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复杂砂砾岩体的岩性多样,缺少效果较好的岩性定量识别方法,为此,通过对大量岩性和测井信息 进行比较和定量分析,形成了一套复杂砂砾岩体岩性定量识别的新型实用技术。 以 CH 油田近物源砂砾 岩扇体为研究对象,首先利用岩心、粒度分析及铸体薄片等资料精确落实部分岩性,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交 会图图版来确定关键岩性的测井响应值;其次利用阵列感应曲线区分泥岩、泥质砂砾岩和砂砾岩这 3 种 岩性;再利用密度曲线进一步区分出砂岩、砾岩、泥质砂岩和泥质砾岩;最后利用三孔隙度(密度、声波时 差、中子)及波阻抗等曲线区分出灰质砂岩与灰质砾岩,进而定量识别出复杂砂砾岩体的 7 种主要岩性。 从识别结果上看,正确率总体在 75% 以上。  相似文献   

2.
对于岩性、物性差异较大的砂砾岩储层,测井解释模型的建立不能套用岩性物性相近的较为简单的砂泥岩储层标准。为此,以取心井岩心分析为基础,分沉积相分岩性分别研究砾岩、含砾砂岩-砂岩储层岩性、物性、电性和含油性两两之间的关系,同时对不同的岩性采用不同的地层指数,分别建立了砾岩和含砾砂岩-砂岩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测井解释模型。应用所建测井解释模型对研究区进行了二次解释,结果表明分相带分岩性建立的测井解释模型具有较高精度,应用该方法对提高砂砾岩油藏储层测井精细解释的准确性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岩性复杂地区是指该地区由多种岩性组成例如含钙粉砂岩、砂砾岩、粉细砂岩及泥岩等,这类地区的岩性复杂状况加大了测井解释的难度。针对苏德尔特油田布达特群岩性复杂特征,在统计11口井测井资料、岩心和薄片分析资料的基础上,以响应特征相似,测井响应上可以识别为原则,通过制作岩性逐步识别图版和Fisher判别方法,对该区主要储层岩性进行了分类,进而对岩性复杂地区的岩性识别进行研究分析。以实例解释与岩心资料为依据,采用逐步判别和Fisher判别方法进行岩性识别研究,结果表明,有60个井段和岩心符合,符合率达到83.3%。  相似文献   

4.
四川盆地川西北地区普遍发育砂砾岩储集体,具有成因类型多样、成分复杂、岩石结构差异大、储层非均质性强及不同砂砾岩体识别难度大等显著特点。为准确识别砂砾岩储集体,以剑阁、九龙山、白龙场、柘坝场及文兴场等地区为研究重点,以主要发育砂砾岩储层的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三段-下侏罗统珍珠冲段为目标层段,利用岩心观察描述、分析化验及测井资料,在深入分析砂砾岩岩相与测井曲线响应特征对应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岩相-测井相数据库,采用多种测井响应交会法和多元分析技术(包括主成分分析法、聚类分析法)识别出砾岩、砂岩、粉砂岩和泥岩等主要岩相;根据不同砾岩相之间物性和岩石结构的差异,将砾岩相进一步细分为颗粒支撑砾岩(包括碳酸盐岩砾、石英砂岩砾、粗砾、中砾、细砾)、杂基支撑砾岩和混合支撑砾岩相。分析结果表明:①采用上述方法测井解释符合率较高(符合率为81.7%),能有效地划分储集层和非储集层;②砾岩、砂岩、粉砂岩和泥岩岩相之间易于区别,但砾质砂岩和砂岩、泥质粉砂岩和粉砂质泥岩有时难以有效区别,另外粗砾与中、细砾区分效果也较差,仅具一定参考性。  相似文献   

5.
元坝地区须家河组岩性复杂、储层类型多样,须二段岩屑砂岩、须三段钙屑砂岩和须四段砂砾岩测试都不同程度获产,其中以须三段钙屑砂岩储层和须四段砂砾岩储层产能较高。这两类储层具有岩性致密、低孔低渗、裂缝发育、储层不明显等特征,常规测井识别难度较大。紧扣"岩性是基础,裂缝是关键"主线,利用常规测井结合电成像资料进行岩性判别,利用电成像资料拾取裂缝信息,综合偶极声波和核磁共振测井来判别储层的有效性。从岩性和裂缝的角度对储层展开评价,建立了元坝地区须家河组致密储层测井综合评价技术。  相似文献   

6.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西斜坡百口泉组为扇三角洲砂砾岩沉积,火成岩岩屑含量高,储集层之间物性差异大,一直以来制约油气勘探。综合运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等对百口泉组储集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进行研究,对玛湖凹陷西斜坡百口泉组砂砾岩储集层进行了重新分类及命名,结合研究区岩心粒度分布特征,在GB/T 17412.2—1998《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沉积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的基础上,将中砾岩进一步划分为小中砾岩及大中砾岩,在此基础上明确了研究区砂砾岩粒度适中、黏土矿物含量较低及次生溶蚀发育是形成优质储集层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锡林好来地区沉积物多属近物源快速堆积,地层岩性复杂多变,发育的砂砾储层,具有层内(间)岩性非均质性强、物性差异大的特点,仅用常规测井资料进行砂砾岩储层评价遇到了较大的困难。文章介绍了利用EMI成像测井识别砂砾岩,并对岩心资料、常规测井资料深度进行”双标定”;研究储集层的”四性”关系,建立砂砾岩储层的解释模版及解释标准。研究成果在锡林好来砂砾岩油气层评价中,获得了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华北地区现有的录井及成像测井资料为基础,结合地层岩性对比和储层展布的研究,通过成像测井解释方法的研究,建立了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砂砾岩等岩性的统一成像测井岩性解释模型.通过与实际地层岩性资料的对比,对这一解释模型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9.
玛北地区扇三角洲沉积广泛发育砂砾岩储集层,砂体类型多,控制因素不清,测井评价困难。在岩心观察的基础上,对不同沉积相控制下的岩石单元组合的岩石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综合分析实验数据和试油产能资料表明,岩石类型、分选特征以及胶结类型是控制储集层发育的主要因素,水下分流河道中的灰色含砾中粗砂岩至水上辫状河道褐色砂砾岩相,物性和储集性能呈逐渐变差趋势。提出了砂砾岩岩性岩相测井表征方法:利用电阻率成像测井资料识别岩石结构构造,进行砂砾岩沉积微相划分;利用常规测井资料和电阻率成像测井资料识别岩性;利用中子—核磁有效孔隙度差值评价泥质含量、分选系数等岩性参数。该综合方法可用于砂砾岩储集层的划分及分类评价。  相似文献   

10.
基于岩心的观察结果,综合利用构造分析、沉积微相分析和岩性分析等多种分析化验和测井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三叠系延长组7段致密油储集层岩性岩相特征进行精细描述和归纳总结,建立岩性岩相类型的测井识别标准。研究区长7段致密油储集层可划分为砂质碎屑流细砂岩相、浊积粉细砂岩相、滑塌细砂岩相、半深湖—深湖泥岩相和油页岩相5种岩性岩相类型。利用电测井和成像测井等多种手段和方法对长7段致密油储集层的岩性岩相进行测井定性和定量表征,通过分析成像测井和常规测井资料,归纳总结不同岩性岩相的测井响应特征,结合砂体结构表征参数对其进行定量表征,建立各岩性岩相的测井识别标准。对各井实际测井资料进行处理,实现了单井纵向和平面岩性岩相的识别与划分,岩性岩相识别结果与试油结论和物性分析匹配良好。深入分析岩性岩相是进行致密油储集层综合评价和"甜点"预测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1.
砂砾岩储层岩石成分多样、粒度变化大、分选差、非均质性强,单纯应用孔隙度等物性参数评价储层产能的效果较差,而不同类型砂砾岩储层微电阻率成像图具有不同的特征,为此,提出了利用微电阻率成像测井资料评价砂砾岩储层有效性的方法。采用图像处理方法,将微电阻率成像测井彩色图像转化为灰度图像,依据阿尔奇公式建立了灰度与地层孔隙度的回归关系,并通过转换建立非均质特征谱,结合研究区5口井的试油资料,总结了Ⅰ类、Ⅱ类和Ⅲ类储层的非均质特征谱典型模式,建立了储层非均质特征参数与储层产能的关系以及储层有效性分类标准。该标准在研究区10口井储层有效性评价中进行了应用,解释符合率达到85.3%。研究与应用表明,利用微电阻率成像测井资料评价砂砾岩储层有效性的方法可以解决砂砾岩等强非均质储层的产能特征评价难题。   相似文献   

12.
东营凹陷深层砂砾岩岩性测井综合识别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鲁国明 《测井技术》2010,34(2):168-171
深层砂砾岩成分结构复杂,对岩性识别一直存在着很大难度.利用岩心刻度FMI成像,成像岩性识别刻度常规测井,总结不同岩性在常规测井曲线上的响应特征,进行测井-岩性敏感性分析,选取对岩性敏感的曲线进行岩性识别,所建立的岩性识别曲线LIC能很好地反映岩石粒序的变化,经岩心和成像岩性识别结果刻度,得到了不同岩性的LIC划分标准.东营凹陷深层砂砾岩油藏的实际应用表明,LIC的岩性识别结果具有较高的符合率,其中砂砾岩的符合率在83%以上,为储层测井评价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复杂岩性的识别提供了一种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利用微电阻率成像测井(FMI)资料,并结合岩心、常规测井、地质资料,对东营凹陷北带东段盐家油气田进行了砂砾岩地层沉积旋回的划分和沉积亚相及微相特征的提取,总结了该区电成像图像形态及颜色所反映的岩性识别模式、沉积构造识别模式和沉积亚相识别模式,为该区砂砾岩体沉积相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以一东区克拉玛依组砂砾岩油藏为例,研究了非均质砂砾岩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在岩心、测井和生产动态资料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单砂体精细刻画和储层内部构型方法,细化了不同沉积微相与岩相的关系,得出该区储层岩相主要有五种:辫流线砾岩相、辫流线砂砾岩相、漫流带砂质泥岩相、分流河道砂砾岩相和分流间湾泥岩相。结合该区储层宏观和微观非均质性特征,将冲积扇扇中沉积的砂砾岩油藏剩余油分布类型分为三种:I型辫流线砂砾岩相储层,中孔-中喉型,II型漫流带含泥砂岩相储层(细孔-细喉型),III型辫流线砾岩相储层(中孔-细喉型),其中I型和II型是目前剩余油挖潜的重点类型,剩余油多分布在该类储层中上部物性差、非均质性强的区域,呈网状或斑状分布。III型剩余油多分布在该类储层内部物性差、非均质强的区域,一般呈条带状分布。  相似文献   

15.
电成像测井在砂砾岩体沉积特征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发育各种成因类型的砂砾岩体储集层,由于物源及沉积过程复杂,利用常规测井信息难以判识其岩性及沉积微相。以盐家油田沙四段上亚段砂砾岩体为研究对象,根据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FMI)、岩心观察资料,利用岩心刻度FMI图像,分析总结砂砾岩体不同岩性、沉积构造及韵律等在FMI图像上的显示特征,并建立了具有地质意义的图像模式;在此基础上,结合常规测井、录井剖面及物性分析资料划分单井砂砾岩体地层的沉积旋回及沉积相,并确定了该区砂砾岩体的沉积相平面展布,为研究区沉积相编图及寻找有利油气储集带提供了依据。图9参15  相似文献   

16.
2010年以来,在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下三叠统百口泉组勘探发现了巨大的油气资源,但由于百口泉组砂砾岩内部结构复杂,储集层非均质性强,给油藏评价和高效开发带来了困难,需要对砂砾岩体的沉积成因和建筑结构进行深入分析。运用建筑结构要素层次分析法,对玛湖凹陷百口泉组砂砾岩的建筑结构进行了解剖。通过对82口取心井1 922 m岩心的详细描述,提出了以岩石粒度、沉积构造、颜色和颗粒支撑方式等4种属性为主的多属性岩石相命名方案,在百口泉组砂砾岩中识别出227种岩石相类型。依靠岩心、测井和地震信息,在研究层段划分了11级沉积界面。与11级沉积界面相对应,划分了11级建筑结构要素,重点对与岩石相和沉积微相对应的建筑结构要素进行了分析。以第9级建筑结构要素为基本单元,通过地震资料约束下的连井对比,刻画了黄羊泉扇和夏子街扇的沉积体系演化过程,认为黄羊泉扇和夏子街扇百口泉组皆为一套砂砾岩粗粒沉积,都以河流为主要搬运动力,但黄羊泉扇沉积体系较短,具有更多冲积扇和洪积扇的特征,夏子街扇沉积体系规模大,更具有河流扇的特征。从百一段到百三段,随着湖泊水位上升,沉积体系从冲积扇和河流扇,逐渐退缩演变为扇三角洲。杂基含量低的中细砾岩是良好的储集岩石相,季节性河道沉积、水下分流河道沉积是有利的储集微相,百二段是油层最发育的有利层段。  相似文献   

17.
岩心扫描刻度重力流沉积环境下的FMI图像及其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隆山  李培俊 《测井技术》2000,24(6):433-436
通过对新疆心沙南油田沉积特征的分析,将其重力流沉积岩心为砂砾岩相、块状砂岩相、粗粒浊积岩相、经典浊积岩相和泥岩相5大类。利用 岩心扫描对FMI图像进行标定,确定了以上5类岩相的FMI图像特征,然后参照标定的图像对储层进行精细解释,从而解决了用FMI对地质现象解释所存在的多解性,为重力流沉积环境下储层规律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深化小型断陷湖盆扇三角洲沉积地质认识,促进该类盆地油气勘探开发,以松辽盆地徐家围子北部沙河子组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岩心、录井、测井以及地震资料对小型断陷湖盆扇三角洲沉积特征与发育模式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徐家围子北部沙河子组扇三角洲沉积发育,岩性以低成熟度的褐色、灰色砂砾岩和褐色、黑色泥岩为主,局部可见碳化泥岩;砂砾岩在测井曲线上多呈中幅齿状或齿化箱状,成像测井上常为暗色背景下大小不一的亮斑响应;在地震剖面上,扇三角洲沉积多表现为中低频楔状前积反射、丘状或楔状杂乱反射特征。平面分布特征显示,扇三角洲的发育与盆地范围以及构造特征均密切相关:沙河子组沉积初期,由于盆地范围小、沉积物供给充足且搬运距离短,扇三角洲沉积不仅发育于西部陡坡带,东部相对缓坡区同样发育;随着控盆断裂持续活动和盆地范围的扩大,东部缓坡带扇三角洲沉积逐渐向辫状河三角洲沉积转变,不同构造带上的沉积相开始出现分异,据此建立了强烈断陷期小型断陷湖盆扇三角洲的发育模式,可为类似小型断陷湖盆扇三角洲的油气勘探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9.
柴达木盆地昆北油田冲积扇厚层砂砾岩储集层内部隔夹层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柴达木盆地昆北油田切12区下干柴沟组发育冲积扇型厚层砂砾岩油藏。综合利用地质、测井和开发动态资料剖析冲积扇的沉积构型,分析各构型单元中隔夹层的成因、规模和分布样式,揭示冲积扇整体表现为下粗上细的湖进退积型沉积序列,划分出4个沉积构型单元:"泛连通体"夹间歇性水道单元、稳定水道叠置分隔形成的复合水道单元、辫状水道与漫流沉积侧向相间单元、径流水道镶嵌于洪泛平原泥岩之中的单元。分析表明,厚层砂砾岩的内部受泥质杂基或胶结作用的差异控制,发育物性上的隔夹层。建立了一套多参数交叠的砂砾岩隔夹层测井识别方法。冲积扇中各构型单元的隔夹层分布样式差异大。明确了切12区存在"千层饼"状和"整体分散、局部交织"状2类隔夹层分布样式,其中,"千层饼"状样式分布于"泛连通体"单元内,"整体分散、局部交织"状样式分布于复合水道单元、辫状水道与漫流沉积侧向相间单元内。通过"层状、不连续生产层"油藏地质模型的重构,提出了"分层次、按层精细注水"的方案,有效地指导了切12区的油藏综合治理,并取得了一定应用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