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通过肥液(KNO3溶液)室内入渗试验,模拟研究了地下水位为70cm条件下肥液连续入渗与间歇入渗特性及土壤和地下水中NO3-的运移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由于表土致密层的形成,肥液间歇入渗较连续入渗具有土壤入渗能力降低、土壤NO3-分布均匀及地下水中NO3-浓度低等特点.该结论为波涌灌条件下氮素有效利用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通过肥液(KNO3溶液)室内入渗试验,模拟研究了地下水位为70cm条件下肥液连续入渗与间歇入渗特性及土壤和地下水中NO3^-的运移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由于表土致密层的形成,肥液间歇入渗较连续入渗具有土壤入渗能力降低、土壤NO3^-分布均匀及地下水中NO3^-浓度低等特点。该结论为波涌灌条件下氮素有效利用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采用数字显微系统测定了部分华南地区土壤中粘土颗粒粒径分布分形维数值,提出了土壤中粘土颗粒群粒度分布分形维数的几何法计算模型,并就这种分形维数与土壤比表面积和土壤透气性等性质的相互关系作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采用数字显微系统测定的粘土颗粒粒径分布分形维数值介于2.2708到2.9483之间,与常规方法测定结果吻合;含砂较多的土壤样品,BET比表面积和Blaine透气时间随粒度分布分形维数值增大而减小;含粘粒较多的土壤样品,BET比表面积和Blaine透气时间同随粒度分布分形维数值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4.
电解质对细颗粒泥沙的絮凝或分散有重要作用 ,而细颗粒泥沙的絮凝沉降特性对土壤表层沉积性结皮的入渗性能有重要影响。在NaCl浓度为 0~ 10mmol/L ,泥沙初始浓度为 5、10、2 0 g/L时 ,本文利用吸管法研究了NaCl对细颗粒泥沙静水絮凝沉降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泥沙沉降可分为两个阶段 ,分选沉降段和絮凝沉降段 ;在液面下同一深度 ,泥沙相对浓度随时间呈指数衰减 ;细颗粒泥沙絮凝的临界粒径为 0 .0 2 7mm ;泥沙平均沉速 ω随NaCl浓度以及泥沙初始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在研究浑水入渗时 ,应该考虑水中电解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防止土壤侵蚀条件下,利用室内人工降雨实验,研究了土壤初始含水率对坡面降雨入渗、产流、溶质迁移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含水率越高,产流越快,达到稳定入渗率的时间也越短。在初始含水率不同时次降雨过程中养分的流失量与初始含水量具有较强的相关性。磷浓度的变化范围主要在5cm以内,随着含水量的增加有效磷向土壤中迁移的总量增加。随着含水量的增加土壤钾离子向土壤中迁移的总量减小。在相同条件下,EDI值大小顺序是:磷<钾<溴。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竖直管中降膜流动的二维模型,液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管壁流下,气体从相反方向进入,采用多相流VOF(Volume of Fluid)模型,在流体力学软件FLUENT求解器中数值求算,模拟其中的液膜流动情况。通过改变液体和气体雷诺数,对于液膜的流体力学特征,包括液膜流动形态、液膜厚度随时间变化、流动方向液膜变化以及液膜中的速度分布等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液膜形成过程主要可分为入口区、发展区和稳定区3个部分,液体雷诺数一定时,逆流气流对液膜形成的影响主要集中在稳定区;气相雷诺数一定时,随着液体雷诺数增大,液膜流动入口区变长,成熟区复合波中光滑液膜所占比例增加。液膜中的速度分布呈半抛物线型,速度随距离壁面距离增加增大,但在接近气液界面处略微下降。根据模拟得到的不同雷诺数的平均液膜厚度,与Nusselt理论预测值进行了比较,发现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7.
由于尺度的微型化,微型通道内流体流动以及传质过程的实验研究受到巨大限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值模拟已经成为研究分析复杂问题的重要方法。本文采用计算机VOF方法 FLUENT模拟软件对微通道内气液两相Taylor流型的传质过程进行模拟,主要集中在单个Taylor气泡及其前后相邻的液柱单元内进行。通过更改模拟参数,得到不同因素对传质过程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Taylor气泡单元中液柱径向中间部分存在较大的CO_2浓度分布,而采用不同液相时,相同位置处正丙醇中CO_2浓度较无水乙醇及蒸馏水中CO_2浓度大,在不同管径的微通道中,液相侧体积传质系数均随着气泡速率的增大而增加,随着Taylor气泡单元长度的增加而减小。文献中渗透理论模型在参数m取值为4.5时的计算结果与本文结果比较接近,证实了Taylor流动中的传质主要发生在液膜中。  相似文献   

8.
处理含重金属离子的废水在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中备受关注,为了从微观机理上研究支撑液膜传质特性,建立中空纤维支撑液膜萃取铜离子的传质微分方程和有限差分法离散方程,并用Matlab迭代求解,得到铜离子在萃取过程中管内浓度轴向与径向的分布.分别模拟不同操作条件下的铜离子萃取情况,符合实验数据.表明在一定范围内,纤维管径增大、管...  相似文献   

9.
费托合成装置气液分离器的分离性能研究中,雾滴粒径的准确测量和控制是关键。本文对内混式空气雾化喷嘴的喷雾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考察了液滴索特尔直径D_(32)的轴向分布,以及气液比、液体流量与黏度对其的影响规律;同时结合CFD数值模拟,进一步研究了气液相对速度、雾化锥角及液体表面张力对液滴D_(32)的影响。结果表明:液滴D_(32)沿喷雾方向不断增大;液体雾化主要通过喷嘴内气流对液膜的剪切、冲击作用,因此增大气液比可增强雾化效果,但存在"饱和"现象;液量的增大不利于液膜破碎雾化;增大气液相对速度可显著提高雾化效果;同时,液体黏度和表面张力对雾化效果影响很大,黏度或表面张力越大,雾化显得更为困难。此外,液滴轴向速度沿喷雾方向先迅速下降随后缓慢降低。  相似文献   

10.
选取碱性水田土壤,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施用硅肥后水稻生育期土壤溶液pH、Eh、硅浓度及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pH经历了一个迅速降低,趋于中性的过程。单施硅肥对pH影响不大;施用葡萄糖或葡萄糖与高炉渣配施可明显降低水稻生育前期土壤溶液pH。各处理Eh的变化基本呈现为近似“W”形。淹水初期,施肥各处理土壤Eh均低于对照;后期施硅处理的Eh高于对照,而单施葡萄糖和高炉渣与葡萄糖配施处理Eh低于对照。各处理土壤溶液硅的浓度都经历了一个先上升达到高峰,然后逐渐下降,最终趋于稳定的过程。与对照相比,施用硅肥可不同程度地提高水稻生育期土壤溶液硅的浓度和不同生育期水稻植株含硅量;施用葡萄糖可提高水稻营养生长期土壤溶液中硅的浓度,但对提高水稻植株硅含量的作用不大;施用硅肥可以显著提高水稻产量,施用葡萄糖没有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11.
雨雾天气下光线散射效果的实时绘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雷  王章野  王长波  张鑫  彭群生 《软件学报》2006,17(Z1):126-137
提出一种适用于雨雾天气的天空光照的多粒子散射模型,实现了雨雾场景中大气散射效果及雨后彩虹的真实感绘制.同时,通过对传统点光源单散射模型公式的解析简化,实现了各向异性光源散射效果的实时绘制.最终实时绘制出多种不同条件下真实感较强的雨雾场景.  相似文献   

12.
13.
This paper is about automatically reconstructing the full 3D surface of an object observed in motion by a single static camera. Based on the two paradigms, structure from motion and linear intensity subspaces, we introduce the geotensity constraint that govern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our or more images of a moving object. We show that it is possible in theory to solve for 3D Lambertian surface structure for the case of a single point light source and propose that a solution exists for an arbitrary number point light sources. The surface may or may not be textured. We then give an example of automatic surface reconstruction of a face under a point light source using arbitrary unknown object motion and a single fixed camera.  相似文献   

14.
聂颖  宋展  焦国华 《集成技术》2016,5(5):38-48
文章研究了一种由近似点光源组成的光度立体视觉系统的标定方法。由于光源自身的非均匀发光特性,传统的平行光和点光源模型不再适用,为实现精确的三维法向重建,必须对光源及光照场进行精确的标定。论文首先根据光源自身的发光特性建立其辐射度模型,进而提出了一种两步标定策略,对光源位置参数及主光轴参数进行标定。以相机作为参照系,提出了一种多球标定方法,用于计算各个光源的位置参数,该方法利用相机观察到的多个球面高光点图像坐标,结合球体轮廓线及球体半径实现了光源位置的精确计算。为实现光源主光轴参数的估算,提出了一种基于参考平面的标定方法,通过分析近似点光源照射下的平面亮度分布,结合等亮度线拟合策略实现了光源主光轴方向参数的计算。基于系统标定参数以及光源的发光模型,就可以对每个场景点的入射光条件进行精确建模,从而实现精确的法向计算。在实验部分,分别对标准几何物体和自由曲面物体进行三维重建实验,并与传统的平行光及点光源模型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所提出的标定方法能够在非均匀光照条件下获得精确的三维法向重建结果。  相似文献   

15.
基于Gardner表征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和Russo表征的非饱和土壤导水率形式,推导了负水头下水分入渗累计入渗量、入渗率、湿润峰以及入渗时间之间的理论关系,分析了负水头下水分入渗土壤含水量剖面分布以及剖面含水量的预测。并利用实验的数据验证了这些变量的关系,验证结果表明这些关系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升源点云和模板点云在初始相对偏转角度过大时的配准精度,提出了一种结合方向包围框的改进 PointNetLK算法PointNetLK-OBB。该算法用三维点云的方向包围框表示源点云和模板点云的宏观特征,在最近点迭代算法的引导下,对齐源点云和模板点云的方向包围框,并在源点云和模板点云间产生镜面对称效应;根据源点云和模板点云的拟合度探测镜面对称的对称面,得到源点云自身的最佳旋转和平移,完成三维点云配准任务。为了验证算法的有效性,在公开数据集ModelNet40上进行对比实验,实验结果显示,PointNetLK-OBB与PointNetLK相比,提升了源点云和模板点云在初始相对偏转角度过大时的配准精度,对源点云和模板点云间的初始相对位置敏感度降低。创新在于,利用PointNetLK绕开传统点云配准的非凸问题,借助于方向包围框的规整性避开PointNetLK语境下出现的局部最优问题。  相似文献   

17.
多边形中心点向量的二次插值变形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窦长旭  王玉玫 《计算机工程》2010,36(16):189-191
多不动点约束下的网格变形算法需要用户确定不动点和操作点,针对该问题,提出多边形中心点向量的二次插值变形算法。该算法根据源、目标多边形中心点向量间旋转经过的面积与2个向量间的差值建立相似度函数,在变形过程中采用二次贝塞尔插值方法,在对应过程中利用改进的动态规划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减少变形过程中多边形内部扭曲的程度,且计算量小、对应时间短、变形效果自然。  相似文献   

18.
以前的研究已经证明,在变化光照条件,甚至多个光源和阴影存在的情况下,对象(尤其是人脸)所形成的图像能够被低维线性子空间有效地表示。Lee证明了存在9个光源方向的统一配置,任一对象在这些统一配置光照方向下的9幅图像所组成的线性子空间,能够很好地表示该对象所有光照情况,并且达到了很好的识别性能。但它要求每一对象在统一配置光照方向下的9幅图像作为训练集,这一要求限制了它在实际中的应用。此外,商图像方法中简单的三维点光源模型无法很好地近似任意光照情况,因此,提出一种基于九维线性子空间的改进的商图像方法,并利用改进后的商图像方法合成对象在统一配置光源方向下的9幅图像,克服了Lee所提方法的不足。该文方法较好地满足了商图像方法的理论前提,从而达到了较好的图像合成和人脸识别性能。  相似文献   

19.
针对机载小型化星敏感器的消杂光系统进行了研究。以点源透射比(PST)为标准,根据机载小型化星敏感器成像系统自身的特性与遮光罩设计原则,在尽量不增加系统长度的前提下,对消杂光结构进行了设计。利用Matlab计算出遮光罩的尺寸,确定挡光环的位置,结合CAD作图软件进行建模,并使用光学软件TracePro对遮光罩的消杂光效果进行了仿真和分析,在太阳规避角30°时的点源透射比达到了5.536×10-10,达到系统要求的性能指标。设计的遮光罩能够成功地抑制杂散光,可以满足机载小型化星敏感器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20.
When measuring the efficacy of an experimental treatment in dichotomous data, we often employ the proportion ratio () of a positive response (or an adverse event)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and standard treatments. In this paper, we consider a non-compliance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with outcomes missing at random (MAR). We derive the 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or (MLE) for the under the model in which missingness depends only on assigned treatments, and the model in which missingness depends on both assigned and received treatments. We develop three asymptotic interval estimators for the under the latter situation. We apply Monte Carlo simulation to evaluate and compare the performance of these estimators in a variety of situations. We note that the point estimator assuming outcomes missing completely at random (MCAR) can be subject to a serious bias under various models with MAR, and the point estimators developed here may consistently perform reasonably well when the number of patients per assigned treatment is large. We find that the interval estimator using Wald’s statistic tends to lose accuracy with respect to the coverage probability, while the interval estimator using the logarithmic transformation tends to lose precision with respect to the average length. We also find that an ad hoc combination of the previous two interval estimators can consistently perform well in many situations. Finally, we use data taken from a multiple risk factor intervention trial for reducing mortality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to illustrate the bias of the point estimator for MCAR and the use of these point and interval estimators for the under the assumed MA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