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数据基础设施是智慧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云计算将是实现智慧黄山景区的重要支撑技术.在分析黄山景区规划管理信息化需求、总结黄山景区现有信息化成果、论述当前云计算技术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云计算构建智慧黄山景区数据基础设施——云数据中心的规划方案,包括构建云数据中心的原则与内容;探讨了智慧黄山景区云数据中心的实施策略,包括构建私有云数据中心、拓展混合云数据中心以及4个阶段的建设生命周期.对我国智慧景区数据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5G、区块链等技术的深入发展,信息数据呈现出了爆炸式增长,数据中心作为一切信息化的基础,当前已经从通信行业的基础设施逐步发展成为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新形势下,建设"智慧数据中心"以实现更低的运维成本和更高效的管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智慧景区的内涵与总体框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解读智慧地球、智慧城市概念的基础上,根据风景名胜区资源保护、业务管理、旅游经营、公众服务、决策支持的需要,探讨了智慧景区的内涵;然后集成应用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提出了智慧景区建设的总体框架,包括:信息基础设施、数据基础设施、共享服务设施3个平台,资源保护系统、业务管理系统、旅游经营系统、公众服务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五大系统,以及管理政策、运行机制、资金投入、信息技术、规范标准、人才队伍和安全保障7项保障.同时,构建了智慧景区涵盖网络层、数据层、服务层、应用层和决策层5个层次的体系结构,并分析了构建智慧景区的3个突出优势.对于我国智慧景区的规划与建设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智慧水务已成为提高水资源管理和运行水平的有效工具。本文以北京排水设施运营监控中心与地理信息系统为例,围绕北京城市防汛排水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展开了相关分析研究,论述物联网、远程控制、数据分析、网络安全及信息化平台等技术在智慧水务中的应用,旨在探寻开发智慧水务系统的具体途径,为排水企业的综合信息化监管开创新的管理思路与模式。  相似文献   

5.
针对当前智慧公路研究应用前景广阔但核心技术不足的问题,本文基于物联网大数据技术,研究了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公路建设中的应用,探讨了智慧公路运营和管理模式。首先,提出了物联网技术的基础和构成物联网技术的五个层面,进行了内容的阐述和关键点分析;其次,以物联网技术的五个层面为思想,依托物联网通信技术及大数据处理,构建了智慧高速公路物联网管控平台的架构模式,为智慧公路的运营提供了思路,同时,鉴于智慧公路采集数据的多样性,通过最大值最小值运算法,对数据进行了归一化处理,有利于信息和数据的综合分析;最后,分析了智慧公路的智慧运营和智慧养护,阐述了关键内容,提出了智慧运营流程和智慧养护流程,为构建智慧公路提供了支撑。  相似文献   

6.
张子恺 《建筑施工》2020,42(7):1306-1308,1316
近年来,随着BIM技术在工程项目上的广泛应用,结合物联网、大数据、智能化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以"BIM+信息集成"为核心、物联网为媒介、施工项目管理为主线的智慧工地技术走在了建筑业信息化的前列。本着智慧建造、智慧管理、智慧采购的理念,搭建了多模块施工信息管理平台,并结合物联网技术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效益。  相似文献   

7.
分析信息技术革命给城市建设中数据处理和信息化技术应用带来的管理模式变革;阐释智慧城市发展理念、实现途径及发展趋势。并着眼于智能化技术在基础设施建设的应用案例,揭示智慧城市建设管理的发展方向。以智慧交通为切入点,分析城市基础设施产业化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8.
陈翔锋 《今日消防》2021,6(9):28-30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提升了消防工作科技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激发了消防管理模式的创新.本文根据现阶段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及已经在城市消防业务中的实际应用案例,分析了智慧消防对传统消防管理带来的变化,重点探讨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消防如何落地农村,解决崇明广大农村地区消防瓶颈问题,带动广大农村地区的消防管理工作实现突破,减少崇明农村地区火灾和亡人火灾事故.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9)
智慧旅游是在人类与城市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基础上提出的新理念,含义是景区、旅游企业、管理部门和游客以物联网和移动设备为中介互联互通、实时共享信息来提高现场体验质量和服务质量,这种形式可以将大量数据转化为价值主张。本文首先对智慧旅游理念和关键环节进行了全方位梳理,并对智慧旅游技术与商业基础进行了详细分析,最后提出了具体的智慧旅游平台建设框架,以期为智慧旅游推广提供新的理论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大数据、智能化发展的宏观背景下,以BIM技术为代表的建筑行业信息化技术得到广泛应用.该文基于BIM技术、物联网技术及研发的一体化项目管理平台,探索重庆南纪门长江轨道交通桥梁施工过程信息化管理方法与手段,并验证了其可行性及适用性,为实现基于BIM+"智慧工地"技术的工程施工信息化管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近几十年来的圆明园遗址保护工作一直存在一个弊端:将处于城市建成区的圆明园脱离出城市的整体环境,将其作为一个点进行价值判别和功能定位。本文着重从城市的新视角出发,探讨圆明园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同构关系,关注城市发展为圆明园遗产保护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通过对圆明园城市价值再认识,提出圆明园的可持续保护利用方法,以使圆明园在新的城市环境中充分发挥其综合价值。  相似文献   

12.
高大伟  秦雷 《中国园林》2006,22(3):21-26
在指出颐和园文化遗产资源保护的主要内容、对中关村科学城规划建设的价值、作用和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以颐和园为核心的区域历史遗产整体保护的总体规划目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圆明园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城市发展的吞噬,对它的整修迫在眉睫。重建是遭受广大群众反对的,不仅伤财.同时破坏了历史的真实性。然而遗址本身就是废墟,废墟是难以界定圜明园的边界和保护范围的,所以不重建又失去了整修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3S"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兴起和推广应用,城市园林绿化数字化建设目前在国内已普遍开展。面对城市园林绿化管理越来越复杂的元素和工作,构建城市园林绿化智慧化管理体系,提高园林绿化精细化和科学化管理水平,已成为园林绿化行业发展大势所趋。从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工作的具体需求出发,将城市智慧园林管理体系分解为信息管理、综合监管、协同办公、辅助决策和公众服务五大平台,探讨了构建城市园林绿化立体感知、管理协同、决策智能、服务一体的综合管理体系(简称"智慧园林")的方法。旨在通过智慧园林的建设,提升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管养、监督和服务水平,推动园林绿化事业更加健康、高效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兰亭胜迹     
公元353年,王羲之会友于山阴县兰亭,流觞赋诗,留下了千古名篇《兰亭集序》。现存绍兴兰亭,于1980年进行重修。乾隆皇帝自命风雅在圆明园建造了兰亭,为圆明园四十景之一。圆明园毁后,于宣统二年(1910年),兰亭的八柱及石屏移置颐和园,于抗日战争前1933年前后,再移置中山公园,1971年在中山公园唐花坞西边,利用八柱建立八角重檐琉璃顶兰亭,亭中立原有之石屏。几处兰亭均是建筑、叠石和植物建造的人工园景,却注意形成山野的气氛,得到小中见大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朱顺兵 《江苏建筑》2012,(5):109-112
物联网在智能家居的应用是物联网产业发展和应用推广的一个方向。文章首先在对家庭网络提供的典型服务、家庭内部智能设备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物联网智能家居系统架构,然后阐述了基于家庭智能终端的物联网智能家居及智慧社区解决方案、家庭智能终端的功能与特征。最后详细分析了物联网智能家居中间件与应用平台、标准制定等关键技术问题,提出物联网智能家居设备研发与验证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17.
陈龙 《智能建筑》2014,(1):55-60
随着人们对安全性需求的提高,安防行业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多。而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则为安防行业带来很多的发展契机,其将使安防行业从被动防御转向主动防御,并将解决智慧城市发展中的海量数据的存储和管理等难题。  相似文献   

18.
林妙双  徐昌祥 《山西建筑》2009,35(13):32-33
对承德避暑山庄和颐和园进行了介绍,分析了承德避暑山庄和颐和园的前景,研究了承德避暑山庄和颐和园的主景特色,指出这些离宫御苑是具有多种用途的园林综合体,促进了中国古代离宫御苑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A smart city is an urban development vision to integrate multipl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Big Data” and Internet of Things (IoT) solutions in a secure fashion to manage a city's assets for sustainability, resilience and liveability. Meanwhile, 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has been evolving to the latest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WSN) based solutions in recent decades. This paper presents a multi-parameter 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system of Bristol Floating Harbour which has successfully demonstrated the feasibility of collecting real-time high-frequency water quality data and displayed the real-time data online. The smart city infrastructure – Bristol Is Open was utilised to provide a plug & play platform for the monitoring system. This new system demonstrates how a future smart city can build the environment monitoring system benefited by the wireless network covering the urban area. The system can be further integrated in the urban water management system to achieve improved efficiency.  相似文献   

20.
Smart Cities use different Internet of Things (IoT) data sources and rely on big data analytics to obtain information or extract actionable knowledge crucial for urban planners for efficiently use and plan the construction infrastructures. Big data analytics algorithms often consider the correlation of different patterns and various data types. However, the use of different techniques to measure the correlation with smart cities data and the exploitation of correlations to infer new knowledge are still open questions. This paper proposes a methodology to analyse data streams, based on spatio-temporal correlations using different correlation algorithms and provides a discussion on co-occurrence vs. causation. The proposed method is evaluated using traffic data collected from the road sensors in the city of Aarhus in Denmar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