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辐照的TBP从不同水相溶液中萃取铌的行为和对有机相中铌的洗涤效果。TBP的辐照剂量为1×10~3~7.5×10~5Gy。观测了钼、铀和F~-等对辐照的TBP萃取铌的影响。初步探讨了界面污物与D_(Nb)的关系及其对~(95)Nb的吸附。结果表明:辐照的TBP萃取铌时,D_(Nb)增加的主要原因是HDBP的作用。TBP和HDBP间的反协同效应使辐照的TBP萃取铌受到抑制。钼会明显地削弱TBP和HDBP的反协同效应,因而使辐照的TBP萃取铌时D_(Nb)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2.
在1mol/l HNO_3-1×10~(-8)mol/l Nb中加入5×10~(-5)-1×10~(-1)mol/l不同浓度的钼,分别用TBP,HDBP和7402季铵盐萃取铌,与水相不含钼相比较,观察到钼的存在对萃取铌有明显的影响。这影响主要表现在铌的萃取分配系数(D_(Nb))增加和萃取机理发生变化。对于不同的萃取剂,使D~(Nb)增加所需要的钼浓度亦不同,尤其是7402季铵盐萃取时受影响更为显著。还研究了萃取剂、硝酸及硝酸根等浓度与D_(Nb)的关系,并且讨论了萃取机理。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了硝酸中溶剂萃取铌的行为。试验过的萃取剂包括TBP、HDBP、H_2MBP辐照的TBP、HDEHP、TTA以及7402季铵盐等。文章较详细地叙述了钼和锆对溶萃取铌的特殊影响及辐照的TBP萃取铌的行为。同时提到水相中存在氟和铀对萃取铌的影响。实验观察到界面污物与D_(Nb)无直接关系,但对~(94)Nb有吸附。还讨论了可萃取铌的状态和萃取机理,以及~(95)Nb进入有机相的原因。最后,还就提高对~(95)Nb的去污系数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前言在核燃料后处理工艺中,对铌的过程化学研究很少。本文在资料[1]的基础上,探讨了DBP、MRP及其与TBP的混合溶剂萃取铌的行为。发现TBP和DBP混合萃取铌,有反协同效应。对DBP-正十二烷萃取铌,D_(Nb)随接触时间延长而下降的现象作了解释。  相似文献   

5.
王训银 《核动力工程》1994,15(5):476-480
本文介绍了氯代磺酚S直接分光光度法测定铀铌合金中的铌.方法具有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等优点。可测铀铌合金中1%~10%的铌.回收率为99%~102%。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Purex流程中萃取界面物的成因和影响因素,包括不同浓度的磷酸二丁酯、磷酸一丁酯、锆、铀和硝酸以及辐照剂量不同的磷酸三丁酯正十二烷溶液。观察了锆、钼、铌和锝在形成界面物过程中的化学行为,在低于2mol/L的硝酸溶液中,钼会进入界面物中。给出了界面物组分的主要元素磷/锆和锆/钼之摩尔比;分析研究了红外光谱;深入讨论了界面物的形成机理;导出了主要反应方程式。结果指出:萃取过程中由于生成了  相似文献   

7.
ICP-AES法测定铀铌锆合金中的铌和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铀铌锆合金试样用硝酸、过氧化氢和氢氟酸溶解,在JY-70Ⅱ改进型光电直读光谱仪上,用内标同步稀释法,快速、简便地测定了铀铌锆合金中的铌、锆含量.测量范围(质量分数)为铌,1%~10%;锆,0.33%~3.33%.其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铌,优于3.2%;锆,优于2.5%.  相似文献   

8.
通过拟合Nb2O5的晶体结构,建立了铌的经验势.模拟计算孤立铌杂质表明:最近邻Nb-O间距为2.13A,均匀向铌靠近.近邻Nb-U间距为3.84(A),次近邻Nb-U间距为5.48(A),小于正常晶格的U-O间距以及U-U间距.铌附近间隙原子形成能全部增加.铌对周围氧原子施加了额外的束缚,氧间隙形成能随着Nb-O距离的增加而减小,但都大于完整的UO2的氧问隙形成能.引入少量铌元素后其影响范围扩大很多,采用静态过渡态理论计算的铌的空位机制扩散激活能为6.76eV,UO2中铌的扩散几乎不可能.多个铌杂质计算表明:铌离子倾向于团聚,形成替位缺陷簇.根据以上模拟计算,提出如下机制:铌以置换固溶体形式存在于UO2中,为了保持电中性,含铌的UO2中存在相应的氧间隙原子,氧化层总体上保持CaF2结构.铌形成二聚体或者四聚体,联结成网络,使氧的扩散势垒增大,降低了氧化速率.  相似文献   

9.
电渗析法研究硝酸中铌胶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0.5mol/l HNO_3中,铌量于示踪量到2×10~(-4)mol/l的范围内,进行了18种铌浓度的电渗析实验。铌的表观渗析率与浓度关系曲线中出现两个“坪”,反映了铌胶体形成情况。实验结果表明,0.5mol/l HNO_3中。就电荷而言,可渗析和不可渗析的铌均以带正电荷和中性两种状态存在。  相似文献   

10.
采用磁控溅射离子镀技术在贫铀表面以不同偏压制备了铌镀层,利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镜对镀层的组织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扫描电镜与俄歇电子能谱仪对镀层与基体的界面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铌镀层平整致密,但存在靶材飞溅颗粒形成的镀层缺陷,铌镀层为体心立方结构,存在择优取向、内应力以及晶粒细化等特性且为纳米镀层;铌镀层沿基体表面的法线方向生长且为典型的柱状结构,其表面为均匀的条状颗粒组织;铌镀层与铀基体结合紧密,且存在“伪扩散层”。  相似文献   

11.
用压力-体积-温度(P—V—T)法研究了铀和铀铌合金与氢气反应的动力学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加热预处理可以缩短铀和铀铌合金试样与氢气反应的孕育期;加热预处理温度(600-700℃)对铀和铀铌合金与氢气反应的影响不同。加热预处理温度为600℃、反应温度为200℃时,低碳铀、高碳铀、铀-7%铌合金和铀-3.5%铌合金与氢气反应的活性依次增强。因此,高碳铀和铀铌合金比低碳铀更易于与氢气反应。  相似文献   

12.
用SEM波谱分析手段,定性研究了合金元素铌在新锆合金中的存在方式.结果表明,添加的合金元素铌主要存在于LAVES相中,在α-Zr中的固溶度则小于100 μg·g-1.由此可推断,铌和铁、铬共存时,优先形成沉淀相,造成它在α-Zr中固溶量的降低.结合2种新锆合金(低铌NZ2 ,高铌NZ8)板材在360 ℃含锂水中和400、500 ℃蒸汽中的堆外高压釜腐蚀性能方面的以往研究结果,对铌的作用进行了唯象的讨论,并指出,认知固溶于α-Zr中微量的铌和大量存在于LAVES相中的铌对腐蚀机理的影响是今后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TBP萃取分离超钚元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TBP-煤油溶液自HNO_3溶液中萃取分离钚与镅,超钚元素的萃取和用不同pH值的DTPA-LiNO_3溶液自TBP-煤油溶液中反萃分离超钚元素和镧系元素的条件。  相似文献   

14.
铌、钽的分离和测定是分析化学中的难题之一,至今尚未得到彻底解决。尤其是有些矿区的岩石和矿石,其矿物组合复杂,干扰铌、钽测定的元素种类较多,而且铌、钽比值相差又很悬殊,从而对微量铌、钽的测定更增加了困难。本文针对某些矿区的几类岩石、矿石中微量铌、钽的测定问题,在原有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试验,根据初步实验结果,提出如下的分析方案,以供进一步工作时参考。  相似文献   

15.
将锆-铌合金在880 ℃下氢化,然后辅以慢速冷却补充吸氢的工艺,最终可以实现氢化锆的H/Zr原子比达到1.80以上,并且无裂纹.在氢化过程中,原锆-铌合金中的铌以弥散小颗粒状的形式析出,并分散分布在氢化锆基体中;H/Zr原子比由最终停止氢化的温度和系统的氢气压力所决定;氢化时降温速度和氢气流量的控制对防止氢化锆的开裂起重要作用.X-射线衍射分析和金相观察表明,H/Zr原子比达到1.80以上的氢化锆为单一ε相,组织形貌呈平行条带状.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50年代以来铀试样中铌的测定方法研究进展情况,并就这些分析测定方法作了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7.
膦酸氢二丁酯(DBHP)属中性膦酸酯类。В.Г.Тимощев等人曾对其萃取铀、钚、锆、铌等元素的分配比作过测定,DBHP萃铀的分配比小于TBP,但萃钚的能力却大于TBP。如在2MHNO_3底液中,0.5M萃取剂的四氯化碳溶液,两者萃铀的分配比之比为1.08/4.65,萃钚的分配比之比为10.5/2.75。Н.А.Остапкевич等人制备了DBHP  相似文献   

18.
对国产新型锆铌合金进行了元件表面带有热负荷情况下的堆外动水腐蚀实验,同时进行500℃蒸汽腐蚀实验及在氢氧化锂和硼酸水中的静水腐蚀实验,获得了不同腐蚀实验条件下样品的增重或氧化膜厚度,并与改进Zr-4的数据进行了比较.利用光学显微镜(OM)对腐蚀形成的氧化膜进行了分析,采用惰气脉冲红外法测量了样品的氢含量,并用OM观察了基体中氢化物的形貌和分布.实验结果表明,国产新型锆铌合金的抗腐蚀性能优于改进Zr-4,而新型锆铌合金中细小均匀分布的第二相粒子是其具有优异抗腐蚀性能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在1~8mol/l HNO_3的水相中不同浓度的锆、钼和锆同时存在以及铀和镨等对TBP萃取铌的影响。结果表明:1.当1×10~(-8)mol/l<[Zr]<5×10~(-2)mol/l和[HNO_3]>4mol/l时,随着水相初始锆浓度增加,D_(Nb)增加;而[HNO_3]<4mol/1 HNO_3时,随着锆浓度增加,D_(Nb)减小。2.在水相中同时存在钼和锆会使D_(Nb)增加。在钼和锆的浓度小于1×10~(-2)mol/l的情况下,硝酸浓度为3mol/l时D_(Nb)最小。  相似文献   

20.
论述了Purex流程中萃取界面物的成因和影响因素,包括不同浓度的磷酸二丁酯、磷酸一丁酯、锆、铀和硝酸以及辐照剂量不同的磷酸三丁酯正十二烷溶液。观察了锆、钼、铌和锝在形成界面物过程中的化学行为,在低于2mol/L的硝酸溶液中,钼会进入界面物中。给出了界面物组分的主要元素磷/锆和锆/钼之摩尔比;分析研究了红外光谱;深入讨论了界面物的形成机理;导出了主要反应方程式。结果指出:萃取过程中由于生成了Zr(NO_3)_(4-n)(DBP)_n,ZrO(NO_3)_(2-m)(DBP)_m和Zr(MBP)_2等络合物而成为界面物;体系中的酸度是影响界面物形成的最敏感因素,它与氢离子浓度的1至4次方成反比。为减少界面物,选择合适的酸度条件是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