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2 毫秒
1.
申炳琦  张志明  舒少龙 《计算机应用》2022,42(12):3924-3930
对于移动机器人在室内环境的定位任务,新兴的基于视觉惯性里程计(VIO)的辅助定位技术受光线条件限制大,无法在黑暗环境中工作,且超宽带(UWB)定位易受非视距(NLOS)误差影响。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一种UWB与VIO组合的室内移动机器人定位算法。首先,采用立体视觉多状态约束下的Kalman滤波器(S-MSCKF)算法/双边双向测距(DS-TWR)算法和三边定位法,分别得到VIO输出的位置信息/UWB解算的定位信息;然后,建立位置测量系统的运动方程与观测方程;最后,通过误差状态扩展卡尔曼滤波(ES-EKF)算法来进行数据融合,得到机器人的最优位置估计。使用搭建的移动定位平台在不同的室内环境下对组合定位方算法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在有障碍物的室内环境下,与单一UWB定位方法相比,所提算法的总体定位的最大误差减小了约4.4%,均方误差减小了约6.3%;与VIO定位方法相比,所提算法的总体定位的最大误差减小了约31.5%,均方误差减小了约60.3%。可见所提算法可为室内环境下的移动机器人提供实时、精确且鲁棒的定位结果。  相似文献   

2.
针对GPS的信号强度较弱、易受各种电磁干扰,提出一种基于空间关系几何约束的景象匹配导航算法。首先基于空间关系几何约束的多匹配区选择方法,将实时图划分为多个分区;然后采用基于边缘响应的加权Hausdorff距离景象匹配算法对各个匹配区进行定位计算;最后,通过最优配准点坐标估计策略,解算出无人机实时图中心在基准图上的精确定位坐标。多区域景象匹配采用并行计算方法,利用历史导航信息来辅助修正景象匹配导航误差。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较好地满足无人机对景象匹配导航算法实时性、精确性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3.
王岱巍  徐高潮  李龙 《计算机应用》2021,41(10):2928-2936
在使用无人机(UAV)作为计算卸载的数据收集器对用户设备(UE)提供移动边缘计算(MEC)服务的场景下,设计了一种通过UAV实现高效的UE覆盖的无线通信策略。首先,在给定UE分布的条件下,对于UAV的飞行轨迹和通信策略,使用了连续凸逼近(SCA)的优化方法来得出一种可以使全局能量最小化的近似最优解;此外,对于UE大范围分布或任务量较大的场景,提出了一种自适应聚类算法,以将地面的UE划分成尽量少的聚类,并保证每个聚类中全部UE的卸载数据都可以在一次飞行中全部完成收集;最后,将每个聚类中UE的计算卸载数据收集任务分配给一次飞行,从而达到减少单个UAV完成任务所需的派遣次数或多UAV执行任务所需的UAV派遣数量的目的。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生成相比K-Means算法更少的聚类数量且能快速收敛,适用于UE大范围分布下UAV辅助的计算卸载场景。  相似文献   

4.
视觉即时定位与建图(VSLAM)算法能够为穿戴式视觉导盲仪提供必要的位姿信息和环境信息。针对穿戴式视觉导盲仪对定位与建图精度的要求,提出了一种利用IMU/GPS组合导航辅助VSLAM的算法。在双目ORB-SLAM的跟踪线程中,将匀速运动模型改进为基于IMU/GPS组合导航位姿数据的运动模型,并且构造了综合视觉与组合导航数据的非线性优化,以提高跟踪线程的稳定性、提升定位精度。同时,局部建图线程的地图优化中也融合了组合导航数据,提高局部地图的精度,便于导盲仪检测环境信息,最终得到在大范围场景下稳定运行的定位与建图算法。在实际场景中的试验结果表明,该融合算法抑制了VSLAM的累积误差,同时VSLAM能够有效抑制GPS受环境影响产生的定位偏移误差,最终的定位精度达到0. 47 m。该算法提高了VSLAM建图效果,基本满足了视觉导盲仪对定位精度和环境信息的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5.
基于INS辅助的高动态GPS接收机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弹载GPS接收机在实际应用中遇到问题的分析,提出了INS(inertialnavigationsystem)辅助GPS接收机的算法。采用不同性能的INS直接辅助GPS接收机,可以使弹载GPS接收机在多普勒频率发生较大变化时仍然保持锁定,而且陀螺漂移误差为0.01°/h的INS辅助GPS接收机后的动态应力误差比未辅助时减小了90%以上,提高了跟踪性能。对陀螺漂移误差为25.2°/h的INS进行紧耦合校正,并用校正后的结果辅助GPS接收机,动态应力误差比未校正前减小了20%以上。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在高动态环境下仍然可以使环路带宽足够小,在满足接收机动态性能的情况下,也保证了噪声性能。  相似文献   

6.
针对传统视觉SLAM在动态场景下容易出现特征匹配错误从而导致定位精度下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物体跟踪的语义SLAM算法。基于经典的视觉SLAM框架,提取动态物体进行帧间跟踪,并利用动态物体的位姿信息来辅助相机自身的定位。首先,算法在数据预处理中使用YOLACT、RAFT以及SC-Depth网络,分别提取图像中的语义掩膜、光流向量以及像素深度值。其次,视觉前端模块根据所提信息,通过语义分割掩膜、运动一致性检验以及遮挡点检验算法计算概率图以平滑区分场景中的动态特征与静态特征。然后,后端中的捆集调整模块融合了物体运动的多特征约束以提高算法在动态场景中的位姿估计性能。最后,在KITTI和OMD数据集的动态场景中进行对比验证。实验表明,所提算法能够准确地跟踪动态物体,在室内外动态场景中具备鲁棒、良好的定位性能。  相似文献   

7.
MEMS传感器在尺寸、价格和功耗方面的进步促进了单兵导航系统的发展.对基于MEMS的单兵导航系统,航向估计是GPS信号丢失情况下的一个基础性难题,准确的航向估计能有效抑制导航误差的漂移.为获得准确的航向信息,减小单兵定位误差,提出了基于误差四元数的数据融合算法,利用卡尔曼滤波算法估计误差四元数,并进行了场地实验以验证算法的有效性.结论证明:当步行距离为80 m时,定位误差小于总距离的3%.  相似文献   

8.
针对无人机(UAV)视觉定位过程中传统特征提取与匹配算法匹配质量不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输电杆塔区域提取的图像匹配算法。首先,将图像划分为若干相互重叠的网格区域,并对每个区域采用双层金字塔结构提取特征点,从而保证特征点的均匀分布;其次,使用直线分割检测(LSD)算法提取图像中的直线,从而利用输电杆塔的特殊结构得到输电杆塔的支撑区域;最后,在连续图像中对输电杆塔区域与背景区域内的特征点分别进行匹配,以进一步估计相机运动。在旋转和平移估计实验中,与传统的ORB特征提取与匹配算法相比,所提算法的特征匹配准确率提升了10.1个百分点,相对位姿误差的均值降低了0.049;在UAV巡检实验中,采用所提算法进行UAV轨迹估计的相对误差为2.89%,表明该算法可在实时绕塔飞行过程中实现对UAV位姿的鲁棒、精确估计。  相似文献   

9.
针对无人机(UAV)视觉定位过程中传统特征提取与匹配算法匹配质量不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输电杆塔区域提取的图像匹配算法。首先,将图像划分为若干相互重叠的网格区域,并对每个区域采用双层金字塔结构提取特征点,从而保证特征点的均匀分布;其次,使用直线分割检测(LSD)算法提取图像中的直线,从而利用输电杆塔的特殊结构得到输电杆塔的支撑区域;最后,在连续图像中对输电杆塔区域与背景区域内的特征点分别进行匹配,以进一步估计相机运动。在旋转和平移估计实验中,与传统的ORB特征提取与匹配算法相比,所提算法的特征匹配准确率提升了10.1个百分点,相对位姿误差的均值降低了0.049;在UAV巡检实验中,采用所提算法进行UAV轨迹估计的相对误差为2.89%,表明该算法可在实时绕塔飞行过程中实现对UAV位姿的鲁棒、精确估计。  相似文献   

10.
张成坤  韩敏 《自动化学报》2018,44(2):280-288
针对高光谱遥感影像分类过程中,高维数据引起的"维数灾难"以及空间邻域一致性信息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边缘保持滤波(Edge-preserving filtering,EPF)的高光谱影像光谱-空间联合分类算法.该算法首先进行波段子集划分和主成分提取,构造新的低维特征集,在保存影像结构信息的前提下降低数据维度;其次利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获得低维特征集的初始分类概率图;然后利用原始影像主成分对初始分类概率图进行边缘保持滤波,融合光谱信息和空间信息;最后根据滤波后分类概率图对应像素点值的大小确定每个像素的类别.在Indian Pines和Pavia University两组高光谱数据上进行仿真实验,相同实验条件下,本文算法都获得最高分类精度和最少的时间消耗.仿真结果表明本文算法在高光谱遥感影像分类任务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针对无人机自主定位过程中GPS定位系统失效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地面景象信息辅助的无人机自主定位技术,首先利用无人机所拍摄的实时航拍图像,与预先储存在无人机计算机中地面景象的数字化地形图进行匹配,从匹配结果中提取一个同名像点,结合地面景象数字化地形图所提供的数据信息获取此同名像点的地理位置坐标,根据同名像点位置与无人机位置间的几何关系,结合机载光电测量系统的坐标转换过程,实现无人机的自主定位过程。利用已知的地面同名像点的地理位置信息,反推出无人机的地理位置信息具有一定的创新性。由于整个定位过程存在实际误差,因此利用无人机飞行时记录的数据,采用蒙特卡罗法对定位误差进行仿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能够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在GPS定位系统失效的情况下完成无人机的自主定位  相似文献   

12.
基于辅助信息的无人机图像批处理三维重建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郭复胜  高伟 《自动化学报》2013,39(6):834-845
随着我国低空空域对民用的开放,无人机 (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UAVs)的应用将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 目前,如何对轻便的无人机获取的图像进行全自动处理,是一项急需解决的瓶颈技术. 本文将探索如何将近年来在视频、图像领域获得巨大成功的三维重建技术应用到无人机图像处理领域, 对无人机图像进行全自动的大场景三维重建.本文首先给出了经典增量式三维重建方法Bundler在无人机图像处理中存在的问题, 然后通过分析无人机图像的辅助信息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批处理重建(Batch reconstruction)框架下的鲁棒无人机图像三维重建方法.多组无人机图像三维重建实验表明: 本文提出的方法在算法鲁棒性、三维重建效率与精度等方面都具有很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电力能源的安全在国家安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电力5G通信技术的发展,大量电力终端产生定位需求.传统GPS定位方法存在易受欺骗的问题,如何有效提升GPS定位的安全性成为一个亟待研究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基站辅助的电力5G终端GPS欺骗检测算法,利用安全性较高的基站定位来检验可能被欺骗的GPS定位,并且引入了一致性因...  相似文献   

14.
卞佳兴  朱荣  陈玄 《计算机应用》2017,37(9):2496-2500
针对传统无线定位技术在室内定位精度不高的问题,设计实现了一种基于超宽带(UWB)技术的室内定位系统。首先,提出了定位服务器与移动端APP实时交互的系统结构,解决室内移动人员自主定位与导航的问题。其次,在双向测距(TWR)算法中增加一条无线电信息以减小时钟偏移引起的测距误差,从而提高算法性能。最后,将通过到达时间差(TDOA)定位算法得到的双曲面方程组进行线性化处理后结合Jacobi迭代法完成求解,避免了使用标准TDOA定位算法难以直接解算的情况。经测试,该系统在楼道房间等场景中能稳定工作且定位误差控制在30 cm以内,相比基于WiFi、蓝牙等技术的定位系统在定位精度上提高了10倍左右,能够满足在复杂室内环境中的精确移动定位需求。  相似文献   

15.
四旋翼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在航拍、测绘、环境监测、快递等航空领域的广泛应用,对四旋翼无人机的可用性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其实现自主精准降落的功能是必不可少的。对目标进行快速鲁棒性跟踪是实现降落的重要基础,TLD(Tracking Learning Detector)算法为这一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办法,虽然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并对传统的TLD算法进行了改进,但算法的跟踪精度及速度仍然难以满足无人机的降落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TLD框架的目标跟踪算法来实现无人机与特定降落目标之间的相对定位。该算法在TLD框架下,提出一种基于目标形状特征自主确定降落目标的算法,提高了降落流程的自主性;用核相关滤波器(Kernelized Correlation Filter,KCF) 实现了TLD框架中的跟踪器,提高了算法的实时性、精准度及鲁棒性;同时在降落过程中采用一种基于方向梯度直方图特征(Histogram of Gradient,HOG)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 的目标识别方法,以实现目标检测自矫正,保证长时间准确跟踪目标。在七类模拟无人机进行降落的视频集下验证了该算法,与其他三种跟踪算法进行对比,并进行实际降落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算法的鲁棒性和精准度均优于其他算法,处理速度可达到31.47?f/s,故而在TLD框架下采用核相关滤波器作为跟踪器,对跟踪及检测结果进行有效融合并提高算法实时性的同时,增加的检测自矫正环节保证了长时间跟踪的准确度,从而有效地实现了无人机全自主精准降落。  相似文献   

16.
移动边缘计算(mobile edge computing, MEC)已逐渐成为有效缓解数据过载问题的手段, 而在高人流密集的场景中, 固定在基站上的边缘服务器可能会因网络过载而无法提供有效的服务. 考虑到时延敏感型的通信需求, 双层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 UAV)的高机动性和易部署性成为任务计算卸载的理想选择, 其中配备计算资源的顶层无人机(top-UAV, T-UAV)可以为抓拍现场画面的底层UAV (bottom-UAV, B-UAV)提供卸载服务. B-UAV搭载拍摄装置, 可以选择本地计算或将部分任务卸载给T-UAV进行计算. 文中构建了双层UAV辅助的MEC系统模型, 并提出了一种DDPG-CPER (deep deterministic policy gradient offloading algorithm based on composite prioritized experience replay)新型计算卸载算法. 该算法综合考虑了决策变量的连续性以及在T-UAV资源调度和机动性等约束条件下优化了任务执行时延, 提高了处理效率和响应速度, 以保证现场观众对比赛的实时观看体验. 仿真实验结果表明, 所提算法表现出了比DDPG等基线算法更快的收敛速度, 能够显著降低处理延迟.  相似文献   

17.
针对基于偏移量计算的轨迹数据压缩算法中对于关键点的评估不足以及基于在线轨迹数据压缩算法中累积误差和对偏移量考虑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运动状态改变的在线全球定位系统(GPS)轨迹数据压缩算法——限定同步欧氏距离(SED)的阈值结合算法(SLTA)。该算法通过轨迹点的转向角度大小和速度变化大小来评估轨迹点信息量的大小;同时用SED限制点的偏移量,以达到较好的信息保留度。实验结果表明,SLTA的轨迹压缩率能够达到50%左右,与阈值结合算法(TA)相比,SLTA的平均SED误差(5 m以内)可以忽略不计;相对于基于偏移量计算的轨迹数据压缩算法,SLTA的平均角度误差最小(1.5°~2.3°),运行时间最稳定。SLTA能够稳定有效地进行在线GPS轨迹数据压缩。  相似文献   

18.
智能汽车的发展对高精度定位需求日益显现. 针对汽车在城市建筑群、立交桥等特定环境下, 可见GPS卫星数量下降、车载GPS和惯性测量单元(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 IMU)组合定位系统中IMU产生积累误差导致不能精确定位问题,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无迹卡尔曼滤波(unscented Kalman ...  相似文献   

19.
随着当今社会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在复杂环境内的定位需求越来越迫切。由于建筑物的遮挡使得GPS定位在室内不容易实现。文中设计了一种基于ZigBee技术的室内定位系统(IPS)的解决方案。结合信号强度测距法(RSSI)与场景指纹定位法,提出RSS场景指纹定位法。该算法采用RSS“场景特征信息”作为定位场景的“指纹信息”,来建立“指纹信息”数据库,并通过TI公司的Z-stack的硬件平台实现了该算法。测试结果表明,该定位系统在覆盖超过20m*20 m的面积里使用4个参考节点就能以2 m以内的平均定位误差实现室内定位,满足普通的定位需求。  相似文献   

20.
应用无人机对风力发电机进行自主巡检时,需对其桨叶叶尖进行精准定位,同时因机载计算板的计算能力有限,常规目标检测算法检测效率低下。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轻量型YOLOv5的风机桨叶检测与空间定位方法,首先对YOLOv5目标检测算法进行轻量化改进,将ShuffleNetv2作为特征提取主干网络;然后利用该算法对风机全景图像中的风机轮毂和桨叶进行检测,以得到轮毂和桨叶叶尖的像素坐标;最后利用无人机位姿信息和空间平面的几何关系,对风机桨叶进行精准定位。实验表明,所改进的目标检测算法以1.536×106的参数量在大疆MANIFOLD2-C上的检测速度提升47%,可达29.4 f/s,所设计的定位方法可对风机桨叶叶尖进行精准定位,水平和高度定位误差均为±5 cm,三维整体定位误差为±10 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