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针对 18 85年桂林漓江历史洪水的重现期的确定 ,采用考证文献历史洪水排位法、分历史时期排位法和实际发生洪水年排位法等多种方法综合分析 ,确定 1885年历史洪水重现期为 2 35年 ,对今后桂林漓江上的工程设计洪水的确定及其它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张星 《红水河》2011,(4):85-89
每个工程设计,都要进行历史洪水调查,历史洪水调查要按准则去考证;不需要到坝址峡谷段人烟稀少处去查找洪痕,而是要到人口较为密集的水淹区去查访,查找洪痕.可靠的同一年洪痕水位,上下游应该一致,各河段的水面线应该是连续.流量估算由H~Q曲线查出(也可以用比降法推算).历史洪水重现期,应把历史洪水灾情按大小顺序排队,进行分析和...  相似文献   

3.
杨晓飞 《陕西水利》2016,(2):126-128
中小河流设计洪水计算中,由于无实测洪水资料,通常采用设计暴雨来推求设计洪水,其成果理论性较大,合理性需要实测资料来佐证。本文通过调查沿河发生的洪水,得到各个洪痕,特别是具有代表断面的洪痕,反推其洪水流量,并通过分析各次洪水的重现期,来对比各频率设计洪水成果的合理性,探析了历史洪水在验证设计洪水成果合理性分析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刘铭飞  王现国 《吉林水利》2012,(3):40-41,45
本文针对熊岳河流域特殊的暴雨特性,通过对水文基本资料进行审查复核及历史洪水重现期的考证,采用频率分析法对设计洪水进行计算。结合推求的水位与洪痕对比复核,进一步说明计算成果的准确性、精度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三峡水利枢纽设计洪水采用三峡水利枢纽上、下游大量历史洪水碑刻、洪痕及历史文献记载,分析历史洪水的大小及重现期。连择P-Ⅱ型理论分布曲线进行频率曲线拟会,并以1954,1982,1981年实测洪水作为设计洪水典型,采用同频率组成法按峰、量同频率控制放大洪水典型年入库洪水作为入库设计洪水,反映了三峡水库建成后的实际情况。对由于系列长度不足所引起的设计洪水不确定性问题,开展了期望概率研究,得出各种时段洪量的期望概率十分接近或稍低于设计频率,均能满足工程指定的设计标准。通过对洪水随机模拟的研究,论证了由于上游干支流兴建水库对三峡工程设计洪水成果的影响和三峡水库对中下游防洪调度的巨大作用。因而为三峡水利枢纽提供了准确可靠的设计洪水成果。  相似文献   

6.
洪水调查是山洪灾害防治的基础,为山洪灾害系统防治工程建设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基于南城县桐埠河流域山洪危险区的实地调查,以流域内龙湖镇连塘村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测河道断面资料,推求水位流量关系,确定洪痕位置对应的洪峰流量;由瞬时单位线法推求的不同频率下的洪峰流量得出研究对象的洪水重现期,以掌握该防治区发生的历史洪水量级及洪灾发生危险,为划分山洪灾害预警指标和风险评估提供基础数据.对类似山洪危险区域洪水重现期的分析确定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历史洪水一般都来自于调查考证,存在着一定的误差,如何评估历史洪水误差对设计洪水计算成果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研究通常只考虑了量级或重现期的单独影响,而对量级和重现期误差的联合影响研究较少.本文基于P-Ⅲ型分布和线性矩法(LM)构建P-Ⅲ/LM洪水频率计算模型,在实测资料基础上加入不同量级、不同重现期和量级与重现期联合扰动的历史洪水,研究历史洪水误差对设计洪水的影响.赣江栋背水文站的应用结果表明:历史洪水量级误差对设计洪水的影响比重现期误差更加显著.量级与重现期两者存在交互关系,当量级与重现期联合扰动时不仅有正向的增强效果,还有负向抵消减弱的情况,在量级与重现期联合扰动-20%~20%情况下,2000年一遇、1000年一遇和100年一遇洪水设计值最大偏差比例分别为9.12%、8.53%、6.20%和-5.86%、-5.50%、-4.02%.重现期误差偏大或偏小20%,可大致抵消量级误差偏大或者偏小10%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霍林河流域1998年暴雨特点和洪水运行情况,与历史洪水进行比较,提出了霍林河1998年洪水的重现期成果。  相似文献   

9.
浑江流域的历史洪水在 194 9年后进行过多次调查 ,对洪痕的可靠性、比降、糙率进行了详细论证 ,对历史洪水的洪峰、洪量进行了认真计算 ,并与相邻的辽河流域的历史洪水进行了分析对比 ,得到了较为合理的历史洪水资料 ,并应用于浑江梯级水库洪水设计中 .  相似文献   

10.
流域历史洪水资料蕴含着大量洪水特征信息,能够为设计洪水、洪水预报、实时调度等工作提供参考。通过收集整理长江流域历史典型洪水基础资料,研究了历史典型洪水重构方法,以长江流域现状工程体系为背景,对三峡水库建成前后长江流域12个历史典型年(1870,1931,1954,1966,1981,1982,1998,2010,2012,2016,2017,2020年)洪水进行全方位重构,形成了现状工程条件下的长江流域历史典型洪水库。依据《全国流域性洪水划分规定(试行)》对长江流域历史典型洪水类型进行辨识,分析归纳了历史典型洪水组成特征:1870,1931,1954,1998,2020年为典型的流域性洪水年,其主要特征是上游代表站洪峰流量大,中下游代表站最大30 d洪量重现期均在10 a以上,高水位历时长;其余典型历史洪水年为区域性洪水年,其共同特征是中下游代表站最大30 d洪量重现期不超10 a,水位超警历时短,一般不超40 d。通过上述研究,深化了对长江流域历史典型洪水特征规律的认识,为进一步开展洪水模拟调度推演、水工程联合调度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洪水风险评估包括洪峰、洪量、水位和洪水过程.从安全角度来看,洪水风险评估对于水电工程、防洪工程的设计和运行是十分重要的.洪水管理旨在最大限度地减少洪泛区的洪灾损失,因此根据洪水发生的量级和频率进行洪水风险评估、制作洪水风险图对于洪水管理至关重要.目前在印度采取的主要防洪措施有:进行堤坝溃决风险分析、发布洪水预警、制作洪水风险图或洪灾风险图等.根据洪灾风险评估确定不同的保险费用,并据此推行防洪保险计划,可能非常有助于洪泛区的区划工作.地形等高线图是进行洪泛区区划的前提条件.根据这些图集和洪水风险评估,洪泛区能够按照区划进行开发活动的分类管理.  相似文献   

12.
通过相关文献资料的收集及各水利行业部门意见的征集,对流域洪水的风险分析与预测进行概括总结,并对当前国内与国际上较为常用的"洪水风险图"预测洪水方法进行简要论述,供今后的研究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太原市的大洪涝灾害、防洪现状和存在问题 ,提出了防洪整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郭华 《陕西水利》2017,(3):159-161
为解决哈拉奇乡南部山区的山洪灾害问题,拟实施哈拉奇乡导洪渠二期工程,需对其进行洪水计算。分别采用推理公式法、面积比拟法、地区综合频率曲线法对导洪渠沿线山洪沟洪水进行计算,通过山洪沟洪水调查,率定出推理公式计算参数:m为Ⅰ类,R=1.1、r_1=0.76。不同计算方法的结果显示:面积比拟法的计算结果最小;对于流域面积较大的洪沟,采用推理公式法与地区综合频率曲线法的计算结果相近;对于流域面积较小的洪沟,采用地区综合频率曲线法的计算结果显著小于推理公式法的计算结果。由于山洪沟洪水主要源自暴雨,推理公式法运用成熟,以洪水调查率定后的参数进行计算,较符合实际,因此推荐采用推理公式法的计算成果。  相似文献   

15.
洪水保险作为洪水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针对我国现行的社会制度、水利防洪工程现状、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保险业发展概况,基于对国内外洪水保险策略的分析,应用经济学、保险学、系统工程等理论,结合洪水资源管理的基本特点,从实用的角度,对我国开展洪水保险的时机、方式、体制等方面进行研究,建立洪水保险的期望效用模型,该模型能够有效的揭示被保险者与保险者的效用属性和价值取向,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应用价值。最后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和社会运行机制的洪水保险思路框架和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6.
Flood control     
This paper traces the history of flood control in Japan. Despite centuries of progress, severe flood damage still occurs somewhere almost every year. In planning flood control measures, the degree of protection to be achieved is calculated in terms of the return period of the project storm, which may be 50,100 or 200 years. A hydrograph of the project storm is produced by extrapolation from historical data, and proportions of the project flood are then assigned to various control measures. The most common of these measures are levees, channel improvements, floodways, reservoirs and retarding basins. In addition, sophisticated prediction and warning systems are being developed to allow effective evacuation of threatened areas.  相似文献   

17.
1 历史洪灾概况 淮河流域地处我国东部,跨河南、安徽、江苏和山东四省,是南北气候、高低纬度和海陆相三种过渡带的重叠地区,水旱灾害频繁.特别是1194年黄河南决夺淮以后,洪涝灾害加剧.据统计:在黄河夺淮(1194年)以前的1379年中流域共发生洪涝灾害175次,平均每8年发生1次.1194~1855年黄河夺淮期间,共发生较大洪水灾害119次(不含黄河决溢水灾149次),平均5.6年发生1次.1856~1948年的93年中,共发生洪涝灾害85次,平均1.1年发生1次洪涝灾害(钱名开等,《淮河流域水旱灾害分析》).  相似文献   

18.
该文根据水文站的实测洪水水位过程线,通过综合过程线的曲线形态,构建了一种洪水预报方法。该方法在西江高要水文站的应用中,与原来的上下游洪峰水位相关预报方案相比较,获得了较高的精度、增长了预见期。  相似文献   

19.
十三围防洪保护区位于珠江河网区域的西江和北江交汇后的西江右岸,西江洪水峰高量大,洪水威胁严重,进行洪水风险分析十分必要。考虑到珠江河网区域水流运动复杂,基于一维水动力学模型构建了珠江河网一维模型,并根据历史洪水资料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为了反映保护区内的河道、堤防、道路等对洪水传播的影响,采用精细化的非结构网格构建了十三围保护区二维水动力学模型进行洪水演进模拟。通过一、二维耦合模型,分别对江根段、西头窦段溃口进行了西江50,100,200 a一遇设计洪水下的洪水淹没方案计算,并对计算成果进行了合理性分析,包括水量平衡分析、局部流场分析、溃口流量水位过程分析等。结合社会经济数据进行了受淹面积、受影响人口、淹没损失等方面的洪水影响分析,可为防汛抢险、避洪转移等提供重要信息参考。  相似文献   

20.
运用频率分析方法,研究在实测系列中加入历史洪水及加入不同重现期的历史洪水对设计洪水的影响。通过对比分析可知,加入历史洪水可以起到展延系列,减少误差,提高成果精度与可靠性的作用;加入的历史洪水重现期越长,则设计洪水成果的稳定性越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