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结合连续管线成型技术和粉末套管方法,原位掺杂SiC制备出了20m长的单芯MgB2/Fe、MgB2/Nb/Fe线材和7芯、19芯及49芯的MgB2/Nb/Cu/Fe复合多芯线材。采用XRD和SEM分别对烧结后样品芯部进行相成分和微观结构研究,并通过TEM对SiC掺杂的机理进行了简单分析。采用四引线法对线材进行电流测量并获得临界电流密度。结果表明,线材经过不同温度保温15min的真空退火后,在800℃形成的MgB2相含量最高,其中单芯MgB2/Fe线材在4.2K,11T下Jc值超过104A/cm2,7芯复合线材在4.2K,7.5T下Jc值也达到104A/cm2,并且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在低场下仍可稳定通过电流。  相似文献   

2.
日本国立材料科学研究院Kumakura领导的研究小组报道了其MgB2线材制备研究的最新进展。这个研究小组通过优化采用不锈钢作为包套材料的粉末套管法的加工工艺参数,最近获得了在4.2K,自场条件下临界电流密度(Jc)达45000A/cm2的MgB2线材,该测量结果是在未经任何热处理的MgB2线材中获得的。 更高Jc的结果可以在经过400℃至600℃热处理的线材中获得,经过热处理后线材在高场下(10T)的Jc可以提高近一个数量级,Jc在 900℃的热处理温度下开始降低。该小组的研究人员称Jc增加原因是MgB2颗粒之间的连接被增强了,而Jc在高于800℃热处理后…  相似文献   

3.
使用干燥的B粉和Mg粉,采用分步反应法制备了SiC(40~45 nm)掺杂的MgB2/Nb/Cu超导线材。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不同烧结温度对所制备样品的相组成、微观结构的影响。采用标准四引线法测定了样品的电阻温度曲线。结果表明:热处理温度对线材的微观结构有显著影响,适宜的热处理温度可提高C原子实际进入晶格取代B原子的数量。在750℃×2 h,C原子替代B的取代分数达3.73%。分步反应法制备MgB2超导线材可有效地引入B位C掺杂,从而提高线材在高磁场下的载流能力。  相似文献   

4.
采用 PIT工艺,以分步法粉末为装管前驱粉,选用中心铜铌复合棒增强的导体结构制备了TiC掺杂MgB2多芯线材,研究了不同热处理温度对于粉末相组成、线材的微观结构以及超导电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分步法粉末能够有效提高C原子的取代水平,同时芯丝中MgB2晶粒尺寸达到亚微米级,MgB2晶粒连结性较好,制备多芯线材在4.2 K,5 T时,其Jc仍高达3×104 A/cm2。  相似文献   

5.
采用PIT工艺,以分步法粉末为装管前驱粉,选用中心铜铌复合棒增强的导体结构制备了TiC掺杂MgB2多芯线材,研究了不同热处理温度对于粉末相组成、线材的微观结构以及超导电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分步法粉末能够有效提高C原子的取代水平,同时芯丝中MgB2晶粒尺寸达到亚微米级,MgB2晶粒连结性较好,制备多芯线材在4.2K,5T时,其Jc仍高达3×104A/cm2。  相似文献   

6.
采用原位法粉末装管工艺( in-situ PIT)制备了无定形碳掺杂MgB2/Nb/Cu超导线材并研究了该掺杂对MgB2微观结构及超导电性的影响.复合线材中以Nb作为阻隔层、Cu作为稳定体并采用冷拉拔工艺进行加工.研究了无定形碳掺杂对MgB2相形成、微观结构及超导电性的影响,其中掺杂量分别为MgB2-xCx(x=0.0,0.05,0.08,0.10,0.15).分别采用XRD、SQUID、SEM/EDS及传输电流测试等方法对MgB2/Nb/Cu线材进行分析测试.XRD分析结果显示,700℃热处理后的线材可以获得纯度较高的MgB2超导相;微观结果照片显示无定形碳掺杂后可以获得良好的晶粒连接性;能谱分析表明掺杂物C元素均匀的分布在MgB2基体中;通过四引线法测试了传输临界电流密度Jc,在4.2 K、5T,其Jc值高达1.4×105 A/cm2;在4.2K、10T,其Jc值为3.3×104A/cm2.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多芯MgB2超导线材中芯丝相互之间的结合强度和超导芯丝的致密度,将传统的热挤压技术引入到MgB2线材制备过程中。采用挤压工艺制备180芯导体结构的多芯MgB2/Nb/Cu超导线材,Φ64mm的复合包套通过单道次挤压工艺加工到Φ20 mm。挤压后的线材通过冷拉拔和中间退火热处理最终加工到Φ0.81 mm。对加工不同阶段的复合线材进行了微观结构分析,发现多芯线材中MgB2超导芯丝分布良好,Nb阻隔层厚度分布较为均匀,无破损现象。通过该工艺已成功制备出百米量级长度的多芯MgB2超导线材。该技术为MgB2超导长线的制备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分别采用Fe和Nb作为阻隔层包套材料,通过原位粉末装管法(in-situ PIT)制备出石墨烯掺杂的MgB_2/Fe(Nb)/Cu线材和Nb包套未掺杂的MgB_2单芯线材。线材在高纯氩气保护下、670~800℃保温2 h热处理。XRD结果显示,670℃热处理的线材其主相均为MgB_2超导相,其中Fe包套线材中含有Fe_2B杂相。3种线材的微观结构显示,未掺杂线材基体中的孔洞相对较大,而石墨烯掺杂的Fe、Nb包套线材基体中的孔洞相对较小。线材样品的拉伸结果显示,热处理前由于加工硬化,3种线材的拉伸应变值远远低于热处理后的拉伸应变值,其中铁包套线材的硬化最为严重,但无论是否热处理,Fe包套样品的强度都是最大的。样品的四引线法传输性能测试显示,670℃热处理Nb包套掺杂线材的临界电流密度(J_c)在4.2 K,2 T、4 T、6 T范围内均高于Fe包套掺杂线材的J_c,石墨烯掺杂线材(Nb、Fe包套)在2 T具有更好的传输性能,Nb包套掺杂线材的J_c最高可达到4.59×10~5 A/cm~2。当外加磁场大于4 T后,2种包套的掺杂线材的J_c均低于未掺杂的线材,Fe包套样品的超导性能降低更大,显示其掺杂未全部进入晶格,导致其在高场下磁通钉扎作用下降。  相似文献   

9.
索红莉  马红霞  王颖  刘敏  赵跃  马麟  周美玲 《金属学报》2006,42(11):1121-1124
采用不同粒度的初始MgB2粉末,通过粉末套管法技术制备出非原位单芯MgB2/Fe超导带;测量了不同磁场和温度下MgB2/Fe带的以值.结果表明;Jc具有各向异性,其各向异性的大小受初始粉末尺寸的影响.对剥离铁包套后MgB2芯的XRD图拟合分析表明,MgB2均显示轻微的织构,MgB2/Fe界面处的织构稍强.MgB2的再结晶晶粒尺寸随初始粉末尺寸的增大而增大.讨论了粉末粒度和织构度与Jc各向异性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0.
美国高新技术研究所(HTR)采用连续装管成型(CTFF)粉末装管技术(PIT)制备了MgB2/Fe复合线。目前已制备出直径为1.2mm的先驱线(包Fe的Mg+B混合粉),长度达70m。在800℃~950℃处理3min~30min的短样品,传输临界电流密度(Jc)在4K/4T下达到(2~3)×104A/cm2,在4K/2T下达到4×104A/cm2,在4K自场下外推的Jc最少达到2×105A/cm2。用磁测量方法得到的Jc与外推得到的传输临界电流值差不多。  相似文献   

11.
对Bi2223/Ag高温超导带材在制冷机环境下的失超传播特性进行测量,主要研究横向散热介质对纵向失超传播速度的影响。在样品带材的两个侧面贴敷不同的散热介质,由热电偶监测样品带在不同传输电流和工作温度时的失超温度轨迹,进而得到超导带材的纵向失超传播速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超导带材的横向散热环境越好,纵向失超传播速度越慢,通过改善超导体横向散热结构可以大幅提高超导体稳定性。这对超导磁体的饼式线圈设计和高温超导体的稳定性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对MgB2/Fe带材超导接头的焊接工艺进行了实验研究。首先去除带材末端的部分包裹层,再用Mg、B混合粉连接,并加压处理,最后在Ar保护气氛中热处理制成接头。样品电阻、临界电流和应力、应变性能的实验结果表明已实现坚固的具有超导电流通道的连接,其最大临界电流达本体的70%以上。  相似文献   

13.
将掺杂纳米C或SiC的预烧结粉与镁粉和硼粉进行混合作为先位(ex-situ)粉末套管法(Powder-In-Tube)的填充粉末,制备出MgB2/Fe超导带材。结果表明,掺杂纳米C或SiC样品的临界转变温度均比未掺杂样品的低1.5K左右。纳米C或SiC样品的临界电流密度(Jc)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且在4.2K,8T下,掺杂纳米C样品的Jc最高,约为104A/cm2,比未掺杂样品以及采用商业MgB2制备样品的Jc高约1个数量级。在预烧结过程中纳米C或SiC中的C对B位的有效替代所产生的晶格畸变以及晶粒连接性的提高可能是掺杂样品的Jc提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采用马来酸掺杂制备了MgB2/Fe超导带材。利用X光衍射、扫描电镜、电测和磁测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马来酸掺杂显著提高了带材在磁场下的临界电流密度和上临界场。掺杂样品在高磁场下具有良好的临界电流性能主要归因于马来酸分解产生的高活性C对B的替代引起的HC2提高和由晶粒细化而引入的磁通钉扎中心。  相似文献   

15.
Quench factor analysis was applied to A356 and A357 aluminium casting alloys in order to model time-temperature-yield strength curves, to predict T6 yield strengths as a function of continuous cooling quench rate and to examine quench sensitivity. The predicted T6 yield strengths for given quench curves were typically within ± 10 MPa of experimentally measured yield strengths. It was found that A356 is more quench sensitive than A357 at high quench rates, whereas A357 is more sensitive at low quench rates. This is explained in terms of silicon clustering, which alters the matrix Mg/Si ratio and subsequent precipitation events. These observations were confirmed by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不同的冷却速度下,采用高能球磨法制备的MgB2块材的组织结构及性能。研究表明,高能球磨法制备的MgB2块材的晶粒尺寸细小,晶粒呈近等轴状,晶粒连结性较好。冷却速度对MgB2超导体的临界电流密度和磁通钉扎有很大的影响,Jc-B特性曲线呈现鱼尾效应,表明晶界或非超导第二相(富B相)充当了磁通钉扎中心,提高了MgB2超导体在磁场下的临界电流密度。  相似文献   

17.
采用Jominy末端淬火实验研究淬火冷却速率对商用7050铝合金厚板淬火态合金电导率和组织的影响。实验测定距淬火端不同距离合金的淬火态电导率,并进行组织观察。结果表明:在淬火敏感区间范围内,合金的平均冷却速率随着淬火端距离的增加不断降低,而淬火态合金的电导率随着距离的增加不断上升。末端淬火实验棒组织观察显示,厚板表面已发生完全再结晶,1/4和1/2厚度处为部分再结晶组织,淬火诱导晶界析出相逐渐粗化并成链状分布,当距离大于38mm时,发现大量非均质形核淬火析出相,其形核核心主要为Al3Zr弥散相。  相似文献   

18.
激冷铸铁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与耐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淬火及回火热处理对激冷铸铁白口层的显微组织与耐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淬火可以使激冷铸铁的白口层获得以马氏体为主的显微组织,从而显著提高其耐磨性,且随淬火温度提高耐磨性先下降后又升高,低温回火基本不影响这一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9.
钢的淬火是最常见的热处理工艺之一,淬火的目的是为了获得马氏体组织,使之具有优良的硬度和强度。最常见的淬火介质有水溶液、聚合物溶液和矿物油。在整个淬火剂市场中,估计矿物油占了80%的份额。在巴西,人们对淬火油及其冷却特性的了解不够,因此作者试图确定淬火油的适用性及其分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