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杨岚  张明华 《河北化工》2014,(11):157-160
水中氟化物的含量对人体的健康有重大影响,饮水中最佳的氟含量介于0.5~1.0mg/L之间。归纳了氟污染的来源、危害及含氟废水的处理方法,论述了硅藻土作为吸附材料去除水中氟的作用机理及硅藻土改性研究进展,指出今后应加强硅藻土处理含氟废水的基础研究、硅藻土改性研究及硅藻土水处理技术的工业化研究。  相似文献   

2.
硅藻土处理废水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硅藻土经过提纯、改性、活化和扩容可以作污水处理剂。用硅藻土对昆明市某小区生活污水、碧鸡玻璃厂工业废水及江苏工业碱性废水进行处理,对处理前后的各项物理指标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用硅藻土处理后的废水,其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改善,达到了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3.
崔芳  赵苏 《辽宁化工》2023,(4):502-505+512
为了探讨改性前后硅藻土的吸附性能差异,选用溶胶凝胶法和高温酸改法对硅藻土进行改性处理,研究改性前后硅藻土对液态聚羧酸减水剂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高温酸改法改性硅藻土试验中,当焙烧温度为500℃、焙烧时间为120 min、盐酸溶液浓度为2.5 mol·L-1时,改性效果最佳;溶胶凝胶法改性的硅藻土对液态聚羧酸减水剂的吸附量大于高温酸改法,溶胶凝胶法改性试验因素对试验指标影响程度由大到小顺序为温度、浓度、时间;吸附动力学证明,硅藻土吸附液态聚羧酸减水剂的行为过程符合速率控制步骤,吸附过程由外部传质控制。  相似文献   

4.
以阜新天然丝光沸石为原料,依次使用0.2 mol/L的EDTA溶液25℃恒温浸泡2h、1.0 mol/L的NaOH溶液煮沸1h、0.15 mol/L的KAl(SO4)2溶液25℃恒温浸泡10 h处理后得到改性沸石.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对改性前后的样品进行分析,通过静态除氟实验和动态除氟实验结合,考查改性沸石除氟实验过程的影响因素和除氟效果,并对天然沸石的改性、除氟和再生过程的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用改性沸石做吸附剂,可使氟离子浓度为80 mg/L的废水浓度降低到10 mg/L以下,达到国家工业废水排放标准,且沸石再生使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采用煅烧、酸化的方法先对硅藻土预处理,然后用硅烷偶联剂(KH550、KH590、Si69)对硅藻土进行改性,利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硅藻土增强高密度聚乙烯 (PE-HD) 复合材料。研究了硅藻土含量和改性剂含量及种类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耐热性的影响。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FTIR) 和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研究了KH590-硅藻土增强PE-HD复合材料的相容性及形貌结构。结果表明,KH590改性的硅藻土在 PE-HD 中分散均匀,两者间界面相容性较好,断面形态更加均匀;采用1份(质量份,下同)KH590改性2份硅藻土的改性效果最佳,拉伸强度提高了23.8 MPa,冲击强度提高了122.1 kJ/m2,并且热分解提高了10 ℃。  相似文献   

6.
采用硬脂酸对硅藻土进行表面改性,将改性后的硅藻土替代白炭黑添加到天然橡胶/丁苯橡胶混合物中,研究了经硬脂酸改性的硅藻土对橡胶增强性能的影响.通过活化指数和在有机溶液中的沉降时间等测试,结合Fourier红外光谱分析对硬脂酸改性硅藻土的效果和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硬脂酸的最佳用量为2.0%(质量分数),改性后硅藻土的...  相似文献   

7.
制备质量分数分别为5%、10%和20%的纳米Fe/硅藻土改性材料,研究其脱硫效果,并与活性炭、硅藻土的吸附效果对比,研究纳米Fe/硅藻土改性材料对不同二氧化硫浓度的混合气体的脱硫效果。结果表明,纳米Fe/硅藻土改性材料的脱硫率可达95%以上,对低浓度二氧化硫的混合气体更适用。  相似文献   

8.
钟玉凤 《广东化工》2012,39(2):123-124
文章采用氢氧化钠以及用MnCl2.4H2O和NaOH对取自攀枝花某地的硅藻土进行改性,并研究了原样硅藻土与改性硅藻土对Cu2+吸附性能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硅藻土改性后对Cu2+的吸附性能较原样硅藻土明显提高,碱改性硅藻土对Cu2+的吸附率可达约80%,锰氧化物改性的硅藻土对Cu2+的吸附效率高达约95%;pH是影响吸附效果的最主要因素,经实验证明pH=5时吸附Cu2+效果最佳;Cu2+初始浓度与硅藻土的投加量对Cu2+的吸附效果影响大体相同;在Cu2+初始浓度为40 mg/L时,硅藻土用量以4 g/L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9.
以硅藻土为原料,利用铁尾矿的酸浸液对其进行改性,制备了改性硅藻土,利用XRD、XRF对改性硅藻土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改性硅藻土对废水中磷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改性硅藻土的物相组成、化学组成及含量均发生了改变;改性硅藻土对磷的吸附效果好于硅藻土原土;20 min为吸附平衡时间;对于50 m L 5mg/L的含磷废水,改性硅藻土投加量1.2 g,磷去除率可达81.08%;酸性环境有利于磷的吸附;温度对改性硅藻土吸附磷影响较小;改性硅藻土对磷的吸附行为较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且为优惠吸附。  相似文献   

10.
改性硅藻土对水体中Cu~(2+)的吸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丹  薛丽君 《广州化工》2010,38(12):125-126,136
用氢氧化钠对吉林长白硅藻土进行改性,并研究了改性硅藻土对Cu2+吸附性能,讨论了硅藻土用量、pH、吸附时间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硅藻土改性后对Cu2+的吸附性能明显提高,改性硅藻土对Cu2+的去除率可达80%;pH值是影响吸附效果的最主要因素,pH=4.5时吸附效果最佳;温度对吸附效果影响不大;在Cu2+初始浓度为50 mg/L时,硅藻土用量以5 g/L为佳。  相似文献   

11.
谢强  魏刚  刘燕  许荣霞  魏莉岚 《塑料工业》2021,(1):49-54,84
采用红外光谱仪、无转子硫化仪、环-块摩擦试验机、电子和光学显微镜等测试分析手段,重点考察了改性硅藻土及其与纳米二硫化钼(nano-MoS2)复合对氟橡胶(FKM)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改性硅藻土含量的增加,FKM硫化胶的摩擦系数和磨损体积均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当改性硅藻土含量达到45 phr时,硫...  相似文献   

12.
硅藻土助滤剂在水过滤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介绍了国外硅灌土助滤剂在过滤水中的应用和近年国内研究工作概况。有关资料表明,硅灌土这滤技术可用于饮用水、工业用水、游泳池水过滤以及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处理后的过滤净化。过滤设备简单、古地少、易操作、费用低、效果好,主要可滤除细微悬浮物、胶体物质、细菌病毒等,滤不清亮透明。  相似文献   

13.
硅藻土的特性及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冠鹏  张颜 《辽宁化工》2011,40(12):1241-1243
阐述分析了硅藻土的特性以及对水中污染物的吸附机理,介绍硅藻土在饮用水、生活污水、难降解的工业废水等方面的研究与应用情况。结合相关研究与工程应用情况,分析了硅藻土在水处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侯琳琳  陈静 《应用化工》2007,36(12):1187-1189
基于湿法磷酸沉淀法脱氟工艺的反应原理,以碳酸钠为脱氟剂,硅藻土为助脱氟剂,研究了不同的碳酸钠和硅藻土用量、作用时间、作用温度条件下的脱氟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对50 g含氟量为0.74%的湿法磷酸,以碳酸钠0.8 g,硅藻土0.2 g,作用时间50 min,温度30~40℃,脱氟处理后,含氟量≤0.18%,符合饲料级磷酸氢钙生产标准(HG2636—94)。  相似文献   

15.
硅藻土在工业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吸附材料在工业污水处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硅藻土具有独特的表面结构与优异的吸附性能,适合于作为吸附材料应用于各种工业污水的处理.在简单介绍硅藻土的基础上,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硅藻土对工业废水中的染料、重金属离子及有机化合物等污染物吸附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云南寻甸硅藻土精制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云南寻甸硅藻土的特点,采用煅烧-酸处理工艺进行处理,使精制硅藻土具有合适的化学组成、孔结构、比表面积和良好的热稳定性,以用于硫酸生产钒催化剂载体。在实验室试验中对煅烧温度、时间、酸浓度等条件进行试验,然后在工业装置中进行放大试验,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7.
超滤-醇析提取黄原胶工艺条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考察了3种不同的预处理方法对黄原胶收率和产品质量的影响,并对采用硅藻土过滤预处理法的稀释倍数与硅藻土的用量进行了优化。考察了膜,膜面流速,温度,操作压力及胶浓度对超滤对水透过通量的影响,并对这些参数进行了优化。考察了溶剂种类,用量及pH对黄原胶醇析的影响,并对其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8.
染料废水有机物含量高、色度高、难降解、毒性大的特性使其成为工业废水领域急需解决的一大难题.硅藻土具有储量丰富,成本低、易获取、孔隙率高、比表面积高、性质稳定的优秀性能,是近年来较为常见的废水处理原料.硅藻土在废水处理中可作为吸附剂、微生物和催化剂载体等.硅藻土处理染料废水具有效果好、无污染的优点,预示着其在染料废水处理领域的应用将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9.
The fluorine rubber nanocomposites were prepared by using the silane‐coupling agents treated silica and diatomite, in which 3‐amino propyltriethoxysilane (KH550), 3‐mercapto‐propyl trimethoxysilane (KH590), and bis‐(γ‐triethoxysilylpropyl)‐tetrasulfide (Si69) of the coupling agent were used as the filler modifiers to increase the compatibility between filler and fluorine rubber. The structure and morphology of the composites were investigated by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The Tg and thermal stability of the composites were investigated by dynamic mechanical analysis and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est coupling agent was KH550 and 2 phr (parts per hundred rubber). The KH550‐modified compound filler was crosslinked with fluorine rubber, and the compatibility between filler and fluorine rubber was improved and further confirmed to improve the thermal properties of fluorine rubber with the KH550‐modified filler. J. VINYL ADDIT. TECHNOL., 26:55–61, 2020. © 2019 Society of Plastics Engine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