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榆树林已开发区沉积微相精细研究基础上,充分利用密井网区开发井资料,进行砂体精细解剖,通过检树林油田葡萄花油层砂体成因类型和砂体间的接触关系的研究,揭示研究区葡萄花油层砂体空间展布特征,这对于完善油田注采系统和改善油田开发效果具有很强现实意义.研究表明,榆树林油田萄萄花油层发育6种成因类型的砂体:分流河道砂体、决口扇砂体、天然堤砂体、席状砂砂体、河口坝砂体和远砂坝砂体;砂体间的接触方式主要有三种:孤立式、对接式和叠加式.  相似文献   

2.
喇嘛甸油田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剩余油挖潜是油田开发的重点。为满足精细挖潜需求,砂体识别技术需要不断的深化研究。以喇嘛甸油田北北一区为研究区块,依据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成因及沉积作用的差异,结合电测资料,从井组剖面和砂体微相相带图两个方面对高台子油层组水下分流河道的识别方法进行研究。通过对曲线韵律特征、渗透率特征、砂体厚度特征以及砂体的几何形态等四个方面分析,找出了识别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一套识别方法,对喇嘛甸油田高含水时期剩余油挖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葡北油田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储层构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宋力 《内蒙古石油化工》2010,36(15):110-112
葡北油田平面上连片分布的水下分流河道厚砂体实际上是两个或者多个单期河道在纵向上的叠加。两期河道之间和单期河道内部都发育有岩性或者物性的隔挡层,这种隔挡增强了储层非均质程度,降低了水驱效果,严重影响开发后期剩余油的挖潜。本文根据岩芯和测井资料分析提出了储层构型5级划分方案来描述葡北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内部结构,其中四级、三级结构面所控制的结构体分别为单一河道砂体和单河道砂体内的加积体,可以通过测井和岩芯进行识别和井间对比,单砂体的空间展布特征和内部夹层是葡北油田开发后期控制剩余油分布的最主要因素。因此将三级和四级结构体特征和识别作为本文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4.
曲流河点坝砂体是当前剩余油的主要储集空间,因此从大面积叠加连片分布的复合砂体中对其进行准确识别和描述对于剩余油精细挖潜至关重要。为实现这一目标,本文以沾化凹陷A区块M小层为实例,采用层次分析方法,根据砂体成因类型及其空间配置关系,首先从剖面上识别出了单一曲流河道砂体,随后又根据点坝砂体正韵律特征以及废弃河道平面和剖面上的展布识别了出了各个单一点坝砂体,实现了对复合曲流砂体中点坝的精细描述。  相似文献   

5.
洛带气田遂宁组属于浅水三角洲沉积,沉积主体以三角洲前缘沉积为主。运用地震资料精细标定及识别砂层组,结合多井测井曲线解释成果,建立砂体对比格架,运用井震资料互馈结合,一致性对比的原则,开展砂体对比,分析遂宁组Jsn_1~(1-2)砂组的沉积微相展布及砂体对比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洛带气田遂宁组Jsn_1~(1-2)砂组处于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微相有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河口坝、水下决口扇,遂宁组Jsn_1~(1-2)组有10条分流河道,分布不均匀,决口扇位于分流河道的两侧,河口砂坝出现在分流河道末端。砂体的展布明显受控于沉积微相,分流河道微相砂体厚度较厚,河口砂坝与决口扇微相砂体厚度较薄。该方法对横向变化快、砂体对比难度大的储层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河流相岩性油气藏河道砂体的有效识别方法。以NorthB油田实际油藏为例,结合白垩系储层分流河道发育的特征,在测井识别的基础上,通过原始地震识别及地震属性的综合分析,归纳了河流相砂体在地震及其属性上的响应特征和有效的识别方法,提高了河道砂体识别的精度,有效指导了油田对该类储层的开发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埕海一区明化镇储层为典型的曲流河沉积,河道展布特征变化大,单河道追踪困难,河道边缘难以识别,导致油藏储层类型复杂多样,严重影响了油田的高效开发、剩余油挖潜等工作的开展,制约了油田开发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通过时频分析等技术来识别河道砂体,对研究河道砂体分布具有指导意义,促进油田的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8.
濮城油田沙三上为扇三角洲前缘亚相 ,通过对沉积构造、储层粒度特征岩性等分析 ,进一步将前缘亚相细分为 6个微相 ,即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天然堤、水下决口扇等。动态监测资料分析认为 ,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天然堤、水下决口扇微相为目前主力产层 ,剩余油主要集中在席状砂、水下决口扇微相砂体中 ,故为今后挖潜的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9.
依据地层沉积原理,把濮城油田的储层细分为七个层。其中沙二下亚段,主要由水下河道砂体、前缘席状和远砂坝砂体三种成因砂体组成,水下河道砂体是主要的储层砂体,但其层内非均质性变化较大。成因砂体在纵向和平面上的分布控制了储层在面上的平面非均质性,耐剩余油的分布取决于储层的层间和平面非均质状况。  相似文献   

10.
随着油田勘探的不断深入,"十二五"以来岩性油藏成为新近系勘探的主要目标。河道砂体是岩性油藏的主要储集砂体,其预测的准确性是勘探生产的难点和科研攻关的重点。本文对前期以地震剖面相特征进行砂体识别的储层描述技术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分频技术、波形分类技术和地质统计学反演技术在油田新近系河道砂体预测过程中的优越性,并为油田河流相砂体预测技术今后的发展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11.
杏南油田现已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寻找和开发剩余油非常重要。杏南油田密集井网区的油气开发结果表明,沉积微相是影响剩余油平面分布的主要因素,大型河道砂中的剩余油主要分布于砂体物性变差的部位,分流河道及水下分流河道砂中的剩余油主要存在于薄砂层或孤立的小透镜体中;沉积韵律层渗透性的差异控制剩余油的纵向分布,厚油层顶部是剩余油富集的有利区段。另外,开发因素对剩余油的分布亦有一定的影响。不同成因的砂体中,剩余油分布不同。分流河道砂体、分流间砂体及水下分流砂体因非均质性严重,故易形成剩余油。  相似文献   

12.
针对A油田扶余油层河道储层相变快、非均质性强、井间砂体难以预测的特点,应用井震结合方法准确刻画河道砂体边界及井间砂体展布。联合约束稀疏脉冲及地质统计学反演精细预测砂体的空间展布。井震结合重新认识河道砂体的延伸长度、走向、形态、连续性和组合,研究成果对指导河道储层井网关系调整及剩余油挖潜,建立精细地质模型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结合研究区有限的取芯资料,通过砂体的沉积特征、测井相特征及砂体的空间分布对北汉庄油田三垛组一段进行了系统的沉积微相研究。结果表明,三垛组一段为河流相沉积,主要发育边滩、决口扇、泛滥平原、心滩、河道间5个微相。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单井剖面和井间剖面对比分析,研究沉积微相在垂向上和平面上的变化规律,并综合砂体厚度展布特征和地层厚度特征,编制了研究区内不同砂层组沉积时期沉积微相平面展布图。结果表明,三垛组一段底部辫状河河道沉积微相沉积的VIII砂体在研究区是最好的储层。这种对储层的详细解释以及对其沉积微相的精细描述有助于优质储层的鉴别和分布预测。  相似文献   

14.
点坝是曲流河沉积最主要的砂体类型,是研究区最重要的储油砂体类型,也是河流相所有砂体微相中内部结构最为复杂的成因单元。本文针对X区所处的河控三角洲分流平原沉积模式,对曲流河点坝砂体的识别进行详细解剖,以X区P小层为例,通过对废弃河道所在的位置以及砂体厚度平面分布图的研究,结合单井垂向沉积层序,对研究区P小层进行了点坝砂体的识别,共识别出点坝砂体16个,其中有废弃河道沉积的点坝11个,没有废弃河道沉积的点坝砂体5个,点坝的宽度多为350~800米,长度多为400~700米。形成了一套适合研究区的点坝砂体识别技术,对高含水期曲流河储层的水驱油田的精细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岩性、粒度、分选性、砂体的形态及分布等成因标志,建立取心井准确的岩电关系,并结合研究区沉积物的颜色、矿物学特征、结构及构造特征、生物特征等沉积学标志,将研究区长2油层组曲流河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环境划分为分流河道、点砂坝、天然堤、决口扇、河道间洼地等5种微相。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周期注水的作用机理,对高含水期低渗透油田的大面积河道砂体、窄小河道砂体、河间砂体及微裂缝发育砂体应用不同的周期注水方式,来控制含水上升速度,扩大水驱波及体积动用剩余油,改善了低渗透油田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7.
在油田注水开发中后期,储集层单砂体的三维空间展布及相互间连通关系成为研究重点。应用岩心、录井及密井网测井资料,综合层序地层分析及储集层层次分析,在沉积微相研究成果基础上,利用顶面拉平的小层对比技术和测井曲线特征变化,在新民油田研究区中提出了复合河道的4种连接模式,在垂向上和平面上进一步对单体河道边界进行了识别。分析表明,单体河道砂体平均宽度150~500 m,平均厚度3~5 m,平均宽厚比为50~150。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与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相互切割、叠加形成了宽度和厚度较大的复合河道构成了油气富集的主要储集体及剩余油挖潜的最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18.
松辽盆地泰康地区青山口组和姚家组沉积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比较系统地研究了松辽盆地泰康地区青山口组和姚家组沉积相类型和沉积特征,青山口组主要发育湖泊相与三角洲相2种沉积相类型,姚家组仅发育三角洲相一种沉积相类型。区内青山口组主要存在3种类型的储层砂体:三角洲前缘河口坝砂体、三角洲前缘远砂坝砂体和浅湖砂体;姚家组砂体类型有分流河道砂体、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河口坝砂体及决口扇、天然堤与远砂坝砂体。含油性分析表明,浅湖沉积亚相、三角洲前缘亚相的水下分流河道微相与河口坝微相发育区应是油气富集区,是今后该区油气勘探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9.
废弃河道顶部泥质沉积或砂泥岩互层沉积对储层内部流体具有遮挡作用,识别废弃河道是分析储层构型及挖潜剩余油的重要依据。基于废弃河道的成因,建立了测井曲线识别模式,分析了废弃河道类型及其与主河道砂体的连通关系,并依据连通状况指导方案调整。  相似文献   

20.
王鹏  安山  高苗苗  刘冠华 《辽宁化工》2010,39(12):1285-1289
根据大量的岩芯观察及测井曲线分析,研究区长6油层组主要为曲流河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可将该区三角洲前缘亚相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天然堤、水下决口扇、河口砂坝、席状砂以及水下分流间湾等六种沉积微相。其中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和河口砂坝微相是该区长6的有利储层,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和河口坝砂体是该区今后勘探的方向。沉积相分析师研究砂体分布的关键技术,沉积相确定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着对砂体分布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