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为了提高多粘菌素E的效价,提出了一种多粘菌素E的生产工艺,应用发酵、膜分离与泡沫分离耦合通过蠕动泵构成循环回流装置生产多粘菌素E。此工艺发酵生产多粘菌素E,可以延长菌体生长的稳定期,有效解除产物抑制,防止菌体被泡沫带出,保证营养物质充分利用。研究了不同耦合开始时间、间歇时间、流速、单次分离时间对多粘菌素E效价的影响。结果表明,设定在23.0 h开始耦合,间歇时间为1.0 h,液体流速为20 m L×min~(-1),单次分离时间为45 min的条件下,发酵48.0 h多粘菌素E的效价达到28634 U×m L~(-1),相比非耦合发酵多粘菌素E的效价(23597U×m L~(-1))提高了21%。总的来说,该工艺有效地提高了多粘菌素E效价,对于其他表面活性物质的分离也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利用前体物质定向选育阿维菌素高产菌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除虫链霉菌(Streptomyces avermitilis)AV-0105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线诱变处理,并结合前体抗性定向选育阿维菌素高产菌株. 通过对致死率的考察,确定了紫外线诱变的最适剂量. 在分离培养基中分别加入不同体积分数的缬氨酸和D -脱氧葡萄糖作为前体物质进行正突变株的定向筛选,选育得到阿维菌素高产菌株 AV-03-35,其摇瓶发酵效价达到4 695 u/mL,较出发菌株提高15.5%. 采用该菌株在2 t罐进行生产验证,平均发酵效价达4 592 u/mL,较出发菌株提高了13%.  相似文献   

3.
以螺旋霉素链霉菌(Streptomyces spiramyceticus)YL0113-01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线诱变,并以重金属Co~(2+)为筛选因子,获得一株遗传稳定且螺旋霉素发酵效价比出发菌株提高6%的菌株。再对该菌株采用亚硝基胍(NTG)诱变,以缬氨酸结构类似物L-α-氨基丁酸作为筛选因子得到一株发酵效价较出发菌株提高14%的菌株。  相似文献   

4.
以一株螺旋霉素生产菌株为出发菌株,使用硫酸二乙酯(DES)处理进行诱变,获得四株效价较高的突变株,其中有一株经过5代后遗传性状稳定。该菌株在摇瓶试验中能提高效价约6.5%左右,发酵生产中能提高放罐效价6%左右,该高产菌株的获得对提高螺旋霉素发酵生产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成  张军剪  尹贵超 《河北化工》2014,(2):68-69,73
为了选育出青霉素高产菌株,以产黄青霉菌10-2-12为出发菌株,经高能电子诱变后分离。经过18批次筛选得到的突变株13-6-55效价比出发株高8.2%,且菌丝状态、传代稳定性好。在试验罐上的平均发酵单位比对照高3.6%。  相似文献   

6.
以头孢菌素C产生菌顶头孢霉(Cephalosporium acremonium)B-1822-S-04为出发菌株,经过紫外线和丙二酸复合诱变,筛选得到了4株头孢菌素C高产菌株D-G-017、D-G-083、D-G-096和D-G-133,其中菌株D-G-096的效价高达6 816 mg·L~(-1),较出发菌株提高了50.80%,且高产特性稳定;50 L发酵罐小试结果显示,菌株D-G-096的效价达到了29 270 mg·L~(-1),较出发菌株提高了111.06%,可作为优良高产菌株保存使用。该实验筛选出的高产菌株及其在小试中的应用,可为后期工业化生产提供优质菌种资源,为发酵工艺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L-丝氨酸高产菌的选育及其发酵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一株黄假单胞属(Pseudomonas flava)菌株LJW-01为出发菌株,经过亚硝基胍(NTG)诱变处理,选育出一株蛋氨酸营养缺陷型(Met-)菌株ZC8.研究发现,发酵33 h后向发酵液中添加1 g/L的Mg3(PO4)2,菌株的L-丝氨酸产量明显提高,并且该缺陷型菌株在35 g/L甘氨酸的条件下,发酵3天后L-丝氨酸产量为7.5g/L,较出发菌株提高了50%.该菌具有较好的传代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以一株螺旋霉素生产菌为出发菌株,使用亚硝基胍(NTG)处理进行诱变,获得三株效价较高的突变株,其中有一株经过5代后遗传性状稳定。该菌株在摇瓶试验中能提高效价约7.7%左右,对下一步生产发酵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一株北里链霉菌(Streptomyces kitasatoensis)Zn1201为出发菌株,使用氯化锂前处理后照射紫外线进行复合诱变,通过L9(34)正交实验等处理结果得知,1.5%的氯化锂浸泡2 h、UV照射90 s得到的正突变株摇瓶效价提高较大,通过耐高浓度豆油和耐自身代谢物的选择性筛选,获得3株高产突变株,其中Zn1401突变株摇瓶发酵效价比出发菌株提高了14.3%,且该菌株传至5代,遗传性状稳定。该菌株应用于生产之后,产量提高7%左右,年新增利润1091万元。  相似文献   

10.
桂妍雯  程海 《安徽化工》2013,39(5):28-31
克雷伯氏菌是1,3-丙二醇(1,3-PD)生产菌。以产酸克雷伯氏菌2-1为出发菌株,经硫酸二乙酯(DES)诱变处理,运用质子自杀法选育,从含0.2 mol/L NaBr-NaBrO3的初筛平板上选出48株单菌落,然后结合培养基优化后的摇瓶发酵复筛,获得6个产酸突变株,其中Y-37具有较高的1,3-丙二醇转化率。经过初筛、复筛和传代实验,表明其是稳定的突变株。对菌株Y-37在自动发酵罐上进行批式发酵,结果显示:突变株产酸量大幅降低,而1,3-丙二醇的产量则显著增加。Y-37的1,3-丙二醇产量由出发菌株的10.67g/L升至18.23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