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是一名厨师,也是《四川烹任》的忠实读者。我从你们主持的《烹任课堂问答》中学到了不少东西,真有相见恨晚之感。我现在有一个问题想请舒老师解答。我从《四川育任》及其它杂志上,经常看到一些用豆花制作的菜着,但因我们这里没有人做豆花,更没有直花菜肴,所以,我对豆花的制作一无所知。为此,想请舒老师指教豆花的制法和保存法。谢谢。愿《四川烹任》越办越贴近读者。湖北天门张在祥答:豆花是四川地区的传统家常菜肴.也算得上是一种风味小吃,在四川各地都能见到.特别是在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豆花。豆花洁白细嫩.配以香辣…  相似文献   

2.
豆花,作为川菜的传统风味食品,在四川各地深受欢迎.随着川菜的创新与发展,豆花入肴越来越广泛.目前,从原始的豆花担中的糖豆花和酸辣豆花,到各豆花馆的干豆花、河水豆花、浑江豆花等,特别是近年出现的豆花菜系列、豆花火锅系列,已风行各地,引起食客们的极大兴趣.作为豆花菜系列来讲,有鸡丝豆花、三鲜立花、臊子豆花、什锦豆花等多种,而豆花鱼作为豆花菜系列的新品种,如今已广为流行,不愧为川菜苑中的一朵奇葩.豆花鱼品种较多,现介绍常见的几种,供读者试作之.一、豆花鱼片  相似文献   

3.
在素有“小西湖”美称的四川乐山市五通桥,从古至今,盛行着一种令人赞不绝口的名小吃——豆花.豆花的原料为黄豆.当地农民,每年开春过后,随着栽秧季节的到来,便利用自家的田边地角,种上那金黄色的黄豆,施上一把灰肥,之后只需扯扯草,待到金秋.便可稳打稳收.用当地黄豆磨浆制成的豆花,比豆腐略嫩,较豆腐脑又稍老.那些制作得法(好)的豆花,白净、细嫩、绵软,从锅里舀到碗里.再从碗里拈到蘸水碟子里、翻来复去,不散不烂.过去在五通桥,无论是街镇还是农村,推豆花都要用石磨磨浆,那时制作两斤黄豆的豆花,至少要两个多小时后才能上桌.民间有“杀牛都等得,吃豆花难得等”之说.自从有了电、有了钢磨,便只需花四、五角钱打两斤黄豆,转眼工夫豆浆便磨成,个把小时豆花即可上桌,省时又省力.  相似文献   

4.
富顺豆花 名扬天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富顺豆花,名扬天下,这是一点不假。可以这样说.在全国各地,有四川人的地方,就会有富顺豆花。但是外地的很多富顺豆花是有其名无其实,大多照猫画虎、和正宗的富顺豆花差距很大。而真正的富顺豆花,要在富顺县城里才能品尝到。  相似文献   

5.
乡味小菜     
腊味干煸合渣 推荐理由:鄂西北地区的土家族人,加工黄豆的方法很奇特。他们把黄豆泡涨后,磨成豆浆,然后入锅小火煮沸,再加萝卜叶煮成“懒豆花”。这懒豆花在当地又叫合渣.有了它就还可做出一些地方菜肴。这其中又以腊味干煸合渣最具特色。  相似文献   

6.
说到豆化,人们立刻会想到名闻遐迩的四川豆花;还有不用豆子,而是用鸡脯肉配鸡蛋清和湿淀粉制成的鸡豆花。笔者源于两种豆花之烹法,运用不同素食原料制成的素豆花,一应市就受到老年人与儿童的喜爱,现特介绍几款,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美食》2013,(6):20-21
只有中国的汉地佛教才真正将"食素"作为一种戒律来遵守,这深刻影响了一千年间中国人的素食传统。而在蛋白质的提供上,大豆食品是唯一能够媲美肉类的植物性食材。四川豆花四川豆花是很妙的东西。一碗热腾腾的豆花,浸在一碗白汤里,用筷子夹出豆花,佐以农家自制的特色辣酱,开胃爽口,今人食欲大增。一碗白豆花能下一碗白米饭。很美。以前四川乡下  相似文献   

8.
《福建轻纺》2005,(2):25
韩国斗林食品公司新近发明生产出一种无渣豆腐加工机械,这种豆腐机生产豆腐时不出豆渣,而且豆腐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传统的豆腐制作方法是将黄豆磨成豆浆,滤除豆腐渣,再制成豆腐。该公司的无渣豆腐机制作豆腐的方法有别于传统的制作方法,即将黄豆冷却,磨成豆粉,  相似文献   

9.
鬼豆花鬼豆花,又称炝锅豆花,是鬼城丰都的特色风味菜。此菜色泽红亮,香辣味浓。再撒入酥黄豆、酥花生碎米、榨菜粒,更显得入口脆爽滑嫩,风味独特。原料:河水豆花1000克 刀口辣椒8克 刀口花椒5克 酥黄豆、酥花生碎米、榨菜粒、芽菜末、细葱花、盐、味精、胡椒粉、水豆粉、鲜汤、精炼油各适量制法:净锅置火上,掺少许鲜汤,烧沸后下入豆花,用盐、味精、胡椒粉调好味,再用水豆粉勾二流芡,芡熟推匀后起锅,舀入汤内,依次撒入芽菜末、榨菜粒、酥黄豆、花生碎米、刀口辣椒、刀口花椒、葱花等,浇上烧滚的热油即成。泡椒牛肉丝泡椒牛…  相似文献   

10.
李靖 《四川烹饪》2002,(2):21-21
川味豆花虽然是一款极普通的民间菜肴,在众多的美味佳肴中并不起眼,然而却能够历经千年而不衰,且踪迹遍布各地餐厅酒楼,这不能不说是餐饮界的一大奇迹。笔者祖辈曾经营豆花多年,所调豆花蘸碟颇有独到之处,并经数代传至笔者。为发扬光大川味豆花之精髓,笔者今将祖传豆花蘸碟之制法公之于众,供大家使用。原料:猪精瘦肉150克郫县豆瓣150克泡辣椒100克家常豆瓣50克辣椒油脚子[1]50克豆豉茸[2]15克姜米5克蒜米10克葱花20克酱油30克上等花椒面15克味精10克香油15克熟芝麻25克精炼油100克制法:1…  相似文献   

11.
遵义市,地处黔北,与四川接壤。明人曹学全《蜀中游记》载:明代,遵义府属归四川府管辖。遵义物产丰富,堪称贵州首善之区。遵义人讲究饮食,名特小吃甚多,兼有贵州特色及巴蜀风味,更融汇了山地少数民族的饮食精华。笔者旅游到了遵义,对当地风味小吃感受良多,这里仅撷取食事两则,以飨读者诸君。豆花面1957年,邓小平同志到遵义。在品尝了豆花面后,称赞其味道不错,说这是值得发展的地方风味小吃。所谓豆花面,就是将点制好的豆花盛人煮好的水面中,然后蘸食。那豆花类似重庆的河水豆花,极白极嫩,面则是土碱制的宽条鸡蛋面。据说以…  相似文献   

12.
川南盛产黄豆,农家平日里来客,豆花便成为上好的待客连肴。川南多山,故交通极为不便。许多山区百姓上街赶场都得翻山越岭、起早贪黑地走几十里的崎岖山路,交换农副土特产品极为不便,加之山区小镇人口不多,除了三天一“场”之外,平日里街上也没啥可买可卖的。山区人家来客大多就只能自己动手制作豆花招待客入了。川南豆花品种繁多,风味各异,尤以叙永县江门镇之“荤豆花”最为有名。相传,这“荤豆花”最早还是一老妇无意中所创。一次她用家里泡了两三年的泡青菜煮汤,汤都快做好了,这时忽地想起还有中午吃剩的几片由和一碗豆花,便…  相似文献   

13.
豆花饭     
老成 《饮食科学》2000,(11):45-45
豆花饭是饭就着豆花吃,是一种吃法,不像桂花饭那样,是一种确指的食物,豆花饭真的就只是豆花下白饭,不再吃旁的什么东西了,南方许多省份好象都有这种吃法,而故乡蜀南尤盛,我们那里有个富顺县,出才子,也出上等的豆花。  相似文献   

14.
俞柯 《四川烹饪》2005,(12):33-34
上等的黄豆,用井水或泉水浸泡发涨,然后用石磨磨成细细的浆,过滤豆渣后烧沸,倒人木桶,冲人石膏水,静置一会儿就凝成了豆花。  相似文献   

15.
韩国斗林食品公司新近发明生产出一种无渣豆腐加工机械,这种豆腐机生产豆腐时不出豆渣,而且豆腐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传统的豆腐制作方法是将黄豆磨成豆浆,滤除豆腐渣,再制成豆腐。该公司的无渣豆腐机制作豆腐的方法有别于传统的制作方法,即将黄豆冷却,磨成豆粉,直接置入机内制  相似文献   

16.
宣汉县在四川达州境内,当地的特色美食主要有:东门豆干、麻辣鸡和鲶鱼豆花。东门豆干为小块状,颜色黑褐,吃口软香,它不仅是餐桌上的美食,也是馈赠好友的佳品。麻辣鸡在川内有很多种,但宣汉麻辣鸡与川内其他地方麻辣鸡又有所不同——口味上先麻后辣、麻重于辣,因此尝后总能给你不一样的感受。而鲶鱼豆花,却是制法特别的美食。这鲶鱼豆花不是将鲶鱼与豆花来一番简单组合,而是将鲶鱼净肉打成糁,制成“鱼豆花”。  相似文献   

17.
河南新乡“老四川豆花庄”经营的豆花系列菜,赢得了当地人民和广大四川人“不在四川而胜似四川”的赞誉。 豆花菜肴可根据客人的需要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制作豆花菜必须抓住豆花细嫩,尤以食用麻辣味最能突出其风味的特点,否则,变化虽多,却风味全失。下面摘其五款献给大家。 河水豆花 四川江河湖泊众多,人们做豆花通常用的是河水,因此,便习称豆花为河水豆花。河水豆花色白如玉,细嫩绵软,配上用辣椒、花椒、香葱等调料配成的作料蘸食,充分体现了麻辣浓香的四川风味。  相似文献   

18.
我是一名《四川烹饪》的忠实读者,我想请编辑同志在“烹饪课堂”栏目中告诉我如何制作川式点心“开口笑”和“麻团”,谢谢!河南商丘市101信箱冷长友答:“开口关”,是四川传统的油炸类点心,其形态朴素大方,口味酥脆香甜,外表色泽金黄,开口如“笑”,乃名符其实。它不但物美价廉,而且经济实惠,同时制作也较容易。我国各地都有类似问名的点心,但制作方法与用料也不完全相同。今将四川“开口笑”点心的制作方法介绍如下:原料:面粉2500克白糖1500克鸡蛋10个臭粉(即碳酸氢铵)5克小苏打10克植物油1500克蜜桂花100克芝麻500克制法:…  相似文献   

19.
正三江口由几座大山梁子围着,三条小溪相汇,中出一平坝,一个数十户人家的小镇,名气可不小。三四十里外说到三江口,人家准说知道知道,那地方,豆花饭可是爽口得很哟。小镇上,隔不上两三家店子,准有一家卖豆花饭的。一灶炉火,一口大铁锅,热气腾腾的豆花。一进小店,一盘辣椒水,一碗白米饭,一碗豆花上桌,这豆花饭可就开了你的胃口了。无论是你头天得了  相似文献   

20.
我爱吃豆花,而且是从小就爱吃,这可能缘于妈妈的喜爱吧。那时,我们家离一间豆腐店不远。每天下班后,妈妈总是拿着一个大瓷盆到豆腐店去买上三毛钱的豆花回家。那是物质十分匮乏、买什么都得凭票的年代,但豆腐、豆花却不凭票,而且三毛钱的豆花足足有大半盆呢。这对有四个孩子正在“吃长饭”的家庭来说,豆花就是物美价廉、营养丰富的好菜。因此,母亲总是在下班后的第一时间买回这适合我们“家情”的“尤物”。豆花端回家后,母亲总是先让我喝上一碗“窖水”(据说这窖水有清热的功效),随后才给我舀来一碗白嫩嫩、热乎乎的豆花,这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