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山水电站泄洪溅水雾化与防护工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白山水电站历次泄洪的原型观测情况,应用Lr=100和Lr=35的整体模型,研究泄洪溅水雾化所产生的危害原因、范围等,提出防护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2.
物理模型试验是研究泄洪雾化问题的主要方法,但泄洪雾化模型具有明显的缩尺效应。为了提高模型雨强换算精度,减小雾化模型缩尺效应的影响,基于安康、乌江渡、二滩、白山等水电站泄洪雾化雨强原、模型试验资料,按泄洪方式、消能工体型等对泄洪雾化降雨模型相似比尺进行分类研究,分析了不同分类方式下雨强比尺(Sr)转换关系中指数n(Sr=Lrn)与尺度比尺(Lr)和水流韦伯数(We)的关系。结果表明,泄洪雾化模型雨强与原型雨强的关系并非按同一比尺指数规律变化,指数n的取值与消能工体型、泄洪方式、尺度比尺和水流韦伯数等因素有关。无论表孔、中(深)孔还是泄洪洞泄洪,模型比尺和水流韦伯数越大,雾化模型缩尺效应越小,指数n的取值就越小。  相似文献   

3.
曹晓丽  吴杰芳  张林让  贾刚 《人民长江》2007,38(11):179-180
锦屏一级水电站挡水建筑物为305 m高的双曲拱坝,由坝身表孔、深孔和泄洪洞承担泄洪,深孔工作闸门为弧形闸门,出口尺寸为5 m×6 m(宽×高),操作水头91 m,闸门流激振动问题是设计极为关注的问题.为保证闸门泄洪安全,开展了闸门流激振动全水弹性模型仿真试验研究,并辅以三维有限元动力和静力计算,综合评估闸门的流激振动安全性.模型比尺Lr=20,用水弹性材料制作水弹性模型,试验模态分析得到的动力特性与计算值吻合.振动试验表明,该闸门在运行中未发生水力共振现象,闸门的动、静应力在安全范围内,可以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4.
糯扎渡水电站地处狭谷,泄洪最大水头182m,最大泄洪流量37532m^3/s,泄洪功率达66940MW,泄洪消能问题十分突出,成为该电站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泄洪建筑物由溢洪道和左右岸各1条泄洪隧洞组成,泄洪以溢洪道为主,泄洪隧洞为辅。经多方案设计及模型试验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5.
溪洛渡水电站的泄洪消能具有河谷狭窄、泄洪流量大、泄洪水头高的特点。合理布置泄洪建筑物,解决下游消能防冲问题是该电站设计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本文介绍了设计采取的利用多套泄洪设施,分散泄洪,分区消能的设计思想及相应设计方案和科研成果,初步解决了泄洪消能问题。  相似文献   

6.
肖干  白世峥 《小水电》2002,(2):39-41
汾河二库大坝泄洪底孔担负着水库泄洪排沙任务,泄洪底孔水流属高速水流,致使泄洪底孔磨损严重和存在着气蚀问题。因此,对二库泄洪底孔采用C50特种混凝土,并在施工时对表层混凝土的平整度加以控制,解决了泄洪底孔在运行中遭破坏问题。表2个。  相似文献   

7.
根据恰甫綦第水利枢纽工程的泄洪特点,通过水工整体模型试验研究,推荐了一种比较符合该工程实际的泄洪消能系统方案。该泄洪消能系统大大减轻了下泄水流对河床基岩的冲刷作用,满足了该工程的泄洪消能任务,泄洪消能系统方案。该泄洪消能系统大大减轻了下泄水流对河床基岩的冲刷作用,满足了该工程的泄洪消能任务。  相似文献   

8.
秦竹芳 《小水电》1999,(1):42-43
雷公井水电站泄洪建筑物的布置,根据工程区的地形,地质条件水文特性及枢纽布置方案的比较论证,泄洪建筑物采用了坝身高,中坎自由挑流联合泄洪方案,经水工模型试验论证,泄洪能力和消能防冲满足泄洪安全要求,取得了较好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自50年代以来,云南省水电建设了几个较大的泄洪隧洞,有以礼河毛家村泄洪隧洞、鲁布左、右岸泄洪隧洞和漫湾左岸泄洪隧洞,这几个泄洪隧洞都经过较充分的水工模型试验,取得了不少的经验教训,可供设计,施工、运行及科研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三峡工程泄洪消能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廖仁强  孔繁涛 《人民长江》1997,28(10):13-15
三峡水利枢纽泄洪流量大,孔口数量多,泄洪消能问题是设计研究的重点,这里介绍了三峡工程的泄洪消能布置,以及主要泄洪设备表孔,深孔和底孔的体型设计。  相似文献   

11.
二滩水电站拦河坝为混凝土双曲拱坝,坝高240m,装机330×104kW,枢纽主要建筑物按千年一遇洪水(Q=20600m~3/s)设计,五千年一遇洪水(Q=23900m~3/s)校核,万年一遇洪水(Q=25200m~3/s)不漫顶,是目前世界上已建和在建水电工程中,高拱坝泄洪流量最大的工程之一。二滩水电站位于高山狭谷区,河谷呈“V”形,两岸谷坡25°~45°,枯水期水面宽80~100m。具有河谷狭窄,泄流量大,泄洪水头高(约167m),下泄功率大(达3900×10~4kW),以及水库调洪能力差,泄洪频繁等特点,解决好泄洪消能是枢纽布置的关键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2.
溪洛渡水电站具有“窄河谷、大泄量、高水头”的特点,泄洪总功率达1亿kW,坝身采用水舌空中碰撞及水垫塘消能,泄洪雾化严重。本文借助大比尺物理模型预报泄洪水舌与泄洪雾化雨强分布;通过对国内近几十年来泄洪雾化模型试验及理论数值分析估算雾雨的影响范围,结合类似工程的原型观测资料,对溪洛渡的雾化问题给予综合评判,预测泄洪雾化范围及需采取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3.
小湾水电站泄洪雾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湾水电站枢纽坝高达292m,泄洪流量大,泄洪能量高,雾化问题突出。因此泄洪雾化是枢纽泄洪消能研究专题中一个重要部分。通过大比尺枢纽整体模型,进行小湾雾化问题研究,较可靠地提出量化的雨强、雨区分布等资料,并对雾化防治问题提出建议,可供设计研究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单一水库泄洪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建立基于Monte—Carlo法的泄洪风险计算模型,并将该模型运用于张河湾水库的泄洪风险计算,结果表明本模型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周钟 《水力发电》1997,(11):10-14
结合溪洛渡水电站“高水头,大泄量,窄河谷”的泄洪特点,拟定出泄洪消能的“多种设施,分散泄洪,分区消能”布置原则,采用8表孔,7深孔及4条泄洪洞的泄洪设施共同承担泄洪,并提出了“泄小洪水时,增加运行灵活性;泄中洪水时,充分利用水库调洪削峰,泄大洪水时,有足够的超泄能力,提高安全度”的泄量分配原则。  相似文献   

16.
泄洪雾化降雨的纵向边界估算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孙双科  刘之平 《水利学报》2003,34(12):0053-0058
近年来随着一大批高坝的陆续兴建,泄洪雾化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迫切需要进行预测研究。由于泄洪雾化的物理过程与影响因素十分复杂,基于大量原型观测资料的统计分析方法是有效的研究手段之一。本研究在对部分已建工程的泄洪雾化原型观测资料进行收集、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发现泄洪雾化纵向边界与泄流流量、水舌平均入水流速及入水角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关系,并基于量纲分析方法建立了估算泄洪雾化降雨纵向边界的经验关系式。该成果可用于实际工程的泄洪雾化预测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三峡水利枢纽泄洪调度运行水力学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水利枢纽泄洪运行具有水头高、洪水流量大、 泄洪设施多等特点。如何对泄洪设施进行合理调度运用,确保枢纽建筑物及下游设施安全, 是三峡工程枢纽运行重要研究课题。通过水工模型研究了三峡枢纽泄洪调度方案,提出了对 深孔、表孔泄洪调度优化方案,即各孔按均匀、间隔、对称的原则开启闸门。试验结果表明 :泄洪坝段下游主流流速分布更趋均匀;防冲墙边冲刷大有改善,冲刷最低高程高于该处30 m建基面高程。优化方案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小湾水电站泄洪建筑物布置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家卫  薛芝龙  马麟 《水力发电》2004,30(10):24-26
小湾水电站最大泄流量为20700m^3/s,最大水头约225m,泄洪功率高达46000MW。小湾工程河谷窄、坝高、泄量大,经各设计阶段的多方案比选研究,泄洪消能布置采用5个坝顶溢流表孔、6个坝身中孔和左岸一条泄洪洞,坝后设水垫塘和二道坝,坝身设2个放空底孔的泄洪建筑物布置方案。各泄洪消能建筑物在联合泄洪或单独泄洪情况下,既能达到良好的消能效果,又能保证运行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19.
三峡枢纽围堰发电期泄洪调度水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三峡水利枢纽在围堰挡水发电期泄洪运行过程中,如何既保证泄洪建筑物及其防冲设施的安全运行,又保证对下游流态和堤岸防护影响较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它涉及泄洪调度方案及其他措施等诸多水力学问题。三峡枢纽1/100模型泄洪运行水力学试验研究成果表明:经优化后泄洪的运行方式,泄洪可达68 530m3/s,坝下防洪设施及下纵围堰安全可得到保障;通过底、深孔调度并辅以降低坝前水位等措施,可在Q≤60 000 m3/s下避免底孔出流打击弧门牛腿现象  相似文献   

20.
大朝山水电站泄洪消能及排沙建筑物设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大朝山水电站采用表孔和泄洪排沙底孔联合泄洪的泄洪消能方案。中小流量时,以泄洪排沙底孔、冲沙孔和机组泄流为主;中大流量时,则以表孔、泄洪排沙底孔、冲沙孔和机组联合泄流。表孔采用宽尾墩,台阶式坝面和戽式消力池消能工,泄洪排沙底孔和冲沙孔采用窄缝异型挑流消能。新型台阶式坝面对加快碾压混凝土坝的施工进度、节省工程量和提高工程效益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