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高温合金浸出渣中的钌,采用碱焙烧-水浸工艺进行实验研究,考察了碱料比、焙烧温度、焙烧时间、水浸温度、水浸时间等因素对钌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碱料比、焙烧温度对钌的浸出率影响较大。在最佳的实验条件:碱料比8:1、焙烧温度600℃、焙烧时间4 h、水浸温度95℃、水浸时间3 h下,钌的浸出率为98.3%。  相似文献   

2.
高硫铝土矿的焙烧预处理及焙烧矿的溶出性能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马弗炉、旋转管式炉和流化床对我国高硫铝土矿进行焙烧预处理.考察焙烧温度、焙烧时间对硫含量以及焙烧矿溶出性能的影响;利用SEM和XRD技术对焙烧矿的微观形貌及晶型结构进行表征;探讨高硫矿焙烧脱硫机理.结果表明:焙烧脱硫处理我国高硫铝土矿是可行的,焙烧预处理矿可满足我国氧化铝生产的工业要求;马弗炉、旋转管式炉焙烧预处理的合适工艺条件为:焙烧温度750 ℃,焙烧时间30 min;流化床焙烧预处理的合适工艺条件为:焙烧温度800 ℃,焙烧时间10 min;流态化焙烧矿溶出效果最好,该焙烧矿在溶出温度220 ℃、溶出配料分子比1.3、苛性碱浓度220 g/L的溶出条件下,矿石中氧化铝的相对溶出率可达到93.7%.  相似文献   

3.
对以KF为助剂焙烧活化粉煤灰的条件进行研究,并对KF活化粉煤灰及其在焙烧产物酸浸过程中的活化机理进行探讨.采用正交实验法,考察粉煤灰与KF的质量比、焙烧时间、焙烧温度对焙烧产物中铝、铁的酸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粉煤灰与KF的质量比、焙烧温度对铝、铁浸出率影响显著,而焙烧时间则影响不大.最佳焙烧活化条件为:焙烧时间1 h、粉煤灰与KF的质量比20-4、焙烧温度800 ℃,此时焙烧产物中铝、铁浸出率达96.92%.表明以KF为助剂对粉煤灰进行焙烧可以达到很好的活化效果.  相似文献   

4.
以建筑废渣灰、铸造旧砂再生粉尘和污泥为主要原料制备轻集料,研究了成形压力、预热温度、预热时间、焙烧温度和焙烧时间对轻集料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焙烧温度为1140℃,焙烧时间为20 min是制备轻集料的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5.
响应面优化蔗渣焙烧还原低品位软锰矿的工艺(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基于统计的优化策略优化了无氧条件下蔗渣焙烧还原低品位软锰矿的工艺。用中心组合设计收集实验数据,用二次模型表示锰浸出率与渣矿比(蔗渣与锰矿质量比)、焙烧温度、焙烧时间的函数关系,用统计分析(ANOVA)研究变量及变量的相互作用对浸出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渣矿比和焙烧温度对浸出过程的影响比焙烧时间的大,渣矿比和焙烧温度的线性项、二次项及其交互作用影响显著,而焙烧时间的影响却较小。利用所得的二次模型可得最佳工艺参数:渣矿比0.9:10、焙烧温度450°C、焙烧时间30min。在优化条件下,锰浸出率的预测值为98.1%,实验值为98.2%.  相似文献   

6.
焙烧是炭阳极生产重要工序之一,制定适宜焙烧曲线、控制均衡火道温度、提高最终焙烧温度将直接影响炭阳极的质量和焙烧能耗。本文主要论述了通过优化焙烧工艺制度来提高阳极质量,降低焙烧能耗。国内某厂通过采用216小时焙烧曲线、自动调整负压及燃气供入量使火道温度均衡、提高焙烧最终温度至1200℃的焙烧工艺制度,炭阳极质量明显提高,体积密度、抗压强度和二氧化碳反应残余率分别由先前的1.53g/cm3、46.9MPa和73.3%提高到1.56g/cm3、53.9MPa和85.5%;电阻率由先前的59μΩm降低到53μΩm;阳极外观合格率由98%提高到99.63%;焙烧能耗由4.36GJ/t-C降低到3.05GJ/t-C。  相似文献   

7.
《轻金属》2017,(11)
本文进行了硫酸铵与粉煤灰混合焙烧提取氧化铝的相关实验,着重研究了焙烧温度、保温时间和物料配比等因素对焙烧效果产生的影响。其结果表明:焙烧温度570℃、保温时间不低于30min、总焙烧时间不低于120min以及物料配比6.3∶1为硫酸铵与粉煤灰的适宜焙烧制度。形成硫酸铝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物料配比,保温时间和烧结温度次之,升温时间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8.
《铸造技术》2016,(6):1176-1178
通过改变熔模铸造用硅酸铝纤维复合型壳的焙烧温度和保温时间等焙烧工艺,研究其抗弯强度的变化规律。利用SEM对弯曲断裂型壳试样的断口形貌进行观察。实验结果表明,纤维增强型壳的焙烧后抗弯强度提高,在焙烧温度为925℃时达到最大,为3.8 MPa。焙烧温度为950℃时,焙烧后强度随保温时间延长而增大,保温时间为120 min时最大,随后有所降低。断口SEM观察表明,硅酸铝纤维主要依靠其变形和断裂分担载荷。  相似文献   

9.
针对难溶解的失效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精炼渣,采用碱焙烧-水浸工艺去除渣中的硅和铝,使铂钯铑得到富集。考察了碱用量、焙烧温度、焙烧时间、料层厚度和水浸温度等因素对精炼渣溶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碱料比1:1、焙烧温度650℃、焙烧时间3 h、料层厚度4 cm、水浸温度70℃时,精炼渣溶解达到90%以上,富集渣中铂族金属品位提高10倍。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氧化焙烧的方式对废弃的菱锰矿中微量钴进行了提取工艺条件的研究,实验考查了焙烧温度,焙烧时间,浸取温度和浸取剂的浓度等对钴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焙烧温度为900℃时,焙烧停留时间为1h,硫酸浸取剂为300 ̄400g/l,浸取温度为90℃,浸取时间为1h,固液比为1:5,钴的浸出率达到85%以上,铁的浸出率为40%以上,锰的浸出率为30%,达到了初步分离富集的目的。实验结果表明当焙烧温度在7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