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淳老街全长800米,至今还保留着明清时代传统的建筑风貌。由于老街建筑年代久远,且多为传统砖木结构,加之高淳地区温暖湿润,老街古建筑受白蚁侵害比较严重。结合实际工作,分析了高淳老街古建筑白蚁危害的特点,并且根据古建筑白蚁防治的原则,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正>高淳老街是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淳溪古镇最重要的中心街区,明清时期的县衙即设于此。它由中山大街(老街)、河滨街、当铺巷、陈家巷等11条街巷组成,总面积约76000平方米。街内分布成片的明清建筑群,挑檐、斗拱、横桁、镂窗精美绝伦、古色古香,被中外学者和游客誉为"东方文明之缩影""古建筑的艺术宝库"。然而,古城建筑大多是木结构,成片相连、巷道狭窄,一旦发生火灾,将会造成  相似文献   

3.
位于浙江省宁海县的前童古镇,属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童姓先祖于南宋绍定年间迁至此处时,居住在慧明寺前,故名为“寺前童村”,俗称“前童”,距今已有770年历史.当我徜徉在古镇曲径通幽的卵石街上,只见黛瓦粉墙,民居、老街、宗祠、牌匾自成格局,现存古建民居1300多间,有157个宅院、12处书院,属浙东地区最具儒家文化古韵的一座古镇.目前居住人口15000余人,村民80%以上姓童,是国内童姓聚居最多的典型家族式古镇.  相似文献   

4.
王来美 《城建档案》2010,(11):15-17
高淳老街是中国古街的一颗灿烂明珠,江苏省保存最为完整的明清古街,原长800余米,经修复现有500多米可供参观游览,以古老和奇特而闻名,为省级文保单位,国家3A级旅游景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核心保护区。老街一字布局,傍水而列,粉墙青瓦鳞次栉比,飞檐翘角突兀多姿,砖木石雕琳琅满目。街面两边用青灰石纵向铺设,中间胭脂石横向排列,整齐美观,色调和谐。挑檐、斗拱、镂窗,风姿古朴,造型别致。  相似文献   

5.
提起台湾的观光景点,各地的“老街”无疑是一道闪亮的风景线。无论是地处台湾北部面向太平洋的淡水老街,还是因一曲《鹿港小镇》而蜚声中外的鹿港老街,都成为了游人首选的地点。台湾的“老街”因其特有的古老韵味、生活气息的浓厚而成为台湾地区在地文化的典型代表。本文对台湾“老街”形成原因、建筑特色进行归纳分析,通过实际案例调研探寻台湾地区对于街区整体保护与利用的做法与经验。  相似文献   

6.
孙李 《风景园林》2007,(6):59-62
介绍了2007年5月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与墨西哥风景园林学会(SAPM)所组织的学生设计竞赛一等奖作品的创作思路和设计内容。运用国际上对传统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比较新颖的“前台、帷幕、后台”理论,选择国内具普遍性、代表性的“高淳老街”场景,探索一条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城市旅游”之路。  相似文献   

7.
保圣寺塔     
在南京市高淳县古镇老街以东三华里处,有一座千年古塔,该塔名叫"保圣寺塔",原名"龙城寺塔",俗称"四方宝塔"。四方形宝塔别具一格,国内少见,历代地方官吏称该塔为镇县之塔,民间将其排名"高淳四宝"之首,  相似文献   

8.
屯溪老街是一条闻名、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商业步行街。传统的砖木结构,保留着浓厚的徽派建筑特色。为了保护好这条具有历史文物价值的老街,根据“整旧如旧”的原则,整修好老街的古建筑,要明确整修老街的指导思想,制定整修老街的修缮原则,落实整修老街的措施。屯溪老街通过改造已恢复了古街风貌。  相似文献   

9.
屯溪老街保护整治规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屯溪老街保护整治规划朱自煊一、屯溪老街概况屯溪老街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屯溪区。是旧城区中一条历史悠久、经济繁荣、文化深厚并富有传统特色的商业老街。黄山市原称徽州地区,南宋以来,境内商业活动有很大发展,尤其在明、清两代,徽商崛起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屯溪...  相似文献   

10.
中国戏曲艺术源远流长。兰溪位于浙江中西部,自古田园富庶,商业繁华,旧时农村戏曲演出,主要在庙宇、祠堂中的戏台或野外的雨台、万年台及临时搭建的草台等,城区演出则在各会馆戏台。就兰溪而言,南宋时,永嘉南戏就已经传入,南宋中期,邑内已流行杂剧《目连戏》、《焰口戏》、《木偶戏》等。“明末清初,可说是南曲全盛时代,赣东浙东又是南曲孕育新派的摇篮;在金华、兰溪、  相似文献   

11.
鲁成龙 《安徽消防》1993,(10):19-19
当大街上拉起一幅幅“深入学习贯彻《安徽省消防管理办法》”的横幅标语时;当车站、码头等谱多醒目处张贴着《安徽省消防管理办法》的条时,我——一位业余消防宣传员.心潮起伏,眼前迭起一张又一张火的画面。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9,(12)
<正>时间之河如浏阳河水不断转弯,如果我们没有乘船离开过镇头,将会见到两株杉树在十年前如何倒下。——《浏阳河往事·两株杉树》赶场在镇头,一直就有一条老街。老街的一端靠着浏阳河的一处码头,码头后来不复存在,只留下一块临河的大空地,有时停着两艘小船;另一头和小河上那座大桥相隔不远。老街上大都是老建筑,木制的两层小楼居多。记得好像也有一点青砖做的房子,也许没有,或者不在路边上,又或者那青砖的房子是一座庙——因为庙里有香火,还是防火一点的好。  相似文献   

13.
6、南宋都城临安宫城正门丽正门《宋史?地理志》记载:“建炎三年(1129年)闰八月,高宗如临安,以州治为行宫。”《咸淳临安志》记载:“绍兴二年(1132年)九月南门成,诏名曰行宫之门。”(《南宋古迹考》卷上)《乾道临安志?宫阙》记载:“大内,在凤凰山之东,以临安府旧治子城增筑。南曰丽正门。(门外建东西阙亭、百官待漏院。)北曰  相似文献   

14.
徐怡涛 《华中建筑》2002,20(6):97-101
该文通过对明人唐顺之《裨编》和南宋程大昌《演繁露》中所共有的“屋楹烽”的考证,以及“屋楹数”与《营造法式》“看详”行文风格的差异,证明《裨编》中的“屋楹数”是唐顺之抄自《演繁露》,而非《营造法式》“看详”中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活动着的“清明上河图”——屯溪老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永明 《城建档案》2006,(12):15-17
“三江索绕小蓬壶,宋式崇楼风格殊。水洗长街街畔水,人称活动上河图”,这便是描述黄山市屯溪老街的诗句。来到黄山市的中心城区,如果时间充裕的话,不妨到屯溪老街去转一转、看一看,看看这条老街有哪些特色风貌,有何吸引人之处。否则,与屯溪老街擦肩而过,不夸张地说,多少会有些遗憾。屯溪老街,原名屯溪街,1949年解放后曾改为人民路,1985年定名为“老街”。叫它老街,它是真的有些年头了,“元末明初,屯溪率口人程维宗在屯溪建造店房47间,用以招徕商贾,囤居客货商物”,这是目前可追溯屯溪老街形成历史的最早文字记载。明弘治四年(1491年),《休宁县志》中就已有“屯溪街”的名目记载。由此可见,屯溪老街的形成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了。屯溪老街地处黄山市中心城区,镶嵌在青山绿水间,北依四季葱茏的华山,南伴终年如蓝的新安率水,西起镇海桥,东至青春巷,全长1270米,精华部分853米,街宽6-7米,街道狭窄幽深、绵长,店铺林立,进退有序,或前店后坊,或前店后仓,或前店后住,马头墙层叠错落,砖木石雕,精雕细刻,赭色道面,古色古香,是目前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具有宋、明、清时代建筑风格的商业步行街,是“国家历史保护街区”,历经多年的风风雨雨,...  相似文献   

16.
读本刊1988年第三期周武忠同志的《山茶史考》,得益良多。我是搞建筑的,闲暇涉览有关书籍,偶有所得,因举数例,以附骥尾,聊供参考。一.“山茶”名称的出现,因南宋刻本《全芳备祖》中已作专类著录、至少可推至宋代,《辞源》之注释,似应修正。按《全芳备祖》一书、为南来陈咏所辑。估计脱稿在理宗即位前后(公元1225年前后),付刻时期约为宝佑癸丑至丙辰间(公元1253—1256年),已临南宋末祚,因此,印数不多,流传也不广,后来又无再刻者,以至在是书重刊之前,国内仅存寥寥几部手抄本,知者极少。日本则在是书传入后,朝野重视,虔臧于宫内省图书馆,至今仍保存着将近原书70%的计四十一卷原刻本,虽非全壁,弥足珍视。《全芳备祖》专辑植物资料,据自序称:“独于花、果、草、木,尤全且备”,“所集凡四百余门”,故称“全芳”;而涉及有关每一植物的“事实、赋咏、乐府,必稽其始”,故称“备祖”。梁家勉先生认为:“从  相似文献   

17.
宋代,在消防史上最大的贡献,无疑是诞生了世界第一个专职消防队。 白寿彝先生主编的《中国通史》第七卷《五代辽宋夏金时期》(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出版)丙编第五章《城市和镇市》有《消防新制度》一节。该卷主编陈振在论述北宋京城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的消防组织时指出:『这是世界城市史上最早的专业消防队。』 该卷在论述南宋京城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消防组织时指出:『是当时世界上所有城市中最完善的,已与近代城市的消防组织相类似。』 这是历史学家第一次对中国古代消防组织作出了权威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徐悦 《建筑与文化》2016,(2):222-223
本文介绍了2015年第二届“紫金奖”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建筑及环境艺术设计专项竞赛中,获得职业组三等奖的作品——《龙潭老街张奶奶的一天——基于居家养老理念的传统街道更新设计》。本文以街道适老性更新为切入点,从实施策略、街道更新、建筑设计、生态技术等方面做了分析探讨,对老街更新利用进行了研究,因地制宜地探索街道空间的设计。  相似文献   

19.
《广东建设信息》2004,(11):40-40
据《新快报》报道:在9月22目的省人大常委会分组审议《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条例(草案)》时.人大常委会委员王英刚用一首打油诗形象地描绘了广东省城市规划的现状.“过了一村又一村,村村像城镇;过了一镇又一镇,镇镇像农村。”绝大多数与会者都认为广东需要提高城市规划水平,否则无法给农村规划作模范。  相似文献   

20.
高淳淳溪镇老街历史街区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是水运昌盛而发展起来的地方文化,也是皖南与苏南文化的结合和演绎。保护规划分三个层次,框架规划,控制性层面规划,建筑及具体空间的整治规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