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针对小空间火灾探测方法单一、误报漏报率高、采集数据处理简单的问题,提出1 种小空间火灾多元探测装置及方法,能够实现对火灾的烟雾、CO 气体、温度、火焰等的多元探测,多角度多方位采集火灾信号,利用信息融合技术和算法,寻找特征信息之间的规律,对数据信息进行分析解析、优化组合,运用人工神经网络和模糊推理方法,采取反复的样本训练将探测数据的误差降到最低,从而准确地判断火灾所处的阶段和类型,及时有效地采取灭火抑制措施。研究结果证明,小空间火灾多元探测方法能够满足小空间的火灾探测要求,减少了公共财产的损失,对火灾探测的进一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火灾探测技术在火灾特征参量探测的时间信号提取和时间信号处理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 ,而在火灾参量信息提取方面的研究仅限于几种单一和复合火灾探测原理。提取信息是信息处理的前提 ,信息处理是火灾探测报警准确性的保障。因此 ,火灾探测技术应该在信息 (信号 )提取和处理两个方面同时开展研究。本文提出了一种使用单一传感器实现高性能价格比的火灾探测多信息提取新方法 ,并简述了用该方法在气体探测中的一种识别模式  相似文献   

3.
针对传统火灾探测方法存在的智能程度低、误报率高等问题,提出将统计过程控制方法应用到火灾自动探测中.利用多个传感器在火灾情况下数据中的隐含信息,构建了火灾过程的多参数统计监控模型,从而增强了火灾探测的灵敏度和可靠性.通过模拟实验,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当我们看到自己所认知的火灾现象时,我们都认识到火灾发生了——对我们而言,这是一种可靠的火灾探测方法。基于同一原理,视频图像探测作为一种火灾探测技术在当前正引发广泛的兴趣。但是,如何使这一自动化的系统通过简单搜寻可靠地探测火灾呢?  相似文献   

5.
围绕点型感烟火灾探测算法的设计与性能评估过程,论述了为了获取数据样本而建立的火灾探测应用环境与火灾信息数据库的基本情况,并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概述了火灾探测算法的实现方法。为了对算法的性能进行评估和验证,进一步研究了算法的评估模式与技术方法,以及为性能评测试验而建立的火灾探测性能评估模拟试验平台的具体内容,以便提高点型感烟火灾探测器的综合探测能力、减少漏报和误报,进而提高火灾探测器的整体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6.
调研国内外民用飞机火灾探测技术研究现状,介绍三种常见火灾探测技术,包括光电感烟探测技术、气动热敏探测技术和一氧化碳气体探测技术的工作原理,结合3种探测器所应用的货舱、发动机舱、客舱等舱室的火灾环境特点,分析了探测技术的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7.
火灾发生初期是灭火的最佳时期,故对于初期火灾的探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初期火灾的火焰面积较小,数据样本较少,传统的机器学习目标检测方法难以对其进行有效的训练。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图像型初期火灾探测系统,并对基于多重迁移学习训练得到的Yolo V5 初期火灾探测模型进行重点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型精确率达到97%,对初期火灾的探测精度高、探测速度快,可以快速准确地探测到初期火灾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为了实现对受限空间火灾发生情况多传感器自动探测信号处理,建立了基于CO 浓度、烟气颗粒浓度、红外视频图像等多传感器探测的火灾探测数据融合分析系统。在受限空间内搭建基于多传感器火灾探测的数据融合分析实验平台。根据火灾红外视频图像的燃烧区域面积及圆形度等特征参数介绍了红外图像识别算法。在三种火灾探测方式特征参数的基础上提出了固定门限功率谱检测算法,并完成数据融合。在分析比较火灾探测系统响应时间、报警准确率等系统性能评价方法的基础上,说明了采用多传感器探测信号进行数据融合并建立灾情判据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数据融合算法后探测系统误报率低于单一探测方式,报警时间略高于单一探测报警方式。该数据融合系统基本满足火灾自动探测报警系统的稳定可靠、低误报率等要求。  相似文献   

9.
最近若干年以来,在市场环境、更严格的标准以及人们对火灾特性认识水平的提高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火灾探测技术发展迅速.这个市场已经从当初只能在传统探测器和模拟可寻址探测器之间做出选择,发展到现在既可以选择不同的探测方法,又可以在同一种探测方法中选择不同设计的产品.针对一定的场所正确地选定火灾探测器类型,其实就是确定可能发生的火灾类型及其适用的火灾探测技术.  相似文献   

10.
针对传统视频火灾探测方法误报率高、适用性弱的缺点,基于火焰在连续帧图像上的面积变化规律,提出了一种新的火灾探测方法。首先利用RGB-HSI颜色模型筛选出单帧图像中的疑似火焰区域,再结合区域跟踪算法和面积极大值统计计算出疑似火焰区域的闪烁频率,从而实现火灾探测。酒精火和远距离强光背景下的火焰探测实验证明:该方法能够排除常见干扰源的影响,对于室内火灾探测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以类岩石材料模拟岩体,考虑了主次多裂隙、等长多裂隙两类交叉多裂隙形式,制作含交叉多裂隙试件,对试件进行单轴压缩实验,研究了含交叉多裂隙岩体在单轴压缩下的力学性能。研究表明:含2条交叉裂隙试件强度高于含单一裂隙试件,当裂隙数量超过2条(不含)时,含主次多裂隙试件峰值强度与含单一裂隙试件接近,含等长多裂隙试件的峰值强度及试件破坏所需外力功都低于含单一裂隙试件;次裂隙数量增加对含主次多裂隙试件强度影响不明显,裂隙数量增加对含等长多裂隙试件的强度降低作用非常明显;绝大部分含交叉多裂隙试件峰值强度对应应变低于含单一裂隙试件;含主次多裂隙试件起裂应力高于含单一裂隙试件,大部分含等长多裂隙试件起裂应力低于含单一裂隙试件;含单一裂隙试件破坏面为剪切裂隙,含交叉多裂隙试件破坏面以张拉裂隙为主。  相似文献   

12.
以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和废旧钢纤维橡胶粒掺量两参数作为变量配制C30废旧钢纤维橡胶再生混凝土,研究其抗压性能和破坏特征,并与相同配比的废旧橡胶再生混凝土进行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再生混凝土中的废旧钢纤维橡胶颗粒会降低其抗压强度,但能有效改善其抗裂性能,在30%取代率下其抗压性能低于废旧橡胶再生混凝土,但在60%取代率下则相...  相似文献   

13.
李亚波  罗茂功 《山西建筑》2007,33(29):78-79
运用复变函数保角变换求解无限大板开有椭圆孔时的孔边界处的应力分布规律,通过对开椭圆孔有限板的有限元分析,找出开椭圆孔有限板的应力分布与开椭圆孔无限板的应力分布的关系,达到用开孔无限板求解开孔有限板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脉冲喷吹滤筒除尘器清灰性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脉冲喷吹实验,在其他喷吹条件不变时,通过改变无喷嘴无文丘里管、有喷嘴无文丘里管、无喷嘴有埋入式文丘里管、有喷嘴有埋入式文丘里管、无喷嘴有外置文丘里管和有喷嘴有外置文丘里管六种组合方式,测定同一喷吹管上同一喷吹孔位置喷吹时,其滤筒侧壁正压力峰值及其到达时间这两个指标来研究脉冲喷吹滤筒除尘器的喷吹效果,从而研究喷吹组合方式对脉冲清灰性能的影响.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得出了本实验的最佳喷吹组合方式.  相似文献   

15.
软土地区扩底抗拔桩承载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扩底抗拔桩在软土地区的研究与工程应用较少。设计出适合于上海软土地区的扩底形状与机具,并采用现场足尺试验对等截面桩与扩底桩的抗拔承载特性进行了对比研究。试验共分两组,两组试桩的桩长与桩径皆不同。每组试桩由一根等截面桩与二根扩底桩组成。试验表明,扩底抗拔桩的荷载变形曲线相对平缓,表现得更有后劲,极限承载力比等截面桩提高50%以上,扩底效果明显。并对扩底抗拔桩的桩顶和桩端变形随荷载发展规律、桩身变形与回弹规律进行了初步探讨。足尺试验初步验证了上海地区采用小角度扩底抗拔桩的可行性,为认识此类扩底抗拔桩的承载特性并推动其在工程上的应用迈出了第一步。  相似文献   

16.
高温下钢筋混凝土异形柱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进行了11根钢筋混凝土异形柱和1根钢筋混凝土方形柱在ISO834标准升温过程下的明火试验,分析了轴压比和受火方式对高温下不同截面形状的钢筋混凝土柱的破坏形态、轴向变形,以及耐火极限等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钢筋混凝土异形柱的耐火性能明显低于方形柱。(2)轴压比对异形柱的耐火极限影响较大。(3)一般而言,十字形柱的耐火性能比T形柱好,T形柱比L形柱好;但当轴压比较大(例如0.55)时,T形柱的耐火性能有可能好于十字形柱。最后,利用三种高温下钢筋混凝土异形柱的数值分析模型对12根试验柱的耐火极限进行了计算,比较了不同模型的模拟效果。  相似文献   

17.
群桩复合地基固结性状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洋  谢康和  许国平  何丽波 《建筑结构》2006,36(2):80-82,90
在编制并验证Biot固结有限元程序的基础上,对群桩复合地基的固结变形及应力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和单桩复合地基、天然地基进行了比较分析。强排水群桩和单桩复合地基的固结特性差别不大;但弱排水群桩和单桩复合地基固结度曲线的差异非常明显,群桩复合地基固结速度始终快于单桩复合地基。在桩体打穿地基的情况下,强排水和弱排水群桩复合地基的固结速度都较天然地基固结速度快;但和单桩相比,弱排水群桩复合地基加速地基固结的作用并不是特别显著。  相似文献   

18.
林海  章玲玲 《岩土工程学报》2017,39(Z1):219-223
针刺GCL和HDPE土工膜(GM)在防渗工程中应用广泛,含多层界面的复合衬里整体抗剪强度是边坡稳定性分析的关键。介绍了含针刺GCL复合衬里的大单剪试验方法,并且对比分析了针刺GCL初始状态分别为干燥和完全水化两种情况下的复合衬里抗剪强度。结果表明,复合衬里的剪切破坏不会发生在干燥针刺GCL内部界面,而GCL干燥状态下的复合衬里单剪强度未必高于GCL完全水化状态下的复合衬里单剪强度。结合含GCL复合衬里的剪切破坏机理,阐述了针刺GCL的水化状态对复合衬里抗剪强度的影响。含GCL复合衬里在不同水化状态下的界面滑移稳定性都应引起工程人员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结合实例论述了用尺寸式法求解工序尺寸的步骤。在此基础上,对按尺寸式法进行工序尺寸的计算机辅助计算,作了实用性地探讨;应用所编程序对实例进行计算,得出了正确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Paul A. Rodgers 《CoDesign》2018,14(3):188-202
This paper presents research that illustrates how design thought and action has contributed to the co-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a mass-produced product with people living with dementia. The research, undertaken in collaboration with Alzheimer Scotland, has adopted a range of disruptive design interventions for breaking the cycle of well-formed opinions, strategies, mindsets, and ways-of-doing, that tend to remain unchallenged in the health and social care of people living with dementia. The research has resulted in a number of co-designed interventions that will help change the perception of dementia by showing that people living with dementia can offer much to UK society after diagnosis. Moreover, it is envisaged that the co-designed activities and interventions will help reconnect people recently diagnosed with dementia to help build their self-esteem, identity and dignity and help keep the person with dementia connected to their community, thus delaying the need for formal support and avoid the need for crisis responses. The paper reports on an initial intervention where the author worked collaboratively with over 130 people diagnosed with dementia across Scotland in the co-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a new tartan. The paper concludes with a number of recommendations for researchers when co-designing with people living with dementi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