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以桉木碎单板为研究对象,脲醛树脂为胶黏剂,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热压压力、热压时间、热压温度和施胶量对桉木单板条层积材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桉木碎单板制备单板条层积材可行,热压压力、热压时间、热压温度、施胶量均对单板条层积材各项物理力学性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本试验条件下较优的工艺参数为热压压力2.0 MPa,热压时间18 min,热压温度125℃,施胶量6.5%。  相似文献   

2.
以脲醛树脂为胶黏剂,人工林尾巨桉单板为原料,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涂胶量、单位压力、热压时间和热压温度对人工林尾巨桉单板层积材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人工林尾巨桉单板制备单板层积材可行,涂胶量、单位压力、热压时间和热压温度对尾巨桉单板层积材的力学性能有影响,在本试验条件下较优的工艺为涂胶量150 g/m~2、单位压力5.0 MPa、热压时间60 min和热压温度140℃。  相似文献   

3.
以桉木单板层积材侧面为基材,以黑胡桃薄木和装饰纸作为饰面材料,考察了涂胶量、热压时间、热压压力和热压温度等工艺参数对透胶、浸渍剥离、表面胶合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以黑胡桃薄木和装饰纸为饰面材料时,涂胶量对透胶影响最大,热压温度对浸渍剥离与表面胶合强度影响最大。以黑胡桃薄木与装饰纸为饰面材料时的最佳工艺分别为:涂胶量100g/m^2与110 g/m^2,单位压力0.8 MPa,热压温度100℃,热压时间240 s与180 s。  相似文献   

4.
采用玻璃纤维布和碳纤维布层间增强单板层积材地板。研究了玻璃纤维布和碳纤维布铺设位置对增强型层积材地板力学性能的影响;设计正交试验,研究了涂胶量、热压温度、热压压力、热压时间对增强型层积材地板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得到较优工艺参数。结果表明:玻璃/碳纤维布对称铺设时,靠近单板层积材地板表层铺设时对静曲强度和弹性模量的增强效果较在中间层铺设时的增强效果明显;分析可得层间增强单板层积材地板的工艺较优参数为:涂胶量160g/m2,热压温度110℃,热压压力1.2MPa,热压时间100s/mm;通过方差分析可得,只有热压压力对弹性模量影响显著,其他因素对静曲强度和弹性模量影响都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尾巨桉材Ⅰ类胶合板制造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单板涂胶量、热压温度、热压时间3个因子对尾巨桉材Ⅰ类胶合板性能的影响,得出了较优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单板涂胶量、热压温度、热压时间对尾巨桉胶合板的胶合强度影响显著,其中热压时间影响最大,热压温度其次,单板涂胶量最小;较优的生产工艺组合是单板涂胶量320g/m2、热压时间1.2min/mm、热压温度135℃.  相似文献   

6.
以桉木为基材,通过聚乙烯膜进行胶粘,采用热压-冷压工艺制备巨尾桉/聚乙烯膜复合材料。并通过对巨尾桉单板进行高温热处理,研究了不同热处理温度和时间对巨尾桉/聚乙烯膜复合材料物理力学性能(胶合强度、静曲强度和弹性模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处理温度和时间对复合材料的性能影响显著;当热处理温度140℃,处理时间0.5h或1h;处理温度160℃,处理时间0.5h时,热处理后复合材料胶合强度高于未处理胶合强度。本实验为热塑性树脂复合材料界面结合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对不同含水率桉木单板压制的单板层积材的静曲强度、弹性模量和水平剪切强度进行检测并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结构用单板层积材所用单板的含水率应控制在8%~12%之间。  相似文献   

8.
以桉木芯集成材为基材,以乌金木和科技木薄木为饰面材料,针对贴面后易产生的胶合质量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涂胶量对透胶的影响最大,热压温度和涂胶量对浸渍剥离均有较大影响,热压温度对表面胶合强度的影响最大。本试验范围内,较佳贴面工艺为涂胶量90 g/m~2,单位压力0.6 MPa,热压温度100℃,热压时间180 s。  相似文献   

9.
木塑复合胶合板热压复合因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杨木单板、低密度聚乙烯制备木塑复合胶合板为研究对象,采用正交试验L9(3^4)系统分析了热压温度、热压时间和塑料加入量等热压复合因子对胶合性能的影响。采用方差与极差方法进行试验分析,结果显示在试验选定的因子水平下,热压温度和热压时间对胶合强度影响不显著,塑料加入量对胶合强度影响非常显著,胶合强度随塑料加入量的增加而增加。筛选出最佳工艺复合因子:热压温度140℃、热压时间3min、塑料加入量0.34Kg/m2,采用此工艺条件制备的胶合板进行性能验证,其胶合强度大大高于胶合板国家标准中Ⅱ类胶合板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0.
在试验与生产结合的情况下,通过正交方法研究了桉木胶合板的制造工艺,运用极差和方差联合进行分析,得出了桉木生产的最佳工艺参数,即桉木的涂胶量是290g/m2,热压时间是1.9min/mm,热压压力1.4MPa,热压温度是115℃,在此参数组合下,桉木胶合板的性能达到最好,其耐水胶合强度满足Ⅱ类胶合板的要求,为1.89MPa,静曲强度54.45MPa,弹性模量7071MPa.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竹木复合结构胶合板生产效率,简化工艺,降低成本,本文采用新型竹木复合工艺压制竹杉复合结构胶合板,并且以热压温度和热压时间为影响因子,研究其对竹杉复合结构胶合板力学性能的影响,发现热压温度和时间对力学性能影响显著,其中对顺纹静曲强度的显著水平为0.0001,横纹静曲强度的显著水平为0.001,顺纹和横纹弹性模量的显著水平为均0.05.  相似文献   

12.
红曲黄色素由微生物利用大米、黄豆等发酵提取而得,属于聚酮类物质,是桔红色颗粒,溶液呈橙红色至黄褐色,抗光和热降解能力强,具有良好的着色和抑菌性能,能赋予肉类食品、方便米面制品良好的外观色泽和风味,可以提高产品的档次和增加使用效果.通过对红曲黄色素在方便面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研究,从添加剂的添加顺序、油炸时间及红曲黄色素的添...  相似文献   

13.
抗性淀粉对面粉品质及面团流变学特性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抗性淀粉对小麦粉流变学特性的影响。分别考察了其对高筋粉、中筋粉的粉质特性、拉伸特性和糊化粘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抗性淀粉的添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麦粉的流变学指标和面粉品质。具体表现为面团稳定时间和粉质评价值降低,弱化度增加,延伸度与拉伸曲线面积降低。抗性淀粉的添加使高筋粉的糊化温程升高,糊化时间延长,对中筋粉的糊化温程和时间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4.
生产E0级强化木地板基材的三聚氰胺改性脲醛树脂胶黏剂对热压温度和热压时间非常敏感。当热压温度和热压时间在较小范围内波动时,使用此类胶黏剂制造的中/高密度纤维板内结合强度和24h吸水厚度膨胀率均变化较大。少量固化剂的添加也会影响强化木地板基材的两项指标。相同工艺制造的不同批次的胶黏剂其凝胶时间变化较大,不同的凝胶时间应对应不同的热压温度和热压时间。  相似文献   

15.
在小麦粉中加入山药、薏米、芡实混合粉,利用快速黏度分析仪、Mixolab混合实验仪和质构仪分析不同添加量的混合粉对小麦粉糊化特性、面团热机械学特性以及对馒头质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混合粉添加量的增加,小麦粉的糊化黏度、崩解值、回生值、糊化温度、糊化时间、面团吸水率、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逐渐降低,蒸煮稳定性和蛋白质弱化度逐渐增大;馒头的硬度、咀嚼性显著增大(P<0.05),弹性先增大后减少,感官评价与质构仪测定结果一致。混合粉添加量为10%时,小麦粉的糊化特性最佳,馒头的品质最好。混合粉添加量、糊化特性、面团热机械学特性与馒头的质构特性显著相关(P<0.05),可通过面团热机械学特性和糊化特性对馒头的质构特性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6.
预糊化处理对高含量燕麦挂面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燕麦预糊化处理对高含量燕麦挂面品质的影响,本文采用蒸制、挤压膨化和滚筒干燥对燕麦进行预糊化处理,分析不同类型与添加量的预糊化燕麦粉对混合粉(燕麦粉总量为70%)糊化特性及挂面力学特性、蒸煮品质和煮后面条质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预糊化粉添加量升高,混合粉的室温粘度增大;混合粉的热粘度与蒸制燕麦粉(SOF)添加量成正相关,与挤压预糊化粉(EOF)和滚筒预糊化粉(DOF)添加量成负相关。SOF添加量为70%时,燕麦挂面品质最好;而EOF和DOF添加量为8.75%时,挂面品质最好。相比之下,前者的弹性模量、断裂应力、断裂位移、咀嚼性更大,黏附性、蒸煮损失率更小。综上,添加预糊化粉可以改善挂面品质,采用SOF制备的燕麦挂面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7.
生产E0级强化木地板基材的三聚氰胺改性脲醛树脂胶黏剂对热压温度和热压时间非常敏感。当热压温度和热压时间在较小范围内波动时,使用此类胶黏剂制造的中/高密度纤维板内结合强度和24h吸水厚度膨胀率均变化较大。少量固化剂的添加也会影响强化木地板基材的两项指标。相同工艺制造的不同批次的胶黏剂其凝胶时间变化较大,不同的凝胶时间应对应不同的热压温度和热压时间。  相似文献   

18.
马铃薯全粉在面条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马铃薯全粉添加到小麦粉中,并辅助添加谷朊粉,制成马铃薯全粉面条。从质构特性、微观结构和面条的理化性质三个层面对三个不同马铃薯全粉添加比例的面条组别进行研究,发现马铃薯全粉对面团的力学性质,面筋网络的形成和构造以及面条的蒸煮参数和外观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全粉添加量为20%(g/g),谷朊粉添加为0.03%(g/g)时,总体指标最好;马铃薯全粉对面团的作用具有双向性,马铃薯淀粉对面团的影响偏负向,但是其中的多糖和蛋白质可能对面团和面筋网络有正向影响,同时谷朊粉的添加对面团的稳定性和面条的质量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研究不同燕麦全粉添加量对燕麦—小麦混合粉的面筋和面团特性的影响,进一步通过添加谷氨酰胺转氨酶(TGase)与不同外源蛋白质(花生蛋白或谷朊粉)来改善混合粉的品质,并研究不同添加剂对混合粉蛋白质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燕麦全粉添加量的增加,燕麦—小麦混合粉的湿面筋含量、面筋指数、沉降值和面团稳定时间都呈现显著减少的趋势,而面团吸水率逐渐增大。对于燕麦全粉添加量为30%的燕麦—小麦混合粉,当TGase添加量达到或超过0.8%(w/w)时,面团的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均显著增加。向混合粉中同时添加TGase和花生蛋白可显著增加SDS不可溶性谷蛋白的含量,进一步延长面团稳定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