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在河流相砂体储层中,由于河道凸岸侧向加积,以及河道本身的迁移摆动等,常常使河道砂体产生了叠置沉积界面。这些不连续性沉积界限的存在,会直接影响到砂体内流体的流动,影响河流相砂岩油气藏的开发效果。针对河流相叠置砂体不连续界限检测问题,提出了一种展开相位谱属性识别叠置砂体不连续性界限位置的方法。具体思路是对小时窗内地震数据求得展开相位谱,并将展开相位谱转化为积分相位谱属性,通过这种属性的变化来识别砂体叠置的不连续性界限位置。  相似文献   

2.
《应用化工》2022,(Z1):111-113
松辽盆地南部中浅层已进入精细勘探阶段,油藏类型主要是岩性油藏,属于河流相沉积,主要以油层和干层为主,干层主要是河道边部的薄层砂体,油层主要是河道主体部位的厚层砂体,但是储层横向变化快,往往一口井突破后,在附近打的探井连砂子都没有,致使井位部署困难,预测储量升级难度大。寻找河道砂体成为该区勘探的突破口。本文利用多种地震识别技术(振幅属性、波形分类、分频属性、反演、频率属性)刻画河道平面展布形态,识别河道剖面反射特征,形成了一套寻找河道砂体的技术思路,在松南中浅层取得良好效果。研究认为利用地震多属性综合方法识别河道型储层的条件应满足:岩性组合特征为“泥包砂”储层,围岩(泥岩隔层)厚度至少要大于一个地震反射同向轴。  相似文献   

3.
随着油田勘探的不断深入,"十二五"以来岩性油藏成为新近系勘探的主要目标。河道砂体是岩性油藏的主要储集砂体,其预测的准确性是勘探生产的难点和科研攻关的重点。本文对前期以地震剖面相特征进行砂体识别的储层描述技术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分频技术、波形分类技术和地质统计学反演技术在油田新近系河道砂体预测过程中的优越性,并为油田河流相砂体预测技术今后的发展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喇嘛甸油田厚油层主要发育在萨、葡油层,萨、葡油层以河流相沉积为主,储集砂体空间变化比较频繁,仅依靠单井测井资料难以有效预测沉积砂体的变化,无法准确预测河道边界及其它沉积微相的空间配置关系。为提高井间砂体的认识程度,把地震和测井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地震资料在横向上和测井资料在纵向上分辨率高的特点,针对不同地震属性开展储层预测适应性分析和对比,提高储层砂体描述和预测精度,为井间加密调整及制定挖潜措施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辽河油田勘探开发程度的不断提高,岩性油藏逐渐成为油藏评价主要目标。于楼油田沙三段发育扇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微相砂体,砂体规模与分布范围成为油藏评价阶段储层预测的难点。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可以从地震资料中提取隐含的有用信息,这些信息为解决复杂地质体的储层预测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分析手段。本文结合区域地质概况、沉积相研究,在地震剖面上根据反射波同相轴的外部反射特征及内部反射结构识别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再综合运用地震属性分析技术预测岩性圈闭及确定其展布,并直接指导薄层水平井部署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部署水平井目前为辽河油田最深的薄层水平井。  相似文献   

6.
喇嘛甸油田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剩余油挖潜是油田开发的重点。为满足精细挖潜需求,砂体识别技术需要不断的深化研究。以喇嘛甸油田北北一区为研究区块,依据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成因及沉积作用的差异,结合电测资料,从井组剖面和砂体微相相带图两个方面对高台子油层组水下分流河道的识别方法进行研究。通过对曲线韵律特征、渗透率特征、砂体厚度特征以及砂体的几何形态等四个方面分析,找出了识别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一套识别方法,对喇嘛甸油田高含水时期剩余油挖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RZJ地区扶余油层以大型河流相沉积为主,河道砂体发育,砂地比在30%—70%,单砂层厚度3-10m,泥岩隔层1-20m厚度不等,砂岩叠置关系错综复杂;储层发育,但多数储层致密,非均质性强。本文主要针对扶余油层的岩性油气藏的复杂性,要寻找规模储量区,重点开展河道砂体沉积模式及有效河道砂体的地震识别技术研究,探索有效储层及含油气性预测方法,进行储层精细描述和刻画。  相似文献   

8.
利用油田密井网条件下丰富的测井资料,识别出河流相主河道、废弃河道、决口水道、决口扇、天然堤和河漫滩砂等六种成因砂体,提出了空间识别单一成因砂体识别的方法,为精细刻画储层空间上复杂砂体拼合结构和非均质性提供的新的思路,对指导油田开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港东一区发育河流相储层,储层具有纵向分布薄,横向变化快的特点,砂体识别困难。河流相砂体精细雕刻技术是在多井精细对比和油层标定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多属性分析、种子点追踪、沿层切片等多种技术,并结合河流相储层沉积模式,准确刻画出河道砂体展布形态。根据研究成果部署新井均钻遇目的层,投产后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大庆长垣扶余油层尚有大量的油气资源量未被开发,是大庆油田重要的后备储量资源,也是大庆建设百年油田主要的勘探与开发领域,其储层砂体为河流-三角洲环境沉积,砂体厚度横向变化较快,属低孔、低渗储层,河道砂体不易预测与识别,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在S5井区进行了地震储层预测技术的研究。本次研究采用了沿参考标准层拉平解释技术、拾取最佳时窗子体技术、地震多属性融合分析技术及井震结合沉积相刻画技术等几项关键技术,对扶余油层的河道砂体进行预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曲流河点坝得到了清晰的刻画,并结合钻井资料分析,进行了沉积相精细刻画,为该区的寻找薄层岩性油气藏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松南某区块扶余油层流以大型河相沉积为主,河道砂体叠置发育,砂地比通常在30%~70%,单砂层厚度一般为3~10 m,泥岩隔层1~20 m,砂岩叠置关系错综复杂,储层发育,但多数储层致密,非均质性强。本文主要针对扶余致密油气藏储层岩性油气藏的复杂性,利用地震资料开展储层预测研究,提高储层预测的纵向分辨率,开展河道砂体沉积模式及有效河道砂体的地震识别技术研究,探索有效储层及含油气性预测方法,进行储层精细描述和刻画。  相似文献   

12.
油田开发技术发展到目前,岩性油藏已成为中浅层开发的主要油藏类型,而河道砂体的精细识别一直是岩性油藏研究中的难点。本次研究主要选择了海坨子地区的HG三维地震工区,在精细储层标定的基础上,应用地震属性技术进行细致的河道刻画。  相似文献   

13.
油田开发技术发展到目前,岩性油藏已成为中浅层开发的主要油藏类型,而河道砂体的精细识别一直是岩性油藏研究中的难点.本次研究主要选择了海坨子地区的HG三维地震工区,在精细储层标定的基础上,应用地震属性技术进行细致的河道刻画.  相似文献   

14.
曹妃甸11-6油田是渤海海域以明化镇组河流相储层为主要目的层的油田。河流相储层岩性纵向和横向变化大,储层薄且往往叠合或交叉,连续性差,储层预测和描述是油田储量评价中的难点和关键点。由于受分辨率限制,基于反射层的传统三维地震解释往往不能满足河流相储层描述的需要,因此,各种深入发掘地震资料有用信息的地震储层描述技术飞速发展。本文在分析曹妃甸11-6油田河流相储层地质特征及地球物理特征的基础上,以测井约束反演及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开展油田储层描述,经开发井证实,该套技术能够高效、准确的预测和描述该油田河流相储层分布,能够满足油田储量评价的需要,对该地区相同层位的河流相储层描述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董海波 《当代化工》2021,50(2):395-398
针对喇嘛甸油田河流-三角洲相的储层,基于井数据外推井间储层预测存在着很大不确定性的难题,在精细地震资料处理的基础上,输出高精度的三维地震数据体,并通过井震精细标定,建立井震时深关系,利用地震属性切片,融合多元回归关系,实现薄互储层定量精细描述.结果表明:地震处理后地震资料横向分辨率和纵向分辨率得到了显著提高,易于横向砂体边界的识别;研究区地震与井合成记录相关系数大于0.5的井,主要分布在背斜顶部比较平缓的地方;将最大振幅、均方根振幅、平均振幅及能量强度进行了多元逐步回归得到预测砂体厚度分布图,与测井解释砂岩厚度结果相比,该描述方法可有效提高井间砂体描述精度,打破了长期以来砂体大规模连片的现象,展现了该方法在该区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埕海一区明化镇储层为典型的曲流河沉积,河道展布特征变化大,单河道追踪困难,河道边缘难以识别,导致油藏储层类型复杂多样,严重影响了油田的高效开发、剩余油挖潜等工作的开展,制约了油田开发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通过时频分析等技术来识别河道砂体,对研究河道砂体分布具有指导意义,促进油田的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结合研究区有限的取芯资料,通过砂体的沉积特征、测井相特征及砂体的空间分布对北汉庄油田三垛组一段进行了系统的沉积微相研究。结果表明,三垛组一段为河流相沉积,主要发育边滩、决口扇、泛滥平原、心滩、河道间5个微相。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单井剖面和井间剖面对比分析,研究沉积微相在垂向上和平面上的变化规律,并综合砂体厚度展布特征和地层厚度特征,编制了研究区内不同砂层组沉积时期沉积微相平面展布图。结果表明,三垛组一段底部辫状河河道沉积微相沉积的VIII砂体在研究区是最好的储层。这种对储层的详细解释以及对其沉积微相的精细描述有助于优质储层的鉴别和分布预测。  相似文献   

18.
为了弄清双河油田Ⅵ油层的储层发育特征,为该区剩余油的开发提供较为符合实际的储层地质模型,对该区沉积相类型进行了划分,该区主要发育扇三角洲前缘亚相,可细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前缘席状砂、远砂坝、前扇三角洲泥、分流河道间湾共六种沉积微相。研究区可作为储层的砂体主要为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河口坝砂体、前缘席状砂砂体及远砂坝砂体。  相似文献   

19.
T1区块做为FX油田主产区块,其扶余油层为主力油层,主要为三角洲前缘的分流河道砂体,存在横向变化快,平面不稳定的特征,为外扩钻井、新井区动用带来较大风险,为提高储层认识程度,加强河道砂体预测,陆续开展了以井-震结合为主的储层预测研究,通过不同地震属性的分析、砂体预测方法的研究,总结了一套对T1区块扶余油层有效的砂体预测方法,并进行了预测精度分析和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松辽盆地北部杏树岗油田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沉积微相和主力砂体的空间展布复杂,给油田的整体开发造成很大的困扰。以杏X区块为例,综合利用地震、地质和测井资料,研究垂向和平面沉积微相的展布特征和预测井间砂体的分布。利用井震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与对比技术、沉积学导向储层对比技术的基础,提取多种地震属性,通过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提取的井点地震属性和井点储层参数进行多元统计相关性分析,预测井间砂厚及含砂率等储层参数的变化,由此编制出目的层段的沉积微相平面展布图。通过聚类分析,表明地震属性中均方根振幅、弧长和平均反射强度三种属性与储层参数的相关性最好。在两个井点间插入一个属性点(虚拟井点),利用相关方程计算出地震属性点的储层参数(含砂率或者砂岩厚度)。研究区加上虚拟井点后总井数增加为为637口,井距相应的由300m缩小为150m,研究表明地震资料的应用可以更精细、准确、定量地预测和反映沉积微相展布特征和井间砂体的分布,从而为油田下一步加密井的部署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