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高能重离子p、He、C、Si、Ar、Fe、Kr和Xe对固体气泡探测器的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固体气泡探测器具有许多与固体核径迹探洲器相似的性质,且具有显影主动性、实时记录性、体径迹显示能力等多方面普通固体核径迹探测器所不具有的性能。可以得出结论:固体气泡探测器是固体核径迹探测器的一种新类别。  相似文献   

2.
固体核径迹技术起源于固体核径迹探测器,并随着固体核径迹探测器的发展而日趋成熟。但是固体核径迹一直以来只是作为一种探测手段来研究带电粒子的性质,后来在核孔膜方面也有所发展。应用固体核径迹的原理来研究材料表面的一些绝缘和光学性质,通过实验取得了一些结果和初步结论  相似文献   

3.
固体核径迹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士伦 《核技术》1996,19(10):581-584
介绍最近几年固体核径迹研究取得的主要进展,包括:径迹形成机制和探测方法研究固体核径迹在核物理、高能和相对论重离子核反应,原子物理、空间科学、宇宙射线探测、地学、测氡和核孔膜等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地面加速的重离子模拟空间重离子标定了CR-39固体核径迹探测器,通过物理分析和计算方法获得了一个数学表达式,这样就可以通过CR-39固体核径迹探测器上径迹的测量进行离子鉴别和能量估计。  相似文献   

5.
固体核径迹探测器在中子辐射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介绍固体核径迹探测器近年来在中子辐射监测中的主要进展,其中包括发现CR-39径迹探测器及其主要性能,以及监测中子剂量的方法与应用。  相似文献   

6.
PETP固体径迹探测器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宗伟  刘洪业 《核技术》1998,21(6):340-343
报道了惭烯对苯二酸醌固体核径迹探测器对裂变碎片记录性能的实验研究。在改变温度、蚀刻时间和蚀刻液浓度等条件下测量了裂变碎片迷平均直径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蚀綮 变化对裂变碎片径迹的影响最大,而浓度和蚀刻的影响不大。同时用低能^16O重离子辐照PETP探测器,并得到了它的标定曲线。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固体核径迹探测器近几年来的主要进展,如发现α反应径迹、合成CR-39-SO_2、气泡损伤探测法,以及在各领域中应用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8.
测量CR39径迹参数求解中子源能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量中子在CR39固体核径迹探测器中形成的垂直迹参数来测量中子源快中子能谱,提出了蚀刻厚度修正系统的新概念,解决了特征参数和的求解问题,使CR39探测器用来探测快子中能谱由设想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起各向同性的固体核径迹探测器在蚀刻速率比为变量时,戏迹蚀刻过程的力学模型,提供了整套蚀刻参数的计算公式,克服了简化近似模型所带来的计算误差,提高了α谱,质子谱等的能量分辨率。  相似文献   

10.
固体核径迹方法具有探测限低及受环境影响较小等优点,在矿工职业卫生评价与环境氡水平调查中已广泛应用,然而当测量环境风速较大时,该方法是否还能满足要求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利用伯努利定律就风速对密闭式固体核径迹测氡方法响应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在南华大学氡实验室对核工业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生产的KF-606B固体核径迹累积氡探测器(密闭式)进行了风速影响的实验研究。理论和实验结果均表明,通常情况下风速不是密闭式固体核径迹测氡的主要影响因素,该方法可满足环境风速较大时的测量要求。  相似文献   

11.
固体核径迹自动测量系统及其主要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骆亿生  周郁  王兴功 《核技术》2002,25(7):541-544
图象分析技术在固体核径迹自动测量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径迹参数测量方面更具有显著特点,本文阐述了固体核径迹自动计数和参数测量的方法及其主要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12.
王兴功  骆亿生  张红  周郁  郭勇 《核技术》2005,28(4):319-323
通过实验确定了CR-39固体核径迹探测器用于中子测量的化学蚀刻条件。根据有关资料和经验,对蚀刻结果影响较大的三个因子——蚀刻溶液的浓度(mol/L)、温度(℃)和蚀刻时间(h),采用正交试验法,并对正交试验进行补充和验证;通过对实验结果综合分析比较,在NaOH溶液浓度为5.5mol/L、温度70℃时间24h的蚀刻条件下,CR-39固体核径迹探测器对中子所形成的径迹轮廓清晰、大小适度,蚀刻效率高,易于识别和测读,能满足中子测量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起各向同性的固体核径迹探测器在蚀刻速率比为变量时,径迹蚀刻过程的动力学模型,提供了一整套蚀刻参数的计算公式,克服了简化近似模型所带来的计算误差,提高了α谱、质子谱等的能量分辨率。  相似文献   

14.
实验观察了固体核径迹的平均直径和径迹密度随蚀刻剂浓度、蚀刻温度的变化关系。实验采用聚碳酸酯膜(Makrofol)为探测器,化学预蚀刻与电化学蚀刻相结合,蚀刻剂浓度分别为5、6和6.85mol/L 的 KOH 溶液,蚀刻温度分别为30、40、50和60℃,实验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核径迹的平均直径和径迹密度均随蚀刻温度和蚀刻剂浓度的升高而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15.
CR-39固体核径迹探测器观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重离子辐射的CR - 39固体核径迹探测器中的微观径迹结构特点和剂量特征研究的必要步骤——探测器观测,从CR - 39中粒子潜径迹形成和发展出发,探讨了影响粒子径迹的因素,选取两种径迹观测方法——光学显微镜观测和电子显微镜观测进行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试验,用不同通量的100 MeV Si离子照射CR - 39...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传统的固体核径迹探测器进行改进,增加了静电收集系统,从而有效的减少了探测器的测量时间,同时与未加静电收集系统的探测器进行了比对,发现该装置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提供较准确的放射性氡浓度,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搭载水稻种子被空间重离子击中的定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探明水稻种子在空间搭载后发生突变的原因,设计了一个“三明治”式的实验系统,采用CR-39固体核径迹探测器来探测空间离子,并利用实验系统中空间离子径迹与水稻种子的相对位置,来确定被离子击中的种子和部位。  相似文献   

18.
卫增泉  颉红梅  李强  王菊芳 《核技术》1999,22(7):428-430
介绍了将固体核径迹探测器用于空间育种机理研究思路和方法,还简述了探测系统,蚀刻条件和测量参数,讨论了粒子鉴别方法,最后对大田培育的性状变异与物理探测结果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固体核径迹是一种常用的放射性方法,而粘连核径迹分割是固体核径迹测量分析中的一个难点.本文采用C 语言编程实现的数学形态学算法对固体核径迹图像进行处理,并在实际中应用.结果显示数学形态学算法能有效分割粘连径迹并能够准确有效地计数.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给出了一种采用固体核径迹探测器测量低能(0.5 eV以下能量)中子的双片径迹计数方法,利用蒙特卡罗模拟和实验,统计分析了低能中子引起的探测器单位面积径迹密度。结果显示,采用双片径迹计数方法,实现了CR39对于低能中子的响应,可以对低能中子引起的个人剂量进行估算。应用在中子职业个人剂量监测时,有效甄别了背景径迹的影响,因而降低了测量误差,对减小中子个人剂量监测的测量不确定度也是一个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