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5 毫秒
1.
以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采用熔融接枝的方法,将马来酸酐(MAH)接枝到H-1型费-托 蜡上,使费-托蜡的硬度等性质得到改善。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时间20min,反应温度140 ℃,马来酸酐质量5.0g, 引发剂质量4.0g时,接枝率达到1.53%,所得产品的针入度达到1.6(0.1mm)。经红外光谱分析,表明马来酸酐确 已接枝到费-托蜡上。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电子束预辐照维尼纶纤维接枝丙烯酸,考察了预辐照剂量、反应时间、单体的质量分数、反应温度和摩尔盐对接枝反应的影响,以及接枝后纤维力学性能的变化,并对电子束预辐照接枝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在CO2的保护下,以淀粉为基材,丙烯酰胺为单体,过硫酸铵/尿素为引发体系,通过水溶液聚合的方法,制备了淀粉接枝丙烯酰胺聚合物絮凝剂,考查了反应温度、反应物配比、引发剂用量和反应时间对接枝共聚物的接枝率、单体转化率以及特性黏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淀粉与丙烯酰胺质量比为1.0∶1.5、引发剂用量为单体质量的0.4%、60℃反应4 h时接枝率达到最高,为135.8%,此时单体转化率为99.9%,接枝共聚物的特性黏数为951 mL/g。  相似文献   

4.
报道了以低温等离子体引发丙烯酸对亚麻织物进行接枝的实验研究。用红外光谱法或扫描电镜观察都表明发生了接枝聚合反应。阐明了等离子体引发条件对接枝反应的影响,以及接枝反应条件对接枝率的影响;最佳的等离子体处理功率为200W,照射时间为150s,接枝温度为60℃,单体的质量分数为40%。  相似文献   

5.
以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NH4S2O8-NaHSO3)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为引发剂,以各种双组份溶液体系为反应介质,研究了羊毛纤维与甲基丙烯酸甲酯(NMA)的接枝共聚反应,在一定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的条件下将不同配比的各种双组份溶液体系中得到的接枝产物的接枝率、反应总转化率、接枝反应效率进行了比较,并依反应机理对反应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报道了以低温等离子体引发丙烯酸对亚麻织物进行接枝的实验研究。用红外光谱法或扫描电镜观察都表明发生了接枝聚合反应。阐明了等离子体引发条件对接枝反应的影响,以及接枝反应条件对接枝率的影响;最佳的等离子体处理功率为200W,照射时间为150s,接枝温度为60℃,单体的质量分数为40%。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以淀粉为基材,以丙烯酰胺(AM)、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AAC)、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为聚合单体,采用溶液聚合技术合成两性接枝共聚物的方法.考察了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溶解助剂用量、络合剂用量等因素对单体转化率、接枝率、产物特性粘数及溶解性的影响.最佳反应工艺条件为:引发剂的质量分数为0.1%,m(单体):m(淀粉)=7:3,反应温度50 ℃,反应时间4 h.所得产物的接枝率为217.92%、转化率为93.74%、特性粘数为543.31 mL/g.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以淀粉为基材,以丙烯酰胺(AM)、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AAC)、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为聚合单体,采用溶液聚合技术合成两性接枝共聚物的方法。考察了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溶解助剂用量、络合剂用量等因素对单体转化率、接枝率、产物特性粘数及溶解性的影响。最佳反应工艺条件为:引发剂的质量分数为0.1%,m(单体)∶m(淀粉)=7∶3,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4 h。所得产物的接枝率为217.92%、转化率为93.74%、特性粘数为543.31 mL/g。  相似文献   

9.
C_5石油树脂改性作为柴油降凝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C5石油树脂进行马来酸酐接枝改性,用高碳醇进行酯化,研制柴油降凝剂。考察了马来酸酐质量分数、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质量分数、反应温度以及反应时间等因素对柴油冷凝点和冷滤点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马来酸酐质量分数为15%,引发剂质量分数为1.0%,反应温度为180℃,反应时间为3.0h时,得到的柴油降凝剂具有较好的降凝降滤效果。  相似文献   

10.
以玉米淀粉和丙烯酸(AA)为原料合成了接枝共聚物。考察了淀粉丙烯酸质量比、引发剂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反应和产物印花性能的影响。得到最佳反应条件为:m(淀粉)∶m(丙烯酸)=1∶4;m(过硫酸钾)∶m(淀粉)=0.25∶1;n(过硫酸钾)∶n(亚硫酸氢钠)=2∶1;反应温度85℃;反应时间为3 h。在此条件下,单体转化率97.68%,接枝效率为94.30%。印花试验表明本产物印花的给色量和色光均优于海藻酸钠,轮廓清晰度基本相同,而柔软性接近海藻酸钠。  相似文献   

11.
在石蜡催化氧化反应制备氧化蜡的研究中,利用BP神经网络建立反应催化剂用量、助剂用量、空气流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酸值和皂化值影响的数学模型,并利用该神经网络模型对石蜡催化氧化制备氧化蜡的工艺条件进行预测,从而获得最优工艺条件,达到缩短实验次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催化氧化法制备硬质氧化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石蜡和聚乙烯蜡为主要原料,进行催化氧化反应,制得硬质氧化蜡。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170 ℃,反应时间为7 h,m(石蜡)∶m(聚乙烯蜡)为7∶3,催化剂质量分数为0.01%,助剂质量分数为1.0%,空气流量为0.20 m3/h时,所得氧化蜡的酸值为9.82 mg(KOH)/g,皂化值为79.19 mg(KOH)/g,针入度为9.2 (0.1 mm),滴熔点为87.4 ℃,75 ℃折光率为1.453 6,与天然硬蜡(巴西棕榈蜡)的性质非常接近。  相似文献   

13.
石蜡无催化剂氧化改性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对石蜡无催化剂氧化改性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考察了空气流量、氧化引发剂的质量分数、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石蜡氧化过程的影响及反应条件对氧化石蜡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添加任何催化剂的前提下,选取适当的反应条件,可以得到色泽好、味道轻、酸值高的氧化石蜡产品;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是影响石蜡氧化反应和氧化石蜡性质的重要因素。若要获得理想的氧化反应速率,反应温度通常在150~155℃之间,反应时间一般在6~8h之间。由于采用无催化剂氧化改性,产物无须分离提纯,质量稳定;生产出的氧化石蜡能满足多种特种蜡的配方要求,尤其是在配制乳化蜡时,在外观、粘度、稳定性等方面都取得了较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天然巴西棕榈蜡替代品的合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在酸性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 由石蜡和微晶蜡的混合物催化氧化反应, 再经物理调和, 合成天然巴西棕榈蜡替代品。并利用正交实验对反应条件进行了分析, 得出最佳生产工艺:石蜡和微晶蜡的质量比为4 ∶1 , 催化剂的质量分数为1 %, 助剂的质量分数为1. 6 %, 反应时间为8 h , 空气流量为1. 25 m3 /h , 反应温度为170 ℃。经物理调和后产品的酸值为12. 93 mg(KOH)/g , 皂化值为82. 71 mg(KOH)/g , 折光率(75 ℃)为1. 445 2 , 熔点为82. 1℃, 与天然产品的性质接近。  相似文献   

15.
利用激光粒度分析仪对制备氧化蜡乳液过程中的HLB值、乳化剂的质量分数、乳化温度、搅拌速率以及乳化时间对氧化蜡乳液的颗粒粒径的影响进行了考察。实验结果表明,最佳乳化条件为:复合乳化剂质量分数为3.0%、HLB值为12、乳化温度为85℃、搅拌速率为800r/min、乳化时间为35min。在最佳乳化条件下,氧化蜡乳液颗粒的最小粒径可以达到66.2nm。  相似文献   

16.
石蜡催化氧化反应的实现及催化作用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以石蜡、微晶蜡为基础原料的改性技术与调和技术是石蜡资源综合利用和开发的一个主要方向。依据烃类氧化反应机理,采用一种有机金属锰化合物作为催化剂,以一定质量比的石蜡和微晶蜡为原料,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催化氧化反应,得到了可以代替天然蜂蜡的氧化蜡样品,然后再通过物理调和的方法提高氧化蜡样品的熔点,使其达到产品标准要求。实验结果表明,较好的反应条件为:催化剂的质量分数为0.024%,助剂的质量分数为 1.60%,空气流量为3L/min,反应温度为165 ℃,反应时间为8 h;或催化剂的质量分数为0.008 %,助剂的质量分数为1.60%,空气流量为2L/min,反应温度为170 ℃,反应时间为10h。同时结合氧化反应机理对催化剂作用原理进行了研究和探讨,肯定了催化剂在促使反应发生,加快反应速度,提高反应产物选择性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壳聚糖接枝丙烯酸吸水纤维的制备及性能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引发剂过硫酸铵的引发下,使丙烯酸在壳聚糖的大分子链上接枝聚合,制得壳聚糖接枝丙烯酸纤维,用戊二醛对纤维进行一定程度的交联;采用红外光谱仪对制得的纤维进行了结构表征;研究了反应条件对纤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纤维具有较好吸水性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壳聚糖质量0.5 g,过硫酸铵与丙烯酸的摩尔比为1.5%,反应时间3 h,凝固浴无水乙醇和10%NaOH体积比为30∶70,此条件下得到纤维的吸水率为275.67 g/g。  相似文献   

18.
光辅助引发制备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丙烯酸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丙烯酸和氢氧化钠为原料,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和V-50为引发剂,采用光辅助引发聚合法对聚丙烯酸钠的制备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各引发剂配比、pH值、反应温度等对聚合结果的影响,得到的较佳反应条件为:pH=7,(NH4)2S2O8与NaHSO3质量分数总和为0.075%,V-50质量分数0.02%,m((NH4)2S2O8)∶m(NaHSO3)=2∶1,反应温度20℃,单体质量分数35%。在上述较佳条件下,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可达1 340万,溶解时间26min。  相似文献   

19.
以丙烯酸甲酯(MA)与2-氯乙醇(CE)为反应原料,通过酯交换反应制备了丙烯酸氯乙醇酯(CA)中间体,再将CA与三甲胺(TMA)水溶液反应,合成了一种用于制备两性聚羧酸类高聚物的阳离子丙烯酸酯单体(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采用FTIR和1HNMR对DAC结构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n(TMA)/n(CA)、催化剂用量、阻聚剂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CA转化率和DAC质量分数的影响.结果显示: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n(TMA)/n<  相似文献   

20.
以氧化蜡和石蜡为原料,采用复配的乳化剂,在其质量分数为3.0%,增稠剂质量分数为3.0%,在乳化温度为85 ℃、乳化时间为30 min、搅拌速率1 000 r/min的工艺条件下,制备的O/W型石蜡乳液的粒径在1 μm左右。该石蜡乳液具有生产成本低、制备工艺简单、使用方便、对环境无污染、泡沫低、稳定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