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青娟  张先进 《华中建筑》2001,19(2):9-11,17
通过对大邑庆氏庄园这座乡土建筑的调查和研究,仔细分析其事有的外来文化影响的痕迹,并回顾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特别是与 庄园有关的历史,指出外来文化从传入到推动中国建筑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目前在中国是多阶段共存,而认为中国建筑要发展就必须解决对外文化“消化不良”的现象,化被动为主动,寻找中国的建筑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刘氏庄园这座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地主庄园”进行调查,并通过与四川园林、“欧风美雨”下花园洋房和平安桥天主堂的对比,仔细分析了在社会这一大熔炉下,刘氏庄园对四川园林景观的继承和对西方文化的接纳和运用。最后通过对刘氏庄园园林景观发展的再回味,研究出社会与园林景观之间是互相推动、相辅相成的,并且认为在现代这一多元化的社会下,景观设计应继承历史承载,对于外来文化取其精华,化被动为主动,寻找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园林景观之路。  相似文献   

3.
张凯 《中国消防》2012,(18):34-34
位于贵州省黔西南兴义城南的刘氏庄园,始建于清嘉庆年间,是国内占地面积最大的“屯堡”式建筑群,也是民国初年贵州省省长刘显世、滇黔边务督办刘显潜的故居。作为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刘氏庄园在消防工作方面有何举措?笔者走进刘氏庄园一探究竟。  相似文献   

4.
从砖石券洞门、院落等方面,介绍了刘氏庄园清代民居建筑群的空间布局,通过实地调研,对民居建筑群的特点进行了具体分析,并结合刘氏庄园的保护现状,提出了针对性的民居保护建议,有利于我国传统民居建筑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5.
刘氏庄园地处成都平原西部,距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成都市48公里,此地原是成者大邑县大地主刘文彩的私家住宅,是目前国内保存最完好的一处封建地主庄园,从19世纪中晚期至20世纪中叶,  相似文献   

6.
庄园是四川传统民居的重要类型,其发展贯穿了长达数千年的农耕文明时代,直至今日仍有大量留存,既反映了四川盆地景观营造艺术和技术传统、也体现了显著的地域特征,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该文选取江安黄氏庄园、大英罗氏庄园和大邑刘氏庄园三个典型案例,首先通过实地调研,从选址、空间布局、建筑及园林设计等方面对庄园景观展开全面深入的分析,由此归纳出四川盆地传统庄园的景观特征,以期为进一步发掘庄园的文化景观价值和内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试论大邑刘氏庄园的建筑文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邑刘氏庄园诞生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是国内典型的地主庄园建筑群,是一个日寸代的建筑符号.它既继承川西传统豪门建筑遗风,又引入西方哥特式建筑特色,从上到下,从外到里,从整体到局部,从造型到修饰呈现出融合统一的立面造型、秩序和谐的空间布局、硬装饰和软装修合璧等鲜明的建筑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8.
高华丽  程兴国 《山西建筑》2007,33(32):38-39
对10世纪~19世纪末20世纪初和20世纪初到今天两个阶段的丹麦建筑发展阶段进行了介绍,并指出第一阶段是产生建筑遗产的阶段,第二阶段是丹麦建筑在接受外来文化影响的同时保持与发展自己建筑传统的新阶段,以供后来设计师深思与借鉴。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以外来文化对中国传统建筑产生的影响为切入点,通过研究封建社会时期中国传统建筑同外来文化的融合机制,探讨近现代社会,由于西方文化的涌入,中国传统建筑的发展进程被打断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雷畅故居位于四川省乐山市井研县,是川西明清时期建筑的典型;刘氏庄园是民国初期川西民居的建筑典范,两者代表了不同时期的川西民居建筑,在建筑特征上有所异同,通过对两者在建筑布局、建筑结构、建筑装饰和建筑风格上的对比,勾勒出川西民居的时代进程和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11.
刘氏庄园位于河南省巩义市黄河和洛河交汇处的神都山南侧,是保存较为完好的民国时期的建筑群。庄园为刘镇华、刘茂恩兄弟所建,两人祖居巩县神北村,均为当时国民政府要员。  相似文献   

12.
淮军民居建筑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甄新生  朱君 《山西建筑》2005,31(7):19-20
淮军建筑的水圩形式的布局方式,是惟一秉承中国古代城池建筑体系的民居,也是中国相对最为保守的民居建筑之一,提出淮军民居建筑实质是封建地主的庄园,是以宗族为主体的封建家族制的建筑军事堡垒。  相似文献   

13.
浅议趋向     
处在变革发展时期的中国建筑,由于技术的滞后和外来文化的冲击,导致和西方建设趋同的现象,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全面发展和地域文化意识的觉醒,这种趋向现象会逐渐减弱,消失。长远地看目前趋向同时暂时的,发展与创新才是建筑文化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4.
明宪英  卢珊 《现代装饰》2014,(11):156-157
庄氏庄园现以宣传红色文化教育为主,相对作为红色文化、庄氏家族文化载体的庄氏庄园在建筑文化方面的研究却很少。本文以时间为序,探索庄氏庄园的过去、现在、未来,从庄氏庄园的起源与繁荣、衰败与问题、保护与发展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与探索,最后得出如何进一步保护与发展庄氏庄园建筑的方向与加强保护的意义。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对庄氏庄园建筑的保护与发展提供参考与帮助,并为保护传统民居与发展做出积极帮助。同时希望相关部门重视起来对庄氏庄园建筑的保护,也希望能够引起更多当地居民对庄氏庄园的认识与保护。  相似文献   

15.
日本建筑在当今世界建筑中独具一格,是东方建筑的典型代表。在不同历史阶段日本在在对待外来建筑文化上,是基于一定的模式进行吸收和采纳,并与自身本土民族性的建筑文化发生交织与碰撞,使建筑跳脱出单一的仿造和复制,而是发生质变产生全新的内涵。日本建筑得以重生,在于建筑师找到了民族性与外来文化共生的发展途径,大胆创新,形成富有意蕴的新建筑。文章纵观日本建筑史,结合建筑实例进行分析,对中国现代建筑文化如何把握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缘起从大观园到刘氏庄园,仔细对比这两个话题,很有趣味,都是属于传统合院空间建筑。曹雪芹先生在书中用文字描绘的大观园,可谓是中国传统园林登峰造极的缩影,以我们今天的评判标准,他本人算是一个景观设计大师。去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一家书店中淘到了一本名为《移步红楼》的书籍,作者为成都人的高级建筑师刘黎琼和黄云皓,他们根据曹雪芹先生对大观园的文字描述,用插画的形式复原了大观园的建筑、景观和园林,包含荣国府、宁国府和金陵十二钗的住所。  相似文献   

17.
叶氏庄园是河南省保存较为完整,规模宏大的清代民居建筑群之一,具有较高的建筑价值、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是研究清代河南民居建筑不可多得的实物例证。本文在对叶氏庄园及其周边环境进行调研、测绘的基础上,通过保护规划的制定及文物保护与复建两方面的工作,对叶氏庄园的建筑布局、装饰风格、营建技术、文化传统等进行研究和总结,以期对保护规划原则、分区及复建条件和保护及复建方法等等问题进行探研。  相似文献   

18.
对中国建筑的理性传统作了归纳和总结;研究古代文献与文物,从中体悟到中国传统建筑的深刻哲理;分析建筑传统的特性及其与现代创作、外来文化之间的关系。结论是:运用建筑传统应注意新陈代谢,既要发挥其作用,又要冲破其束缚,摆脱肤浅的模仿。  相似文献   

19.
成都平原地区美丽而又价值非凡的民居院落空间是建筑设计中民族性和地域性的独特保存,也是中国家族文化继承的重要一环,这样得天独厚的在地域性表现对当代现代建筑设计命题有重要的启示。文章通过以大邑县刘氏庄园为例,希望对现代建筑设计和成都平原地区民居院落空间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出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文中以马氏庄园为例,概述了传统院落的基本形式,探讨了马氏建筑的空间组合形式及组合艺术特征.这对于研究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和西洋古典建筑文化之间的发展和联系,对发展中国现代建筑文化有着重大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