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抑制乙酰乳酸合成酶(ALS)除草剂世界市场及品种发展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一宾 《现代农药》2005,4(6):28-31
在选择性除草剂中,抑制乙酰乳酸合成酶的除草剂是发展最快、品种最多、市场最大的一大类除草剂。从化学结构分,此类除草剂主要有磺酰脲类、咪唑啉酮类、嘧啶并三唑类、水杨酸嘧啶类等。在2003年世界134亿美元除草剂市场中,此类除草剂占17.3%,共为23.3亿美元,仅次于草甘膦、草铵磷等氨基酸类灭生性除草剂。以下以结构分,就磺酰脲类、咪唑啉酮类及其他类(包括嘧啶并三唑类、水杨酸嘧啶类等)作一概述。1磺酰脲类除草剂从20世纪80年代磺酰脲类除草剂问世后,此类除草剂已成为仅次于草甘膦类除草剂、位居第二的除草剂系列,也在选择性除草剂中鳌居…  相似文献   

2.
嘧啶水杨酸衍生物是近年来成功开发的薪型乙酸乳酸合成酶(ALS)抑制剂类除草剂。目前已发现的ALS抑制剂的结构主要有四类:磺酰脲类、眯唑啉酮类、三唑并嘧啶磺酰胺类和嘧啶水杨酸类。这类除草剂具有抑制植物体内ALS的作用.干扰DNA合成及细胞分裂与生长,阻碍了带支链氨基酸的生物合成。  相似文献   

3.
除草剂研究开发的新进展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远雄  邹本勤  柴宝山  刘长令 《农药》2007,46(10):649-652,665
简要介绍了近九年除草剂研究开发的新进展。文中涉及十多种化学结构类型的除草剂及其生物活性,如磺酰脲类、三唑并嘧啶磺酰胺类、芳氧羧酸类、环己烯酮类、吡唑类、三唑啉酮、脲嘧啶类、酰亚胺类、三酮类和异唑类等,简要介绍了作用机理,并展望了未来除草剂研究开发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乙酰乳酸合成酶(ALS)至少是结构不同的5类除草剂的作用靶标,即磺酰脲类、咪唑啉酮类、三唑嘧啶类、嘧啶氧(硫)苯甲酸类及磺酰氨羟基三唑啉酮类除草剂。所有这些类别的除草剂均已成功的开发并商品化,这些类型除草剂的低用量及特殊除草活性说明,乙酰乳酸合成酶是除草剂非常有效的作用靶标。评述了乙酰乳酸合成酶抑制型除草剂抗性作物的创制与开发。  相似文献   

5.
孙克 《农药》2012,51(4):235-237,253
介绍了磺酰脲类、咪唑啉酮类、环己烯酮类、二苯醚类等选择性除草剂近年来市场变化情况和草甘膦市场现状,描述了草甘膦抗性杂草的发展,对选择性除草剂和草甘膦未来市场变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除草剂研究开发的新进展予以简要的介绍,文中涉及乙酰乳酸合成酶(ALS)/乙酰羟酸合成酶(AHAS)抑制剂、乙酰辅酶A羧化酶抑制剂、原卟啉原氧化酶抑制剂、对羟基苯基丙酮酸酯双氧化酶抑制剂、胡萝卜素生物合成抑制剂、细胞生长抑制剂等,以及所包含的十多种化学结构类型除草剂的结构和生物活性物质如碘酰脲类、咪唑啉酮类、三唑并嘧啶磺酰胺类、喀啶水杨酸类、芳氧闳酸类、环已烯酮类、二苯醚类、三唑啉酮类、吡唑类  相似文献   

7.
长残留除草剂在土壤中的分解及其使用中带来的严重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长残留除草剂在土壤中的分解途径 除草剂施用于土壤后,通过微生物或化学反应(酸水解作用)而逐步分解与消失。微生物降解是除草剂从土壤中消失的重要因素。参与降解的微生物有真菌、细菌与放线菌。土壤微生物不能降解被土壤粒子吸附的除草剂分子;酸催化的水解反应主要影响三氮苯与磺酰脲类除草剂在土壤中的消失,而土壤pH(5-8)影响除草剂在土壤中的化学反应。土壤pH〉6.8时酸水解作用接近停止。土壤pH影响长残留除草剂磺酰脲、咪唑啉酮、三氮苯与三唑嘧啶磺酰胺类除草剂在土壤中的吸附与可利用性,从而影响其滞留。  相似文献   

8.
植物生物合成一个特点是乙酰乳酸合成酶(ALS)催化生物合成支链氨基酸,与动物相区别,磺酰脲类除草剂能抑制乙酰乳酸合成酶。该酶也能被不同于磺酰脲类的其它化合物如邻苯二甲酰亚胺衍生物、膦酸和磺胺衍生物等抑制。已开发生产的除草剂水杨酸衍生物、三唑嘧啶和咪唑啉酮等均是乙酰乳酸合成酶抑制剂。  相似文献   

9.
目前在世界农药市场份额中,除草剂占47%,而磺酰脲类除草剂又占到除草剂市场的12%,用量非常大。从1979年氯磺隆问世至目前为止,已开发了30多个磺酰脲类除草剂品种,成为开发除草剂进入超高效时代的标志。当前我国未开发的磺酰脲类除草剂主要有四唑嘧磺隆、氟啶嘧磺隆等,国内企业和研究机构应给于足够的重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朱丽华 《世界农药》2005,27(3):22-29
尽管磺酰脲类除草剂如苄嘧磺隆、吡嘧磺隆和咪唑磺隆已经在日本广泛用于防除稻田杂草,但其对稗类除草活性则略显不足。为了克服这个缺点,科研人员努力开发新颖高效的除草剂。公布的多种候选结构中包括:2-(4,6-二甲氧基嘧啶-2-基)羟苯甲酸,N,N-二烷基氨基甲酰三唑,2-(2-苯环氧乙烷-2-基甲级)茚满-1,3-二酮和1-苯基-4-二烷基氨基甲酰四唑啉酮。  相似文献   

11.
除草剂据 Wood Mackenzie 公司调查,世界除草剂市场从1972年的40.15亿美元增加到1987年的86.0亿美元,年平均增长率为5.2%。预测到1990年将达到92.05亿美元,年均增长率降为2.3%。其中,三嗪类、酰胺类、脲类、甲苯胺类和激素类估计为下降趋势;相反,咪唑啉酮类、磺酰脲类、二苯醚类和二嗪类则继续增长。除草剂市场的竞争激烈化,各类的  相似文献   

12.
尽管磺酰脲类除草剂如苄嘧磺隆、吡啶磺隆和咪唑磺隆已经在日本广泛用于防除稻田杂革,但其对稗草类除草活性剂略显不足。为了克服这个缺点.科研人员努力开发新颖高效的除草剂。公布的多种候选结构中包括:2-(4,6-二甲氧基嘧啶-2-基)羟苯甲酸,N,N-二烷基氨基甲酰三唑,2-(2-苯环氧乙烷-乙基甲级)茚满-1,3-二酮和1-苯基-4-二烷基氨基甲酰四唑啉酮。  相似文献   

13.
磺酰脲类除草剂由美国杜邦公司于20世纪80年代开发,目前在全球广泛应用。磺酰脲类在除草剂市场仅次于氨基酸类(草甘膦、草胺膦等)位列第2。2009年销售额上亿的品种有苯磺隆、烟嘧磺隆、砜嘧磺隆、氯嘧磺隆、苄嘧磺隆、甲磺隆、碘甲磺隆、  相似文献   

14.
嘧啶类化合物的开发一直受到医药界和农药界的重视。20世纪80年代,人们发现嘧啶类衍生物具有高除草活性,可广泛修饰,其原料易于得到,故被筛选作为新的前体化合物。近几年来,嘧啶类化合物农药新品种不断出现,如杀菌剂嘧啶胺类、嘧啶腺类及嘧啶丙烯酸酯类,除草剂嘧啶磺酰脲类、嘧啶水杨酸类及三唑并嘧啶磺酰胺类。嘧啶类除草剂不仅具有独特的作用方式,且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其中嘧啶类中间体2-甲基磺酰-4,6-二甲氧基嘧啶作用相当显著,它是目前合成大量农药,如杀菌剂、植物调节剂尤其是除草剂所必需的中间体。  相似文献   

15.
乙酰乳酸合成酶(ALS)即为乙酰羟酸合成酶(AHAS),10年来,其一直是富有成效的除草剂作用靶标。磺酰脲类除草剂(表1)在非常低的用量(10~100克/公顷)下能有效地抑制ALS。其它系列的ALS抑制剂如咪唑啉酮类(表2)、三唑并嘧啶类(TPS,表3)、嘧啶醚类(PES,表4)也属高活性除草剂。这些抑制剂占据了除草剂的主要市场,它们可用作玉米、禾谷类作物、大豆、水稻、棉花和草坪等的除草剂。近来已出现了许多关于 ALS抑制剂结构与  相似文献   

16.
杨吉春  吴峤  任兰会  刘长令 《农药》2012,51(8):547-549,572
对近期研究开发的农用除草剂作了简要介绍。涉及三酮类、三唑啉酮类、异唑啉类、磺酰脲类、磺酰胺类及其他类化合物的结构、生物活性、应用、登记及上市情况,并对部分除草剂关键中间体的合成作了介绍,同时对除草剂的发展趋势和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啶嘧磺隆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啶嘧磺隆是一种草坪专用的含氟磺酰脲类除草剂.啶嘧磺隆是以2-氯-3-三氟甲基吡啶为原料,进一步反应后与2-氨基-4,6-二甲氧基嘧啶合成制得.  相似文献   

18.
世界除草剂市场发展很快,1994年除草剂销售额达139亿美元,占农药市场的46.7%;诸作物中,玉米等8种使用除草剂最多;北美除草剂用量最大,远东用量正在迅速增长;三嗪类仍占第1位,但磺酰脲类等正在兴起,不久将取而代之。  相似文献   

19.
磺酰胺是合成磺酰脲类除草剂的重要中间体,在磺酰脲的合成中,通过结构改造,发现了磺酰胺类化合物的除草活性。陶氏益农(Dow Elanco)公司改变此类化合物结构中杂环的桥头,用NH取代氧,从而成功地开发出含有酸功能团的高活性除草剂三唑嘧啶磺酰胺,而阔草清(flumetsulam)则是此类除草剂中的第1个品种。  相似文献   

20.
张恒敏 《农药》1991,30(3):36-39,27
咪唑啉酮类除草剂是七十年代中期由美国氰胺公司研究开发,八十年代初投放市场的一类新型高效除草剂。其除草活性与磺酰脲类接近,作用机制与磺酰脲类相似。目前有四个品种已经商品化(图1),还有一些品种正在开发中。大量的化合物被合成出来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国内也有人作了介绍(化工部农药科技情报中心站的《国外品种手册》第四册和第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