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朵慧 《包装工程》2022,43(2):396-399
目的探索传统文化元素在平面设计领域的有效融合与渗透路径。方法立足当前我国的经济、文化发展现状,分析现代平面设计的设计风格趋向以及对民族文化元素的渴求,然后从传统文化元素在平面设计中应用时所表现出的对设计师思路的开拓、设计内容的丰富和文化传承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着手,分别选取了书法、图案和绘画等领域的代表性形式,就其在标志设计、包装设计等代表性设计领域中的具体融合方向与形式进行分析,并列举了一些融合案例进行探究。结论将传统文化元素的精髓与当前的平面设计相结合,可以有效帮助设计师拓展设计思维,在增强平面设计作品观赏性的同时丰富意境和内涵,实现对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与发展,有着极大的应用价值与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方超 《包装工程》2018,39(14):263-266
目的探究传统图案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融合与创新。方法从传统图案的概念界定出发,结合凤纹、龙纹、祥云等传统图案的审美意趣,探讨其在现代标志设计中丰富设计语言、传承传统文化、满足人们的文化消费需求等方面的应用价值,然后从造型审美、形象运用、意境体现3方面详细探讨传统图案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应用方式,并列举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设计实例,进一步探寻其中的设计思路及其所取得的设计价值与社会影响,最后以此为基础,探索更大意义上的创新与发展。结论将优秀的传统图案融入现代标志设计中,通过学习、借鉴其中的精华元素,创新其形式及外延,能够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成功嫁接,赋予传统文化新的生命色彩,丰富标志设计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3.
赵媛 《包装工程》2021,42(12):320-323
目的 探索民间美术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多方面影响以及二者在融合方面所表现出的可能性与路径.方法 从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需求开始,引出其对传统文化的渴求,接着从民间美术这一传统文化的精髓处进行挖掘,分析民间美术对视觉传达设计所表现出的多方面影响,总结民间美术在设计资源、突出特色和提升内涵等方面对视觉传达设计的积极意义,然后从整体性的视角对视觉传达设计的民间美术元素融合方法展开探索,重点分析了包装设计、标志设计和广告设计三大领域的具体应用路径.结论 民间美术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融合与创新应用,能够将传统文化的精髓进行艺术化的创新展现,展示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标准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同时反映出现代人的精神追求,最终使设计出的作品更加受大众喜爱,十分利于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的实现,是视觉传达设计可以借鉴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4.
王锋  赵利娜 《包装工程》2021,42(12):341-343, 350
目的 探索标志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的渗入与发展.方法 从标志设计的信息传达功能出发,引申出更高层面的审美追求,进而探索其中对文化内涵的彰显与表达,由此开始了对传统文化元素的挖掘,从其丰富的类型与独特的内涵着手,分析其融于标志设计中所表现出的优化标志设计的信息传递效果、视觉审美效果,以及解决标志设计中的现有问题与不足的重要意义,接着深入传统文化内部,以传统色彩、传统文字与传统图案为落脚点,就其在标志设计中的创新表现展开了具体探讨.结论 在标志设计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有着极高的可行性,如此既能够提高信息传达的效果,又能够在形式与内容上体现一种文化内涵,在审美追求上更进一步,从而使所设计的标志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武汉国际文化产业博洽会标志设计溯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建启  李和森 《包装工程》2005,26(3):169-170,176
论述了武汉国际文化产业博洽会标志的设计过程.为体现本土文化,首先精述荆楚文化内容,并从中提炼出荆楚文化的代表性元素,对文化元素加以符号化,将其巧妙地运用到文洽会标志设计中,成功实现蕴涵荆楚文化特征兼具现代构成理念的标志设计,折射博洽会主题.借此设计案例,进行民族传统文化、荆楚文化与现代设计和谐融合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6.
邹岚  杨丽萍  古丽珠  廖钲宜  李潇  彭梅 《包装工程》2021,42(18):374-379, 422
目的 高校文创纪念品记载着学校的历史、文化、情感等方面的信息,文创设计助力传统农业文化传播,有助于高校打造优质的校园形象并建立特色文化.方法 本文以华南农业大学110周年校庆纪念品为例,基于传统农业文化视角下的高校纪念品设计的相关策略,依托华南农业大学相关农业资源与文化特色,搜集归纳出代表学校农业文化基因的创新元素.指出高校文创纪念品设计中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生态价值及艺术价值的融合.以校园文创设计作为创新设计的主要方法,吸取传统农业文化遗产故事精髓并结合现代审美需求.结论 使用校园文创纪念品对传统农业文化遗产进行了传播、传承和发展.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高校专业发展、区域经济需求和校园文化特色三者相结合,进一步推动高校文创纪念品设计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薄慧鹏 《包装工程》2022,43(14):339-342
目的 探索文创产品中传统元素的借鉴应用。方法 传统元素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其色彩、造型、材质等都有丰富的表现形式与深刻的内蕴,发展至今,仍有很强的应用价值和长远的发展前景。以传统元素的应用与借鉴需要,从实际出发分析文创产品市场中的不足,由此找到必须遵循的设计原则,并进行传统元素的融入尝试。主要选取传统文字、材质、纹样和建筑等4个方面,深入分析彼此融合的关键点,对文创产品的艺术设计之路进行探寻。结论 传统元素在符合时代需求和大众审美的前提下,与文创产品设计相结合,能够在提高产品价值的同时,以强大的视觉吸引力和深厚文化内蕴给消费者带来强烈的文化认同感,从而提升产品的附加价值。  相似文献   

8.
张为珍  李沄璋  方强  金铭  李晓锋 《包装工程》2021,42(24):299-305, 320
目的 挖掘甘孜藏族地域文化元素,结合实际应用需求,总结出甘孜藏族地域文化元素融入旅游产品设计中的方法和原则。方法 通过实地调研、拍照、测绘、问卷等,对重要的地域文化元素进行提取分类,结合文献资料的查阅,分析地域文化元素与旅游产品融合设计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探索产品设计的切入点,结合色达县杨各乡的自然生态、藏语宗教、特色民居、装饰文化等几个方面进行案例分析,探寻专属于甘孜藏族的旅游产品设计思路和方法。结论 将甘孜藏族独有的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化工艺相结合,赋予旅游产品深层次的意义与价值,使旅游者在游玩购买旅游产品的同时加深对甘孜藏族地域文化的认知与喜爱,进一步提高甘孜藏族地域文化的影响力,展现甘孜藏族的文化魅力,使旅游的体验和情感价值得以升华。  相似文献   

9.
贾晶晶 《包装工程》2021,42(14):230-235
目的 将我国传统的榫卯工艺与现代灯具产品设计相结合,一方面可以唤起用户对传统文化及交互情感体验的需求;另一方面有利于探索榫卯元素怎样运用到灯具设计领域及在该领域发展的可能性,为灯具设计开发应用提供新的设计思路.方法 从模块划分的产品功能、结构、生命周期三方面入手,根据造型因子分析法选择恰当的榫卯结构结合传统文化造型元素,建立系统的模块榫卯结构设计流程模型.结论 按照模块划分的设计方法,结合传统榫卯文化进行灯具设计尝试,这样既可以丰富灯具产品的设计风格,又关注到用户情感方面的需求.本研究详细分析了榫卯元素与现代灯具设计结合的优势,并通过设计流程模型指导完成了落地灯的设计实例.研究所做的一系列探索有利于提升灯具产品的文化价值,拓展现有灯具市场.  相似文献   

10.
黄剑峰 《包装工程》2020,41(10):291-293
目的探索地域文化元素为标志设计所带来的各种变化,总结两者多样化的融合路径。方法以标志设计的产生与发展中出现的各种现实问题为切入点,提出地域性特征对标志设计的重要影响及作用,接着从地域文化的基本概念展开,分析地域文化元素的独特性和文化性特征,探索地域文化给标志设计带来的视觉、审美和情感等方面的巨大支持与提升,最后以旅游标志设计、产业园区标志设计、银行标志设计为例,从图形、文字、色彩等细节方面进行具体的理论与实践的综述,分析个性化的设计思路。结论地域文化在标志设计中的应用,可以形成形式上的差异化表现和内容上的文化性升华,给标志设计带来民族化、个性化、情感化的艺术表达,为标志设计彰显魅力、强化效果提供了重要支持。  相似文献   

11.
叶俊东 《包装工程》2017,38(8):198-201
目的探讨地域文化元素在标志设计中的应用。方法分析标志设计的形式和地域文化元素在标志设计中的典型应用,以及地域文化在标志设计实践中的应用。结论传统理念因素能用在标志设计中的已不多,要做好标志设计,地域文化元素的使用仍然值得研究,现代标志设计需要认真思考地域文化元素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卢位安 《包装工程》2023,44(14):291-296, 326
目的 以先秦文字为研究对象,挖掘探究以其为灵感来源的标志设计所承载的深厚的文化内涵,运用代表中国文化的视觉元素做好中国特色的设计。方法 从符号学角度结合文献资料分析先秦文字的符号特征、功能以及审美。结合先秦文字标志设计实例,分析设计理念和设计思维,阐述标志设计的文化语境以及基于先秦文字文化基因的标志设计的文化内涵。结果 证明中国先秦文字承载着强大的视觉化设计基因,其“观物取象”“应物象形”及“以形表意”等创造思想对当代标志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结论 先秦文字属于符号学意义上的视觉艺术,凝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基因,中国的设计需要在中国文化背景语境下本体化回归。在设计全球化的当下,探究以先秦文字为元素的标志设计的文化内涵,为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好创新意识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王宇 《包装工程》2019,40(6):271-274
目的探寻传统剪纸图案的应用路径及其在现代设计中的独特价值与实践。方法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源起,沿历史发展足迹探寻剪纸图案的独特题材与审美,挖掘文化内蕴,将其融于现代艺术设计,总结出化繁为简、古今合璧、呈现意象等具体的应用方法;将视线聚焦在现代设计领域的标志设计、服装设计、招贴设计等方面,通过深入细致的分析,列出全新的设计思路与典型的设计案例,深入探索了剪纸图案未来的发展路径。结论中国传统剪纸图案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且蕴含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的智慧与审美,融入现代设计后能够进一步展现中国传统剪纸图案的特点和形式美法则,体现中国文化的丰厚内蕴,使当前的艺术设计作品在不断国际化的同时凸显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4.
武建林 《包装工程》2020,41(8):302-304
目的探析平面设计对民间剪纸艺术的借鉴与应用策略。方法从平面艺术设计的发展历程谈到当前的各种设计思路与方法,提出民族文化元素在平面设计中有着重要的存在价值及实际作用的观点,并以此为基础,对民间剪纸艺术进行深入的特点分析,结合其艺术形式、艺术表达和文化寓意三方面进行整体解读,接着从传统民间剪纸艺术的造型语言、吉祥寓意、色彩意象、美学追求几方面探索具体的应用方向,深入分析传统民间剪纸艺术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策略,探析招贴设计、包装设计、标志设计中的剪纸艺术表现形式。结论民间剪纸艺术是一种朴素的美学形式,寄予着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美好憧憬,将其应用于平面设计中,能够给平面设计带来了更加广泛的艺术资源与灵感来源,进一步强化作品的新颖性和民族性。  相似文献   

15.
张洪亮 《包装工程》2022,43(14):403-407
目的 探讨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水墨元素在当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继而使平面设计作品的形式得到扩展,内涵得到升华,获得更多中国观众的认可。方法 对水墨元素的特点进行总结,分析其对当代平面设计的价值和意义。从水墨形态、水墨意蕴、水墨色彩等多个方面,探讨水墨元素在招贴、广告、标志等多类平面设计中的应用。结论 水墨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特有的视觉元素,集中代表着中华民族审美志趣、文化追求和精神风貌,可以给当代平面设计以素材、理念和技法等多方面的启示和借鉴,在使作品质量得到本质提升的同时,彰显出鲜明的民族风格,并为传统文化的当代传承开辟出一条新的渠道。  相似文献   

16.
尹琳娜 《包装工程》2019,40(8):282-284
目的探索礼品包装设计的发展及其对传统文化的应用策略。方法分析礼品包装的传承与发展,结合礼品承载的美好祝福与情感,深入剖析礼品包装的美化、销售、馈赠等主要特点及用途,总结传统文化中的图形、色彩和文字等元素融入礼品包装设计的主要方向,深入具体的设计领域,就婚礼礼品包装设计、礼品册包装设计和传统节日包装设计进行探析,并配合相关的实际案例,探讨传统文化在现代礼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特点,论证其可行性与未来发展。结论现代礼品包装设计不仅需要更加丰富的创意,迎合人们的审美需求,还要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寻根溯源,探索能够使二者有效融合的主要方式,使礼品包装体现更多的文化内涵,凸显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7.
孔霞  杨娟 《包装工程》2022,43(8):289-291
目的 探索现代文创产品设计中的传统元素之传统纹样的合理使用。方法 文创产品的设计开发有着突出的文化价值,其是对传统的延续,也是对现代的升华。以文创产品设计为核心,深入分析当前文创产品的形式与价值,从传统文化的视角提出传统纹样元素的应用意义及可能性,并就文创产品对传统纹样的应用提出了几点看法,接着从应用视角对文创产品融合传统纹样的几个方向进行探究,最后从文化、审美和功能3个方面具体探讨设计实践,深入分析“传统中见时尚、现代中寓风华”的艺术创造之路。结论 传统纹样在现代文创产品中的创新应用,能够让传统与现代对接,这既是促进经济发展的良好推动力,也是文化传承过程中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8.
乌日勒 《包装工程》2021,42(12):289-291, 297
目的 探索地域文化元素在包装设计中的融合策略.方法 从包装设计在时代发展中的突破与创新谈起,结合人们的审美需求与包装的自身发展,引出包装设计对文化与审美的追求以及对独特性的突出,从而将地域文化作为重要的关注点,分析其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方向,分别列举了图形、色彩、符号等细节的渗透可能性与价值,接着分旅游产品包装、地方特产包装、文创产品包装三方面就具体的渗透方式与路径展开了深入探讨,以印证两者融合的可行性.结论 包装设计以使用价值和视觉价值为主要目标,而地域文化元素的有效渗透恰恰可以赋予包装以个性化的艺术魅力与价值,让人们的审美需求得到极大满足,从而在美化产品的基础上提高产品的整体价值,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