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引言环锭纺纱系统自1828年由美国人JohnThorp发明以来已历经150多年的历史,其间它的生产率及性能均已有较大的提高,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多少年来,成百上千的纺纱专家、工程师以及机器制造商为继续提高环锭纺纱的生产率一直在努力地工作着。但是,为了保持断头稳定在一允许的范围内,大约花费了100年的时间才使环锭纺纱中的钢丝圈达到了27m/s(1 mile/min)这样的速度。①钢丝圈由于自身的运行以及与钢领摩擦接触而产生的烧熔会引起钢丝圈的磨损,这种摩擦虽然不一定是主要因素,但从过去到现在一直都是限制钢丝圈(线)速度提高的一个因  相似文献   

2.
3.
《纺织导报》1999,(3):68-70
Rieter新近推出的纺纱流程Comforspin颇为引人注目。因为由此流程生产出的纱线可以纺制完全不同的最终产品,织造商希望纱线生产商能够应用这一新系统。而纺织品批发商们也开始意识到这一新程序的优越性。Rieter的地毯纱生产装置Rieter10Flex在市场上很受欢迎。这一装置可以生产多彩纱线,通常用于生产具有泼溅效果的地毯。这种纱线可以直接纺制,不用另外再把彩色长丝混合起来。面对1999年严峻的经济形势,Rieter将尽全力扭转不利局面,加强产品开发力度,以高质量、低廉的价格和可靠的技术保证服务于顾客。另外将继续完善售后服务,加…  相似文献   

4.
环锭纺纱的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过去的数十年中 ,开发各种新型纺纱工艺的目的就在于取得较高的单锭产量。转杯纺和喷气纺在这方面效果尤为突出 ,它们是到目前为止唯一取得突破的两种新型纺纱系统。然而环锭纱依然是无可争议的高质量纱。对于每一种纺纱系统来说 ,高产量的代价是纱线质量的相应降低。没有任何一种新型纺纱系统在其应用领域中具有像环锭纺那样的适应性。尽管环锭纺被多次宣布其末日已经来临 ,可是直到目前它毫不费力地依然保持着自己所拥有的地位。许多用途需要高质量的环锭纱 ,再者消费者常常愿意为其好的穿着舒适性付出较高的代价。无论怎样 ,环锭纺是唯…  相似文献   

5.
《新纺织》2004,(2):31-31
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环锭纺纱机用来纺制包芯纱,对包芯纱的需求是根据瞬息万变的流行趋势来确定。在过去的十多年里,对包芯纱的需求已有很大的恢复,特别是弹力包芯纱。如今,Reter公司的ComforSpin纺纱技术可生产出高质量的高支集聚纺包芯纱。Reter机械制造有限  相似文献   

6.
无钢领钢丝圈新型“环锭”纺纱系统原理──介绍意大利“Cerifil”纺纱系统传统环锭纺纱机就其纺纱原理而言,依然具有非环锭新型纺纱方法无可比拟的优点。但是由于钢领钢丝圈滑动线速度等的限制,使传统环锭纺纱机的发展几乎到了顶点。能否保留传统纺纱加捻特点,...  相似文献   

7.
1 村田涡流纺纱系统在本届日本大阪Otemas纺织机械展览会期间召开的专题讨论会上 ,日本村田公司涡流纺纱系统 (Murata′sVortexSpinningSystem)的三家主要用户展示了新的纺纱技术。美国Ramtex公司纱线制造董事M .Hensley深入浅出地重点介绍了生产的关键之处 ,意大利FranzoniFilati公司市场和信息经理M .Biza博士扼要介绍了他公司大力推广最新Futara纱活动的情况。日本丰田公司的MitsuoTanida则提供了公司有关从新工艺获得新性能的工作的若干细节 ,采…  相似文献   

8.
Lyocell纤维在环锭纺纱中的工艺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传统纺纱系统和集聚纺系统加工Lyocell纤维时的加工性能。对两种方法生产的纱线的各项参数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9.
紧密纺纱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紧密纺纱系统(Compact Spinning System)是在环锭纺纱技术基础上进行突破性改进而成。并由瑞士立达公司、德国苏逊公司首先将产品推进市场。Ernst Fehrer博士提出了紧密纺纱工艺理论,即消灭纺纱三角区,提高纱的强力,减少毛羽和飞花,以及改善环锭纺工作性能。紧密纺一经推出,深受各方关注与肯定。  相似文献   

10.
紧密纺纱机理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紧密纺纱的成纱机理及其可消除传统环锭纺纱的加捻三角区,从而减少纱线的毛羽、提高纱线强力和弹性、减少纺纱断头,便于后道工序加工等特点,并认为紧密纺纱将成为本世纪纺纱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新含义下半精纺纺纱系统及其工艺技术要点,特别探讨了其纺纱过程中的毛羽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2.
13.
14.
本论文主要研究了由气流纺纱线(OE)和环锭纺纱线(RS)制成的针织物的抗起球性。采用马丁代尔磨损及起球方法来评价试样的起球性。分析了各种纺纱系统对于针织物抗起球性的影。利用T试验法比较了两种纱线制成的针织物的平均起球速率。 众所周知从纤维到织物会有一系列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本文运用辩证的原理,对粗纱机在纺纱系统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强调了粗纱机在纺纱加工时,对纺纱过程及产品质量的具体影响因素,并对两类粗纱机-翼锭粗纱机与搓板式粗纱机的加工性能作比较与分析。同时结合原料性能,就粗纱机型式的选用及粗纱机的发展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20.
紧密纺纱技术及其纺纱系统评述   总被引:14,自引:13,他引:14  
倪远 《棉纺织技术》2003,31(10):5-10
利用紧密纺纱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小纺纱三角区,使成纱毛羽减少、单纱强力和断裂伸长率改善、常发性纱疵减少。介绍了紧密纺纱技术的原理、发展及其优越性,着重解析和比较了国际上四种紧密纱纺纱系统的结构和性能;对比分析了传统环锭纺精梳纱与紧密纱的成纱质量情况;对紧密纱的效益作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