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城市园林绿化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园林植物是城市绿地系统及整个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核心内容,而园林植物的正确选择与合理配置,直接影响这些植物的生长状况,从而决定城市绿地系统综合功能与生态效益能否充分有效的发挥。笔者先后对益阳市各类绿地的绿化现状和园林植物进行了长期观察和调查研究,准确掌握了我市城市植物树种种类、生态习性、分布状况、生长现状及应用的绿化效果,筛选出了最适宜的骨干树种以及宜继续推广和适当保留的种类,从而为益阳的园林绿化植物选择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田自力  李国平 《四川建材》2009,35(2):263-266
城市园林绿化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园林植物是城市绿地系统及整个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核心内容,而园林植物的正确选择与合理配置,直接影响这些植物的生长状况,从而决定城市绿地系统综合功能与生态效益能否充分有效的发挥。笔者先后对益阳市各类绿地的绿化现状和园林植物进行了长期观察和调查研究,准确掌握了我市城市植物树种种类、生态习性、分布状况、生长现状及应用的绿化效果,筛选出了最适宜的骨干树种以及宜继续推广和适当保留的种类,从而为益阳的园林绿化植物选择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城市园林植物是城市绿地系统的基础,对缓解城市环境压力以及改善人居环境有着积极的作用.随着生态城市的发展与建设,城市园林植物生态效益逐渐成为了植物生态研究的热点.通过对现有文献的归纳与分析,从固碳释氧、降温增湿、滞尘以及降噪4个方面论述了国内外关于园林植物生态效益的研究现状及进展;通过归纳城市园林植物生态效益研究的方法及应用,以期为城市森林后续建设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为城市绿地园林植物的选择提供参考,对国内相关城市绿化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魏薇  余鹏  蒋旗 《四川建筑》2015,(1):33-34,37
通过一个实际案例运用规划手法将绿化植物应用到城市规划区的生态多样性的保护与发展中。以绿化植物的多样性构建城市的景观基质,进而提升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功能,促进城市的生态系统多样的构建。  相似文献   

5.
一、城市绿地的类型 城市绿地是指以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为主要形态的城市用地,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用于绿化的土地;二是城市建设用地之外,对城市生态。景观和居民休闲生活具有积极作用、绿化较好的区域。在与城市用地分类相对应的基础上,按主要功能城市绿地可分为以下五大类型:  相似文献   

6.
目前学术界对城市绿地生态技术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其技术层面,而对其应用价值方面的研究则较为缺乏,这样势必制约城市绿地生态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因此,运用技术评价方法从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及技术水平等方面对城市绿地生态技术的应用价值进行综合评价,就显得至关重要。在广泛研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借鉴风景资源评价和其他技术评价的研究成果,以园林有机覆盖物技术为例,采用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和专家评分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对城市绿地生态技术应用价值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对城市绿地生态技术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价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其评价结果可作为筛选城市绿地生态技术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7.
王悠  陆丽君 《中国园林》2007,23(3):92-94
随着社会的发展,植物景观设计以改善整体生态环境为首要目标,突出城市生态绿地系统在城市生态园林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道路绿化是城市绿地系统的组成部分,其植物景观设计是“生态健全城市”的主要工作之一。详细分析深圳市深南路植物景观设计特点,在城市特定的条件下,进行科学的植物配置,建立人文、生态、景观相协调的人工植物群落,使道路绿化发挥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城市绿地作为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重要部分,具有改善城市环境条件、减轻城市排水系统压力、削减洪峰、降低能耗、固碳、维持生物多样性等诸多生态效益,建立相对科学的生态设计评价方式与体系,避免生态设计的形式化和表象化,有利于正确引导生态设计的发展方向,全面提高城市绿地的生态效益,指导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建设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原有场地及周边区域的固有特征被改变,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直接影响了区域环境和生态系统,城镇化过程导致"城市病"问题的出现。如何运用城市绿地生态技术提高城市环境和生态服务功能,逐渐成了风景园林学科的研究热点。从城市绿地生态技术需求的问题导向分析入手,初步确立涉及景观生态空间结构、植物与群落配置、土壤资源保护与利用、水域空间与暴雨径流、废弃物循环利用与填埋场绿化四大类26个问题,形成了保护、修复改善和资源利用3个层次的场地背景本底要素调查和技术要求,在综合权衡城市绿地生态技术优选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包含八大类50项的城市绿地生态技术分类技术库,总结提出了城市绿地生态技术集成的六大原则和应用优化基本流程,为城市绿地生态技术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城市生存环境绿色量值群的研究(1)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城市生存环境绿化量植群的研究”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建设部科学基金联合资助。本文概述了该课题探讨国内外城市公园绿地的绿色量指标,借鉴国内外对城市绿地各种功能量化的研究,进行我国城市绿化环境质量评价和典型城市市民对绿地需求的调查研究,应用新科技术成果绿化三维量对典型城市不同的绿地类型、绿化结构的各项测算,提出了五类40项绿色量指标。全面、综合地反映和衡量绿色环境的生态、游憩审  相似文献   

11.
当前园林建设中存在的盲目引种和不恰当的植物配置方式,造成植物生态适应性的降低和维护费用的增加,这也增加了碳排放量而使园林的固碳作用减弱,从而降低了园林在城市中的生态服务功能。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促进节约型园林的建设,应在园林建设中优先选择那些生态适应性较强,维护费用较低的园林植物。本体系中建有按生态气候型查询模块和模糊综合评判模块。按生态气候型查询模块提供以城市为单位的属于相关生态气候型区域的植物查询,而模糊综合评判模块基于模糊数学原理,利用Visual C++6.0和SQLServer数据库混合编程技术开发出低维护园林植物优选体系,可以快速计算出植物的生态适应性指数、节约性指数及选择性指数。用户只需在Visual C++6.0开发的界面中输入相关数据,系统即会根据用户选择调用相关的存储过程进行模糊综合评判分析,并以表格形式给出分析结果,从而为低维护园林植物的筛选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随着海绵城市建设的推进,水湿生木本植物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运用层次分析法从观赏性、新优性、生物学特性、生态性和经济性5个方面,筛选评价指标,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建立综合评价体系,并对124种水湿生木本植物(含少量品种)进行评价,根据综合得分将其分为4个等级:其中评分为Ⅰ级的树种26种,Ⅱ级的树种38种,这2级可以作为华东地区水湿生植物群落营造的推荐树种,Ⅲ级和Ⅳ级树种共60种,这2级适宜作为群落多样性的备选或补充树种。研究结果可为华东地区营造水湿生植物景观、湿地造林、生态修复以及海绵城市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于静  张志伟  蔡文婷 《城市规划》2011,35(12):51-56
针对城市规划与大气环境关系在定量化方面建立研究,即通过空间数据、气象数据等将城市规划、气象条件和生态环境三者相互对应,紧密结合起来,并通过精细的城市信息资料确立数学物理模型和数值计算,实现支撑技术保障。以沈阳市为例,采用不同尺度气象模式与大气化学输送扩散模式联结,运用科学合理的大气环境评估指标,建立城市规划大气环境影响评估系统,用以分析各种空气污染物对城市的影响,掌握了城市及周边地区的大气环境特征,为城市规划建设总体布局及人居环境的综合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袁嘉  杜春兰 《风景园林》2020,27(4):50-55
城市植物景观的系统稳定性、观赏效果和生态服务功能的维持正面临气候变化和快速城市化的严峻挑战。近年来,生态系统关键种的保育研究为城市植物景观提供了增强环境适应性与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分析关键种对于城市植物景观的重要生态功能,综述国内外关键种的研究应用进展,在此基础上提出重建“城市植物景观—关键种”协同共生体系的设计框架。从环境要素设计、关键种选择与吸引、植物筛选及种植、营巢生境与庇护生境设计、踏脚石生境与迁徙廊道设计等方面探讨关键种与城市植物景观协同共生体系设计的基本要求。提供风景园林实践中以关键种与植物景观协同共生来提升城市植物景观功能的有效途径,以及“城市植物景观—关键种”协同共生设计与实践的理论归纳、设计框架和应用范式参考。  相似文献   

15.
3种河流健康综合性评价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澳大利亚的溪流状况指数(ISC)、瑞典的农业景观区域河岸带与河道环境评估方法(RCE)、国内的城市河流健康评价体系(URHA)等河流健康评价方法,从理论及实证两方面系统比较了其在应用对象、指标选择、权重设定、标准设定、结果表达等方面的异同。结果显示,3种评价方法均采用综合指标表征河流健康状况,但指标选择、权重设定及标准制定均有所不同;就城市河流而言,RCE的评估准确度较低,ISC的个别指标难以准确评估,URHA则具有较好的适用性,但在指标选择的针对性、评估权重和标准设定的适宜性以及结果表达的丰富性等方面仍有一定的改进空间。  相似文献   

16.
罗巧灵  黄焕 《规划师》2009,25(9):54-58
利用GIS技术量化地进行城市空间增长用地选择的原理和方法,构建基于GIS的城市空间增长用地选择评价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模型,并研究基于GIS技术的评价数据的获取及模型算法原理,既可为量化地进行城市空间增长用地选择提供范式,辅助城市空间规划管理与决策,又能基于已有的GIS信息平台,在空问信息数据不断充实和扩展的基础上,辅助城市规划编制与管理.  相似文献   

17.
台州市绿化存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浙江省台州市城市绿化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城市绿化应根据自身条件,讲究生态效益,多栽树,栽大苗,少植草,乔灌草结合,注重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发展生态园林,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8.
浅谈岭南园林植物特色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吴大荣  瞿燕 《中国园林》2003,19(7):70-73
岭南园林植物种类丰富,特色鲜明。对岭南园林植物现状中的主要特色进行了分析,提出岭南园林植物存在的3个重要问题,在此基础上,从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遮荫树与景观树和常绿树与落叶树比例结构等方面,提出了改善岭南园林植物结构的意义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生态承载力是评价可持续发展的重 要参考之一,也是多学科关注的热点与前沿 问题。本文在综述国内外区域生态承载力研 究的基础上,梳理了生态承载力概念及其内 涵的演变过程,评述了常用的评价方法及其 指标要素,总结了各评价方法及指标选择的 优缺点。最后探讨了目前生态承载力研究存 在的主要问题及未来的研究趋势。本文对厘 清生态承载力概念及推动评价方法、指标的 普适性具有重要理论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现代居住环境景观生态设计探析--从空间结构要素着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浩  李咏华 《中国园林》2003,19(5):40-43
生态设计与景观设计的结合,为现代景观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文章尝试将生态设计应用于现代居住环境景观设计中,指出居住环境生态系统,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特有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并从空间结构要素着手,对居住环境景观生态设计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