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综述了氨基酸型双子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氨基酸型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方法;详细叙述了3种典型的氨基酸型双子表面活性剂,包括胱氨酸双子表面活性剂、精氨酸双子表面活性剂和赖氨酸双子表面活性剂;最后展望了氨基酸型双子表面活性剂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简要介绍了对称型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原理,包括极性头基加入法、疏水链加入法和联接链加入法;详细综述了各种对称型双子表面活性剂按照不同原理的合成路线,包括阳离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阴离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两性离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具有特殊结构和功能的双子表面活性剂及多聚体等;简单总结了各种合成路线的优缺点,并对对称型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双子表面活性剂体系的界面活性研究   总被引:34,自引:3,他引:31  
测定了阳离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烷基 α ,ω 双二甲基烷基溴化铵以及它与普通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的表面张力。结果表明 :双子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大大高于普通表面活性剂 ,双子表面活性剂溶液的表面活性受其联接基团的影响远大于其烷基链的影响。通过研究阳离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 /阴离子普通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和阴 /阳普通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的协同效应 ,发现双子表面活性剂与普通表面活性剂有很好的复配协同效应 ,这主要是由双子表面活性剂的特殊结构造成的。  相似文献   

4.
《应用化工》2022,(9):2203-2207
综述了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基本类型、结构特点以及物化性能,介绍了不同类型双子表面活性剂合成路线,解析了双子表面活性剂在石油工业、制备新材料、金属缓蚀方面的应用。最后展望了双子表面活性剂将来的发展动态及趋势,表明合成过程简单、生产成本低以及产物降解能力强、无毒害、对环境友好的双子表面活性剂是将来发展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蒲春生  白云  陈刚 《应用化工》2019,(9):2203-2207
综述了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基本类型、结构特点以及物化性能,介绍了不同类型双子表面活性剂合成路线,解析了双子表面活性剂在石油工业、制备新材料、金属缓蚀方面的应用。最后展望了双子表面活性剂将来的发展动态及趋势,表明合成过程简单、生产成本低以及产物降解能力强、无毒害、对环境友好的双子表面活性剂是将来发展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羧酸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的结构、性能和应用;主要综述了直链型、酰胺型、酯基型、醚基型和其它型几类羧酸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方法,简述了羧酸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合成方法的优缺点以及各类羧酸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的物化性能;展望了羧酸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压裂技术是提高低渗透油气藏生产能力和油气井采收率的重要手段,而压裂液是影响压裂效果的关键因素。相较于水基植物胶压裂液和以单链表面活性剂为稠化剂的传统清洁压裂液,双子表面活性剂类清洁压裂液在耐温、携砂和保护油气层等使用性能上更具优势,是新一代清洁压裂液发展重点。本文综述了双子表面活性剂类清洁压裂液制备、性能及应用的研究进展,分析比较了阳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类清洁压裂液、阴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类清洁压裂液、两性双子表面活性剂类清洁压裂液等的优缺点,讨论了双子表面活性剂类清洁压裂液在油田领域的应用现状:阳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类清洁压裂液的制备方法成熟,耐温性能较好,可以应用于中高温油田,但是其生产成本较高;阴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类清洁压裂液能有效减少表面活性剂在地层的吸附损失,降低储层渗透率伤害,但是其合成条件苛刻,耐温性不高,适用于中低温油田;两性双子表面活性剂类清洁压裂溶液的耐温性好,但是其制备过程繁琐、成本高,难以大规模推广应用。对双子表面活性剂类清洁压裂液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发展低成本的合成方法及耐高温双子表面活性剂类清洁压裂液的制备及应用。  相似文献   

8.
按照结构特点对阳离子型、阴离子型、两性离子型和非离子型含氟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方法和合成路线进行了归纳。含氟双子表面活性剂是一种特殊表面活性剂,氟原子取代了表面活性剂碳氢链中的氢原子,而使其具有更高的表面活性。展望了含氟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吴军 《广州化工》2010,38(12):52-55
双子型表面活性剂由于极性头基区域的键合,阻抑了极性头之间的斥力,突破了传统表面活性剂的结构概念,具有比传统表面活性剂高得多的表面活性,现有的研究数据表明并联结构的双子表面活性剂具有比串联结构的双子表面活性剂高的降低表面张力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国内外应用分子模拟方法对双子表面活性剂溶液性质的研究成果,介绍了通过模拟计算得到的双子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的聚集过程和机理,平衡时聚集体的形态、结构和转变过程,双子表面活性剂与其他分子的协同效应以及各种因素的影响;此外,还介绍了双子表面活性剂在相界面上的性质等;最后指出了用分子模拟方法研究双子表面活性剂溶液性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张毅  霍冬  梁勇 《辽宁化工》2012,41(3):286-288
通过测定双子表面活性剂与原油的界面张力,发现双子表面活性剂在缺碱的条件下,也可以使油水界面张力降低至超低的能力,证明了其对碱的依赖性较小,优于普通表面活性剂.单独使用双子表面活性剂或者与其他表面活性剂协同使用,均可以使多种原油-水界面张力降低至超低范围.对双子表面活性剂溶液浓度等因素对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程度进行了分析.发现双子表面活性剂降低油水界面张力的能力主要与表面活性剂和油的性质密切相关.研究了其界面张力行为,发现双子表面活性剂具有比普通表面活性剂较高的界面活性,并且与盐具有很好的协同性,可以在较宽的盐度和表面活性剂浓度范围内降低油水界面张力至超低范围.  相似文献   

12.
双子型表面活性剂(Gemini表面活性剂)是区别于传统表面活性剂的一类新型表面活性剂,它由两个双亲体和一个连接基团所组成。与传统型单链表面活性剂相比,连接基团的存在使得双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展现出它特有的优良性质,因此,在近几十年里得到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双子型表面活性剂的出现拓宽了表面活性剂的应用范围,必将成为21世纪最有潜力的新型表面活性剂。  相似文献   

13.
双子表面活性剂的独特结构使其较传统表面活性剂具有更优异的性能。联接基团的长度和性质对双子表面活性剂性能影响很大。因此,探究联接基团对其性能的影响规律,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分子内部的相互作用,从而更好地发挥和利用双子表面活性剂的性能,对新型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开发及工业生产具有现实意义。文章综述了联接基团对双子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泡沫性能、润湿性能、缓蚀性能、黏度、增溶及乳化性能的影响,并对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含磷双子表面活性剂具有高的表面活性、良好的水溶性、较好的热稳定性、优越的抗静电性和配伍性等特点。综述了含磷双子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类型以及合成路线和方法,并按照阴离子型、两性型、非离子型含磷双子表面活性剂及其联接基团的不同进行了归纳。最后,对含磷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粘弹性表面活性剂压裂液在低渗油田的应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粘弹性表面活性剂压裂液作用机理,介绍了3种典型的粘弹性表面活性剂压裂液体系(无聚合物型、抗温型、双子表面活性剂型),并综述了粘弹性表面活性剂压裂液国内外应用现状,指出研制合成工艺简单且成本较低的阴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开发疏水缔合聚合物/双子表面活性剂压裂液体系,提高抗温性,采用纳米技术是未来压裂液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双子表面活性剂的独特结构和优良性质,综述了双子表面活性剂在制备新材料、皮革加工、生物技术及石油工业中三次采油、油田杀菌、压裂液等方面的应用,并指出了双子表面活性剂今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油田用双子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述了国内外油田用双子表面活性剂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国内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探讨了双子表面活性剂在油田中应用的可行性.认为双子表面活性剂优异的性能使其在油田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双子表面活性剂(Gemini surfactants)已经被认为是传统的单子表面活性剂的新型替代品。然而,双子表面活性剂对油水界面影响的微观机制还没有被充分理解,通过构建了具有不同疏水链长度的双子表面活性剂并利用耗散粒子动力学(DPD)模拟研究了双子表面活性剂对油水界面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双子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随着疏水链长度的增加而增加,这也促使油水界面从层状转变为乳状液滴形态。温度的上升有利于降低油水界面张力使混合体系转变为乳液状态。表面活性剂疏水尾链和油珠之间的相互作用随着疏水尾链长度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9.
综述了双子表面活性剂的主要性能,如低临界胶束浓度、高表面活性、强增黏能力等;介绍了双子表面活性剂相对于传统表面活性剂在性能上的优势;同时阐述了双子表面活性剂在新材料制备、织染、金属防腐、环境保护、三次采油、生物技术和医学等方面的应用,并对此类表面活性剂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书讯     
<正>《双子表面活性剂研究与应用》(作者:唐善法)定价:29元本书系统介绍了双子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征、应用前景及发展趋势;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研究;双子表面活性剂物理化学性能研究,包括表/界面张力,吸附、乳化、润湿、起泡性能,增溶作用;双子表面活性剂溶液流变性能研究;双子表面活性剂在油气开采领域的应用研究等。本书可供石油、化学化工、胶体与界面化学等领域研究人员及现场技术人员等参考,也可作为相关研究领域研究生教学参考用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