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建筑科学   1篇
石油天然气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深水地震资料处理中,水层多次波因深水水层为变速体的特性,无法应用浅水水层多次波压制技术(Shallow Water Multiple Attenuation,SWMA)进行压制,而传统的自由界面多次波压制技术(Surface-Related Multiple Elimination,SRME)压制水层多次波则不具有针对性。为此,开展了基于变水速模型驱动的深水水层多次波压制技术(Deepwater Water-layer Multiple Elimination,DWME)研究。该技术通过构建海底和变水速模型计算出水层多次波准确旅行时,在τ-p域根据水层多次波旅行时将地震数据进行延拓,得到水层多次波模型,然后应用自适应匹配相减方法完成水层多次波压制。理论模型验证及海外某工区实际地震资料应用结果表明,DWME对深水水层多次波压制效果较好,且针对性强。  相似文献   
2.
在近海油气地震勘探中,压制在海面及海底之间的短周期水层多次波一直是海洋地震资料处理的难点,传统上采用预测反褶积或SRME压制此类多次波存在很大局限性。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τ-p域水体模型驱动压制浅水区水层多次波方法,该方法在τ-p域用已知水层参数(水速和水深)构建初始模型,并利用波场延拓方法来预测水层多次波模型,然后采用自适应相减从原始数据消除多次波。通过理论模型试算和实际数据应用,表明此法能有效压制浅水区水层多次波。  相似文献   
3.
南海西部深水区以二维地震资料为主,受水深变化大、海底崎岖以及地层速度异常等因素的影响,深水区时间域构造不能代表正确的地下构造形态,而常规的时深转换方法解决不了该地区构造畸变的问题.在分析南海西部深水区地层速度变化规律及其与水深关系的基础上,结合正演模拟分析,针对性地应用速度趋势法建模,消除了常规速度建模方法导致的构造畸变,改善了断层和中深层的二维叠前地震成像效果.  相似文献   
4.
结合地震、测井和钻井等资料建立深水环境下塔礁,台内点礁、跨相带碳酸盐岩地震地质模型,基于炮域波动方程正演模拟方法,应用常规地震资料处理流程获得叠偏剖面,分析不同形态、不同沉积相和不同储层孔隙条件的碳酸盐岩生物礁地震响应特征,如振幅、频率、相位等,为深水礁滩相储层的地震资料解释和储层预测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不仅能促使潜在生产力的转化,更能形成人际交往圈,促进教育与科研的良性互动。本文探讨了教育科研成果推广过程中交往圈的形成及特点、运行机制、交往方式,以期探明教育科研成果推广过程中的交往与日常人际交往的区别,促进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深水地震勘探的进展,压制坡折带和深水崎岖海底等复杂地质构造的自由表面多次波逐渐变为海洋地震资料处理中的难题,而传统的三维自由表面多次波衰减(SRME)技术在数据重构问题上存在很明显的不足。因此,在三维SRME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三维广义SRME技术来压制自由表面多次波。该方法借鉴贡献道思想和稀疏反演方法,结合focal变换和三维曲波变换,优化构建全局自由表面多次波数据,最后通过自适应匹配相减来压制多次波。实际资料应用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压制陡倾角复杂地质构造情况下的自由表面多次波,提高成像品质,取得了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7.
正演模拟技术在深水地震采集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深水断裂地区的地震偏移剖面建立深水断裂结构地层地震地质模型;基于射线正演模拟及地震波在弹性分界面上的能量分配,计算不同偏移距范围内的覆盖次数及其反射波平均振幅,基于这些参数来确定靶区地震勘探最优采集参数.分析结果表明,靶区深水断面使得射线偏折得严重必须增加排列长度,才能使得断面波能得到较好的偏移成像,同时,指出在复...  相似文献   
8.
地震资料处理结果往往受到地震资料品质的影响,改善地震资料的品质是提高处理解释精度的前提。深水地震资料由于受潮汐和水速变化的影响,资料品质较差。针对此现象,提出潮汐校正和水速校正方法来改善深水地震资料品质,并通过对南海某深水工区实际地震资料的处理与分析,验证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底劈构造在地震剖面上主要表现为模糊区,会给解释工作造成一定的困难,需要在资料处理中进行针对性的技术攻关.本文在详细分析底辟模糊区地震资料特点的基础上,针对崎岖海底强绕射多次波干扰,浅部气层吸收造成高频成分缺失,复杂断裂结构造成成像差等问题,提出了一项行之有效的数据处理对策.经实例证明,通过采用高保真LIFT技术衰减噪音,3DSRME、高精度Radon变换、以及LIFT等技术压制多次波,多域相干加强、优势信号增强等提高信噪比,高精度地震速度建模以及各向异性叠前深度偏移等关键处理技术,很好地压制了复杂的强绕射多次波,极大地提高了底辟模糊区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地震剖面的成像质量得到显著提高,为后续对底劈带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更加可靠的地震资料.  相似文献   
10.
崎岖海底和海洋深水区速度的复杂性导致沉积层构造畸变、深度预测难度大,严重制约了深水区的油气勘探。利用测井速度、VSP速度对白云凹陷速度结构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地层速度与海水深度不存在必然的联系,沉积环境的差别是陆架、陆坡深水区速度异常的根本原因,陆架坡折带是界定地层速度异常的关键。理论模型正演方法研究表明,叠前相干速度反演的精度高、可操作性强,是解决速度异常的有效方法。利用测井速度、叠前相干反演速度及地震叠加速度的优势互补,建立了白云凹陷时深转换速度场,较好地解决了深水区崎岖海底造成的构造畸变问题。利用建立的时深转换速度场转换得到B19井和B20井的深度,与实际钻井深度相比,T50反射层深度误差分别为6和7m,大幅提高了海洋深水区深度预测的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