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一、前言管束沸腾传热对工程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例如蒸发器、蒸汽发电机、重沸器以及许多主要的传热装置都是采用管束沸腾进行热交换的,因此,可靠地预测管束沸腾传热性能是设计这类传热装置的关键。单管是构成管束换热器的基本结构单元,由于管束几何排列及沸腾现象的复杂性,单管的实验和理论研究结果远远  相似文献   

2.
介绍T形翅片管卧式重沸器和蒸汽发生器的研究开发过程和工程应用效果,包括T形翅片管的结构特征、机加工技术研究、小试及工业试验、计算数模及使用范围、计算软件、设备系列图的开发,并介绍了T形翅片管重沸器和蒸汽发生器在沸腾传热过程中的应用和取得的节能、节资效果,以及在装置扩能改造、解除瓶颈中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高通量管的结构、传热机理和高通量管热交换器的优点。以某石化公司MTBE装置精馏塔底重沸器低压蒸汽改用热水加热项目为例,采用高通量管热交换器作为塔底重沸器,并与传统光管热交换器进行对比,认为高通量管热交换器传热效率高、重量低、操作费用低、节能降耗显著。  相似文献   

4.
丁训慎 《清洗世界》2009,25(7):8-13
介绍了蒸汽发生器不锈钢管材及其腐蚀形式,美国西屋公司希平港1号核电厂蒸汽发生器、我国某核动力装置立式蒸汽发生器和卧式蒸汽发生器的腐蚀,对不锈钢管材蒸汽发生器的多项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5.
闪蒸装置的核心指标是汽水比。用解析的方法,把影响汽水比的参数集合起来编入汽水比解析式,从汽水比解析式计算传热温差、预热温升、沸点升高、冷凝水闪发利用对不同级数闪蒸汽水比的影响。结果表明,预热器的平均传热温差是影响闪蒸汽水比的主要因素。并且提出了闪蒸装置进一步降低汽水比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不凝缩的气体和凝缩性的蒸汽混合气,在冷却凝缩器中冷却时,气体被冷却的同时,蒸汽也被凝缩了.因为发生了热量和物质同时移动的传热现象,所以其计算方法十分复杂.本文介绍一种在列管园筒形热交换的冷却凝缩器基本设计使用的一种简易计算法.  相似文献   

7.
张文 《农药》1995,34(12):8-9
本文分析了传热对甲胺磷反应过程的影响,在新装置的设计中采取了深冷盐水集中冷却反应釜、取消氯化物水洗釜盐水盘管、采用静态混俣器等强化反应传热的措施,装置建成后甲胺磷原油含量达到74%,质量高于同类装置。  相似文献   

8.
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450万t/a重油催化裂化装置油浆蒸汽发生器在检修后投用的过程中,管板与法兰密封面发生惯性泄漏,妨碍了油浆蒸汽发生器的正常投用,对装置的正常生产造成了影响。本文对油浆蒸汽发生器管板与法兰密封面、垫片材质、加装碟簧配合定扭矩紧固及工艺投用方案等方面进行了原因分析,从现场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将垫片升级为双金属自密封波齿复合垫,修复密封面,螺栓加装碟簧配合定扭矩紧固及优化投用方案的综合措施,解决了催化装置自开工以来投用油浆蒸汽发生器时密封面发生惯性泄漏的问题,保证了装置的安全平稳生产,避免了隐患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消息报导     
<正> 表面多孔管重沸器的实验我厂曾与北京化工研究院合作,在气体分离工业装置脱乙烷塔上应用表面多孔管重沸器代替原光管重沸器进行了试验。实验用表面多孔管重沸器的传热面积为  相似文献   

10.
刘崇明 《乙烯工业》2003,15(2):28-31
乙烯装置稀释蒸汽发生器是回收循环急冷油热量和发生稀释蒸汽(DS),保证该系统热平衡的主要设备。天津乙烯装置在生产运行中出现了稀释蒸汽发生器热量回收减少,DS发生量减少,裂解汽油干点上升,装置无法正常运行。笔者针对暴露出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原因并对稀释蒸汽发生器和急冷油系统进行改进,改进后取得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1.
通过紫铜基表面上制备两种具有微纳米结构的超疏水表面以及相同化学修饰的光滑疏水表面,实验研究了各表面上空气环境下水的润湿特性以及在纯蒸汽、蒸汽-空气混合气体环境下,表面的滴状冷凝传热特性和冷凝液滴的运动和润湿特性。结果表明:纯蒸汽滴状冷凝条件下,超疏水表面的传热性能明显低于光滑疏水表面的传热性能;含低浓度不凝气蒸汽冷凝环境下,超疏水表面传热性能与光滑疏水表面相近;蒸汽冷凝环境中,超疏水表面上液滴的接触角明显低于其在空气条件下接触角,并且接触角滞后增大。分析得到,微纳米结构的存在使冷凝过程液滴的接触角滞后增大,微纳米结构中冷凝液滞留增加的壁面热阻等抑制了滴状冷凝传热性能;并提出了蒸汽及含不凝气蒸汽冷凝环境中液滴在超疏水表面上的润湿模式。  相似文献   

12.
蜡油催化裂化装置节能技术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催化剂性质不变的前提下,对1000 t/a蜡油催化装置进行了外取热器本体、取热形式、余热炉蒸发段、分馏塔塔底油浆蒸汽发生器和解吸塔底热源改造,同时对原料油、油浆喷嘴进行了更换。改造后,提高了装置处理量、掺渣比;增加了油浆蒸汽发生器、外取热器、余热锅炉产汽量;实现了烟机持续发电;停止用蒸汽作为解吸塔热源。CS进料喷嘴的使用和剂油比的增加有利于产品分布,提高了目的产品的选择性和装置运行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正> 美国戈尔登·贝尔炼油厂建造了一套新颖的热电联产设施,采用燃气轮机驱动发电机发电,同时回收燃气轮机排气余热,用以产生工艺加热蒸汽。与众不同的是这套联产设施组合采用了3150万千卡/时的闭环传热新系统。从而使该设施不仅可发电和调整提供炼油厂所需的蒸汽量,而且可通过传热流体的循环向各生产装置提供所需温度高达382℃的热量。  相似文献   

14.
牛小翠  马晓建 《化学工程》2011,39(12):44-47,54
管式降膜蒸发器由于具有传热系数高、传热温差小等优点,已应用于多个工业领域,对管式降膜蒸发器的研究也成为近年来传热技术领域的一项重要课题.文中设计了一套管式降膜蒸发装置,以木质素悬浮液为工质,对影响降膜蒸发传热的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冷膜实验测试了所设计的筛板分布器的性能,得出筛板分布器能较好地使物料在换热管内壁上成膜...  相似文献   

15.
准确预测直流蒸汽发生器流动沸腾及蒸干对其设计、安全可靠运行极其重要。通过对B&W公司直流蒸汽发生器进行合理简化,引入两流体三流场数学模型及壁面热通量分区模型,分别进行基于常热通量和耦合传热的蒸汽发生器流动沸腾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蒸干发生时传热性能急剧下降,常热通量边界下壁温升高的幅度相当大(约300 K·m-1),而耦合传热边界下壁温飞升幅度约为25 K·m-1,与实际情形相一致;两种热边界中预热区会发生过冷沸腾,壁面处传热由液相对流换热、淬火换热和蒸发换热3部分构成,核态沸腾区蒸发换热为主要换热方式,同时伴随着液相对流换热和淬火换热,蒸干发生时淬火换热和蒸发换热全部降到0,在蒸干后传热区域换热方式为气相对流换热。  相似文献   

16.
准确预测直流蒸汽发生器流动沸腾及蒸干对其设计、安全可靠运行极其重要。通过对BW公司直流蒸汽发生器进行合理简化,引入两流体三流场数学模型及壁面热通量分区模型,分别进行基于常热通量和耦合传热的蒸汽发生器流动沸腾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蒸干发生时传热性能急剧下降,常热通量边界下壁温升高的幅度相当大(约300K·m~(-1)),而耦合传热边界下壁温飞升幅度约为25K·m~(-1),与实际情形相一致;两种热边界中预热区会发生过冷沸腾,壁面处传热由液相对流换热、淬火换热和蒸发换热3部分构成,核态沸腾区蒸发换热为主要换热方式,同时伴随着液相对流换热和淬火换热,蒸干发生时淬火换热和蒸发换热全部降到0,在蒸干后传热区域换热方式为气相对流换热。  相似文献   

17.
基于传热分区的直流蒸汽发生器换热性能仿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直流蒸汽发生器二次侧复杂的流动与换热过程, 为准确研究其内热力参数空间分布规律, 将其分为预热段、过冷沸腾段、饱和核态沸腾段、强制对流蒸发段、缺液段、过热段, 基于分布参数法建立了直流蒸汽发生器一维均相流数学模型, 并自主开发了可实现自动分段计算的直流蒸汽发生器MATLAB仿真程序。仿真结果表明, 基于传热分区的模型能准确预测不同工况下壁温飞升的幅度、位置及各传热区域传热管的长度, 得到直流蒸汽发生器工作恶劣区域。所得结果可为预防直流蒸汽发生器超温爆管等事故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
王瑶  王刚 《化工高等教育》2000,(4):57-59,48
化工原理是一门研究化工生产过程的工程学科,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性。而传热过程是化工原理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化工生产中的重要过程。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进一步发挥化工原理实验在化工原理教学中的作用,我校在原有化工原理传热实验原理的基础上,重新设计、安装了一套新的传热实验装置,新装置在原有试验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异型管传热性能研究、传热过程的串、并联操作等新的试验内容。同时,为适应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要求,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素质的培养要求,提高实验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针对上述新建实验装置,开发了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及实验结果输出的传热实验CAI软件,该软件进一步完善了化工原理实验教学的手段,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1.传热实验装置  相似文献   

19.
朱爱梅  王世昌 《水处理技术》2007,33(7):41-43,91
蒸汽冷凝传热中,高分率不凝气,对露点蒸发(增湿/去湿)、多效和多级闪蒸等淡化装置,以及某些工业装置的传热过程,具有很大的不良影响。本文建立了含高分率不凝气的冷凝传热实验系统(有效传热高度分别为2.5、2.0、1.6、1,3、1.0m),着重考察了在不同高度条件下,不凝气的分率变化情况及其对传热效率的影响。研究了改善含高分率不凝气传热过程的合理措施。实验表明冷凝柱高度对其传热系数有重要影响,随着柱高的增加,气侧不凝气分率提高,传热系数不断下降;较低的柱高有利于保持较高的传热系数,但需通过优化处理决定有关过程和设备参数。在实验基础上对该传热过程进行了数据模拟,模拟结果很好的证实了实验结果,也进一步深化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20.
2015年装置大检修期间,洛阳分公司对装置蒸汽系统进行了改造优化,增上了再生器过热管,使装置1.0MPa、3.5 MPa饱和蒸汽及3.5 MPa过热蒸汽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操作中需要关注的方面更多。本文主要针对蒸汽系统改造后装置开工初期在操作中存在的3.5 MPa蒸汽系统平衡,再生器过热管和余热炉过热器超温,气压机入口蒸汽温度过低等问题进行分析讨论,从安全平稳运行、优化生产调整等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