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配合比计算和正交试验手段,以大掺量机制砂和低胶凝材料用量制备了自密实混凝土,并对其工作性和硬化后的性能进行了研究。在通过配合比设计确定基准胶凝材料体系和混凝土体系的基础上,根据工作性能、强度、抗碳化性能等技术指标,进行了18组低胶凝材料用量自密实混凝土的原材料正交优选试验,研发出胶凝材料用量为380kg/m3、机制砂掺量达50%的水泥-粉煤灰-矿渣粉体系的C30自密实混凝土,胶凝材料总量比同强度等级普通自密实混凝土低15%~20%。结果表明,利用大掺量机制砂可制备出满足自密实工作性要求的普通强度等级混凝土。  相似文献   

2.
再生混凝土或再生砂浆通常被认为力学和耐久性能较低,为研究再生水泥基材料性能,利用颗粒最紧密堆积理论,根据超细再生微粉和超细矿物掺合料颗粒粒径分布,将不同细度颗粒进行合理掺配,使胶凝体系最大程度上接近紧密堆积,制备出超密实再生砂浆,并计算粒径分布的分形维数,探讨其对抗压强度和孔隙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最紧密堆积的混合料粒径分布具备分形特征,粒径分布的分形维数值越小,颗粒粒径分布越复杂,整体密实程度越高;粒径分布分形维数值较高的混合胶凝粉体,制备的试样早期强度较低。此外,利用最紧密堆积原理制备的超密实胶凝体系的孔隙率低于简单混合的胶凝体系试验组的孔隙率,孔径分布也更合理。  相似文献   

3.
当商品混凝土生产商遇到低标号自密实混凝土的技术要求时,通常的做法是提供高于设计强度的自密实混凝土,因而导致自己的成本增加,因为此时混凝土需要提高胶凝材料的用量来满足自密实性能要求。巴斯夫提出了SDC的概念和解决方案,即用较低的胶凝材料来配制稳定的自密实混凝土以取代C25~C35的普通商品混凝土。与通过提高强度等级而配制的自密实混凝土相比较,可以节省胶凝材料用量,最终降低原材料成本。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胶凝材料的优化设计,掺加粒径不同的矿物掺和料,使胶凝材料各组分之间密集堆积,研究多元胶凝材料体系新拌浆体的相对密实度和硬化后混凝土的性能。试验表明:超细粉体之间良好的颗粒填充,降低了胶凝材料的孔隙率,改善了胶凝材料的孔结构,提高了新拌浆体密实性,对硬化后混凝土的强度和透气性有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5.
为配制出性能优越的C60高抛自密实混凝土,通过对胶凝材料体系及骨料体系进行研究性试验,优化胶凝材料组成、砂率,配制出抗离析性能优越的C60高抛自密实混凝土,并成功应用于实际工程中。现场浇筑的混凝土自密实效果好,抗离析性好,结构实体表观质量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6.
系统研究了矿粉掺量对胶凝材料体系基本性能的影响,认为矿粉掺量达到70%时,复合胶凝材料的性能仍能满足P·O32.5的要求。采用搅拌站常用的C30混凝土配合比,利用制备的复合胶凝材料配制混凝土,其工作性能良好,早期抗压强度略低于常规配方的混凝土,但后期抗压强度高于常规配方的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符合GB 50107—1010《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对C30混凝土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大理石抛光粉颗粒细小,可用作混凝土的掺合料,通过掺加大量的大理石抛光粉,可在保证胶凝材料用量(既保证自密实性)的前提下,制备成本较低的低强度等级自密实混凝土。采用大理石抛光粉替代部分水泥(10%~50%)制备C30自密实混凝土,结果表明掺加20%~30%的大理石抛光粉可有效改善C30自密实混凝土的流动性能、填充性能及抗离析性能,早期强度虽较低,但后期强度有较大幅度增长,可用于早期强度要求不高的工程中。  相似文献   

8.
《混凝土》2015,(11)
依据JGJ/T 283-2012《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进行大量配合比设计及和易性测试试验的结果,表明该规范在水胶比计算式中给出的矿物掺合料胶凝系数取值不尽合理,建议应依据设计的自密实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应的给出取值范围。试验中依据此规范设计C40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时,采用给定的胶凝系数,能设计出较为合适的水胶比,可达到较好的和易性效果。而在设计C50自密实混凝土时,采用给定的胶凝系数,设计出的水胶比偏小,很难达到良好的拌和效果。通过对比JGJ 55-201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范》等规范,寻求设计较高强度自密实混凝土时,矿物掺合料胶凝系数合理的取值范围。  相似文献   

9.
李玉龙 《建筑结构》2022,(2):19-22,29
以预拌混凝土企业生产的普通C50混凝土相关数据为基础,采用正交设计方法研究单方胶凝材料用量、砂率、机制砂与天然砂比例、粉煤灰与矿渣粉比例4个因素对自密实混凝土的强度和自密实性能的影响和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机制砂的掺入对混凝土的自密实性能有不利影响;在水胶比不变的前提下,单方胶凝材料用量的增加对混凝土抗压强度、自密实...  相似文献   

10.
矿物掺合料对C3S胶凝体系的填充密实效应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分析了含有矿物掺合料的C3S胶凝体系固体体积的变化。定量研究了不同水胶比及水化程度下矿物掺合料颗粒对C3S胶凝体系的填充密实作用;采用颗粒堆积模型。讨论了矿物掺合料颗粒的相对粒径,体积含量对颗粒混合物体系堆积密实度的影响,从物理和化学两方面,系统研究了矿物掺全料颗粒对C3S胶凝体系的填充密实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采用超细矿粉和胶凝材料高效激发剂制备出了轻质高强的混凝土材料。研究发现通过添加比重较低的混合材可在保证混凝土性能的情况下,降低硬化浆体的容重,矿粉在超细粉磨后,水化活性大幅度提升,超细矿粉能够填充胶凝材料间的间隙,从而形成紧密堆积,进一步提高了混凝土力学性能;高效激发剂则进一步提升了各种胶凝材料的水化活性。采用这两种材料在配制同等强度的混凝土时可以大幅度降低密度较大的水泥在整个胶凝体系的比例,为配制轻质高强混凝土提供了较大的技术空间。  相似文献   

12.
曾梅  陈荣 《混凝土》2020,(6):70-72,78
在工程建设中,一些现场浇筑构件受几何特征的影响振捣困难,自密实混凝土是一种无需振捣就能达到理想浇筑效果的混凝土材料。从自密实混凝土掺合料角度出发,研究了C30、C50、C60三种强度的混凝土在不同体积钢渣微粉掺量下抗压强度,并经试验发现,当钢渣微粉对粉煤灰等体积替换时,对C30、C50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对比,抗压强度增长最大,且替代体积在15%是强度增幅达到峰值;当钢渣微粉对胶凝材料替代体积在10%时,C60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相比,抗压强度增幅达到峰值。  相似文献   

13.
文章开展了基于不同胶凝材料的自密实混凝土实验,并据此提出了基于不同胶凝材料的自密实混凝土实验结果,分析了不同胶凝材料在自密实混凝土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在低胶凝材料的情况下,粉煤灰与矿粉比例、石粉量、不同增稠剂和黏度改性剂比例对自密实混凝土各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外掺12%石粉范围之内,石粉对自密实混凝土的强度和抗碳化性能有改善作用,但随着石粉掺量的增大,混凝土7d和28d强度均呈现降低的趋势。当粉煤灰与矿粉总掺量为40%,外掺12%的石粉,可以制备出性能优良的低胶凝材料自密实混凝土。  相似文献   

15.
以预拌混凝土企业生产的普通C50混凝土相关数据为基础,采用正交设计方法研究单方胶凝材料用量、砂率、机制砂与天然砂比例、粉煤灰与矿渣粉比例4个因素对自密实混凝土的强度和自密实性能的影响和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机制砂的掺入对混凝土的自密实性能有不利影响;在水胶比不变的前提下,单方胶凝材料用量的增加对混凝土抗压强度、自密实性能均有积极影响;筛选出了满足施工技术参数要求的因素组合。  相似文献   

16.
在水泥中掺入具有不同颗粒分布和活性的细掺合料可以获得多元胶凝粉体材料。用水化热和抗压强度试验研究了多元胶凝粉体材料的水化进程匹配和复合胶凝效应。用标准稠度用水量法和环境扫描电镜研究了多元粉体体系的紧密堆积效应,提出用标准稠度需水量比作为确定紧密堆积效应的试验方法。进行了多元胶凝粉体混凝土的配合比试验,测定了多元胶凝粉体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变形性能和绝热温升。试验结果表明,改变胶凝组分的品种、含量和细度可以调控多元胶凝粉体的绝热温升和强度发展过程,提高高强混凝土的抗裂性,定制设计高强高性能混凝土。  相似文献   

17.
优化配比参数,使用普通原材料配制出C80高性能自密实混凝土;通过掺入微膨胀剂。有效解决了高强自密实混凝土中因胶凝材料用量大而引起的收缩;进一步研究了高强自密实混凝土的工作性能、龄期强度及耐久性。分析讨论了影响混凝土性能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分析低胶凝材料自密实混凝土的研究需求及其设计理念;阐明巴斯夫公司所采用的Glenium6000 SDC系列高性能减水剂在低胶凝材料自密实混凝土中的重要意义;列举低胶凝材料自密实混凝土的最佳设计及应用案例。  相似文献   

19.
系统研究了胶凝材料组成和用量、砂率、膨胀剂以及含气量对混凝土工作性能、力学性能、体积变形性能的影响,制备出了C50自密实微膨胀钢管混凝土,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增黏剂组分对C50自密实微膨胀钢管混凝土高位抛落后匀质性能的影响,设计制备出满足干海子特大桥钢管格构桥墩高抛施工要求的C50高抛自密实微膨胀钢管混凝土,工程应用表明,钢管内混凝土均匀密实,钢管与混凝土没有脱空,混凝土力性能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0.
胶凝材料是透水混凝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控制着接触点处的黏结强度以及作为介质传递骨料之间的机械咬合力。在普通硅酸盐水泥的基础上,以"复掺"的方式掺入粉煤灰、磨细矿渣粉和硅灰等矿物掺合料,制备复合胶凝体系,并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确定最优配合比。结果表明,利用复合胶凝体系制备的透水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提高了43%,达到38.7 MPa,抗折强度提高了26%,达到5.3 MPa,并且透水性能满足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