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微滤-反渗透工艺在高品质再生水回用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再生水工程一期规模为2万m3/d,采用微滤-反渗透双膜法工艺。介绍了工程的设计运行情况,包括前期的需水量与水质要求调查、再生水生产工艺的比选与确定、工程设计参数以及工艺的技术经济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开发区再生水回用重点应考虑工业企业生产用水,双膜法工艺应用于高品质再生水的回用工程,技术可靠,经济可行。  相似文献   

2.
采用连续微滤(CMF)作为反渗透(RO)的预处理工艺,对印染废水二级生化出水进行深度处理。结果表明:CMF处理系统运行稳定,对色度、膜污染指数值的去除率均达到RO系统进水的要求。RO系统对盐度的去除率达到98%以上,出水水质优于自来水,各项水质指标满足印染工艺回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详细解析了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污水再生利用模式,分别从集中供应与分散供应的选择、处理工艺选择和水源选择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采用集中供应方式;再生水主要用途为电子类工业企业的生产工艺用水,故选择微滤(MF)—反渗透(RO)工艺,用于生产高质量再生水;已建城区的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被应用于MF—RO工艺的水源,而非本开发区内部的污水水源,这样可以保证水质水量稳定。目前该开发区污水再生利用体系运转良好。  相似文献   

4.
采用超滤-反渗透双膜工艺,对罗芳污水处理厂一期工艺的二沉池出水进行深度处理。结果表明:砂滤和保安过滤器能够有效减缓超滤膜污染,超滤能够为反渗透提供良好的预处理作用,该工艺出水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Ⅰ至Ⅲ类水质标准,可作为饮用水源。  相似文献   

5.
污水再生处理微滤-反渗透工艺运行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水质要求用户对再生水需求的增加,微滤/超滤(MF/UF)与反渗透(RO)组合而成的双膜过滤工艺在污水再生处理领域的应用受到关注。根据北京市某再生水厂微滤—反渗透(MF—RO)工艺的长期运行数据,评价了COD、NH3—N、TP、SS等水质指标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再生水厂进水(即上游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总体较好,以生物处理为主的上游污水处理厂可以有效去除污水中的颗粒污染物、有机污染物、NH3—N、TP等,但NH3—N、TP的处理效果存在季节性变化。经MF—RO工艺处理的出水COD平均为0.45mg/L,87.7%的出水NH3—N低于检测限(0.2mg/L),98.8%的出水TP不超过0.01mg/L,出水浊度的平均值为0.064NTU,出水平均TDS为30.8mg/L。出水水质好且稳定,受进水水质和季节变化影响较小,但pH主要分布在5.5~6.0的范围内,需要投加碱调节pH以保证水质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北京水务》2010,(3):I0002-I0002
北京博大水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水务公司")是北京经济投资开发总公司下属的全资子公司,目前主要经营开发区再生水厂。再生水厂以开发区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为水源,采用"微滤+反渗透"组合脱盐工艺深度处理后使水质达到高品质再生水设计水质标准,并通过同期建设完成的再生水配套管网向开发区内工业企业提供高品质生产用水。再生水项目一  相似文献   

7.
新加坡樟宜2新生水项目产水能力22.8万m3/d,设计总回收率>70%.该项目利用城镇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为原水,经过微滤系统与反渗透系统双膜法两级处理,生产出的新生水用于工业用水及补充饮用水水源.微滤系统对浊度的去除率能够达到93.4%.反渗透系统出水浊度稳定在(0.04±0.01)NTU;总有机碳能够降至(74.42±4.38)μg/L,去除率达99.4%,脱盐率>99%,出水NH3-N能够达到(0.27±0.03)mg/L.新生水水质不仅满足新加坡新生水水质要求,且优于新加坡及世界卫生组织(WHO)的饮用水标准.通过对反渗透重点位置膜组件的污堵情况分析确认,已使用3年的反渗透膜组件污染物主要为无机组分.  相似文献   

8.
以某钢铁厂废水处理车间出水为回用水源,采用双介质过滤器、超滤和反渗透工艺进行深度处理,其中的膜系统采用抗污染膜元件,对运行中膜污染情况和产水压力过高问题进行了分析。通过系统的长时间运行效果可以看出,超滤出水浊度小于0.1NTU,反渗透脱盐率大于98.5%,回收率维持在72%~75%,系统出水电导率维持在11μS/cm左右,COD、总铁、油均未检出,出水水质可达到回用要求,超滤、反渗透均未发生膜污染情况,系统每年可回用1 360万m3中水,节约厂区淡水资源。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西北某冶炼厂采用超滤(UF)—反渗透(RO)双膜工艺深度处理铅锌冶炼废水的工程案例,对进水水质、超滤系统和一级、二级反渗透系统设计参数进行了分析。运行结果表明,在进水水质波动较大的情况下,工艺出水电导率低100μS/cm,出水总硬度低于10mg/L。一级RO、二级RO脱盐率分别在97%和95%以上,系统回收率达82.5%,出水水质可达到《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5466—2010)。  相似文献   

10.
采用超滤(UF)—反渗透(RO)组合工艺深度处理玉米深加工废水。通过批次试验,优化出超滤-反渗透工艺的最佳运行参数。试验结果表明,超滤最佳运行参数是操作压力为0.1 MPa,反洗周期为30min,反洗时间为60s;反渗透最佳运行参数是操作压力为0.7 MPa,回收率为10%。在此工艺参数下,系统对总溶解固体、COD、氨氮、硝态氮、溶解磷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6.4%、99.9%、97.6%、96.9%、99.4%,出水水质可达到《循环冷却水用再生水水质标准》(HG/T3923—2007)。  相似文献   

11.
再生水补充饮用水的水质要求及处理工艺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扬  胡洪营  陆韵  吴乾元  时孝磊 《给水排水》2012,38(10):119-122
城市污水经深度处理后补充饮用水是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的有效方法之一,保障健康安全是再生水补充饮用水的关键.其水质常规指标难以满足健康安全要求,还需关注微量有毒有害污染物、病原微生物等,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提出了严格的水质标准以保障再生水安全性和公众健康.目前,再生水补充饮用水在美国、欧洲、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均有成功应用,且范围逐渐扩大,相关研究不断深入.再生水工艺也从早期的二级处理后增加单一消毒工艺发展为双膜工艺(微滤/超滤—反渗透)和高级氧化工艺的组合.再生水补充饮用水还面临许多新的挑战,深入研究新兴有毒有害化学污染物和高风险病原微生物的健康风险及其在水处理工艺中的去除机制和控制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采用高锰酸钾强化混凝—陶瓷微滤膜集成工艺处理水源水,主要考察了不同高锰酸钾投加量对集成工艺中膜污染状况和出水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混凝过程中投加高锰酸钾进行预氧化,与单独的混凝—陶瓷微滤膜集成工艺相比,膜污染速率下降,降低了不可逆膜污染;出水水质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其中UV254、CODMn、DOC、TN去除率分别提高了约3%、10%、5%、16%。另外,出水浊度<0.1 NTU,出水颗粒数水平也得到了很大改善。  相似文献   

13.
佟巍  屈颖  尚巍 《给水排水》2005,31(1):15-17
介绍了采用以 CMF 为主体工艺处理再生水的工程实例,包括 CMF 膜组件尺寸,设计参数及处理效果。工程实践表明,CMF 工艺能有效去除 SS、微生物等污染物质,且出水水质稳定,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GB/T 18920—2002)标准。通过 CMF 进、出和反冲洗排水水质以及膜性能参数,分析了 CMF 工艺运行中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4.
甘肃省庆阳市属于严重的干旱缺水地区,该市原二水厂出水浊度、总硬度、硫酸盐、溶解性固体超标,为此采用反渗透技术,对二水厂1.92万m3/d的出水进行深度处理,再将反渗透系统出水与V型滤池滤后水进行勾兑,形成了3.8万m3/d的生产规模。工程中采用了反渗透浓水回收装置,使水的回收率达到85%以上。系统运行数据表明,各项技术指标达到了设计要求,水质经检验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相似文献   

15.
某集团印染废水处理采用水解酸化-接触氧化-双膜系统(连续微滤 反渗透),工程运行结果表明:进水CODCr为450~900 mg/L,BOD5为180~350 mg/L、SS为170~340 mg/L,其生化出水CODCr为74~110 mg/L,平均为90 mg/L,BOD5<20 mg/L,SS<10 mg/L,优于《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二级标准;双膜系统(连续微滤 反渗透)出水优于企业染整软水标准,可作为企业染整用水.处理过程不产生固废,实现了废水的零排放.  相似文献   

16.
某再生水厂的供水能力为5万m3/d,采用混凝、沉淀、浸没式微滤、部分反渗透+臭氧工艺。由于出水色度较高,以微滤出水为原水,研究不同工况下臭氧投加量、反应时间对色度去除的影响,并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根据进水指标及臭氧投量和接触时间预测出水色度,以期获得臭氧氧化处理工艺的最佳运行参数,为该再生水厂的工艺改造和提升出水水质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7.
全膜法在电厂锅炉补给水处理系统中的应用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某热电厂采用超滤(UF)—反渗透(RO)—电去离子(EDI)工艺处理地下深井水作为锅炉补给水。重点介绍EDI的工艺特点及运行情况,并就进水水质、浓水流量、电导率以及操作电流对系统的影响进行了详细讨论。工程实践表明,采用UF—RO—EDI工艺出水水质完全符合锅炉补给水水质标准,EDI系统运行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全膜法在大连泰山热电厂新建工程2×135 MW火电机组锅炉补给水处理系统中的应用情况。工程采用超滤(UF)—反渗透(RO)—连续电去离子膜块(EDI)联合工艺对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进行深度处理,介绍了工艺的设计、设备及运行情况,并对运行数据进行分析。经该工艺处理后的出水水质可满足设计要求,并能保证电厂超高压锅炉用水的长期安全、可靠运行。  相似文献   

19.
印染废水处理与回用的工艺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固定化生物滤池+连续微滤膜(CMF)+反渗透(RO)系统工艺对印染废水进行处理与回用,将反渗透浓水通过高级氧化技术进行处理。介绍了系统的设计、调试运行情况及主要经济指标。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运行稳定,处理效果较好,出水水质能够作为企业生产循环水与补充水回用;反渗透浓水经深度处理后,水质可达到《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4287-2012)企业直接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20.
采取微滤、超滤、反渗透为主体的集成膜工艺处理冷轧综合废水,工艺中融合磁过滤技术和生化处理技术,强化膜前的预处理工艺,对膜污染进行了有效的防治.利用生活污水以废制废,出水水质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GB/T 19923-2005)标准.整个工艺形成了废水的排放、处理、回用的资源循环链,体现了废水处理与生态治污相结合的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