均呈北东—南西方向条带状展布。长4+5-长6油层组油藏主要分布在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主要受岩性控制,分布不均匀,属岩性油藏,通过生、储、盖组合综合评价,认为骨架砂体水下分流河道为有利沉积相带。  相似文献   

12.
赵进义  孙明  刘玲  李浩  代振龙 《辽宁化工》2012,41(10):1046-1049
结合鄂尔多斯盆地烟雾峁区域的构造背景及沉积演化历史,综合利用钻井取心、录井、测井等资料确定沉积相标志,通过测井相分析及沉积微相剖面、平面的展布特征,认识烟雾峁区块长6储层沉积微相的时空演化规律.通过研究认为烟雾峁区域长6储层主要发育有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侧翼、水下分流间湾三种沉积微相.此外沉积微相的分布控制着储层的发育,油气成藏和油藏类型明显受沉积相的影响,厚度大、连片性好的水下分流河道砂岩为其主要储集层.因此对本区的沉积微相研究清楚对认识烟雾峁区域的长6油气富集规律、指导下一步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志丹油田旦八区大量岩心的观察及90多口井的单井沉积相、剖面相、平面相的分析研究,认为该区长3油组为一套三角洲平原沉积,可见到分流河道、天然堤和河漫沼泽三个微相.对研究区沉积微相展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有利储集体为分流河道砂体,受沉积微相展布控制。  相似文献   

14.
秦明  马世忠  秦旗 《当代化工》2014,(6):1087-1089
徐30区块位于榆树林油田西南部,葡萄花油层是其主要目的层。通过分析取心井的岩心资料和测井相要素,并结合研究区沉积特征,探讨了榆树林油田徐30区块葡萄花油层的沉积微相类型。结果表明,本研究区目的层段具有明显的水下分流河道特征,为三角洲前缘亚相,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席主体、席状砂、席内缘、席外缘5种微相。进一步分析研究区沉积特征,建立测井微相模式,绘制出9个时间单元平面沉积微相展布图,为徐30区块葡萄花油层的开发提供重要的地质依据,为油水分布规律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主要研究目的层馆一段属河流相沉积。依据现代沉积学的基本原理,通过单井相分析,结合逐井各层测井相解释和剖面对比:综合砂体厚度展布特征和地层厚度特征,确定了研究区八个小层的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建立了该断块区曲流河沉积模式。结合砂体的分布特征、储层非均质性、油水运动规律等资料的分析提出了挖潜增产措施。  相似文献   

16.
以岩心和测井分析资料为基础,通过对永乐油田肇29区块葡萄花油层的岩石学特征、沉积构造特征、测井相特征等沉积相标志的综合研究,确定了该区主要为浅水湖泊三角洲沉积,主要沉积微相有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席状砂等。结合区域沉积相资料,根据测井资料、岩心资料对本区葡萄花油层储层沉积微相进行了研究,掌握了沉积微相的时空展布和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7.
王刚  胡改星 《辽宁化工》2013,(12):1459-1461
结合子洲油田石宅河区录、测井资料以及地层岩性、粒度、沉积构造等相标志,分析了该区延长组长6油层沉积微相特征。结果表明,长6油层组属三角洲平原亚相,其中包括分流河道、决口扇、分流河道间微相。同时对长6油层组各小层沉积微相的时空展布特点进行分析,认为油气聚集受沉积做相控制,分流河道微相为K6油层组良好的储集层,是研究区油气开发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野外露头剖面、岩心观察和测井曲线资料,确定了陕北富县探区长6油层组的沉积微相特征,利用测井资料建立测井相,利用多种沉积相的识别标志及特征,进行长6油层组沉积相、沉积微相的划分,并进行各小层沉积微相及砂体平面展布规律研究。依据测井曲线综合解释、岩性特征及试油、试采资料,分析石油富集规律。通过以上综合研究,分析沉积微相与石油富集之间的关系,从而对有利含油砂体进行预测。长6油层组沉积属于三角洲相和湖泊相,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微相以水下分流河道和分流间湾为主,骨架砂体为水下分流河道,以北东物源方向为主,总体来看砂体的发育完全受控于沉积微相的展布,均呈北东—南西方向条带状展布。长6油层组油藏主要分布在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主要受岩性控制,分布不均匀,属岩性油藏,通过生、储、盖组合综合评价,认为骨架砂体水下分流河道为有利沉积相带。  相似文献   

19.
火焰山油田属于吐哈盆地的火焰山构造带,通过测井、录井、岩心等资料,结合三工河组区域上的沉积特征和沉积相演化规律,认为火焰山油田三工河组为三角洲沉积环境,岩性主要为深灰色-灰色泥岩、泥质粉砂岩,灰白色砂砾岩、含砾砂岩和细砂岩;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河口坝、席状砂沉积微相;水下分流河道微相砂体连通性好,构成研究区内最主要的含油层系。通过对沉积微相的研究,为研究区油田的高效开发奠定地质基础,进而为下一步勘探部署工作做好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沉积体系是构成层序的基本单位,强调相的三维组合关系,强调环境、过程与几何形态的统一。针对工区钻井较少的情况,利用地震资料进行属性的提取,建立地震相-沉积相的对应关系,从而实现对未取芯井段和未钻井地区进行研究。通过不同单井沉积微相对比,确立不同沉积时间各沉积微相垂向演化特点,进而依据沉积相平面展布规律,确定各沉积微相在三维空间上的展布,为确定研究区岩性、地层油气藏发育的有利相带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