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分析了在热载荷作用下双金属复合钢管结合强度的变化,研究了经历温度循环后内外层管之间出现松脱的可能性;研究表明当复合管处于热加载状态时,复合管存在着极限工作温度,残余接触压力在温度升高后回复到室温状态时值最小;并通过实验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在热载荷作用下双金属复合钢管结合强度的变化,研究了经历温度循环后内外层管之间出现松脱的可能性。研究表明,当复合管处于热加载状态时,复合管存在着一个极限工作温度,残余接触压力随着温度升高(然后回复到室温)其值变小;通过实验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3.
根据双金属复合管的一次胀压成形原理,对假设内管为线性强化材料模型、外管为理想弹性材料模型的复合管进行了弹塑性分析计算,得出胀合压力与内外管之间残余接触压力的计算式,并利用Ansys进行有限元模拟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的理论预测与仿真结果基本一致,且得到复合管仿真成形曲线与胀合成形原理基本统一.  相似文献   

4.
于洪杰  钱才富 《化工机械》2010,37(6):758-762
数值模拟了液压胀接过程,研究了换热管与管板接触面上残余接触压力的分布,提出了"防漏残余接触压力"的概念,用以表征接头的紧密性,并以此建立了胀接接头的密封判据。作为初步参数分析,研究了胀接压力、管板厚度、换热管与管板间初始间隙对该防漏残余接触压力的影响,并拟合出防漏残余接触压力计算公式。防漏残余接触压力的提出使得对胀接接头强度和紧密性的要求统一归结为胀接压力大小的确定。  相似文献   

5.
采用ANSYS/CAE软件 ,对锅炉、换热器管子 管板的液压胀接过程进行了模拟。管子与管板孔之间采用面 面接触元以模拟相互之间的间隙及管子产生塑性变形并贴紧管板孔后对管板的作用。通过本文的模拟分析 ,可获得胀接时接头处的弹 塑性应力状态及卸除胀接压力后管子与管板之间的残余接触压力。值得注意的是此接触压力沿管板厚度方向分布是不均匀的 ;在管孔槽处会出现较高的数值 ;在管板内侧处 ,管子的过渡区会出现较大的残余拉应力  相似文献   

6.
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法模拟液压胀接过程,考虑了管子与管板材料、几何尺寸和胀接压力对接头残余接触压力的影响,以正交试验安排计算方案,将所得的数据回归得到了接头残余接触压力估算式,同时给出了液压胀接贴胀压力的计算方法。认为管子与管板材料的匹配关系和胀接压力对接头残余接触压力影响最大,其次是管子与管板孔之间的间隙和管子壁厚、管板厚度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硫酸铵母液对316L不锈钢管道的腐蚀情况和腐蚀原因,分析了内衬玻璃钢管、钢骨架聚乙烯塑料复合管、钢衬聚乙烯管道的特点以及在硫酸铵生产中的使用情况。经对比,钢骨架聚乙烯塑料复合管是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8.
首先针对当前复合管液胀成形技术现状,对选材标准进行理论分析。然后通过分析衬管和基管在液胀成形复合管过程的应力应变,得到了复合管能够复合的基本要求,结合材料的力学特性,得到了衬管和基管能够实现液胀成形复合管的选材标准。最后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进行模拟分析,验证了选材标准的正确性,为复合管液胀成形的初步选材提供了理论支撑,利用相关企业的实际生产,为双金属复合管液胀成形工程实际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液压胀接技术是目前比较有效的保证换热管与管板紧密连接的技术。本文利用ANSYS建立有限元平面模型,分析液压胀接过程中的应力应变特点,接触压力等,并计算了胀接压力卸除后换热管与管板之间的残余接触压力。得出液压胀接时管板外径对胀管的接触压力和残余接触压力影响不大等结论。  相似文献   

10.
张粉艳  李恒欣  田忠 《应用化工》2011,40(4):595-598
采用失重法对316L不锈钢、Ti、Ni 3种材料在不同条件下的耐乳酸腐蚀行为进行了研究,详细考察了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316L腐蚀的影响。结果表明,316L在L-乳酸中腐蚀速率随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反应时间36 h,反应温度90℃和120℃下,腐蚀速率分别为0.382 mm/a和0.801 3 mm/a,属尚耐腐蚀;150℃和180℃下腐蚀速率分别为3.85 mm/a和6.01 mm/a,属不耐腐蚀。金相显微镜分析表明,316L不锈钢表面在较低温度的乳酸中以点蚀为主。现场挂片腐蚀实验结果表明,当温度低于120℃,316L可以作为乳酸生产设备的选材。  相似文献   

11.
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拉伸温度对1 400 dtex锦纶66工业丝定负荷伸长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第一拉伸温度65 ℃、第二拉伸温度185 ℃、第三拉伸温度185 ℃的生产工艺,生产的1400 dtex锦纶66工业丝的定负荷伸长率稳定在11.9%,解决了生产过程中工业丝定负荷伸长率偏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研究复合材料压力容器自紧加卸载过程中的轴向残余变形趋势,揭示复合材料压力容器轴向残余变形机理与成因,对合理控制复合材料压力容器自紧过程中的尺寸稳定性具有重要研究和应用意义。主要针对碳纤维缠绕钛内衬压力容器自紧后出现的残余变形现象展开实验研究和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自紧加卸载后,钛内衬发生了塑性残余变形,为保证封头曲线的连续协调性,封头内衬向内凹陷,容器在轴向产生缩短变形趋势。此外,钛内衬材料屈服强度变化是容器轴向残余变形的显著影响因素,随着钛内衬材料屈服强度的增加,复合材料压力容器轴向残余变形量(缩短)减小,有限元分析结果和实验预测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针对含薄壁钢内衬的碳纤维缠绕圆筒典型结构,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温度参数法逐层计算内衬剩余应力,并预测其承压性能;基于水压爆破试验,研究了多缠绕角下缠绕张力、不同碳纤维等级对钢内衬及复合材料圆筒承压能力的影响,并结合钢内衬的声发射振铃计数特征判别载荷屈服点。试验结果表明,含薄壁钢内衬的碳纤维缠绕圆筒的最佳缠绕张力为75 N左右,T700,T300两种强度碳纤维复合圆管的钢内衬最大屈服载荷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4.
张磊  戴叶  陈兴伟  张洁  邹杨 《化工学报》2021,72(10):5132-5141
为了研究异型对于热管性能的影响,对三支铜-水热管进行了实验研究。加热温度范围为50~90℃,冷却水流量范围为40~104 L/h,对比不同工况下的启动性能、等温性能,结果表明,异型管在加热温度较低时可能出现“温度滞后”现象,从而使启动时间显著增加;异型使得热管等温性能变差但仍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对不同应用条件下的最大传热功率、蒸发段传热热阻、整体热阻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加热温度较低时,异型对于最大传热功率及传热热阻的影响较大,当加热温度大于80℃时,异型管与直管之间最大传热功率的差值缩小到30%以内,且此时的传热热阻达到10-2量级水平。  相似文献   

15.
测试了PA/PU偏心皮芯复合长丝的热收缩率、热收缩力、卷曲形貌、卷曲指标等,探究了牵伸工艺和热处理条件对其热收缩和卷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牵伸倍率,降低热定形温度,升高热处理温度能提高PA/PU偏心皮芯复合长丝的热收缩率;卷曲性能随着干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和干热处理时间的延长而提高。当干热处理温度140℃,处理时间10~20 min时,纤维具有较好的卷曲性能。  相似文献   

16.
以310 dtex/48 f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复合预向丝为原料,经拉伸后得到PET/PTT复合纤维,探讨了拉伸工艺对PET/PTT复合纤维力学性能和卷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卷绕速度为500 m/min,拉伸温度160℃,热定型温度150℃的条件下,随着拉伸倍数的增加,PET/PTT复合纤维的断裂强度、沸水收缩率、卷曲收缩率明显提高,断裂伸长率呈下降趋势,卷曲稳定度变化不明显;拉伸温度和热定型温度对PET/PTT复合纤维力学性能和卷曲性能的影响相对较小;拉伸过程中,控制拉伸倍数为1.95~2.00,拉伸温度为140~160℃,热定型温度为130~170℃,PET/PTT复合纤维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7.
运用弹性卸载的方法 ,研究换热器的换热管与管板在液压胀接后管壁的减薄量与接触面处残余接触压力之间的关系 ,从而可推得胀接接头的管壁减薄量与接头拉脱力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比研究印刷品干式复合工艺中施胶量、烘道温度、压辊温度和贴合压力对覆膜印刷品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胶量为12~14g/m2、烘道温度65~75℃、压辊温度90~100℃和贴合压力12~14Mpa时,覆膜印刷品综合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