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0kV线路防雷击及污闪的绝缘塔头和横担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胡毅  王力农  郑传广  邵瑰玮  刘凯 《高电压技术》2007,33(12):108-110,161
为了提高绝缘水平,增大放电路径,有效防止雷击跳闸及污闪事故,解决10 kV配电线路易发生雷击闪络或雷击断线、污闪及其他原因闪络的问题,试验研究了配电线路防雷击、污闪的绝缘塔头和横担,并对针式绝缘子与绝缘横担的组合绝缘体进行了相关的电气和机械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绝缘横担与绝缘子组合,可显著提高雷电闪络电压和污闪电压及配电网的安全运行水平和供电可靠性,简化配电线路带电作业程序。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配电网络大量采用架空绝缘导线,虽然减少了线路因树线矛盾、外力破坏造成的故障,但同时也提高了雷击断线的几率.通过分析绝缘导线易雷击断线的机理,结合国内外防止雷击断线及雷击跳闸的技术措施,提出了在线路运行过程中应采取的对策及措施.减少配电网络的雷击跳闸次数.  相似文献   

3.
10kV架空绝缘导线雷电过电压与防雷综合措施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为研究10kV架空绝缘导线雷电过电压与防雷措施,计算了其雷电感应过电压和感应电流的幅值,并研究了雷电感应过电压和感应电流对绝缘线路的危害。根据计算结果,感应过电压幅值能够>400kV,超过现有配电网线路的绝缘水平;通过试验,得出架空绝缘线路的绝缘水平以及采用绝缘横担来防止雷击断线的最优参数;同时结合理论分析得出采用400mm绝缘横担能够有效防止雷击断线事故;根据不同运行状况,提出了综合考虑运用绝缘横担、穿刺型防弧金具、防雷支柱绝缘子和氧化锌避雷器来防止雷击断线的措施。该研究为10kV架空绝缘导线的防雷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10 kV配电线路绝缘水平低,且线路走廊内微地形环境对线路雷击跳闸率有较大影响,在遇雷击后线路发生雷击断线的概率较高。因此,本文仿真计算了线路在有无避雷器时的耐雷水平,利用不同地形走廊环境之间配电线路长度、雷击故障、地闪密度的差异,提出修正因子k对传统雷击跳闸率计算公式进行修正。以典型线路作为案例分析,根据线路地形特征和雷电活动差异进行综合性雷击风险评估,精确确定雷电易击段,为差异化防雷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架空线路雷击断线事故严重威胁配电线路安全、稳定运行。文章分析了绝缘导线雷击断线机理,为优选成本低、效果好的架空绝缘线路的防雷技术措施,比较了几种国内外采取防雷的技术措施,对相应的防雷击效果作阶段性总结和评价。提出了一种防止配电线路架空绝缘导线雷击断线和减少雷击跳闸概率的技术措施,可有效地防止架空绝缘导线雷击断线、绝缘子损坏等事故。  相似文献   

6.
针对35 kV输电线路由于防雷措施少、绝缘配置低,极易遭受雷击跳闸的问题,结合杆塔所处地形、接地形式与绝缘配置等提出了差异化防雷的治理措施,通过实施,提高了35 kV输电线路的耐雷水平,降低了雷击跳闸率。  相似文献   

7.
10 kV配电网架空线路绝缘水平较低,雷雨天气下雷击跳闸事故频发,由于大规模线路结构模型较为复杂等原因,基于雷击跳闸率等物理模型的风险评估方法在电网层面较难实现。同时,配电网缺少监测装置,人工记录的方式致使数据质量欠佳,严重影响模型计算的准确性。提出一种10 kV配电网雷害风险评估方法,基于线路运行、气象环境等多维数据,可在低质量数据条件下进行大规模配电网线路雷害风险评估。以线路所在地理网格为评估单元,从气象、线路走廊环境及线路本体特征参数3个维度提取10项配电网架空线路雷击跳闸风险指标,并量化风险指标以及雷击跳闸风险计算规则,使用加权马氏距离型TOPSIS算法构建10 kV配电网雷害风险评估体系,对风险进行分级。利用广州市10 kV配电网架空线路历史跳闸统计数据对风险评估结果进行验证,证明了评估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架空输电线路雷击计算中,通常一相发生雷击闪络即认为引起雷击跳闸,但对于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单相故障后可持续运行2 h,因此需要两相或三相同时雷击闪络才造成线路跳闸。为此,基于两相同时闪络确定的耐雷水平和建弧率计算雷击跳闸率,作为雷击风险评价指标,再结合线路雷电活动、杆塔结构、绝缘配置对架空线路逐基杆塔批量评估雷击风险,针对薄弱区段给出改造方案。通过云南某35 kV中性点不接地系统架空线路应用了本评估方法,验证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10kV架空线路雷击断线故障的模拟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配电网架空线路雷击断线故障时有发生,严重干扰了电网的运行安全,了解雷击断线产生的机制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已有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定性理论分析上,缺少试验论证。在实验室中模拟了架空线路遭受雷击后对地放电和工频续流起弧燃烧2个过程,重点研究了10 kV系统典型短路故障条件下工频续流电弧烧损导线的情况。研究结果揭示了续流电弧弧根能否自由移动是裸导线耐弧能力强而绝缘导线耐弧能力弱的根本原因,试验验证了工频续流起弧后绝缘导线必断线而裸导线断线概率极低,为架空线路雷击断线防护提供了指导,即绝缘导线有必要采取防雷击断线保护措施而裸导线并非必要。  相似文献   

10.
王哲斐 《陕西电力》2007,35(12):14-16
雷击断线事故是应用绝缘导线中最突出的一个问题。从绝缘导线雷击断线的机理入手,介绍了国内外对绝缘导线防止雷击断线和雷击跳闸的研究成果。防雷支柱绝缘子能从根本上解决绝缘导线雷击断线的问题,介绍了该种防雷支柱绝缘子的特点和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1.
广东输电线路防雷运行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统计分析2001-2007年广东地区地面落雷密度、雷电流幅值概率分布等雷电参数,线路雷击导致变电设备受损、线路雷击跳闸比例、雷击跳闸率等防雷运行参数,指出广东电网雷击跳闸率偏高的原因、存在的问题及今后防雷工作的重点,建议加强输电线路的综合防雷改造,适当提高广东线路的防雷设计标准。  相似文献   

12.
采用避雷器防止10kV架空绝缘导线雷击断线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陈年彬 《中国电力》2003,36(Z1):39-42
在绝缘导线应用于配电线路的建设中,10 kV架空线路雷击断线事故是影响安全供电的大问题.通过分析架空绝缘导线雷击断线的机理,介绍安装线路型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可有效限制雷电过电压对配电线路的危害,减少绝缘导线配电线路的雷击断线事故,保证配电线路的安全运行,指出安装线路型避雷器这一防雷技术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线路型避雷器的安装密度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3.
张坤 《广东电力》2012,25(10):117-121
为了解决广西电网山区高杆塔输电线路雷击跳闸率高的问题,利用ATPDraw仿真软件研究分析在输电线路高杆塔上架设避雷器和用滚球法原理安装避雷侧针的理论防雷效果,并对广西电网雷击跳闸率较高的输电线路进行防雷措施试点改造,对雷电易击段有选择性地采取装设线路避雷器、加强线路绝缘和装设防绕击避雷针等综合防雷技术措施,改造后的输电线路雷击跳闸率逐年下降。  相似文献   

14.
对线路杆塔类型和线路地形进行了分类,分别评估了500kV、220kV、110kV等级各两条试点架空线路的雷击跳闸率,评估结果与线路的实际雷击跳闸率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5.
深圳电网架空输电线路综合防雷措施的应用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力输电线路因雷击引起的跳闸事故很多,特别是110kV线路,本文根据深圳地区实际情况,就综合防雷措 施做了一些探讨。现场运行经验证明,深圳电网采取综合防雷措施对提高线路耐雷水平、吸收雷电过电压能量、防止绝缘 子闪络、降低输电线路雷击跳闸率是十分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四川省某地区近年来输电线路遭受的雷击跳闸情况进行分析,并评估已采用的各种防雷措施,总结出了提高输电线路耐雷水平,降低线路跳闸率的一些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7.
500 kV惠汕乙线光纤复合架空地线雷击断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东容 《广东电力》2004,17(5):67-70
输电线路上的避雷线主要用于防雷,将避雷线换成光纤复合架空地线(OPGW)。一方面它既能防雷,又能实现光纤通信,比地埋光缆成本低得多;另一方面,在实际运行中,OPGW也会遭受雷击,造成断股事故。影响安全生产和电力通信。针对广东省500kV惠汕乙线OPGW断股情况,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雷击和0PGW铝合金股线熔点偏低,为此,提出今后提高OPGW防雷击的一些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2005—2012年广东雷电活动规律及雷击跳闸情况,表明各年50%概率雷电流幅值集中在26~35kA之间,雷击跳闸率受50%概率雷电流幅值的影响较地闪密度大;同塔多回输电线路雷击同时跳闸占雷击跳闸比例达15%~30%。提出了防雷策略,包括输电线路防雷需要抓住重点,转变观念,加强管理;重视常规防雷措施的基础上,重点治理易击重要线路和同塔架设线路,提高线路雷击跳闸重合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对深圳地区输电线路防雷措施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力输电线路因雷击引起的跳闸事故很多,特别是110kV线路,本文根据深圳地区实际情况,就综合防雷措施做了一些探讨。现场运行经验证明,深圳电网采取综合防雷措施对提高线路耐雷水平、吸收雷电过电压能量、防止绝缘子闪络、降低输电线路雷击跳闸率是十分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