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乳化液浓度对液压支架工作性能和使用寿命有重大影响。分析了现有的乳化液浓度检测方法,根据裸光纤弯曲损耗与折射率关系的理论分析,进行了裸光纤弯曲损耗和乳化液浓度关系的实验研究,提出了通过检测裸光纤的弯曲损耗来确定乳化液浓度的方法。设计了检测裸光纤在乳化液中弯曲损耗的检测装置,并对不同浓度乳化液与裸光纤弯曲损耗关系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裸光纤弯曲损耗法可以测出乳化液的折射率,再根据乳化液折射率与其浓度的对应关系,可以间接推算出被测乳化液浓度。最后,对基于光纤弯曲损耗折射原理的乳化液浓度在线检测方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乳化液浓度对于以乳化液为介质的设备正常运行和寿命有较大影响,该文分析了现有的乳化液浓度检测方法,提出采用光学混浊度传感器检测乳化液浓度的方法,采用APMS-11GVCF-KIT光学混浊度传感器对浓度范围为2%~6%的乳化液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到了乳化液浓度与传感器输出电压的变化规律,并以单片机为核心,研制了乳化液浓度在线检测系统。该文对该系统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用于乳化液浓度实时在线检测。  相似文献   

3.
乳化液作为液压支架的传动介质,其浓度大小直接影响液压支架和支柱的工作寿命及成本,因此对乳化液浓度严格检测十分必要。基于光纤的宏弯损耗原理,提出一种光纤乳化液浓度检测仪的设计方案,分析了影响损耗的因素,另外对乳化液的折射率特性进行了测试实验,分析了乳化液浓度与其折射率之间的关系,介绍了检测仪的系统组成和软、硬件设计。这种光强调制型光纤传感器结构简单,具有灵敏度高、抗电磁干扰和耐腐蚀的特点,能够实现对乳化液浓度的在线检测。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了国内乳化液自动配比和乳化液浓度检测的研究现状,提出了一种基于PLC控制技术的乳化液自动配比装置。该配比装置可以实现乳化液浓度的在线监测,形成了一个闭环反馈控制。对所设计的乳化液自动配比装置的系统结构及控制原理进行了详细分析,可知系统设计合理,具有配比精确、浓度连续可调、成本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矿用乳化液浓度自动检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传统的乳化液浓度检测的几种主要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折射定律和光的全反射原理的乳化液浓度在线检测方法,该方法以单片机为检测控制核心,采用线阵CCD为检测元件,较详细地介绍了系统的硬件结构、工作原理以及采集和处理数据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冷轧生产过程乳化液浓度的在线检测难题,研究开发了超声波乳化液浓度在线测量仪。该仪表采用C8051F005微处理器和MAX3064ATC44 CPLD器件作为硬件系统的核心,设计了超声波发射与接收等测量电路,完成硬软件设计。仪表采用乳化液样本的浓度-温度-声时试验数据,进行3次拟合构成声时-浓度-温度数组模型。仪表工作时根据温度和声时的测量值进行线性插值计算,即可求出被测乳化液的浓度。实验结果表明,其测量精度和稳定性均能满足工业要求。  相似文献   

7.
乳化液浓度的自动配比和在线检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出了基于PLC控制技术的乳化液自动配液系统的新型结构和工作原理,把乳化液浓度的检测与自动配比有机结合起来,在自动配液的同时,能够实现对乳化液浓度的“在线检测”和“实时监控”,从而大大提高了乳化液配制的自动化水平。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用超声波脉冲回波声速法测量冷轧乳化液质量分数时,声速与温度、质量分数和压力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声速模型。按此模型计算出乳化液质量分数为0~11%、温度在20~65℃变化时的超声波传播速度v.还分析了当乳化液中含有铁屑杂质时对质量分数测量结果的影响,并提出如何避免杂质带来的干扰的方法。仿真结果对研制声速法在线检测乳化液浓度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林海棠  殷建军  项祖丰  汤健彬 《机电工程》2012,29(2):180-182,195
为了实现糖液浓度的在线精密测量,在分析CCD测量原理的基础上,开发了基于ARM的糖液浓度测量系统,并分析了测量系统误差及对精度的影响;通过研究CCD信号边缘梯度特性,应用多项式插值的亚像素边缘检测算法提高了像素定位精度。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折光仪相比,该系统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10.
乳化液浓度在线测量对控制乳化液润滑和冷却性能,减少轧制油浪费有着重要意义。基于超声波测量方法,在对原引进测量系统的硬件基础上进行技术改造,利用LabView重新开发了测控软件。并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温度补偿算法。改造后的系统操作界面友好,综合性能更优。  相似文献   

11.
利用有限元计算软件对塔机进行了结构计算分析,因设置了前置处理和后置处理,使原来大量手工处理实现自动化,并以良好的人机界面实现人机对话操作,形成了塔式起重机有限元计算专用软件  相似文献   

12.
Insects exhibit an astonishing diversity in the design of their ears and the subsequent processing of information within their auditory pathways. The aim of this review is to summarize and compare the present concepts of auditory processing by relating behavioral performance to known neuronal mechanisms. We focus on three general aspects, that is frequency, directional, and temporal processing. The first part compares the capacity (in some insects high) for frequency analysis in the ear with the rather low specificity of tuning in interneurons by looking at Q10dB values and frequency dependent inhibition of interneurons. Since sharpening of frequency does not seem to be the prime task of a set of differently tuned receptors, alternative hypotheses are discussed. Moreover, the physiological correspondence between tonotopic projections of receptors and dendritic organization of interneurons is not in all cases strong. The second part is concerned with directional hearing and thus with the ability for angular resolution of insects. The present concepts, as derived from behavioral performances, for angular resolution versus lateralization and serial versus parallel processing of directional and pattern information can be traced to the thoracic level of neuronal processing. Contralateral inhibition, a mechanism for enhancing directional tuning, appears to be most effective in parallel pathways, whereas in serial processing it may have detrimental effects on pattern processing. The third part, after some considerations of signal analysis in the temporal domain, demonstrates that closely related species often use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temporal parameters in their recognition systems. On the thoracic level, analysis of temporal modulation functions and effects of inhibition on spiking patterns reveals relatively simple processing, whereas brain neurons may exhibit more complex properties.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激光棒批量加工技术,使用本技术一次可加工激光棒60支,并且首次采用双面同时加工技术,缩短了加工周期,使激光棒批量加工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4.
过定位属违反工件定位原则的一种定位方式,使用不当将破坏工件的正确定位并影响加工精度,或造成干涉使工件无法安装,但若处理得好,过定位可提高工件的定位精度。文中从工程实际出发,介绍了一种过定位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5.
电火花加工技术在制造业中占有很重要地位,是实现难加工材料、复杂零件精密加工的有效方法。本文重点介绍了电火花小孔磨削、电火花加工螺纹、电火花表面强化和刻字及深小孔电火花加工的原理、特点及应用。  相似文献   

16.
沈楠  黄志钢 《广西机械》2013,(12):110-111
分析了三帧差算法的传递函数,提出了带通滤波算法.该算法将数字带通滤波器应用于图像处理中,有效衰减通带外信号,改善三帧差算法对环境噪声敏感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小孔加工技术发展现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从小孔加工的实际需要出发,详细介绍了国内外小孔加工技术的现状,特点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基于加工中心的数控加工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加工中心的数控加工工艺设计进行了探讨,阐明了工艺设计的若干原则及方法,并对刀具配置、工艺参数选择、数控编程进行了讨论,提出了较为完整、可行的加工思路。  相似文献   

19.
对激光热处理的应用及特点进行了阐述,同时对比了激光加工设备关键部件聚焦镜头改进设计的前后情况。  相似文献   

20.
合理的数控加工工艺方案是保证加工质量的前提,尤其对于复杂型面的加工.从零件的装夹与定位入手,研究R371圆弧面、Φ36H7孔的加工方法,及3.5°R351的圆弧面装夹与定位,并最终制定出3.5°R351的圆弧面的加工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