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减小GCr15轴承套圈热处理变形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雪华 《热加工工艺》2007,36(10):62-64
观察了采用铸链炉淬火热处理的GCr15钢轴承套圈淬火前后的金相组织,并观察了其锻造和球化退火后的组织,发现淬火前组织均匀,而淬火后的组织中存在部分屈氏体组织。考虑到生产成本,采用适当升高淬火加热温度、延长保温时间,同时采用压缩空气搅拌冷却淬火介质的方法处理套圈零件,并对比不同方案处理的套圈变形量,发现此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套圈的热处理变形,且成本增加很少。  相似文献   

2.
苏程  陈世英  张太洪 《热加工工艺》2012,41(8):206-208,211
分析了控时淬火技术应用于柴油机曲轴热处理的工艺难点,通过对曲轴热处理时的装炉加热方式和淬火冷却工艺等进行优化,成功将控时淬火技术应用于曲轴的卧式调质,达到了保证力学性能,控制曲轴变形,避免出现淬火裂纹和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同时消除了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3.
《热处理》2016,(2)
曲轴感应淬火开裂是热处理的常见现象。列举了曲轴上安装平衡块的螺纹孔、曲轴连杆颈死点处、错拐曲轴连杆颈等易感应淬火开裂的实例。对这些实例分析表明,曲轴感应淬火开裂主要是局部淬火温度过高而使淬火应力过大所致。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曲轴感应淬火开裂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本文详细地介绍了大型曲轴调质,热定形中频硬化的热处理,进而介绍了新工艺、新淬火剂在曲轴热处理中的应用,可供同行业参考.  相似文献   

5.
改进淬火介质提高GCr15钢制轴承套圈淬火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公司在 90年代初将氮基可控气氛铸链炉自动生产线应用于GCr15钢制轴承套圈淬、回火。淬火介质主要用N32机械油。随着套圈尺寸的增大 ,有时出现淬火硬度严重不均和畸变等问题 ,采用今禹Y15T快速淬火油添加剂对N32机械油进行改性处理后 ,解决了套圈硬度不均 ,有效地控制了畸变。我公司铸链炉生产线自 1993年投产至 1999年初已累计淬火工件 70 0 0余t ,产品质量稳定控制在JB/T12 5 5 - 1991标准范围之内 ,淬火介质以N32机械油为主 ,冬季也部分补充N15机械油 ,对淬火介质除严格控制水分含量外未采取其他检测手段 ,多年来也未出现…  相似文献   

6.
李勇  胡振山 《铸锻热》1995,(4):31-36
本文详细地介绍了大型曲轴调质,热定形中频硬化的热处理,进而介绍了新工艺、新淬火剂在曲轴热处理中的应用,可供同行业参考。  相似文献   

7.
曲轴是柴油发动机的核心部件之一,通常需要经过调质热处理后才能投入使用。采用有限元模拟软件Deform-3D对S34MnV锻造曲轴进行调质过程的热处理模拟,对比了不同淬火方式及回火冷却方式对热处理后曲轴组织及应力的影响,得到了曲轴调质处理的优化工艺。模拟结果表明,采用水油双介质淬火时曲拐淬火应力较小,经淬火后,92%的马氏体分布在曲拐的表面,21%的马氏体、62%的贝氏体和17%的铁素体分布在曲拐的心部,组织分布符合使用性能的要求;高温回火后采用空冷的方式冷却,回火后表面残余应力为44 MPa、心部为21 MPa,较小的残余应力能降低变形倾向使曲轴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8.
我国汽车工业感应热处理技术的发展与现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1感应热处理技术的发展感应热处理技术的发展已有50年的历史。30年代,前苏联和美国为了解决曲轴轴颈不耐磨技术难题,开始研究了感应加热和淬火技术。1936年有感应热处理技术专著出版。50年代,国外发达国家的汽车工业,有40%~50%的热处理件采用感应热处理技术。当时R淬表层,心部不强化,主要用于磨损的零件。由于存在开裂和变形问题,碳含量控制在0.4%~0.5%,表面复杂的零件很难得到应用。50年代,我国有了自己的汽车制造工业和感应热处理技术。主要用来提高如曲轴、凸轮轴、花键轴、传动轴、钢板弹簧销、主销、飞轮齿环等零件…  相似文献   

9.
本文系统介绍了国内外发动机曲轴的表面化学热处理强化,包括渗碳淬火、渗氮、盐浴氮碳共渗、气体氮碳共渗、离子软氮化和表面化学复合热处理强化等方法。文中总结了这些化学热处理强化方法的工艺、设备及特点等,供发动机制造厂家或专业曲轴制造厂家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发动机强栽程度的日益提高,钢制曲轴的应用目益增多。钢制曲轴的性能优越,但其加工难度也相应较高,尤其是热处理工艺产生的变形较大。为了有效控制钢制曲轴加工变形,达到曲轴加工要求,提高曲轴加工质量,采用了表面圆角中频感应淬火工艺。该工艺很大程度地减少了变形,但变形仍然存在。本文应用数理统计方法,采用方向统计方法,对淬火前后在轴向及圆周方向所测得的尺寸数据进行了编程计算与分析,得到各主轴颈与曲柄销在不同方向上的变形量,分析了其变形规律,得到了各拐预修整量,为确定圆角淬火工艺前后的工序尺寸设计提供了依据,保证了钢制曲轴的加工质量。  相似文献   

11.
叙述了球铁等温淬火对奥氏体化加热炉和等温淬火槽的技术要求,指出工件从加热炉到等温槽的间隔时间不得超过40 s.详细介绍了自主开发的用于球铁齿轮、曲轴及其他轴类零件等温淬火的立式热处理机组的组成、特点、规格及主要技术参数.球铁汽车螺旋锥齿轮用该机组进行等温淬火,完全能满足零件力学性能指标要求,同时还兼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真空热处理技术的新近进展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阎承沛 《热处理》2006,21(3):7-13
近年来,国内外真空热处理设备和技术在迅速发展。国内研发了WZDGQ30型单室高压气淬真空炉、WZGQ型对流加热高压气淬真空炉和WZLQH型铝钎焊真空炉;国外研发了燃气真空炉,半连续和连续式真空炉,流态化真空炉,多用途真空炉,高温超高压真空炉,真空烧结炉和真空炉生产线等。本文简单介绍了上述设备,并提出了真空热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摘要:介绍了QT800-6/QT900-6高延性珠光体球铁和等温淬火球铁(ADI)等具有优良综合性能的曲轴材料,分析了其在增压柴油机曲轴上的应用前景。指出经强化的QT800-6/QT900-6高延性球墨铸铁曲轴,生产工艺技术稳定,产品一致性好,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此外,由于目前ADI曲轴需求市场尚未形成,并受专业化等温淬火热处理设备投资较大的影响,ADI曲轴的发展受到很大制约。  相似文献   

14.
热处理数值模拟工程应用的一些尝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125MN挤压机主柱塞差温加热过程模拟、高压气淬过程流场均匀性模拟、渗氮炉虚拟设计、大型模块淬火虚拟生产等热处理数值模拟工程应用的实例,说明了热处理数值模拟已具备工程应用的价值.但热处理数值模拟还很不成熟,必须通过试验验证和修正,必须注意到数值模拟精度还相当差的特点,在应用中考虑足够的宽容度.  相似文献   

15.
我国等温淬火球铁(ADI)生产应用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概述了我国等温淬火球铁的生产应用情况,指出我国等淬球铁主要用于三个方面:1)普通抗磨零件,如磨球、衬板、锤头、锤片等;2)承载构件,如斜楔、销套、小型柴油机曲轴等;3)高性能、高精度要求的重要构件,如多缸柴油机曲轴和各类齿轮等。分析了我国等淬球铁扩大应用和工业化生产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是:1)对等淬球铁的优异性能宣传不够,没有相应的标准提供给设计者;2)大部分球墨铸铁生产厂不能稳定地提供符合等淬球铁要求的球铁铸件;3)缺乏专业的等淬球铁热处理厂和性能先进、稳定的等淬热处理装备。预测了我国等淬球铁的发展前景并对今后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王涛  赵康 《金属热处理》2021,46(6):24-26
深沟球轴承常使用网带炉进行热处理,网带炉油槽机构和淬火油的粘度及冷速对轴承的淬火畸变影响较大。基于6206/01轴承套圈,探讨了其锥度畸变的产生机理。结果表明:轴承套圈热处理锥度畸变与淬火冷却均匀性相关较大,将小网带运行翻转速度调整为15 s时,可改善该轴承套圈的淬火冷却均匀性,较好控制6206/01轴承套圈的锥度畸变。对其他规格的轴承套圈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我国支承辊材料的发展过程及热处理工艺简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介绍了支承辊材料由Cr3到Cr5,甚至向Cr10发展的趋势。土差温和洋差温热处理工艺是支承辊常用的两种最终热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18.
李学辉  张文  代金水 《钢管》2010,39(2):57-59
H13芯棒新型热处理设备将对开钟罩式电阻加热炉与专用的淬火起重机及夹吊具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长轴类工件的淬火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装置。介绍了从热处理炉密封与功率匹配方面入手,解决了大型热处理炉的温度均匀性问题;从工件装出料方式及PLC控制系统方面入手,确保了长轴类工件在卧式加热淬火过程中实现自动控制及变形量最小,从而提高了芯棒的热处理质量。  相似文献   

19.
新双排推杆式渗碳炉改进设计,采用加长渗碳炉长度,增加炉内料盘数量的方法,可以使渗碳炉Ⅴ区内零件的实际温度降至淬火温度,解决了渗碳零件因生产周期较短而造成的金相组织级别超差问题,降低了渗碳零件的淬火畸变,并提高了热处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20.
中厚板热处理工艺与设备发展趋势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邵正伟 《轧钢》2006,23(4):37-39
介绍了目前国内中厚板热处理炉的分类及其优缺点、热处理生产线的布置特点与热处理工艺的发展新趋势;重点介绍了辐射管加热无氧化辊底式炉和辊式淬火机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