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超细煤粉粒度对煤质分析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对不同粒度的超细煤粉进行了粒度粉细和煤质分析测定,研究了超细煤粉的煤质分析特性随粒度的变化规律。对超细煤粉的工业分析表明,水分含量基本不随煤粉粒度的变化而变化;随着煤粉颗粒粒度的减小,灰分含量增大,挥发分含量减小。对超细煤粉的元素分析表明,由于煤粉偏析,随着煤粉颗粒粒度的减小,C,H 和 N 含量降低,O 和 S 含量增大。  相似文献   

2.
球形密闭容器中煤粉爆炸特性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煤粉在密闭空间中的爆炸特性参数,研究了2种煤粉在20L球形密闭容器中的爆炸机理和规律,探讨了不同点火具质量对煤粉爆炸的影响,并对煤粉进行了抑爆研究.结果表明:煤粉爆炸压力随着点火具质量的增加而增加;在点火具质量相同的条件下,2种煤粉的爆炸压力均随着浓度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高挥发份含量的煤粉最大爆炸压力较低挥发份的大.煤粉-9%甲烷空气混合物比煤粉-空气混合物的爆炸猛烈程度更强,添加SiO2和NH4H2PO4能够降低煤粉的爆炸压力,相对SiO2的物理抑爆而言,NH4H2PO4的物理-化学混合抑爆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3.
超细煤粉颗粒的升温速率及其对再燃还原NO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建立了基于柱塞流的一维数学模型,对不同细度煤粉作再燃燃料时管式携带炉内的煤粉颗粒和气相温度变化进行了数值模拟。320目筛下混煤煤粉在1300℃的携带炉内再燃还原NO过程中气相温度的数值模拟结果与测试结果基本一致,表明所建立的数学模型是可靠的。320目筛下煤粉和100目筛下煤粉颗粒的最大升温速率都超过了105K/s,且煤粉粒度越细小其升温速率越高。以超细煤粉作为再燃燃料较常规煤粉更有利。  相似文献   

4.
煤粉挥发分及元素的释放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不同细度的煤粉在1 300℃的携带炉内制焦,对煤粉及煤焦进行了元素分析和工业分析。以灰分作为示踪物,计算研究了高温条件下煤粉挥发分及元素释放特性。结果表明,采用常规方法测得的煤粉挥发分随粒度的增大而增加,而在1 300℃携带炉内,煤粉挥发分的实际释放量随煤粉粒度的增大而减小;煤粉在1 300℃携带炉内的实际挥发分释放总量远大于常规工业分析方法测得的数值,而且这种差别随煤粉粒度的减小而增大;随煤粉粒径的减小,挥发分释放总量和各元素的释放率均相应增大。研究结果为超细煤粉再燃还原NO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煤粉着火温度与煤的元素分析及工业分析间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煤粉着火特性对煤粉炉的设计和运行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煤粉的着火温度是其着火特性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采用热天平研究了煤样升温速度对煤粉着火温度的影响;同时给出了煤粉着火温度与煤的元素分析和工业分析间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6.
结合煤粉制备过程的物理实质建立了山西灵石煤原生煤粉和磨制煤粉的灰分、硫分分形模型,分析可知分形维数在表征煤粉灰分、硫分分布特征上有很好的效果,分形函数的统计相关性达0.91以上,有利于了解原生煤粉和磨制煤粉之间的差异.在细粒级别时,煤样的灰分、硫分含量比较大.  相似文献   

7.
煤粉富氧燃烧着火模式判断和动力学参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煤粉在富氧气氛下的燃烧机理,尤其是煤粉富氧着火模式的判断,在热重分析仪上,模拟了不同氧气体积分数下的煤粉富氧燃烧过程.选取5个不同的氧气体积分数:21%、40%、60%、80%和100%,并且模拟了2种气氛下(N2/O2,CO2/O2)和不同颗粒大小的煤粉的富氧燃烧过程.并根据普适积分法,计算了煤粉的活化能和指前因子.提出了一种根据TG-DTG曲线判断煤粉着火模式的新方法,它使得煤粉着火模式的判断更为准确.研究发现,在CO2/O2气氛下的富氧燃烧过程中,当煤粉粒径小于40μm时,煤粉发生非均相着火;当煤粉粒径大于200μm时,煤粉发生均相着火.大颗粒比小颗粒受氧气体积分数变化的影响要大.  相似文献   

8.
本文概述了煤粉在水平管道内的某些输送规律,研究了影响煤粉输送的几个主要参数—料仓顶压及流量孔板直径。煤粉流量与顶压及孔板直径成抛物线关系。单位管长的压降与煤粉浓度成正比关系。煤粉被气力输送时,其流量与输送风量几乎没有关系。  相似文献   

9.
以N125MW直流燃烧器固态排渣煤粉炉燃烧着火稳定性为研究对象,根据煤粉气流着火方式以及对影响煤粉气流着火因素的分析,提出提高煤粉气流着火稳定性以及低负荷燃烧不投油的控制措施,从而保证了煤粉的稳定着火,以保证锅炉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0.
本文第一部分概达了煤粉燃烧机理:碳的燃烧过程,煤粉的燃烧过程,旋流煤粉流股的燃烧过程。本文第二部分介绍了煤粉燃烧技术:MFP型可调旋流煤粉烧咀的结构特点,烧咀的试验结果,烧咀的实际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某电厂锅炉热态启动节油及低负荷稳燃技术分析,并详细介绍了微油点火系统改造后在锅炉冷态启动、低负荷稳燃运行的应用情况及取得的经济效益.同时分析建立了锅炉优化燃烧及混煤掺烧管理体系,成为发电企业创造可持续价值,提升盈利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2.
根据有关变压器经济运行的国家标准以及变压器功率损耗的基础计算公式,对变电站内变压器的经济运行负载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计算,结合实际情况,总结了提高变电站内变压器经济运行水平的一些措施,对具有多台变压器的变电站开展变压器经济运行工作有着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以高密度-低温燃烧理论体系为基础,针对两级增压柴油机流通特性对气路系统相关参数、混合历程、燃烧反应和排放生成的影响机理等基础科学问题进行研究,提出合理组织缸内高密度充量在时间与空间的不均匀分布状态,以及柴油的雾化和分布特性是改善柴油机燃烧特性与排放特性的关键,而协调超高增压技术与喷油策略、可变气门技术、EGR技术的耦合关系是重型柴油机在全工况范围内实现高效清洁燃烧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天然气掺氢后在家用燃气灶上的燃烧特性变化,将天然气掺氢燃烧技术应用于家用旋流式燃气灶上,进行数值模拟和热态实验。首先对详细燃烧机理GRI-Mech 3.0进行了简化,通过对比验证,简化机理与详细机理的计算误差小于1%。然后使用简化机理进行燃气灶的数值模拟,将数值模拟与热态实验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燃烧区域平均温度的最大误差不超过12%,证实了数值模拟的可行性。最后进行了天然气掺氢工况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家用燃气灶的一次空气系数随着掺氢体积分数的提高逐渐上升,对燃烧特性影响较大。同时,掺入体积分数15%的氢气后,CO排放的摩尔分数降低了约9%;燃烧区域平均温度基本保持稳定,证实了天然气掺氢技术的有效性。研究成果为天然气掺氢燃烧技术在燃气灶上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In order to apply ultra-fine water mist technology on spontaneous coal combustion in the goaf of a coal mine, we built a small scale compartment with ultra-fine water mist for restraining coal combustion in a confined space and then investigated the restraining efficiency and related factors. The study obtained the following results: a descending rate of heat release, an increase in O2, the production of CO2 decreased gradually, while the production of CO increased dramatically and quickly and then decreased; ultimately it tended to become stable after the discharge of an ultra-fine water mist. The technology showed that the ultra-fine water mist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heat release rate of coal and the rate to generate components. We found that the restraining effect relied on the mist flux, the discharge time and other factors. A sufficient amount of mist has a better effect compared to an insufficient amount of mist. To combat coal combustion, the greater the discharge time, the better coal flames are extinguished.  相似文献   

16.
电厂O_2/CO_2煤粉燃烧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煤粉燃烧技术,它采用纯氧和再循环烟气代替空气组织煤粉的燃烧,也被称作富氧燃烧技术或氧气/烟气再循环技术。本文介绍了O_2/CO_2燃烧技术国内外发展现状;阐述了电厂O_2/CO_2煤粉燃烧技术的特点,并以某电厂600MW亚临界四角切圆一次中间再热控制循环汽包炉对其特点进行了计算分析。研究表明:电厂O_2/CO_2煤粉燃烧技术是一种经济、高效、节能、环保的燃烧技术,正处于试验研究阶段。在低碳经济下,电厂O_2/CO_2煤粉燃烧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推进国家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符合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工业型煤炉前成型的基本原理与特点;分析了影响成型特性的因素,如煤种、粒度、水分、成型压力和成型率等。通过燃烧试验,研究了炉前成型煤的层燃特性:通风均匀性、炉温水平、烟气成分、燃烬程度。试验研究与工业应用结果表明:炉前成型层燃技术是一种具有节能和环保双重效益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8.
提出在煤粉进入燃烧室之前对煤粉气流进行预热处理的新型工艺,减轻一次风对炉膛的冷却效应,加速煤粉燃烧. 设计采用导热油预热煤粉气流的带翅板管壳式换热器,搭建中试规模试验台,通过实验研究油温、油质量流量、风温、风速、煤风质量比对系统换热特性及试验台阻力特性的影响. 试验结果验证了该换热器采用导热油来预热一次风煤粉气流的技术可行性,提出的新型预热工艺具有环保节能的现实意义. 试验结果表明,当煤风质量比为0.15时,190 ℃的导热油可以将煤粉气流从58.4 ℃预热到113 ℃以上. 提出的预热工艺有利于改善煤粉气流的着火性能,促进煤粉锅炉的低负荷稳燃.  相似文献   

19.
煤燃烧过程中NOx的形成及控制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煤燃烧过程中污染物的形成、迁徙、排放和抑制规律、NOx污染控制技术等是煤燃烧领域重点研究的内容。对煤粉燃烧过程中NOx的形成机理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动向作了综合评述,其主要包括热力型NOx、燃料型NOx和瞬时反应型NOx。同时针对NOx的形成机理和影响因素,探讨了目前相关的NOx污染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20.
新疆高碱煤中含有大量的碱金属使其在燃烧过程中产生严重的结渣与沾污现象。综述了新疆高碱煤在燃烧过程中结渣、沾污的原理及相应的解决措施,即燃烧前水洗浸出技术的优势与缺点;燃烧参数在燃烧过程中的影响与优化;无机添加剂、其他煤与新疆高碱煤混合燃烧技术。针对新疆高碱煤在电站锅炉中的高效利用,提出了后续可行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