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 毫秒
1.
乳糖酶的运用,使世界各地的人们得以享受不含乳糖的乳制品。帝斯曼始终致力于研发乳糖酶新技术.这些技术可以帮助乳制品生产商提高无乳糖产品的质量。目前其已拥有多种乳糖酶产品,特别是不含芳香基硫酸酯酶和不含蔗糖转化酶的乳糖酶。这不仅有益于无乳糖产品.也为希望减少糖分,而不影响口感或添加人造成分的乳制品生产商提供了一种便于标识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中国无乳糖乳制品的市场发展情况,乳糖不耐症的发生情况,诊断方法和解决方案.说明了乳糖酶的基本性质和使用影响因素,并研究了使用该产品制备无/低乳糖乳制品和食品的方法;并作了产品定位,市场概述和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3.
超高温低乳糖牛奶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超高温(UHT)低乳糖牛奶是在利用乳糖酶水解牛奶中乳糖的低乳糖牛奶乳制品,该产品有解决乳糖酶缺乏和乳糖不耐受(吸收不良)的问题。选择了合理、可行的超高温生产工艺。产品有稳定性好、口感佳、营养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企业     
《食品安全导刊》2015,(7):18-19
<正>帝斯曼Maxilact乳糖酶取得新专利2014年集团业绩实现稳健增长本刊讯(记者孟雯)2月13日,帝斯曼公司(DSM)宣布,其不含芳基硫酸酯酶Maxilact乳糖酶专利申请已在中国获得批准授权。芳基硫酸酯酶是普通乳糖酶产品中的一种杂质,它能够改变牛奶中所含的天然成分,从而使无乳糖奶制品产生异味。由于Maxilact乳糖酶中不含芳基硫酸酯酶,因此可以确保在整个货架期内的无乳糖奶制品风味的纯正。  相似文献   

5.
乳糖酶及其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体内乳糖酶缺乏造成乳糖不耐受,在乳和乳制品中添加乳糖酶是解决乳糖不耐受的主要方法。而传统的乳糖酶工业生产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快速增长的需求。通过基因工程方法大规模生产安全、高纯度的乳糖酶将是未来乳糖酶生产的主要方式。对乳糖酶及其性质进行了简要介绍,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基因工程技术生产乳糖酶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为乳糖酶的研究和生产开拓了思路。  相似文献   

6.
<正>帝斯曼紧密关注健康潮流,不遗余力地在确保安全、营养、健康的前提下以绿色天然的方式保留与提升食品的天然美味,这一理念体现在其一系列产品中。针对乳糖不耐受或有消化问题的消费者,帝斯曼最新推出乳糖酶研究成果——Maxilact LGi和LAGX是两款具有创新意义的乳糖酶,可以为无乳糖或低乳糖产品提供最长时间的纯净口感。今年是帝斯曼公司作为乳糖酶Maxilact领先生产商的50周年纪念。帝斯曼是第一家为牛奶、冰淇淋、  相似文献   

7.
乳糖是天然存在于乳制品中的一种糖,它是婴儿的主要能量来源。正常情况下,人体肠道中的乳糖酶会将乳糖分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但是,世界上约有75%的人由于体内乳糖酶活性不足,不能转化所有乳糖,从而出现胃胀气、绞痛、过多排气及腹泻等症状,即乳糖不耐症。因此,越来越多乳品企业认识到无乳糖产品的市场空间,无乳糖产品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乳糖酶缺乏和乳糖不耐受(吸收不良)是全球所关注的健康热点。用微生物法制取乳糖酶.加入乳制品来预防和泊疗乳糖不耐症是当今世界上最主要的解决方法。本文具体从微生物选育.乳糖酶的提取和固定方法及乳糖酶的应用及生物技术在乳糖不耐受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归纳。  相似文献   

9.
“乳糖不适应症”是当今乳品营养卫生学上急待解决的问题。此症状的根本原因在于人消化道内缺乏乳糖酶,致使饮用多量牛奶后,因不能消化吸收其中的乳糖,而出现腹痛腹泻、消化不良等症状。白种人或初生婴儿消化道内含有乳糖酶,而绝大多数有色人种却没有。我  相似文献   

10.
乳制品与糖尿病的饮食防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乳制品与糖尿病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乳制品对糖尿病的发生风险无不良影响,甚至有一定降低风险的作用。乳制品中的乳糖不会快速升高血糖,其反式脂肪成分并不是糖尿病的风险因子,而其中的乳清蛋白对于糖尿病患者是有利的。因此,乳制品是糖尿病患者饮食的有益组成。  相似文献   

11.
《中国乳品工业》1998,26(3):52-52
二段式灭菌工艺在乳制品中的应用二段式灭菌工艺在具有较长保质期的牛奶及乳制品或植物蛋白饮料(保质期6~12个月)生产中,已采用了许多年。这种工艺的优点是能以极低的生产成本,生产优质的产品,故深受乳制品生产商的欢迎。经过进一步改良的新式二段式灭菌工艺,更...  相似文献   

12.
乳糖酶的利用,重要的是制出适合于乳糖不耐症者的食品。乳糖不耐症是由于小肠粘膜上缺少乳糖酶,乳糖在小肠内没有被分解就向大畅蠕送,增加了大畅内的滲透压,诱入大肠周围的水分,使大肠水分过多,加上乳糖被大肠内的细菌所发酵,生成了乳酸、二氧化碳,使大肠内的pH值降低,刺激大肠而引起了腹泻、腹痛等。因此,乳糖不耐症者往往不吃牛奶或冰淇淋一类的乳制品。  相似文献   

13.
乳糖是乳中惟一的碳水化合物,最易被人体吸收,被人体吸收后可变成多肽、氨基酸和脂肪酸,从而提高乳蛋白和乳脂的利用率。由于乳糖酶的缺乏,许多患有乳糖不耐受的人不能食用乳制品。从乳糖的含量、乳糖的消化代谢过程和乳糖不耐受的分类以及乳糖的营养功能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4.
低乳糖乳制品中乳糖含量测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碘量法和酶法相结合来测定低乳糖乳制品中乳糖含量,其加嘏率为96.14% ̄100.96%,变异系数为1.93%。实验表明该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15.
乳糖是乳中主要碳水化合物。乳糖在全奶、脱脂奶及乳清中的一般含量、分别为其中固形物的40%、50%和70%。它因乳制品的木同而不同,亦随乳品的制造与加工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此外,即使同类乳品,其乳糖含量也因制品所受处理过程不一面各异。因此,在乳制品生产中,很需要一种简易快速测定乳糖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低乳糖牛奶是我国乳品行业近年来为满足乳糖不耐症患者的特殊需要而专门研制开发的一种新型液态乳制品,它是以优质的鲜牛奶为主要原料,在乳糖酶的催化下,经水解作用加工而成的。由于是为特定消费者人群而专门生产的,其产品质量的保障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就HACCP在低乳糖牛奶质量控制中的应用作了初步探讨,同时以这一特定的产品为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17.
对中国古代乳制品发酵技术进行研究,梳理出中原地区和边疆游牧民族地区乳制品发酵技术的两条演变脉络,得出中原地区的乳品发酵技术更多的是将乳品中的乳糖成分降低以及制作高附加值产品,而游牧民族则通过发酵方式将液态并且容易变质的乳汁转变为固态易于保存和迁徙的发酵乳制品的研究结果。中国古代传统发酵乳制品受北方游牧民族影响巨大,古代游牧民族所掌握的乳制品种类和发酵技术没有发生太大的改变,这种技艺延续到今天。  相似文献   

18.
以牛乳为原料,应用来源于乳酸克鲁维酵母产生的乳糖酶(MAXILACT乳糖酶)对牛乳中的乳糖进行水解,经杀菌灭酶、真空浓缩、喷雾干燥,开发了具有营养和保健功效的低乳糖奶粉。MAXILACT乳糖酶最适水解条件pH值为6.6~6.8,水解温度30~40℃。结合乳糖酶在水解过程中,由于微生物对牛乳的影响,低乳糖奶粉生产过程中,牛乳的水解温度10℃,水解时间8 h,乳糖酶添加量0.8 g/L,牛乳经乳糖酶水解,其乳糖水解率达到60%以上。利用乳糖酶对牛乳进行乳糖水解,经杀菌灭酶、真空浓缩、喷雾干燥,在工艺上可行、技术上合理、设备上可操作,产品各项指标均达到低乳糖奶粉的质量指标。  相似文献   

19.
《中国食品工业》1998,(4):28-29
<正> 二阶段式灭菌工艺在具有较长保质期的牛奶及乳制品(长达6个月)生产中,已采用了多年。这种工艺的优点是能以极低的投资,生产出优质的产品,故深受乳制品生产商欢迎。经过进一步改良的新式二阶段式灭菌工艺,更能提高产品的风味和质量,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相信将更为普遍。本文将探讨这种新工艺的灭菌工序和优点。  相似文献   

20.
不同来源的β-半乳糖苷酶已经用于水解牛乳或乳清中的乳糖。酶水解乳糖的基本产物为葡萄糖和半乳糖。经水解后的乳糖增加了产品的甜度并使得牛乳适于那些患乳糖不耐症的人群。由于用游离乳糖酶会使牛奶掺入外来蛋白以及使用游离乳酶酶提高了生产成本,从而使乳糖酶的应用受到限制。将乳糖酶固定化后既可以重复使用,又能连续操作,且缩短了处理时间,从而明显降低了使用成本,因此对于乳糖酶的固定化受到了酶学专家的关注。本文简要介绍了乳糖和乳糖酶及其分类、乳糖酶的固定化方法及其应用,包括包埋法、交联法、吸附法、结合法及多种方法的混合使用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并简要介绍了固定化乳糖酶的清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