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降低中间包耐火材料侵蚀程度,提高连铸钢水洁净度,根据已有的中间包,按照总容积不变,增加钢水进入区(V1)钢水容量的思路,设计了4种中间包方案,并进行了水模拟试验和生产应用试验,对中间包内钢水流动进行评价和钢水洁净度进行检验。水力学模拟和生产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钢水进入区体积的增加,水口处的响应时间和平均停留时间增加,死区体积减小,有利于钢水中的夹杂物上浮,降低钢水耐火材料的冲击和侵蚀作用;方案4夹杂物总量最低、大颗粒夹杂物数量显著降低,钢液洁净度最高。  相似文献   

2.
殷宝岩 《上海金属》1996,18(1):62-62
自70年代中期起,连铸生产获得迅速发展,至1992年世界连铸比已达75%左右,并且还在不断增长。在以连铸为主的产钢国家连铸比已超过95%。连铸的关键设备中间包已不只是钢水的分配器,而且日益显示出其他重要的冶金功gB:(1)在多炉连浇期间,可保留足够的钢水,供交换钢包时使用,以便能连续进行浇铸而不显著降低铸速和不使钢水面降到熔池最低高度之下。(2)在相当长的浇铸时间内保持良好的保温作用,从而使钢水温度基本不变。(3)通过对夹杂物的捕集分离来减少钢中微观和宏观夹杂物,即提高钢水清洁度。(4)防止钢水和空气接触,避…  相似文献   

3.
连铸机的高拉速生产是大幅度提高连铸生产效率的最有效措施之一。为了解决连铸中间包寿命低与连铸机拉速慢而导致炉机不匹配的问题,从中间包寿命提高与拉坯速度调控两方面入手,通过优化设备结构与提高连铸机效率两种手段对生产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整体工艺优化后可以大幅提高炉机匹配能力,加快钢水消耗,并提高了连铸机的生产效率,为高效连铸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连铸过程生产实践的总结以及现场数据分析,研究了太钢在生产冷轧无取向电工钢时连铸过程中间包钢水增碳、二次氧化、钢水吸氮以及在冷轧过程中钢板表面重皮、夹杂缺陷等的原因以及解决措施。结果表明,通过采用专用冷轧无取向电工钢中间包覆盖剂和结晶器保护渣、加强钢水从大包至中间包保护浇注、稳定连铸过程拉速和液面自动检测控制等措施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连铸》2016,(4):53
正连铸用耐火材料的主要技术要求是:耐1 600~1 650℃以上高温;耐热震性好;高温抗折强度和耐压强度高;热膨胀和收缩变化小;具有良好的抗渣蚀能力;抗钢水冲击能力高;施工方便,成本低。对于不锈钢而言,由于该钢种要求碳含量尽可能低,因此要求耐火材料不容易导致钢水增碳,也不会给钢水带来夹杂物。超低碳不锈钢连铸对耐火材料了满足特种钢连铸用耐火材料的要求,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国初步建立了特钢连铸用耐火材料体系,它们的配置是:钢包至中间包之间的钢流保护,使用含A12O3为40%左右  相似文献   

6.
彭明跃 《连铸》1998,(1):21-24
通过对涟钢一炼钢优钢连铸生产中钢水温度控制现状的调查和分析,提出了减少连铸过程中钢水温降的措施和优化的钢水温度控制制度。  相似文献   

7.
徐海芳  王爱东  吴振刚 《连铸》2007,3(2):42-45
分析了连铸用耐火材料对洁净钢的影响,并针对连铸用耐火材料对钢水洁净度的影响如增碳等,就其发展进行了评述,认为采用钙质等碱性材料和无碳无硅或低碳低硅材质有利于洁净钢的生产.  相似文献   

8.
张华书  梁友 《连铸》2000,(4):36-38
介绍去除钢水中夹杂物的基本原理,讨论在中国罐内去除钢水中夹杂物的主方法和技术。指出大力一切加铸中间罐内去除钢水中夹杂物技术是当前发展我国连铸生产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连铸生产中,钢水在中间包内存在不同程度的热损失,必要的外部热源是维持钢水温度稳定、保证中包冶金效果的重要手段.对中间包通道式感应加热技术的发展、作用和原理进行了系统阐述.在解析其基本设备构成与功能的基础上,对中间包通道式感应加热装置设计和应用过程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研究指出,该包型结构设计与应用过程中,首先必须保证加热通道的合理长度以及通道内钢水良好的流动状态,以兼顾合理的中包宽度和加热效果;其次,还应避免通道式感应加热过程中箍缩效应负作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连铸用耐火材料在使用过程中的常见问题,通过对不同品种耐火材料在生产上的应用对比、损蚀原因分析,就如何选择连铸用耐火材料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及讲解。为适应现代高效连铸,生产无缺陷铸坯,在耐材选用上本文能起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职建军 《上海金属》2001,23(4):38-39
连铸中间包内钢水温度是炼钢生产过程的重要工艺参数之一,影响该参数的因素很多,通过对宝钢炼钢60t中间包的包衬热状态进行测试,分析了包衬蓄热状况对中间包钢水温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毛斌 《连铸》1999,(4):39-44
1 前言近年来,连铸技术发展的实践表明,低过热度的恒温浇铸对改善铸坯质量和稳定操作起着重要的作用。而控制中间罐的钢水温度或过热度是提高生产率、改进凝固组织因而提高产品质量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然而在整个连铸过程中,中间罐不同程度  相似文献   

13.
包燕平  王敏 《连铸》2021,40(5):2-11
中间包是钢水凝固之前的最后一个耐火材料容器,是由间歇操作转向连续操作的衔接点,也是连铸的起点,在连铸过程中起着缓冲、减压、分流、连浇、净化和保护钢液、改善凝固组织、促进钢液均匀性等作用。伴随着高品质钢对洁净度和质量要求的提升,中间包冶金的功能越来越重要,中间包冶金技术的发展正是围绕着不断拓展和完善中间包冶金功能展开的,其核心目标是完成对凝固前钢液的充分净化,实现连铸的恒温、低过热度浇注。综述总结了中间包冶金功能实现的技术途径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中间包是炼钢流程从间歇操作转向连续操作的重要衔接点,对于促进钢液的分流、净化、减轻铸坯宏观偏析、提高等轴晶率以及铸坯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对连铸坯质量和钢水洁净度要求的不断提高,新型中间包冶金技术层出不穷。这其中,中间包电磁感应加热因同时具备高效稳定的中间包温度和夹杂物去除功能,有利于实现钢水低过热度恒温浇铸,逐步在连铸生产中得到应用。此技术的应用、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详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毛斌  陶金明  李晋  孙丽娟 《连铸》2006,(6):32-37
板坯连铸实践表明,结晶器内钢水流动对铸坯质量和产品质量产生重大影响,控制结晶器内钢水流动已成为生产高质量产品和提高生产率的重要技术手段.综述了三类板坯连铸结晶器电磁控制流动(控流)技术的基本内容,对每类电磁控流技术,着重介绍了其配置和电磁力特征、冶金机理和冶金效果及其对最终产品质量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连铸保护渣技术现状及发展需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护渣在生产无缺陷铸坯、保证恒拉速的精细化和高效化连铸生产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中国连铸保护渣技术伴随着炼钢连铸技术的飞速发展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保护渣作用机制、性能控制、促进连铸生产顺行和提高铸坯质量方面的研究不断深化和系统化。中国连铸保护渣技术总体上能满足中国连铸生产需要,但是,加大研发投入、稳定原材料条件和生产工艺等方面尚有许多工作要做。从保护渣与连铸工艺的匹配、基础理论研究、关键品种的开发、生产与市场状况、保护渣的选择等方面对中国连铸保护渣技术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今后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7.
毛斌 《连铸》1999,(6):37-42
1 发展背景对连铸生产的要求归结到一点就是高生产率下确保高质量。决定铸坯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结晶器内钢水的流动和传热。结晶器内的流动支配着结晶器内夹杂物和气泡的上浮分离;弯月面附近的流动又支配着保护渣的卷吸及保护渣层熔融和铺展。因此,提高铸坯质量的关键是有效地控制结晶器内钢水的流动。  相似文献   

18.
技术讲座     
《金属世界》2008,(1):69-69
<正>薄板坯连铸钢水温度控制有何手段?(1)钢包内调整;(2)加废钢降温;(3)炉外精炼加热升温;(4)对钢包和中间包增加保温措施。薄板坯连铸对钢水成分有何特别要求?与传统板坯相比,薄板坯连铸的结晶器热流大,在弯月  相似文献   

19.
中间包作为连铸的中间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如何控制中间包浇铸钢水温度是连铸生产的关键环节。运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通道式中间包感应加热进行模拟计算分析,通过控制中间包的钢水出口流速计算得到钢水通过通道的时间,从而得到中间包钢水的温升速度,有效地补偿了钢水散热造成的温降,保证钢水具有合适的浇铸温度。通过参考文献间接验证了此模拟过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Q235D属于包晶钢范畴,因此在连铸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包晶钢连铸的普遍性缺陷.西宁特钢采用60t consteel EBT-LF( VD) -CC的工艺生产Q235D连铸大方坯(250mm× 280 mm),在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角部横裂,最终反映到轧材上为棒材(φ130mm)表面的顺裂和三角口缺陷.为消除由于连铸坯角部横裂而产生的缺陷,通过对连铸包晶钢裂纹形貌、组织和裂纹形成机理的研究.对连铸过程的以下参数:钢水成分、钢水过热度、各种渣料的选择、各段冷却水量、拉坯速度和电磁搅拌参数进行优化,最终达到消除铸坯角部横裂、优化成材性能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