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倾倒变形是指陡倾层状岩体分布于纵向谷,在重力作用下向谷侧反倾,并形成倾向谷侧的拉张裂隙,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形破裂现象。在现场勘察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倾倒变形体边坡地形地貌特征、地层岩性特征、结构面发育特征以及岩体力学性能的差异等方面对某水电工程右岸建筑物出口倾倒变形体边坡的成因机制及稳定性进行了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2.
德泽水库发电放空隧洞闸门井后缘边坡分布蠕动变形体,对闸门井及大坝的安全有较大影响。根据勘察成果及现场开挖情况,深入研究边坡的工程地质条件,分析蠕动变形体的破坏机制,确定蠕动变形体的边界和底界,并进行边坡稳定性分析,进而提出对边坡的工程处理措施,经治理取得了良好的边坡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3.
倾倒变形是中陡倾角岩质边坡中常见的一种破坏型式,结合玛尔水电站工程实例对倾倒变形体边坡的结构特征、变形破坏机制进行分析论证,并对变形体在蓄水前后不同工况、不同运行期的稳定性进行深入地分析、计算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工况、不同运行期倾倒变形体边坡稳定性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4.
在丘陵地区进行露天开采,露天边坡与山坡构成了复合变形体,致使2者变形相互作用,边坡滑移变形值大,由此影响边坡上各类设施的安全,且有些设施需要预先知道可能产生的变形值;为此,在地面监测结果动态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灰色理论方法,对后续变形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经过后期实测结果的验证,效果较好,从而可以为矿山生产设施及周边环境的安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煤矿安全》2017,(7):242-245
在调查抚顺西露天矿南帮边坡变形失稳形成的地质环境基础上,分析了变形体发育特征、影响因素以及稳定情况。研究表明该变形体是矿山开采形成的顺层岩质边坡易滑体,受坡体结构、坑体构造、降雨、深层软弱带及底部开挖影响渐次形成的,属特大危岩体。通过数值计算并综合监控调查结果,认为现渐趋稳定的变形体在降雨等工况下稳定性骤降,仍具有较高成灾可能性,需开展监测工作,并提出了边坡稳定控制技术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6.
针对边坡稳定性问题及其监测数据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考虑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多种因素,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华光潭水电站一级发电厂房后边坡(古变形体)在治理前后的稳定性进行对比分析,并据此评价边坡的治理效果.综合评判结果表明了治理后的边坡目前处于稳定状态,该方法可以较好地反映出各个不确定性因素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同时说明了对稳定问题突出的古变形体,“治坡先治水”的原则仍然适用,印证了地下水是古变形体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通过建立高陡边坡综合监测系统,对贵州息烽磷矿露天转地下开采过程中的边坡稳定性进行了实时监测,从应力和位移两个方面综合分析了露天转地下复合扰动作用下边坡应力和位移变化规律,并得出如下结论:875平台的边坡稳定性主要受单-露天采动影响,边坡岩体滑动面位置距坡面较浅,滑移面尚未形成;复合采动影响下,800平台处坡体内应力经历了"急剧失衡-缓慢调整-新的平衡"的"L"型变化过程,边坡位移的增长呈现"加速变形期-急速变形期-平缓期"的"S"形变化趋势;应力的缓慢调整阶段边坡位移处于急剧增长状态,这是预测露天转地下复合采动影响下边坡滑移的关键阶段。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边坡岩性、结构构造、地质环境及变形破坏形迹等工程地质分析,揭露出边坡变形破坏的形成机理和地质力学模式是由构造结构面形成变形体切割面,采矿开挖使边坡临空及爆破与震动等影响而形成的.通过变形变迹分析,判断得出该边坡变形处于滑移面贯通阶段,并有形成加速下滑,导致滑坡的趋势,为后期定量评价边坡稳定性和制订整治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当前在水库施工过程中,常常遇到开挖边坡造成失稳破坏的问题。以永不落水库大坝开挖边坡出现的蠕动变形体为例,对蠕变体的变形特征、影响因素、演化形成机制等进行分析,通过对清基后蠕变体参数反演分析的稳定性计算,结合前期勘察阶段资料综合确定稳定性参数,然后利用所确定的参数对清基前原始地形剖面稳定性进行分析与评价,以此来验证所提出的参数可靠性,为后期防治设计提供依据。通过综合分析,建议对蠕变体采取坡面系统排水、支挡结构、坝基心墙齿槽部位系统锚固和固结等综合防治措施。同时加强地表位移监测,采取地表及深部位移综合监测、地下水动态监测等监测措施。  相似文献   

10.
西南某露天铁矿开采形成了高陡边坡,边坡坡体中有不同构造的断层相互切割,节理较为发育,同时受软弱结构面影响比较明显。采用离散元法对高陡边坡稳定性进行计算,分析边坡在天然状态及开挖后的稳定性情况。模拟结果表明,由于受优势节理面控制,边坡坡脚处容易向临空面产生较大位移,可能发生浅表层局部失稳,整体稳定性较好。同时,也体现了离散元法在解决节理岩质边坡稳定性问题上具有较强适用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基于露井联采井工开采对露天边坡变形的显著特征及矿压控制原理,分析了边坡的变形机理,建立了边坡稳定性监测的基本方法,通过监测体现露井联采边坡矿压显现指标,包括边坡地表位移,岩体深部变形以及边坡应力,分析了井工开采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安家岭二矿的边坡实测表明,井工开采对边坡稳定性影响较大,回采一定距离后,边坡平台出现破断及滑动,具体表现为:边坡地表及深部位移显示+1 379 mm平台处出现裂缝,使裂缝左右岩体分别向不同方向移动,地表位移为91.33 mm,深部位移为88.36 mm,平台出现裂缝前最大积聚应力为828 k N。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边坡变形与控制的基础理论提供了依据,为露井联采工程设计提供了明确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判曙光金铜矿排土场边坡现状稳定性,进行了排土场原地形地貌、基底地层岩性分布和排土场现状调查。结合岩土勘察成果,采用二维极限平衡和三维数值模型方法对排土场进行了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排土场现状边坡的安全系数能够满足规范要求,现状边坡稳定;排土场中下部425~515 m平台位移量较大,移动方向为竖直向和沿沟谷方向,最大位移量为80 cm;模型的剪应变增量较大处位于625 m台阶至425 m台阶的堆积区域的深部及坡脚处,破坏类型为圆弧形;排土场整体破坏以剪切破坏为主,主要范围为625~425 m,台阶以张拉破坏为主,在台阶外侧可能产生张拉裂缝。  相似文献   

13.
边坡位移的产生及发展对边坡的稳定性是极为重要的,然而导致边坡产生位移的因素是极其复杂的,采用具有非线性映射功能的神经网络理论,在Matlab环境下编程,建立了位移及稳定性预测的BP神经网络模型,运用历史位移数据训练神经网络并进行测试,将训练好的网络模型用于预测边坡位移的发展,进而预测边坡的稳定性。最后将该预测系统用于山东省莱州市仓上金矿北帮边坡工程,预测结果与已有的监测数据相比误差很小,说明效果良好。该系统对了解边坡位移的发展趋势以及研究边坡的动态稳定性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GPS技术在深凹型露天矿水厂铁矿边坡变形破监测中的应用情况,以及采用Pinnacle 软件对监测数据的处理过程,得出边坡位移变化的数值,作出各监测点的位移变化曲线,并对可能导致边坡变形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王旭春  管晓明  杜明庆  宋晨 《煤炭学报》2013,38(Z2):312-318
针对安太堡露天矿西北帮边坡出现的蠕滑现象,介绍了边坡的工程背景和滑坡现状,结合位移监测数据,研究了边坡蠕滑区滑坡的主要形成因素和滑动机理,简述了蠕滑边坡的失稳预测方法。结果表明:露天矿边坡蠕滑区滑坡机理为前缘沿红黏土顺层持续蠕滑,后缘产生大量拉裂带,中部阻滑段最终被剪断导致边坡产生陡倾切层滑动;持续的强降雨是造成边坡滑坡的主要外在因素,不利的地形与地貌和地质特征与构造是导致边坡蠕滑变形的内在因素;可以通过判定边坡后缘拉裂带的裂缝深度对边坡失稳进行预测。运用基于有限单元法的MIDAS-GTS软件构建了边坡蠕滑区三维地质模型,采用强度折减法计算了边坡稳定系数,并进行了边坡的变形破坏分析和稳定性评价。结果表明:边坡天然状态下稳定系数为1.06,整个边坡蠕滑区处于临界破坏状态;边坡蠕滑区位移自上而下逐渐减小,坡顶最大位移达到0.43 m,位移变化最显著的区域分布于红黏土层,说明其发生了蠕滑变形,并形成了剪切破坏带,与坡顶拉裂带有贯通的趋势,滑坡的可能性较大,应该采取必要的工程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煤炭技术》2017,(11):126-128
基于现场工程地质勘察和岩石力学试验,建立数值模拟计算模型,从应力、位移、塑性区变化等方面进行边坡稳定性分析。模拟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岩体剪切破坏造成坡脚贯通产生滑移面,在楔形破坏作用下可能产生滑坡。因此应加强边坡坡脚治理,必要时进行削坡卸载。  相似文献   

17.
某水库拟选定坝址在前期勘察过程中发现坝轴线处有一大型变形边坡,通过多种勘察方法,确定了变形体范围、性质,并在各种工况下对其进行稳定性分析,及时调整设计方案,避免了在施工时或水库运行时发生重大地质灾害的可能.  相似文献   

18.
三峡库区云阳县滑坡GPS变形监测网基准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变形监测是监测变形体安全性的重要手段,其基本任务就是通过对变形体测量,获取其动态位移信息并进行分析、判断,对变形体安危状况做出预警。主要研究GPS变形监测的基准稳定性分析之F检验法,结合三峡库区云阳县专业监测滑坡具体工程,对GPS滑坡变形监测基准网的基准稳定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利用FLAC3D软件对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加固边坡土体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了不同地震持续时间情况下坡体的应力、位移及抗滑桩受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强震荷载作用下抗滑桩与边坡土体产生相对位移,形成土拱,阻碍土体沿水平向的位移。锚索抗滑桩与无锚索抗滑桩相比,弯矩呈现出明显的"S"形分布,桩身剪力呈现出倒"S"形分布。  相似文献   

20.
深凹露天矿山开采过程中易产生滑坡、泥石流、危岩垮落等地质灾害,为保证露天采场人员及设备安全,需开展深凹露天矿边坡稳定性研究。利用3DMine构建深凹露天矿三维模型,而后导入FLAC3D进行8个分区的露天矿边坡应力应变数值。从竖直方向位移、最大(小)主应力分布状态、剪切应变方面进行分析得出:竖直方向几乎无位移,露天边坡整体稳定性较强;局部台阶坡面存在应力集中现象,应加强监测。在实际工程中,矿山引入边坡智能监测系统,利用雷达扫描及GNSS在线数据集成技术形成三维可视化边坡模型,实时监测边坡空间位移变化数据,实际监测结果表明开采后边坡薄弱面发生位移,与数值模拟结果一致。文章创新点在于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手段与实际工程中的三维智能监测系统相结合,可有效防治露天开采时所面临的地质灾害问题,对同类高大边坡安全稳定性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