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井网加密是气田开发中后期提高气田稳产能力和采收率的重要手段。本文针对靖边气田陕XX井区气田储层平面、纵向非均质性强、储量动用不均衡的情况,通过开展物性分布特征、井控半径、井间干扰、产气剖面及数值模拟研究,落实了剩余储量分布特征及加密井部署有利区,预测了加密井产能及可采储量。研究成果为靖边气田陕XX井区井网加密工程实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延145-延128井区主力气层山2段、山1段、盒8段产量递减快,开发效果不佳的问题,利用精细地质研究手段,对主力气层的地质特征以及砂体接触关系开展储层综合评价,进一步明确储层沉积微相展布特征,刻画优质单砂体储层分布范围,落实井位部署潜力区。研究结果表明:延145-延128井区储层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砂体基本上呈现连片发育特征,厚度一般为4~6 m;多层叠加砂体垂向厚度和横向规模较大,砂体连通性较好;孤立型砂体垂向厚度和横向规模有限,砂体连通性一般;横向上单砂体存在孤立型、叠加型等接触关系,对于孤立型砂体,未射孔动用则基本为原始气藏状态,剩余气富集,孤立型砂体可以作为下一步重点挖潜对象;根据剩余气分布特征,可采用加密、补孔、扩边等措施提高储量动用程度,计划部署加密井12口、扩边井15口,补孔36井次,预计增加可采储量83×108m3。该研究可为同类气藏的开发调整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定量刻画具有复杂叠置关系的扇三角洲储层单一河道砂体的时空分布特点,利用密井网区10口取心井岩心资料和588口井测井资料,以沉积学理论为指导,对辽河油田曙一区Du84块兴Ⅰ组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内单一河道砂体进行定量识别。结果表明:单一河道砂体边界识别标志包括高程差异、坝上孤立河道、厚薄厚特征、砂体侧向叠置和河道间沉积等5种类型;垂向叠置样式包括垂向叠置、错位叠置和孤立型叠置等3种类型;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呈NE-WS方向展布,从近源到远源位置河道分叉程度变高,宽度变窄,弯曲度增加,单砂体由垂向叠置型的连片分布变为孤立型的条带状分布。  相似文献   

4.
苏里格气田南区是苏里格气田主体向南的延伸,距离物源区远,储层埋深大,成岩作用强。落实有效砂体分布及主控因素,是苏南等气田边部地区高效开发的基础。以苏南盒8、山1段储层为目标,结合构造、沉积、储层、成岩分析,研究了有效砂体的空间展布特征,总结了有效砂体的主控因素。苏南有效砂体多分布在心滩和分流河道底部等粗砂岩相,垂向上发育孤立型、垂向叠置型、侧向搭接型3种模式,平面上分布在中、东部2条主砂带内。在有效储层形成过程中,宽缓的构造坡降是沉积、成藏的背景,强水动力条件下的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沉积控制了储层的分布格局,而成藏前的压实、胶结、溶蚀等成岩作用深刻改造了储层,塑造了有效砂体的形态。  相似文献   

5.
普光气田飞仙关组三段碳酸盐岩气藏储量丰富,动用程度低,是资源接替的重要层系.为了搞清碳酸盐岩储层发育规律及分布特征,综合利用岩心、测井等资料,以储层的沉积环境和成岩演化作用为基础,分析储层岩石结构、孔渗特征和储集空间,进一步研究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飞三段中、下亚段普遍发育微生物碳酸盐岩,岩石类型以凝块石、...  相似文献   

6.
水平井技术是提高致密气单井产量、实现致密气经济有效开发的关键技术之一,与国外致密砂岩气田稳定分布的储层条件相比,国内致密砂岩气田一般具有储层规模小、纵向多层、整体分散及局部相对富集等特点,水平井开发地质目标优选是实现国内致密砂岩气田水平井规模化应用的关键技术问题。以国内典型致密砂岩气田苏里格气田为例,通过实钻水平井地质综合分析和密井网区精细地质解剖,应用储层构型层次分析方法,根据砂体及有效砂体叠置样式的不同,将苏里格气田水平井划分为3个大类6个小类水平井钻遇储层地质模型:A1垂向切割叠置型、A2侧向切割叠置型、B1夹层堆积叠置型、B2隔层堆积叠置型、C1单层孤立型、C2横向串联型。其中分布在辫状河体系叠置带内的A1垂向切割叠置型和B1夹层堆积叠置型是水平井开发的主要地质目标。依据储层地质、生产动态、储量丰度、井网密度等关键参数,建立了水平井整体开发和甜点式开发2种开发模式下的井位优选标准,并成功应用于苏中X区块,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同时该地质目标优选方法与井位优选标准对我国同类气藏的开发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郭智  贾爱林  冀光  甯波  王国亭  孟德伟 《石油学报》2017,38(11):1299-1309
苏里格气田是中国致密砂岩气田的典型代表,其储层物性差,有效砂体规模小,分布频率低,非均质性强,区块之间差异明显。依靠600 m×800 m的主体开发井网难以实现储量的整体有效动用,采收率仅约30%,需要开展储量分类评价,针对各类储量区分别实施井网加密调整。优选气田中部苏14区块为研究区,通过密井网区精细解剖、干扰试井分析明确了储层的发育频率及规模;以沉积相带为约束,结合储量丰度值、储层叠置样式、差气层影响和生产动态特征,将气田储量分成5种类型。从I类—V类,储层厚度减小,连续性变差,储量品位降低,单井产量变低。依据密井网实际生产数据与数值模拟结果,针对各储量类型,研究了井网密度、干扰程度和采收率的关系,论证了合理井网密度下的单井开发指标。在现有的经济及技术条件下,各类储量区合适井网密度为2~4口/km2,气田最终采收率约为50%。通过系统研究确定了致密砂岩气田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储量构成,为开发中后期加密调整方案的编制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8.
崖城13-1气田自发现开发以来,先后做了多次储量计算工作,在历次相关研究过程中,对储层非均质性及储层连通性认识存在一些不足,气田局部储量动用程度较低,动、静态地质储量差异较大.流动单元研究是以井点纵向储层岩石物理特征及流体特性分类为出发点,空间上结合沉积、地层层序格架将地质体划分为横向、垂向岩性和岩石物理性质相似的储集...  相似文献   

9.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东区致密储层分布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里格气田是我国典型的致密气储层发育区,对其储层沉积类型和成岩作用过程历来多有研究且存在争议。 利用岩心实验及分析资料,研究了苏里格气田东区致密储层地质特征,从沉积和成岩 2 个方面阐述了储层物性差异,并指出强压实、铁方解石交代和硅质胶结等作用是导致该区储层致密化的主要因素。 在分析沉积微相的基础上,明确了分流河道砂体是苏里格气田东区主要的优质储层,并建立了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单砂体的 4 种垂向组合模式和 3 种侧向接触模式。  相似文献   

10.
针对靖边气田储层纵向分布复杂,储层属性和储层压力变化范围较大的问题,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机理模型并预测不同属性不同压力下模型的生产动态,得到了不同机理模型的产气剖面和动态储量,利用参数敏感性分析方法,对不同机理模型不同参数变化率下无阻流量和动态储量的变化率进行分析,明确不同储层参数对靖边气田单井产能和单井动态储量的影响敏感程度不同,达到准确分析靖边气田单井产能和动态储量敏感性的目的,对靖边气田的单井产能评价及开发优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全球油气探明储量与大油气田的分布及地质构造背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探明油气储量的空间分布很不均匀,其中中东地区的油气储量最为丰富。全球大油气田的分布可划分为27个聚集区,其构造类型可归纳为6类。从构造背景分析,以被动边缘型和大陆裂谷型大油气田为主。笔者扼要而综合性地介绍全球油气探明(剩余可采)储量、油气储产比、大油气田聚集区的地域分布及其特征,大油气田的发现与分布特征及其在油气储量中所占的比重与作用,大油气田形成区的大地构造类型,进而举例介绍典型大油气田的地质概况,如典型大油气田加瓦尔油田和乌连戈伊气田的油气地质特征。  相似文献   

12.
为落实苏里格气田强非均质致密砂岩气藏储量规模和动用程度、评价稳产潜力,基于储层地质知识库,通过细分计算单元采用"容积法"完成储量复算;结合储层静态参数、气井生产指标及内部收益率建立了储量分类评价标准,将储量分为富集区、致密区和富水区三类;优选"单井控制面积法"评价已动用储量和剩余未动用储量。评价结果表明,苏里格气田储量基础落实,各区块储量动用程度差异大,储量综合动用程度为40.1%,剩余未动用储量规模大,稳产潜力较好。目前经济技术条件下,气田稳产主要通过井网加密、侧钻水平井及查层补孔的方式来提高富集区和致密区储量动用程度,富水区剩余储量的有效动用仍须进一步攻关。  相似文献   

13.
储量是一个气田的物质基础,如何确定动储量及动储量的大小是气田开发中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目前主要采用压降法确定动态地质储量。由于低渗透气藏渗流规律的特殊性,导致其压降储量曲线也表现出特殊规律。如果仍然按照普通气藏的处理方法计算低渗透气藏动态储量,会导致认识上的偏差及计算结果的失真。因此针对靖边气田的实际情况,着力于应用压降曲线法中的平行外推法计算靖边气田部分区块的动态储量,以达到探讨一种方法、认识下古气藏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松辽盆地庆深大型气田的勘探前景   总被引:28,自引:5,他引:23  
庆深气田是松辽盆地深层发现的地质储量超1×1011m3的大型气田。气层为火山岩和砂砾岩,以岩性气藏、构造-岩性气藏为主,气藏具有气层厚度大、资源丰度高、天然气品质好等3个特点。成藏条件分析表明,断陷地层中发育的高-过成熟暗色泥岩和煤层为大气田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 4个火山岩亚相形成的火山岩体以及砂质含量较高的砾岩层为大气田的形成提供了储集空间;在“下生上储”成藏背景下,断陷内纵向上叠置、横向上错迭连片的各类储层构成了以岩性气藏为主体的多种类型气藏,展示出良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5.
低产井细化分类是低产井有效开采和差异化管理的基础,但国内外学者对低产气井的递减特征研究不足。为此,从低产井递减角度提出了一类特殊低产井(生产异常低产井),通过对靖边气田生产动态资料的综合分析,初步探讨了生产异常低产井的特征及其开采意义。研究表明,生产异常低产井是一类特殊的极具挖潜潜力的低产井,该类井具有较高的剩余可动储量和显著的异常递减阶段,其产气量在生产过程中产能受到了抑制而不能正常发挥。建议在低产井开发管理细化分类过程中,针对性加强生产异常低产井的成因理论研究和差异化管理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16.
靖边气藏开发特征及中后期稳产技术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靖边气藏为定容无边(底)水气藏,但储层中存在相对富水区,其存在及演化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必然也会对生产井的产状产生不利的影响。靖边气田生产井具有产量低,递减快,部分井有地层水产出,且不同区域的生产井产水量差异大的开发特征。通过对出水气井生产特点进行分类,研究了靖边气藏相对富水区的分布、成因及对生产井产状的影响,分析生产井产水对气田开发的影响程度;利用数值模拟研究了靖边气田的合理采气规模,稳产技术对策,认为通过井网调整、确定不同类型生产井的合理工作制度可有效预防气井高产水,实现目前开发规划要求,同时达到最佳的开发效果。通过研究提出了合理的生产规模和稳产技术对策,对靖边气田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7.
塔里木盆地油气储量及其分布特征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油气储量是油气勘探的重要成果之一。油气储量的增长、变化和分布规律是对一个盆地勘探历程和未来油气勘探潜力的综合反映。塔里木盆地的油气勘探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油气储量持续不断地增长。截止到2001年底,塔里木盆地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5.38×108t,天然气地质储量6131.95×108m3。石油与天然气资源探明程度分别为4.65%及5.39%,探明程度较低,依然具有较大的油气勘探潜力。塔里木盆地已发现的油气田,以中型油田和大型气田为主,油田的储量丰度为低-中丰度,气田的储量丰度以中-高丰度为主。塔里木盆地已获油气地质储量在构造单元和层位上呈明显的不均一性。已发现的石油地质储量主要分布在沙雅隆起和卡塔克隆起,分布层位主要为奥陶系、石炭系、三叠系和第三系;已获天然气储量主要分布在库车凹陷,分布层位主要为白垩系和第三系。  相似文献   

18.
长庆靖边气田深度酸压改造技术的发展与完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长庆靖边气田经过十多年的较大规模的勘探与开发,有利区块逐渐减少,储层地质情况日益复杂,物性条件变差,增产改造难度加大。迫切需要对靖边气田下古生界的碳酸盐岩深穿透酸压改造进行更深层次的技术攻关,实现提高致密储层单井产量及该区块储量的动用程度。文章针对不同储层类型系统开展了前置液酸压、变粘酸酸压两项深度酸压改造工艺技术的深化与发展研究。前置液酸压已成为靖边气田致密储层改造的一条新途径;变粘酸酸压是靖边气田物性条件稍好储层深度改造的主体技术之一,且产品实现了自主化,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改造效果,为长庆靖边气田下一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9.
页岩气资源落实是中国未来天然气产量增长的最现实领域,页岩气资源/储量作为页岩气开发的基础,是页岩气开发方案编制、规划战略制定等的重要依据之一。现行页岩气资源/储量计算方法中普遍采用体积法计算吸附气储量和容积法计算游离气储量,但2种方法都没有考虑到吸附气和游离气共同储集在页岩微观孔隙中的情景,因此在游离气计算过程中应该扣除吸附气所占的孔隙体积。在页岩储层孔隙结构与页岩气赋存状态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新的页岩孔隙与页岩气赋存状态模型和页岩气储层岩石物理模型,并进一步据此建立了符合页岩气储集特征的资源/储量计算的新方法。以四川盆地南部泸州海相和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海陆过渡相页岩气评价井为例,对比了新方法与现行常规方法计算结果的差异性,现行方法高估了页岩气地质储量20%以上。与海相页岩相比,海陆过渡相页岩总孔隙度偏低,扣除吸附气所占孔隙空间,游离气含量占比仅为12%,游离气含量偏低成为单井产量偏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