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交相干检波是雷达、声纳和通信等系统中为数字信号处理提供高质量的正交信号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研究直接对中频信号采样,并利用Bessel内插将一路中频数字信号分解成两路正交数字信号,从而实现数字正交相干检波处理,同时给出了CPLD实现方案,具有一定的工程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直接中频采样及数字相干检波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吴远斌  李景文 《电子学报》1994,22(10):105-107
在许多雷达、声纳和通信系统中,一般都需要将接收机的中频输出信号变换为正交的两路基带信号,即采用正交I、Q通道处理来进行检波,但传统的正交I、Q通道,由于两路模拟元器件本身不可能做到完全一致,致使两路的正交误差大(2~3℃),幅度一致性差(0.5dB),大大限制了系统整机性能的提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正交相干检波方法,即直接在中频对信号进行A/D变换,然后利用数字信号处理的办法进行相干检波,得到正交  相似文献   

3.
利用FPGA设计用于检测微弱超声信号的数字正交解调器.将经高速A/D采样的数字信号分为两路正交的基带信号,通过数字混频、低通滤波和数据抽取,最后从两路正交基带信号中提取出超声回波信号的幅度信息.本文对数字正交解调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分别利用FPGA中的内建RAM实现数控振荡器,内嵌乘法器实现数字混频,IP核实现低通滤波器,及宏模块实现数学运算.对玻璃杯的扫描成像实验结果,证明了设计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
张碧锋  郭英 《电讯技术》2011,51(2):46-51
为满足高性能信号处理的要求,需要直接对中频信号进行采样得到正交的两路信号.分析了直接中频正交采样的基本原理,给出了其中最重要的滤波器设计思想及其在FPGA上的硬件实现方法,并仿真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这一方法可以满足高性能信号处理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软件无线电技术在中频接收机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频接收机的输入信号为一个带通信号,在进行数字处理前,必须先对其进行数字化变换,即正交接收处理-将一个实信号变成两个正交数字序列。变换后的数字信号具有数字化前模拟中频信号的全部相位和幅度信息。主要探讨如何利用软件无线电技术实现中频接收机的数字采样及正交变换。  相似文献   

6.
雷达中频信号相干检波的数字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中频信号采样经数字处理获得零中频正交数字信号的基本原理,给出了计算机仿真结果,提出了硬件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7.
针对大时宽带宽积信号模拟正交解调时难以工程实现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双中频并行采样的正交解调方法和结构。该方法和结构是模拟正交解调的推广,通过对包含相同回波信息的两路中频信号在特定时刻采样,以及对两采样序列作简单的符号转换来获取数字I/Q信号,解决了大时宽带宽积信号模拟正交解调时性能较差以及需要复杂的数字校正过程等问题,且易于工程实现与实时处理。误差分析表明,该方法和结构在大时宽带宽积信号时获取的数字I/Q信号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8.
数字接收机正交基带信号提取方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正交基带信号提取技术是数字中频接收机的一项关键技术。当前的经典实现方法有:正交数字混频法和多相滤波正交变换法。软件无线电的数字接收机正交基带信号提取方案多采用多相滤波法,数字信号处理器使用软件编程的方法来实现。介绍了采用软硬件联合实现数字正交基带信号提取的方案,用硬件电路设计降低软件实现复杂度。  相似文献   

9.
数字中频鉴相频域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数字中频鉴相器的分析说明,提出了一种频域数字中频鉴相的方法,这种方法可提高鉴相器输出两路正交信号的幅度不平衡度和相位不平衡度,即可提高输出信号的镜频抑制度,进而提高输出正交信号的质量,该方法可以进行灵活的软件编程,有利于实现系统小型化,可靠性高,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中频接收机的输入信号为一个带通信号,在进行数字处理前,必须先对其进行数字化变换,即将一个实信号变成两个正交数字序列。变换后的数字信号具有数字化前模拟中频信号的全部相位和幅度信息。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利用软件无线电技术实现中频接收机的数字采样及正交变换。  相似文献   

11.
雷达中频信号采样及数字相干检波的工程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如何利用高速模/数(A/D)变换器实现对雷达中频信号直接采样,如何通过Bessel插值或低通滤波将1路数字信号分解为2路正交数字信号以实现数字相干检波,给出了基于高速AD6640及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12.
正交采样的理论和技术实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雷达等数字信号处理中,常常先需要将接收信号分解为正交的I、Q两路数字信号。I、Q信号的幅相不平衡会使得信号处理系统的性能降低,而传统的双通道正交检波方法又会使得这种不平衡性较大。本文通过对获得I、Q信号的几种典型采样方法进行的理论分析表明,对中频信号直接进行正交采样的单通道处理方法最优,它不仅只需要一个A/D转换器,而且还可以消除I、Q信号的幅度误差,有效地降低J、Q信号的相位误差。通过选取工程较易实现的中点Bessd内插函数,中频直接正交采样的硬件实现得以完成。对实验结果进行的大量测试表明,I、Q信号的相位误差小于1°,无幅度误差,由此说明这一方法不仅在理论上可行,而且具有极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李欣未  张波 《中国数据通信》2014,(4):105-105,115
提出了基于正交调制技术的带抖动时钟信号产生算法,介绍了正交调制原理的实现框图,利用DDS技术产生两路正交基带信号,然后正交调制到中频信号上。该方法缓解了采样频率的压力,并可以输出较高频率的抖动信号。使用该设计的抖动信号源产生带有0.172所规定的抖动频率及幅度范围的中高频带抖动信号可对数字设备进行抖动性能的测试。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一种工作于K波段的测速雷达前端。该前端发射一个点频连续波信号,将接收信号和发射信号进行混频后输出两路相互正交的中频信号。通过对中频信号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就可以计算出物体的速度和运动方向。该前端采用了微波单片集成压控振荡器(VCO)产生发射信号,并对VCO的调谐电压产生电路及中频信号的放大电路进行了精心设计。该前端还采用了微带阵列天线作为收发天线,使结构紧凑,适用于便携式测速雷达。  相似文献   

15.
左向达 《电子产品世界》2022,29(3):73-78,82
本文中设计一套针对中频,简易的模块化幅频特性分析仪实验装置.根据正交乘积法测量频率特性曲线的原理,采用Tiva C LaunchPad单片机评估板做主控制器,控制DDS芯片AD9854产生正交扫频信号,采用模拟乘法器AD835设计正交解调电路,利用单片机及其片上AD完成对两路正交信号采样和数据处理.整个系统包括频率合成...  相似文献   

16.
文中提出一种用高速数字信号处理器TMS320C30实现双路数字载波跟踪环的方法。用高速A/D变换器对10.7MHz的中频信号直接数字正交采样,DSP处理器直接处理10.7MHz中频信号,恢复载波信号,完成环路滤波和环路跟踪。本文给出数字载波环设计原理以及软件框图,最后给出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17.
<正> (2)中频放大电路该电路主要由IC101(DBL1018)集成电路为主构成。该IC 各引脚功能及检测数据如表2所列。中频信号由 DBL1018的1、2脚输入至 IC 内电路中的差分电路。然后,一部分经6级差分放大器放大后送至正交限幅器。限幅器输出的一部分输送给正交检波(鉴频)器;另一部分则从 DBL1018是9脚输出,经由9、11、13脚外接 T101、R113等组成的带通滤波器相移90°后又从11脚送回 IC 内的正交检波(鉴频)器。这样,正交检波器中的差分乘法两路输入的信号相差90°,相乘后送入音频静噪及放大电路放大,放大后的信号从8脚输出,通过 C116去抑噪电路。当正交检波器输入的两路信号不满  相似文献   

18.
某型雷达中频数字化仿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依据某型精密进场雷达实时工作的信号体制,采用中频直接正交采样实现正交检波的方法完成数字中频信号处理。在Matlab仿真软件中对工作时的发射信号、回波中频信号进行计算机模拟和数字正交采样仿真,最后结合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提出中频数字化的工程设计方法。从仿真的结果来看,效果较好,可以较好地对接收的目标信号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验证了正交解调方法的可行性,该方法可以在雷达信号处理当中加以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9.
宽带信号的中频正交采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回顾并对比低通滤波法、插值法和多相滤波法三种中频正交采样方法的基础上,研究它们在宽带信号情况下的适用性,讨论宽带信号的中频正交采样方法及其工程实现,并进行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低通滤波法更适合于宽带信号的中频正交化处理。  相似文献   

20.
何光明  黄云 《电子科技》2010,23(8):58-61
多相滤波是实现数字下变频及数字相干检波的关键技术,是雷达、声纳和通信等系统中为数字信号处理提供高质量的正交信号的有效手段。文中讨论了多相滤波的基本原理,给出了采用多相滤波的方法对中频带限信号处理的仿真分析,并结合一款脉冲压缩雷达中频数字化接收机的实现方案进行工程验证,结果表明,在技术指标上可有效克服正交通道不一致问题,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