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采用热重法在1173~1373 K、全CO气氛条件下,对首钢烧结矿进行还原动力学实验,确定了还原反应的表观活化能,进而推断在还原反应的前期烧结矿还原速率均由界面反应控制,还原反应后期的控制环节为固相扩散.分别由未反应核模型和固相反应动力学模型,分段给出不同温度下控制环节突变的时间点;通过动力学公式计算,得出不同温度下的反应速率常数和固相扩散系数.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烧结矿在各还原阶段的微观形貌,验证了烧结矿还原动力学的机理,同时也证明了扩散控制阶段使用体积缩小的未反应核模型与实际情况是吻合的.   相似文献   

2.
Midrex还原竖炉反应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辉  邹宗树  余艾冰 《钢铁》2008,43(5):12-18
根据气相和固相的质量和能量守恒方程,建立Midrex还原竖炉反应的一维数学模型.含铁原料的还原采用逐级的单界面未反应核模型,并考虑了热量损失,得到了各物质的浓度和温度的变化曲线.模型模拟结果与Gilmore厂生产数据相符,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模拟结果显示,竖炉的绝大部分区域内气相和固相的温度基本一致.在竖炉1.18m深以上发生的反应为放热反应,反之为吸热反应.模型又模拟了不同的还原气入口温度、气体流量、产铁量和球团半径条件下的结果,为Midrex还原竖炉的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系统分析了铁矿石还原性的影响因素以及铁矿石的气固还原动力学特征,铁矿石的化学成分、孔隙率和矿 物组成对其还原性都有影响,总体来看,铁矿石中的碱性氧化物对铁矿石的还原有促进作用,而酸性氧化物对其还 原有阻碍作用。提高铁矿石中微气孔的比例以及提高还原性好的矿物,如铁酸钙的含量可改善铁矿石的还原性; 对于铁氧化物气固还原动力学的研究大多采用未反应核模型,在还原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限制性环节,比如在 浮士体还原到金属铁阶段,前期还原反应由气体内扩散与界面化学反应混合控制,后期界面化学反应为还原反应 的控制环节。总结前期的研究结果,结合当前资源现状提出了今后铁矿石还原行为的2个研究方向:①加强 Al 2 O 3 、K 2 O、Na 2 O、ZnO等杂质元素和有害元素对铁矿石还原性影响研究;②加强高炉实际含铁原料,如烧结矿、 球团矿和块矿的气固还原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4.
针对铁矿物的气固还原,钢铁冶金领域内主要采用未反应核模型对其进行研究.目前即使考虑还原剂为CO+H_2混合气体,也就是CO-CO_2-H_2-H_2O四元体系参与扩散的情况,未反应核模型中对内扩散环节的描述仍以仅严格适用于二组元扩散体系的Fick定律为主.因此,本文以精确描述复杂多组元体系传质过程的Maxwell-Stefan关系式为基础,首先建立与其耦合的铁矿物气固还原单界面未反应核模型,并开发相关数值算法.然后,通过比较相同条件下基于Fick定律未反应核模型(Fick模型)和基于Maxwell-Stefan关系式未反应核模型(M-S模型)的计算结果,探讨采用Fick定律描述多组元气体内扩散相对于采用Maxwell-Stefan关系式描述多组元气体内扩散的偏差.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M-S模型,Fick模型计算的CO还原速率偏小,H_2还原速率偏大,总还原速率偏大,并且这些偏差随矿石还原度的提高和固体产物层结构参数的减小而增大.对某一组元(CO或H_2)的还原速率而言,Fick模型的计算偏差随该组元含量的增加而减小.对总还原速率而言,各组元含量越接近,Fick模型的计算偏差越大.与之相反,各组元含量差异越大,Fick模型的计算偏差越小.  相似文献   

5.
针对气基竖炉直接还原过程无法直接观察还原反应运行程度的难点,基于三界面未反应核模型,在忽略模型球团内部温度及假设球团还原反应的热效应完全发生在固相的条件下,建立了气基竖炉直接还原模型,对铁氧化物价态转变进行了数值模拟和验证。结果表明,由于所建立的气固模型包含3个界面,随着铁氧化物的逐级还原,每个界面的反应半径最终趋于0,而还原反应速率随着竖炉深度的增加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球团在竖炉内下降到3 m深度时,出现半径为15 mm的FeO反应界面,此时球团还原率约为28%。随着球团继续在竖炉内下行约2 m到达5 m的深度时,Fe3O4的界面半径减小为0,此时铁氧化物完全转变成了浮氏体形态,球团还原率约为34%。通过改变不同的工艺参数进行模拟可以发现,还原球团金属化率和还原率随着气体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当气体温度以50℃、还原气体流量以5 040 m3/h梯度增大时,其对应的球团金属化率分别增大8%和4%左右。相比之下,球团金属化率受下料速度的影响远超过气体温度和还原气体流量,具体表现为,当下料速度增大0.02 t/h时,金属...  相似文献   

6.
赵霞  李铁军  潘文 《钢铁》2013,48(2):18-22
 利用热重分析方法研究了烧结矿与CO气体的气-固还原反应特征,重点考察了反应的不同阶段烧结矿矿物组成和显微结构的变化以及还原过程烧结矿孔隙率的变化。研究发现:由于烧结矿内矿物组成的改变,随着还原度的增加,烧结矿还原速率逐渐减缓。还原前期主要发生赤铁矿→磁铁矿和铁酸钙→磁铁矿的转变,并且赤铁矿的还原速率要高于铁酸钙。当还原度达到70%时,烧结矿内的赤铁矿、铁酸钙和磁铁矿全部被还原为浮士体和金属铁;根据还原过程烧结矿内部结构和孔隙率的变化,发现还原过程中试样的孔隙率由原来的12.43%增加至5344%,其中大部分的增加量集中在反应的前期。另外,发现存在微气孔的区域更有利于烧结矿的还原。  相似文献   

7.
就冶金反应工程学中的质量传输及化学反应在金属粉末还原过程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指出:气-固反应是常见的金属粉末还原反应之一;常用的还原设备,如管式电炉,可看成活塞流反应器,并用活塞流反应器的物质恒算方程来描述;气固间的对流传质可用舍伍德数、雷诺准数和施密特数的组合来表征,固相内气体扩散的质量通量是孔隙率、孔的曲折度、有效扩散系数和浓度梯度的函数,固相内的气固反应可用缩小的未反应核模型来描述;粉末物料的还原程度取决于固体内的气体扩散及气固反应,哪一个过程进行得最慢,则该过程就是全过程的控制环节。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铁基载氧体的反应特性,基于未反应缩核模型建立了移动床内铁基载氧体颗粒还原过程的一维数学模型.模型中考虑了铁基载氧体与H2、CO的多级还原反应,气体组分体积分数模拟值与实验值的平均误差为6.9%,总还原度的平均误差为11.2%.研究表明:铁基载氧体在移动床反应器内最终还原度约为23%,主要进行的反应是第一级和第二级还原反应,第一级和第二级还原度分别为95%和40%;提高反应器内温度、选择合适的载氧体粒径及气固比有助于增加反应的深度,提高合成气及铁基载氧体的利用率,载氧体粒径建议取1~2 mm.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在使用两种化学成分基本相同的烧结矿时,高炉上部压差和炉况差异较大的问题,对两种烧结矿分别喷洒氯化钙溶液后,进行了低温还原粉化检测。发现氯化钙溶液对A烧结矿无影响,但可显著降低B烧结矿的低温还原粉化指数。进而,采用真密度测定仪、光学显微镜及图像分析、纳米力学测试系统,测量了两种烧结矿微观结构的差异。A烧结矿孔隙率高、晶粒细小、物相硬度低,强度差。喷洒氯化钙后,还原初期部分界面被隔绝,后期闭孔打开后,因总孔隙率高,反应界面大,且结构强度低,难以抵抗还原应力,低温还原粉化指标未得到改善。B烧结矿喷洒氯化钙后,隔绝部分气固反应界面,因孔隙率低、晶粒粗大、反应界面小,物相硬度高,矿物结构强度高,能很好地抵抗还原应力,喷洒不同量氯化钙溶液能降低低温还原粉化率10.00%~27.25%。结果表明,微观结构和性能是影响烧结矿低温还原粉化的重要因素,有助于加深对烧结矿还原粉化行为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根据气相和固相的质量和能量守恒方程,建立竖炉-球团(块矿)法直接还原炼铁的-维数学模型.含铁原料的还原分别采用逐级反应的单界面模型和同步反应的三界面未反应核模型,并考虑了热量损失,得到了各物质的浓度和温度的变化曲线.以美国吉尔摩厂(Gilmore)的Midrex作为对象进行模拟,模型结果与生产数据相符,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比较模拟结果发现,同步反应的三界面未反应核模型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11.
Some theories of personality hold that an individual's perception of others is influenced by his own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more specifically, that a trait of low social value will be projected more into others, and that insight into the possession of these characteristics reduces this distortion. These 2 hypotheses were tested by having a group of college students rate each other (including themselves) on degree of friendliness or hostility. Agreement with group rating about self yielded the insight score. In general, the hypotheses were supported; the "friendly" Ss were most accurate in their perception of others, and insight was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accurate perception. From Psyc Abstracts 36:04:4HL16M. (PsycINFO Database Record (c) 2010 APA, all rights reserved)  相似文献   

12.
鲁迅先生一生热爱美术作品,对版画中木刻兴趣尤甚.<野草>作为其"写心之作",亦呈现出一些与木刻版画一致的审美特征:一是具有木刻版画的色彩特征,多对比、多冷色,有阴郁的美感;二是具有木刻版画的力度特征,环境描写、人物刻画处处刀锋毕现,遒劲有力,有一种"力之美".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焦炭在高炉内的历程及其变化规律的剖析,阐述焦炭热性能指标的意义,形象地把焦炭在高炉内的损耗分为三部分(M1,M2,M3)。指出M2对焦比及焦炭价格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铕的电化学还原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阴极极板最为重要。研究了采用钛阴极进行铕的电化学还原常遭遇极板失活问题;并对极板失活进行了探讨与分析,认为钛阴极吸氢以及质劣钛材料是妨碍铕的电化学还原的主要原因。提出了钛板脱氢的初步方案,以及尽可能选择质优钛板材料进行铕的电化学还原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锂离子电池安全性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锂离子电池广泛用于小型电源驱动设备,但其安全性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综述了锂离子电池安全性的研究现状及其进展,对短路试验、过充试验、穿钉试验以及热稳定性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6.
2008年中国电解金属锰发展态势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湘波 《中国锰业》2008,26(4):27-29
对中国电解金属锰发展的市场态势、价格行情以及原材料供应情况作了初步分析,提出我国电解金属锰行业挑战与机遇并存,只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夯实基础、科技创新,电解金属锰行业前景将会更加光明。  相似文献   

17.
张世宇  高宗国 《包钢科技》2003,29(Z1):155-157
消化吸收德国西马克的公司的先进技术,总结制定管理的工艺标准,确保生产调试的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18.
荣光 《本钢技术》2007,(3):29-31
对本钢冷轧厂轧机工作辊轴承润滑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采取解措施进行了改造研究,最终采用工作辊轴承的油气润滑方式具有低能耗、易控制、润滑集中、润滑效果好、系统维护方便和安全性能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轴电流产生的原因和解决方案。对马钢高速线材16#预精轧机案例进行了分析。实践证明,轴电流不仅影响电机轴承,更会造成轧机齿轮箱轴承损伤。  相似文献   

20.
显微维氏硬度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显微维氏硬度测量不确定度进行评定,建立了不确定度计算的数学模型,确定了影响实验结果的各项因素,计算出了各因素的标准不确定度,得出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并给出最终测量结果的表达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