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针对车联网环境下,车辆节点快速移动造成的中心服务器认证效率低、车辆隐私保护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车联网安全认证协议。该协议利用Fabric联盟链存储车辆临时公钥与临时假名,通过调用智能合约,完成车辆身份认证,同时协商出会话密钥,保证通信过程中数据的完整性与机密性;利用假名机制有效避免了车辆在数据传输过程中身份隐私泄露的风险;使用RAFT共识算法高效达成数据共识。经安全性分析与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协议具有抵抗多种网络攻击的能力,且计算开销低、区块链存储性能好,能够满足车联网通信的实时要求。  相似文献   

2.
分析多级涉密网安全接入的需求,提出了基于可信网络连接的多级涉密网安全接入模型。模型通过引入安全属性检查规则,检查接入设备和设备中客体的安全属性,以确保其接入不会造成敏感信息的泄露;通过引入完整性度量规则,实现多级涉密网与接入设备双向完整性度量。在可信网络连接架构的基础上增加认证信息库,提出了一种多级涉密网安全接入架构,设计了对应的安全接入认证协议,协议以先完整性度量后用户认证的顺序实现了接入双方安全可靠的互认证。对比分析表明,该协议的效率比其他接入认证协议的高。  相似文献   

3.
基于IEEE802.1X的端口认证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EEE802.1x协议是基于Client/Server的访问控制和认证协议。提供对集中式用户标识、身份验证、动态密钥管理和计帐的支持来提高安全性。在企业局域网的组建中可以在接入层和汇聚层布署认证方案,为企业局域网的安全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云环境中基于传统属性基加密技术会话密钥协商协议的数据访问策略不能反映跨多个属性之间复杂关系,导致其用户认证能力和灵活性不足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附加属性关系条件的线性密钥分享方案的用户认证结构,并基于该结构构造了一种属性基会话密钥协商协议。该协议提供了更加通用的基于用户属性的认证策略,同时维护了其模糊身份认证特性,实现对满足复杂属性关系条件的用户之间交换会话密钥。该协议在基于属性的Blake-Johnson-Menezes(BJM)模型、选择访问结构安全模型和判定性q-并行双线性Diffie-Hellman指数(q-PBDHE)假设下证明了该协议的安全性。通过实验比较分析类似协议的性能,结果表明该协议在包含较多复杂属性条件认证场景中使用具有较高效率,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  相似文献   

5.
顾永军  齐敬敬  王雅坤 《计算机工程》2010,36(17):176-178,181
针对移动漫游认证问题,采用基于身份加密技术和双线性对的相关特性,提出一种基于身份加密的匿名漫游无线认证协议,分析协议的安全性和匿名性,给出在非认证链路模型下安全的形式化证明。分析表明,该协议在保证用户身份不被泄漏的前提下,实现了用户与接入点之间的双向验证,满足无线网络环境的安全需求,并提供不同运营商之间的不可否认服务。与现有协议相比,该协议为匿名漫游认证提供了一种更实用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针对传统的网络用户接入的安全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可信计算的可信认证模型.通过计算评估当前网络用户安全状态信息和采用相应的访问控制策略,进行网络用户身份的可信认证,保证了网络用户接入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接入认证是保障卫星网络安全的重要基础技术之一,一直为传统卫星网络安全领域的研究热点,但在新兴的软件定义卫星网络中的相关研究尚处于“襁褓”阶段。本文面向软件定义卫星网络提出了一种协同接入认证机制,其目标为:将安全技术和软件定义技术有机融合,在保证基本安全接入认证功能基础上,抵御卫星网络接入认证拒绝服攻击,规避由于切换认证中断导致的服务访问质量问题。协同接入认证机制设计中的主要贡献主要包括:协同接入认证模型和空间拓扑动态变化高容忍的接入认证协议两部分。其中,为了抵御接入认证拒绝服务攻击,协同接入认证模型设计为以地面合法端用户设备身份作为序参量,协同软件定义卫星网络管理面、控制面与转发面,仅上报注册的合法端用户设备的接入认证请求,减少接入认证暴露的攻击面;为了提升服务访问的连续性,空间拓扑动态变化高容忍的接入认证协议则基于椭圆曲线无证书算法,通过主动更新预接入和接入认证阶段的控制面转发控制参数,使合法端用户设备的服务访问对切换无感知,降低重认证次数。通过安全性分析,本文证明了所提出的接入认证机制不仅能够满足安全性需求,并且与典型认证方法相比,在抵御接入认证抗拒绝服务攻击和保障访问连续性等方面具有优势;进一步,通过数值仿真,验证了所提接入认证机制不仅可有效降低重认证次数,并且可达到毫秒级的认证算法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8.
发展电动汽车是减少对石油的依赖以及解决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但是,大规模电动汽车无序充电会严重影响电网的稳定性,主要表现在电网负荷峰值升高、电网电压下降以及电网能量损失变大等方面。众所周知,对电网进行扩容改造将需巨大的成本,而智能充电无需对电网进行大幅度改造即可有效地解决这一难题。智能充电不仅能为电力运营商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还能使电动汽车用户受益。智能充电主要分为集中式充电和分散式充电。集中式充电根据电网信息和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规划电动汽车的充电策略。充电策略的制定主要以电网运行成本最小、电网能量损失最小、电网负荷方差最小等为目标。分散式充电主要在获取电网状态信息和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后制定浮动电价以激励电动汽车用户避开用电高峰期。最后,文章简要介绍了在智能充电框架下电动汽车与可再生能源融合的潜力、智能充电对电池的要求以及相应的通讯网络构建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张宇  唐鼎  林涛 《微计算机应用》2004,25(1):8-13,21
本文介绍了未来全IP化的网络,提出了基于IPv6协议的有线无线一体化接入和认证系统。这种接入网络可同时为有线用户和无线用户提供IP网络接入服务,能够进行认证和计费,能够支持IP漫游和移动。采用IPv6协议保证了为每个终端分配一个全局IP地址。满足未来基于IP的、端到端的通信需要。并对有线无线一体化接入和以太网接入认证技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为完善车联网信任评估机制并建立车辆间的信任关系,提出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车联网安全通信策略。利用椭圆曲线加密算法进行车辆身份注册与验证,结合基于Beta分布的直接信任值与基于PageRank算法的推荐信任值求得车辆综合信任值。通过智能合约技术对车辆综合信任值及交互信息进行管控,实现车辆综合信任值的上链、更改与更新。仿真结果表明,该策略能够有效抵御车联网内部与外部攻击,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且满足车联网车辆在高速移动环境下的高吞吐量及低时延通信需求。  相似文献   

11.
常规的经济调度已不能满足可再生新能源和电动汽车随机接入所带来的挑战。为了解决接入配电网电动汽车数量逐渐增多和分布式电源并网问题。本文对含电动汽车的智能配电网优化调度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首先简要分析了电动汽车接入对电网造成的影响。其次本文从电动汽车接入电网的类型、电动汽车参与优化调度的目标、优化调度模型以及优化调度建模方法四个研究方面详细分析了电动汽车与智能配电网协调优化调度。从优化调度的结果分析可知,把电动汽车考虑进智能配电网的优化调度中能够有效的降低配电网的运行成本,使得车主的充电费用减少,并且提高了分布式电源的利用率。然后对大数据技术在智能配电网优化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要的介绍。最后对电动汽车与智能配电网协调优化调度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车联网可有效提高交通的效率和安全性,但通信过程中存在的隐私泄露问题严重阻碍了其应用落地。提出一种面向车联网V2X通信的条件隐私保护认证协议。针对现有协议大多仅支持车辆认证的局限性,基于用户身份和车辆身份信息生成车与用户绑定的生物密钥,使协议支持单车多用户或单用户多车认证。在保护用户和车辆身份的条件下完成对消息发送方的身份认证,并在特定情况下追溯车辆和用户的真实身份,从而实现对车辆和用户的条件隐私保护。同时,在协议中添加批量验证功能以提高验证效率。形式化的安全性分析和性能评估结果表明,该协议是安全且高效的。  相似文献   

13.
很多网络安全事件是由恶意用户具有较大访问的权限而引起的。为预防网络恶意行为的发生,首先解决好网络安全接入认证。基于此,提出一个基于多属性的移动终端安全接入网络认证协议。该协议将移动设备属性和用户属性映射为一个网络访问标识符,在移动设备和网络之间建立一个双向认证过程,并支持设备的移动性。另外网络在移动终端的访问过程中采取定期认证检验,避免假冒用户现象发生。仿真实验表明,该协议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较短的认证延时。  相似文献   

14.
基于Hyperledger的电力物联网分布式认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能源互联网的发展和"云、大、物、移"战略的实施,传统的电力物联网终端集中式接入认证方式难以应对泛在普适的应用需求。基于联盟区块链的超级账本技术,研究了电力物联网终端分布式接入认证技术,将安全多方计算中密钥共享和分配协议与超级账本共识算法相结合,提出了一种有效的电力物联网终端接入认证方案。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案在认证时间和资源消耗等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5.
基于可信计算技术,设计可信匿名认证协议,实现用户与服务器间的双向身份认证以及服务器对用户平台的可信性评估。服务器通过为可信用户颁发可多次使用的授权接入证书,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可信平台模块的度量负载。在通用可组合安全模型下的验证结果表明,该协议安全可信,具有高效性、可控性、跨域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WSN中基于ECC的轻量级认证密钥协商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无线传感器网络密钥管理与认证协议设计中由于节点频繁移动所带来的计算量、存储量等资源消耗过大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ECC的轻量级认证密钥协商协议。该协议主要用于网络中任意用户节点之间,以及用户节点与网络之间的双向认证和会话密钥的协商。方案采用ECC进行会话密钥协商,结合AES对称密钥加密技术保证信息传输过程的保密性。与传统的密钥协商协议相比,能够在更小的密钥量下提供更大的安全性,并减少了对节点计算量和存储量的需求。该协议在ID-BJM安全模型下证明了其安全性。分析结果表明,该协议满足前后向安全性和PKG前向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无线局域网与3G网络互联可作为物联网业务的承载。针对现有接入认证方案中的安全和群组通信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可扩展身份验证协议认证框架的群组接入认证协议。在初始化和注册阶段完成设备群组的建立,在认证和密钥协商阶段实现设备的安全接入。与传统EAP-AKA协议相比,该协议采用基于椭圆曲线密码体制的Diffie-Hellman密钥交换协议以保证前向安全性,通过先到设备完成群认证向量的获取,并与后来者共享认证的方式,实现群组认证功能并提高认证效率。分析结果表明,该协议提供相互认证并能抵抗多种类型的攻击,有效减少了群组认证开销,可满足物联网的业务要求。  相似文献   

18.
杨欣  季新生  林勇强 《计算机工程》2011,37(9):171-172,175
不同网络同时维护多套认证设施会大幅降低异构融合网络的接入效率,多套认证机制中的短板效应也会降低融合网络中的安全性能。为此,提出基于用户、位置、寻址的信息分离技术,从移动通信系统对安全的需求出发,分析并借鉴3G网络认证与密钥分配协议,在异构无线网络环境中建立基于统一用户标识的的认证方案。仿真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案实现了异构网络和移动终端的统一接入及安全 认证。  相似文献   

19.
目前,国家电网公司已确立IP多媒体子系统(IP multimedia subsystem,IMS)作为下一代电网行政交换网的主流技术,针对国家电网的信息安全要求,电力IMS网络安全接入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文中对IMS网络的安全架构进行详细分析,综合分析了IMS AKA(authentication and key agreement)的接入流程,并指出IMS AKA现存的一些安全漏洞。针对这些漏洞,提出了一种模糊用户身份的IMS网络安全接入认证算法。该算法首先使用基于模幂运算的无密钥加密技术生成一次性标识来模糊用户身份以达到身份保护的目的,然后再通过椭圆曲线加密技术来优化认证密钥协商模块。通过性能和安全性分析,该算法能够有效降低计算成本,减少存储空间,提高了应对攻击的能力,保证了电力IMS业务的安全接入。  相似文献   

20.
无线mesh网络的特性使它面临着比传统无线网络更大的安全挑战。其安全解决方案必须兼顾安全性和应用环境等因素。用户节点的接入认证与密钥协商是节点漫游时最基本的安全协议,是安全路由等协议的实现基础。在多跳车载mesh网络用户节点接入认证中,用户身份信息的保护非常重要,然而有关车载mesh网络用户节点漫游时的匿名认证的研究较少,为此,在充分考虑无线mesh网络自身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基于Hash和Diffie-Hellman算法,提出一种高效的用户节点匿名接入认证与密钥协商协议。分析发现,该协议不仅可以满足安全性需求,在现实应用中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