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新乡—商丘断裂是南华北盆地和北华北盆地的分界线,该断裂倾向多变,分段发育,活动性西强东弱。为了查明新乡—商丘断裂延津段的浅部构造特征和最新活动时代,跨延津段断层开展了3条浅层人工地震测线和1个钻孔ZK1探测,获得了高品质的地震反射剖面和钻孔地层柱状图。从地震反射剖面上可见,断裂带在浅部形成"Y"型负花状构造,上断点埋深最浅位于测线XSB11桩号1250处,约为45 m。根据在测线XSB11桩号1288处开展钻孔ZK1探测的资料显示,上断点进入上更新统的底部,推测其最新活动时代为晚更新世早期,是一条隐伏的活动断层。  相似文献   

2.
为了精细探测西淋岗地区隐伏断裂在地下空间分布特征,在西淋岗地区共布置了8条浅层地震横波反射剖面和3条弹性波CT剖面,根据浅层地震勘探及弹性波CT成果,结合已知的地质资料,得到了以下成果:在西淋岗地区断裂由两组断裂构成,呈"X"型,一组为北西向,倾向南西,另一组为北东向,倾向北西。北东向断裂组为西淋岗断裂,北西向断裂为白坭—沙湾断裂带。北西向断裂切割北东向断裂;西淋岗地区存在软沉积物变形的迹象,断裂切割进入第四系覆盖层,表明西淋岗地区的断裂仍具有较强的活动性。结果表明,浅层地震和弹性波CT不仅可以确定断裂构造在地表的位置,而且可以精细探测断裂构造在地下空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3.
浅层地震勘探在城市活断层探测与危险性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活动断层是引起自然灾害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减少活动断层带来的生命、财产损失成为人们努力的目标。阐述了浅层地震勘探在城市地震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项目中的应用,采用地震勘探的方法,从地震勘探测线的布置、施工参数的确定,到资料的综合处理和解释都进行严格的管理,最终获得了反射波信噪比高、断层显示清晰的时间剖面。通过对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和研究,可以确定勘查区重点断层隐伏段的位置、断层错断的层位与深度,为城市断层危险性评价和城市发展规划及重大工程选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查明陕西宝鸡地区“高家村—高店断裂”地表详细分布状态及其活动性,在前人调查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该“断裂”进行了1∶10 000野外地质地貌填图,并针对支持该“断裂”地表现代活动的几处关键证据(包括咀头剖面、桐峪河探槽剖面、杨家店探槽剖面、唐家塬探槽剖面、姬家店剖面)进行了详细的剥土清理、探槽施工和浅层地震勘探等工程查证。结果表明:咀头剖面反映的断层活动证据并不存在,前人认为的断层活动断面实际为该处一滑坡体后缘残余的滑动错落面;桐峪河探槽剖面中的断层活动断面也不存在,前人剖面中显示的断层错断面只是一处古河床边岸侵蚀面;杨家店探槽剖面内的3条主断面可能为与滑坡有关的滑动面,探槽两侧附近也没有断层存在的证据;唐家塬探槽剖面展示的断面仅仅为台塬脚下滑坡的滑动面;继续向西至“高家村—高店断裂”通过的姬家店剖面一带,所谓的断层陡坎仅是二级阶地前缘;西崖村—半沟村一带的浅层地震勘探结果也不支持断面深部存在的可能。因此,所谓的“高家村—高店断裂”并不存在。  相似文献   

5.
选取一种适用于城市环境工程地质勘察和软土地基的高技术含量、低成本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是当今的趋势。为此首先介绍了一种采用人工叩板法激发横波,并用水平传感器取代垂直传感器接收横波反射信号,使横波取代纵波进行反射地震勘探的方法与原理。然后在塘沽进修学校和富力城南昌路进行横波地震反射实验,并对结果进行分析。通过所举的试验实例证明,浅层横波反射地震勘探能提供100m以浅真正意义上的浅层剖面,完全能符合工程上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在胶东夏甸金矿控矿断裂构造的勘探中,根据区域地质背景、构造及岩性分布情况,研究了两条CSAMT(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测深剖面,查清了研究区内主要成矿带——招远—平度断裂的实地位置,并在重点异常区域布设了验证孔,钻孔打到断层泥以及蚀变带,推测该异常是由于断层活动使岩石破碎蚀变后,岩层电阻率明显降低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7.
浅层地震勘探在城市活断层探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活断层一般是指晚更新世以来有活动的断层,活断层具有非常明显的标志,往往控制最新沉积物的分布和现今地貌的格局。活断层常构成山区和平原的分界线,对河流的走向、分布格式和拐弯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这些断层在我国大陆内部广泛分布,尤其在我国西部地区,活断层规模大,活动性强,造成了严重的地质灾害。本文阐述了一种以SH波反射和共偏移距反射波为主的浅层地震勘探在城市活断层探测中的应用,钻探验证表明,采用合适的地震勘探方法,选择最佳的观测系统,对资料的处理和解释进行严格的管理,最终可以获得反射波信噪比高、断层显示清晰的时间剖面。通过对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和研究,可以确定勘查区断层隐伏段的位置、断层错断的层位与深度,为城市的发展规划和重大工程选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帕米尔东北缘冲断带新生代构造变形特征及油气控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地表构造解析和地震剖面解释的基础上,分析了帕米尔东北缘冲断带新生代构造变形特征,提出作为冲断带前锋断层的乌泊尔断裂在不同地区存在不同的底部滑脱层.地表踏勘和高分辨率地震资料证实:乌泊尔断裂在波孜塔格附近以西沿古新统膏泥岩层滑脱,而以东则沿上白垩统泥灰岩和古新统膏泥岩层滑脱;其控制了深部隐伏冲断体系和浅部第四纪背驮盆地的形成.研究结果表明,帕米尔北缘冲断带新生代构造变形活动开始于中新世末期—上新世早期,并持续至今,对油气聚集和晚期成藏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江汉盆地西南缘主干断层活动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江陵凹陷的形成与发育过程非常复杂,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文中分析了江汉盆地西南缘的构造背景及断裂发育特征,复兴场、谢凤桥等主干断裂是该区构造的主要控制因素,通过选取5条垂直于断层的剖面进行三维地震解释,认为它们具有同生断层的特点.讨论了生长指数研究断层活动性的局限性,用生长指数和断层活动速率,从空间和时间上,对该区主干断层的活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断层活动速率更能反映出断层活动性.  相似文献   

10.
沪杭磁悬浮交通线路工程场地地震安评近场工作属于线状并且是长线工程项目,该长线工程场地经过多条复杂活动断层。活动断层的探测是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近场工作中的重要工作。本文结合抗干扰高分辨率浅层地震技术在沪杭磁悬浮交通线路工程场地地震安评近场工作中的应用,通过对该长线工程沿线的城市干扰源及干扰源特征分析,总结一套应用于长线工程场地的野外数据采集及数据处理的方法。最后以沪杭磁悬浮沿线塘栖—越东断层探测为实例,进一步证实了抗干扰高分辨率浅层地震技术在长线状工程场地地震安评近场工作中的应用效果,从而为长线工程场地地震安坪、高速铁路等重大长线工程断裂活动性的探测提供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11.
综合物探方法探测城市隐伏活动断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步伐加快,在开展小区规划的工作中,查明第四纪隐伏活动断层对于抗震评价与设计显得十分重要,已成为地球物理工作者多年来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在阐明隐伏活动断层及其地球物理特征的基础上,针对城市特殊的场地条件和干扰环境,提出了以浅层地震反射波法为主,高密度电阻率或探地雷达、氡气测量等方法为辅的新型综合物探组合模式,并深入研究了其可行性和互补作用。实践表明,上述综合物探方法组合可适应于第四纪不同埋深、不同尺度、不同类型的隐伏活动断层探测,且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边勘查施工、边资料解释、边调整地震测线"的"三边"工作在多个地震勘探项目中的应用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对浅层地震勘探项目设计地震测线位置的及时调整,准确控制了汤东断层;在地震施工过程中,综合考虑两个相邻工区交界处的地质情况,合理调整了交界处的地震测线,从而准确控制了两个相邻工区边界处的断层。在这些项目中,"三边"工作的充分运用,保证了地震勘探在城市活断层探测及矿产资源勘查中精度高、见效快优势的充分发挥,同时避免了因地震测线布设不合理造成原始数据采集不全或采集不准确而导致的地震成果解释误差增大。  相似文献   

13.
从活动断裂的研究和进展出发,通过追溯国内外活动断裂研究发展历史,结合国际当前活动断裂研究的方法与趋势,认为地球物理方法是城市活断层探测的重要方法之一。文中重点介绍了在城市地震活断层探测中用到的地球物理方法的类型和主要特点,特别是在区域探查与初步鉴定阶段、详细探测与精确定位阶段、孕震构造探测阶段可能涉及到的各种地球物理探测方法、适用范围及所能解决的主要问题。同时,结合哈尔滨城市活断层探测项目实例,证明地球物理方法在城市活断层探测工作中甚为有效。  相似文献   

14.
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技术是复杂地表地震资料成像的有效方法。应用炮域波动方程傅氏有限差分法对江汉平原深层海相和鄂西渝东地表复杂地区地震勘探资料进行叠前深度偏移处理,与常规时间偏移剖面相比,所反映的构造特征清楚,断层位置清晰,为江汉油区油气勘探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5.
研究分析广州市及邻近地区1970年以来地震活动性,本区陆地中强地震主要发生在北东向和北西向断裂带或其交汇部位,本区陆地不具备孕育7级地震的地质条件。中强地震存在明显的活动周期,当前已进入平静时段。综合考虑近期该区域显著地震事件,分析认为该地区近期地震活动性有增强的趋势,但是广州及周边地区发生4.5级地震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世界范围内。城市人口和工业化程度在迅速增加,我国城市化面临着大发展的趋势。城市人口高度集中、经济高度发达的地区,遭受地质灾害的影响,比其他地区更为严重、突出,因此不能忽视作为城市建设的超前工程和战略决策重要依据之一的地质工作,其中,区域稳定性及城市工程地质环境的评价和水资源。特别是地下水资源的评价与管理是两项最为重要的地质工作。区域稳定性决定于现今活动断裂带的存在及其活动发震的规律。从城市规划出发,应进行地震区划、地震小区划,科学评价城市建设中的场地条件,预测地震破坏作用的分布,为城建提供基础资料和依据。水资源是城市发展的极为重要的必要条件,但又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城建中应统筹规划、合理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7.
底劈构造在地震剖面上主要表现为模糊区,会给解释工作造成一定的困难,需要在资料处理中进行针对性的技术攻关.本文在详细分析底辟模糊区地震资料特点的基础上,针对崎岖海底强绕射多次波干扰,浅部气层吸收造成高频成分缺失,复杂断裂结构造成成像差等问题,提出了一项行之有效的数据处理对策.经实例证明,通过采用高保真LIFT技术衰减噪音,3DSRME、高精度Radon变换、以及LIFT等技术压制多次波,多域相干加强、优势信号增强等提高信噪比,高精度地震速度建模以及各向异性叠前深度偏移等关键处理技术,很好地压制了复杂的强绕射多次波,极大地提高了底辟模糊区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地震剖面的成像质量得到显著提高,为后续对底劈带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更加可靠的地震资料.  相似文献   

18.
新构造与活动构造都是研究地球最新的构造变形和构造地貌演化过程,也是地震地质工作的主要内容与基础,而活断层是其中最重要的构造表现形式和研究对象。活断层研究成果经常是地震预测与预报、城乡防震减灾和重要工程规划设计如何有效规避活断层地质灾害的重要依据。从新构造角度认识和研究活断层的时间尺度与特定区域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密切相关,更关注从十万年到百万年尺度的地质构造过程,强调的是“过去与现在”的断裂活动性。而活动构造最关注距今100~150 ka以来的地质-地貌过程,更强调认识和评价“现在与未来”的断裂活动性,因此,它是地震危险性评价的重点。近年来的活断层研究领域的主要进展表明,第四纪年代学、空对地观测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方法的快速发展及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定量化研究新构造演化、构造地貌、断裂活动性和古地震等的水平和精度,也促进了活断层数据的数字化与共享程度,并进一步提升了地震危险性评价的可靠性与准确性。但对于中国这样活断层发育密度高和活动构造体系极为复杂的区域,针对地震危险性评价的新构造与活动构造方面的基础性工作仍需要进一步加强,尤其是借助高精度遥感技术和新构造定年方法等,开展快速有效的区域性活断层普查,提升活断层调查研究的规范化、精细化和定量化程度,并重视活动构造体系的综合研究,从而为预防地震地质灾害夯实地质基础。同时,还需要注意区分断层活动性与危险性的关系,重视稳定大陆区和低活动速率断层的强震危险性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地震勘探的前期工作中,对野外激发参数的合适选择是关系到勘探后期资料处理和解释的重要环节。激发参数包括激发药量、激发井深和激发源的选择,本文以川南大足地区三维地震勘探泥岩近排列和砂岩远排列的激发药量试验为例,就三维地震勘探前期不同激发参数条件下试验获取的资料,从频宽、频谱能量和信噪比上给予了相应的质量分析,并给出在资料质量相当的情况下定量评价的方法,从而保证地震勘探中使用合适的激发参数。该方法在实际的野外激发参数试验结果的讨论上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