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红楼梦>是中国最伟大的艺术瑰宝,其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是最值得研究和重视的部分.<红楼梦>中塑造的千多个不同的人物,是小说中最出彩且精彩绝伦方面.对人物的描写作者也用了各种艺术手法,对比对衬的艺术手法是作者描写人物常用的方法之一.谈及对比对衬艺术与人物描写的结合,可分为人物形象对比对衬、语言的对比对衬及性格描写的时比对衬.  相似文献   

2.
对<绿野仙踪>与<红楼梦>中金钟儿与尤二姐的相似之处,评论家多从人物自身所属类型、性格的逆转变化、人物的悲剧性结局等角度着手予以阐释,本文另辟蹊径,试从作品中相关人物以及所在的社会关系等方面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3.
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和法国作家福楼拜在各自的代表作<呼啸山庄>和<包法利>里都使用象征手法对景物进行了深入的描写,并赋予其深刻的隐喻意义,用这种象征性的手法来烘托作品中的爱情主题,以及人物的内心世界.本文主要对<呼啸山庄>和<包法利夫人>两部作品中的自然现象"风"的描写和其所蕴含的象征意义进行比较,来探讨它们对小说的烘托作用.  相似文献   

4.
前苏联纪录片大师伊戈尔·别利亚夫在<纪录片的形象>中说:"我的原则是只纪录那些触动我心弦的东西.""触动心弦"的深度主要表现在透视力、感染力、艺术性三方面.透视力是指作品揭露人本主题的深刻程度,反映出人的创造性活动及其文化内蕴的精确度;感染力则是在展示事实过程中张扬出的人物个性、人格魅力和生存精神:艺术性表现为对结构布局、叙事方式和蒙太奇手法等体现作品风格的内外多种因索的和谐统一的追求.  相似文献   

5.
贾平凹是一个一直处于矛盾状态下的作家,他的矛盾心态也影响到他的文学创作,他的作品中常常暗含多种矛盾对立,但对立又为作品想要表达的特定主题而服务,呈现出一种统一.因此,本文将从故事主线、人物设置和艺术手法等三个方面,分析其作品<怀念狼>中的对立与统一.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是中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一朵艳丽的奇葩.颜色词在<红楼梦>中出现频率之高,使得<红楼梦>可称为是五彩斑斓的红楼世界,颜色词的巧妙运用也从另一个角度展现了曹雪芹的文学才能.本文将时<红棱梦>中的颜色词及其翻译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试图通过对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霍译及杨译版本的译文进行举例对比,分析归化与异化策略在原著人物的姓名、外貌、言语、行为等方面的体现,并指出运用归化与异化策略进行翻译均各有利弊.  相似文献   

8.
朝鲜半岛与中国的文化渊源甚深.特别是在唐代,中华文化向周边国家都有传播,其中以朝鲜半岛所受到的浸润最为深厚.现以保存在<全唐文>和<唐文拾遗>中的16篇朝鲜塔铭为例,分别从佛教观念、人物刻画手法以及章法行文技巧方面来探讨朝鲜半岛所受汉文化、汉文学的深刻影响,并从半岛塔铭文鲜明的汉文化印痕里,感受中朝文化交往的悠远和深厚.  相似文献   

9.
<雷丁监狱之歌>是王尔德最有名一首的长诗,也是他留给世人的最后-件作品.其作为诗歌的艺术成就以及作为反映诗人晚期艺术思想的成就都极其显著.本论文从分析诗歌的本身出发,透析王尔德在他人生的重大转折--入狱--之后的思想转变,得出在他人生的最后阶段,他的唯美主义思想与现实主义倾向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相似文献   

10.
毛姆(1874-1965)是英国著名的小说家和戏剧家.他一生共创作了为数众多的长篇小说、短篇小说和剧本,其主要的成就在小说创作上.他影响较大的长篇小说有:<人性枷锁>(1915)、<月亮和六便士>(1919)、<大吃大喝>(1930)和<刀锋>(1944).毛姆擅长运用独特的叙事方式和技巧来刘画人物和展开情节,本文结合他的部分作品对他的叙事特点进行深入探讨,挖掘其作品广受欢迎、经久不衰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明清小说<红楼梦>乃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也是世界文学经典巨著之一.1987年央视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面世,作曲家王立平为其谱写的众多乐曲深入人心.<枉凝眉>便是这部<红楼梦>的主题曲.本文试以一个音乐工作者的角度对歌曲<枉凝眉>进行鉴赏.首先通过对主题曲<枉凝眉>的旋律和唱词的分析来全面欣赏这首歌.继而进一步结合当代背景,从音乐和文学两个角度分析这首歌曲中二者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2.
<苍蝇>是横光利一早期的一部重要作品,也是他尝试新感觉派写作手法的一部实验小说.这郜作品在日本文学史上评价至今仍是褒眨不一,是一部非常有震撼力的作品.本文从小说中的"车夫"这一人物入手,将"苍蝇"与人进行对比,试析了作品的象征意义,并对电影和摄影表现手法在作品中的运用进行分析,指出横光利一在这部作品中,运用新感觉写作手法来阐述了命运无常的哲学道理.  相似文献   

13.
威廉·福克纳的作品<八月之光>反映出他的思想与存在主义有相通之处,他对人的存在状态、存在价值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本文通过运用存在主义相关哲学理论对福克纳在<八月之光>中所塑造的人物乔·克里斯默斯进行分析.意在探究作品中所体现出的存在主义倾向.进而阐明福克纳的思想与存在主义之间的联系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4.
陈思和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下文简称<教程>)和洪子诚的<中国当代文学史>问世后,在文学界掀起轩然大波.陈思和的<教程>创作特色是重视作品,重视潜在写作的重要性.而洪子诚的<中国当代文学史>选取的书写角度不是文学的历史,而是"历史"中的文学.在笔者看来,这两部显示了作者创作个性的文学史,并不适合作为教材,但对于后来的研究者却不失为一个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新版电视剧<红楼梦>面世以来,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与批评,虽然持否定态度者颇多,但其在再现原著主旨、重大情节场面的展现、细节及心理描写、人物形象完整展示、悲剧格调的把握等方面,不仅遵循了原著,而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由于电视剧商业化的运作方式、导演过于体现个性风格的艺术追求以及对作品认识的不足,新剧不可避免地存在某些缺失:作品的艺术价值让位于商业价值,导演风格破坏了作品的整体和谐,某些情节处理失当.  相似文献   

16.
关于新闻学,艾丰有两部专著.一本是<新闻采访方法论>,这本书出版的时间比较早,影响也比较大;一本是<新闻写作方法论>,是前年出版的,是讲新闻写作的. 艾丰的新闻作品有个性,他甚至刻意追求每一篇重头作品都不失自己的风格,力求形式或内容有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7.
杜拉斯是法国当代别具一格的小说家,创作的<情人>在中国影响深远.她的叙述视角不是传统的第三人称叙述,而是杜拉斯式独特的第一人称叙述,一切事件的发展都依照"我"的思绪而展开,情节具有"不确定性".同时作品的双重复调、二分对立的结构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杜拉斯摒弃了小说以刻画人物的典型性格为中心的传统写作模式,作品语言简练充满诗意,并借鉴绘画、电影和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运用了印象派手法,影像色彩鲜明,形成了独特的"杜拉斯风格".  相似文献   

18.
<长恨歌>是白居易于元和九年写作的,当时自居易与陈鸿等人游仙游寺,谈及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故事,相与感叹不已,于是依王质夫的建议,白居易作<长恨歌>,陈鸿作<长恨歌传>.根据同游时的谈论和感慨,陈鸿认为,自居易作<长恨歌>其意"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但从作品本身来看,<长恨歌>的主题并不像其创作初衷那样简单,而写作手法、人物塑造所体现的思想感情也与创作之初意所不符,甚至矛盾.在主题上存在着讽喻政治和赞美爱情的矛盾主题,在杨玉环的形象塑造上,存在着美化、神化与丑化、俗化的矛盾,在写作手法上作者兼用写实与浪漫的手法;在情节设置上存在着对事实的客观叙述与迎合市民情趣而虚构再创作的矛盾.<长恨歌>其作品本身就是在作者复杂的心理下写就的,和白居易人生观世界观的认识度有着必然联系,其多组矛盾是作者复杂的心理的反映,是"和谐"的矛盾.  相似文献   

19.
韦瑟罗尔老夫人和艾米丽小姐分别为凯瑟琳·安恩·波特短篇小说<被遗弃的老祖母>和威廉·福克纳的<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中的主人公,由于两篇小说的故事背景、情节、主题并不相同.这两个人物有很大的差异,但是两个作家均处于二十世纪的美国,在写作思潮和手法上有一定的共通性,且都是描写女性,因此,两个故事里的女主人公又有一些共同点,本文旨在探讨这两个人物在角色上以及小说在角色塑造手法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20.
<池塘>是哈金长篇小说创作的开端,作品成功展示了弱势人物邵彬与强权领导斗争过程中自我价值的丧失与幻灭,具有普遍意义.哈金通过细致的刻画和绝妙的书写将小人物的悲剧人生展现得淋漓尽致,对80年代中国的官本位思想和群众的奴化心理进行了强烈的批判和冷静的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