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我公司600t/d回转窑熟料生产线自1999年4月投产以来,入窑生料送料系统进行了多次改进,使原来常出现满料、冲料、入窑生料量波动较大的现象得到解决。目前入窑生料量基本稳定,波动范围在±3t/h(原来在±10t/h)。现将主要的改进措施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2.
采用TSLC转子秤生料喂料系统替代传统的流量调节阀和计量设备,优化了回转窑生料喂料工艺,使生料喂料量的调节快速、准确,入窑生料量均匀、稳定,减少了频繁调整操作,稳定了窑系统热工制度  相似文献   

3.
通过调研发现,部分熟料企业窑尾回灰直接入生料库;部分企业在建设了窑尾回灰仓的情况下也没有使用,或者仅在生料磨停机时窑尾回灰入回灰仓,生料磨开机后回灰再入生料库。在生料磨避峰停机后,有的企业入窑生料石灰饱和系数KH越来越高(也有的入窑生料KH出现了不同程度降低),严重影响了熟料的煅烧,熟料质量出现较大波动,这种现象在生料均化库位较低时表现的更加明显。 为提高入窑生料成分的稳定性,稳定生料磨停磨期间回转窑的热工制度,一些公司在生料磨停磨前调整生料配料指标,这些措施在生料磨停机时间较短时效果较好,但随着生料磨停机时间的延长,入窑生料成分波动问题并不能彻底解决。通过在窑尾设置独立回灰仓,将窑尾回灰连续、稳定的掺入到入窑生料中,可解决生料磨开停机导致的入窑生料成分波动问题,稳定回转窑热工制度。  相似文献   

4.
冷却机热端堆雪人的原因较多,概括起来主要为以下几点:(1)入窑生料的化学成分波动较大,系统工况不稳定:(2)回转窑大量掉窑皮,冷却机没有及时调整;(3)高温端的冷却风机能力不够或者没有及时调整,高温端熟料没有及时得到充分冷却等等.  相似文献   

5.
周文良 《水泥》2016,(6):67
我公司2 500t/d熟料生产线采用冲板流量计计量入窑生料。投产初期入窑生料量波动大,入窑提升机的电流波动超过10A。最初怀疑流量计存在质量问题导致计量不准确,后重新采购一套另一个厂家的冲板流量计,更换后也没有任何改善。2015年4月,我公司通过对生料供风系统设备的改造和参数的调整,入窑生料量的稳定性得到明显改善,回转窑的各项指标得到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6.
<正>1基本情况我公司5 000 t/d熟料生产线,回转窑生料喂料工艺见图1。如图1所示,生料均化库下设置有称重仓,称重仓内的生料通过流量调节阀控制、经冲板流量装置计量后输送提升入窑。该系统自投产以来一直存在生料库底下料不稳、入窑生料喂料量波动大的问题,由此造成窑系统热工状况不稳定,操作员只得频繁  相似文献   

7.
郭光成 《水泥》2018,(7):35
在现代新型干法预分解窑系统的生产运行管理中,提高入窑生料的合格率及稳定性是优质、高产、低耗、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和保证。建立原燃材料预均化堆场及生料均化库的目的就是稳定入窑生料三率值的合格率,提高喂料稳定性。然而,很多水泥企业为了节省投资或对原燃材料的预均化认识不足等原因,设计建设时往往省去或简化了预均化场地及设备设施,仅建有生料均化圆筒库。部分水泥企业没有充分利用好生料均化库的均化效能,而仅作为生料储库使用,从而使得入窑生料组分波动大,不稳定,严重影响回转窑的熟料质量和安全稳定运转。因此,如何利用好生料均化库的现有设备设施,充分挖掘生料均化库的均化效能就成为了我们要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通过严格控制进厂原材料,改变电石渣掺加方式,推行精细化管理与操作,逐步稳定了出磨生料三率值,入窑生料成份相对均匀稳定,为回转窑煅烧和熟料质量稳定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9.
正国外某咨询公司对水泥回转窑生产操作控制提出如下看法,情况如下:回转窑是一台倾斜的长圆柱体回转装备,窑内生料加热煅烧后转变为熟料。生产操作需稳定的烧成带和窑皮,稳定的烟气和料流温度,以及稳定的熟料产量,而实际上,入窑的生料成分和数量是变化的,燃料的热值、灰分、挥发分和水分也不尽一致,要保持窑的稳定生产控制因素很  相似文献   

10.
0前言新型干法生产线要求入窑生料成分的波动小,因此原料预均化和生料均化成为满足窑系统正常生产的关键工序。原料预均化堆场被广泛用于水泥新型干法生产线,它不仅可以保证回转窑的原料供应,有利于窑的稳定操作、提高产量、保证水泥质量;且为水泥厂利用低品位原料及燃料创造条  相似文献   

11.
6 供料系统 预热器窑要达标达产,窑的热工制度必须稳定,稳定喂料是保持回转窑的热工制度稳定的重要条件之一。窑的供料系统每个环节都必须使喂料稳定,喂料波动范围要小,不能大,更不能断料或窜料。供料系统是指从生料均化库起,到一级筒与二级筒之间管道入料处。  相似文献   

12.
对于入窑生料的控制,“稳料仓+生料下料阀+冲板式流量计”相结合的方案是目前水泥厂的主流配置,稳料仓和喂料量都采用PID进行调节,但这种配置方案,入窑生料喂料量不稳定的情况比较突出。本文以神经网络模型为基础,通过CAM(Cement's Automa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即水泥自动化与管理)智能控制系统平台,开发出生料稳料控制模块,并实际应用在水泥企业中,实时控制生料喂料量。经过长期现场实践,生料稳料控制器控制效果良好,能够有效地稳定生料喂料量,对回转窑生产有重要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3.
采用XRF、XRD与EPMA分析方法对取自某水泥厂生产线的几种试样(入预热器生料、入窑热生料、烟室结皮、窑皮、熟料)进行测试分析,研究硫、碱在水泥回转窑系统内固相中的分布特性.结果表明:回转窑内入窑热生料、烟室结皮以及过渡带区域窑皮中,硫、碱含量较高;且不同试样中硫、碱的存在形式也不一样,其中烟室结皮最为复杂.不同粒径大小的熟料,将硫、碱带出回转窑系统的情况存在着差异,大粒径熟料带出的钾、硫含量较小粒径熟料高出许多,但是钠含量相差不大,而且后者的晶体发育程度较好.  相似文献   

14.
因多方面因素影响,我公司2008~2009年入窑生料KH正向波动较大(尤其是生料磨系统停机时更明显),导致系统热工制度紊乱,快转率低,熟料升重和f-CaO波动大、合格率低.此时,为保证熟料质量合格率,操作员通常采用减少系统投料量、增加回转窑和分解炉用煤量、降低回转窑转速的处理方法,但效果不明显,反而造成电耗和热耗的大幅上升.  相似文献   

15.
霍天瑞  赵东生  郭锐  高嗜新 《水泥》2002,(11):37-38
0引言呼和浩特市水泥厂2号窑为带余热锅炉的流态化预分解窑,回转窑规格为Φ3.5m/3.0m×57m,汽轮机装机容量6000kW。该系统自运行以来,流态化分解炉因喂料点偏低,供料能力差,分解率低,以及频繁的后结圈一直困扰着回转窑的正常生产,给企业带来了极大的影响。1窑系统工艺流程系统工艺流程见图1。图1窑系统工艺流程生料首先入分解炉,分解炉类似于MFC型,在炉内生料随880~900℃热气流上升进入到C1筒内。C1筒收集下的物料入窑,含尘气流进入到C2筒继续进行气固分离,收集下的物料入窑,废气进入到余热锅炉…  相似文献   

16.
童焱 《水泥》2021,(3):40
水泥工艺中熟料煅烧要求五稳保一稳,其中入窑生料喂料量稳定是很重要的一项。当出现入窑生料量波动时,技术人员第一反应是检查计量秤的准确性,近年来,转子秤也开始推广应用于生料计量。笔者认为入窑生料喂料量稳定是一个系统问题,是需要多举措保证的,不是一个好的计量设备就能解决的,本文介绍我公司稳定入窑生料喂料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某厂SP窑系国内早期4条Φ4.0m×60m旋风预热器窑之一,于1982年11月投产;由于当时国内设备制造水平和其它条件的限制,投产以来长期达不到设计指标(产量:37.5t/h,熟料烧成热耗:3 973 kJ/kg)。 从实际生产情况来看,该系统主要缺陷如下: (1)入窑生料CaCO3波动大,成份不稳定。1989~1991年入窑生料 CaCO3标准偏差值达0.704%,从而影响了熟料的产量、质量。 (2)回转窑转速偏低,仅有0.6r/min,导致窑内物料填充率增大,不利于窑内物料的热交换和设备的长期安全运转。 (3)预热器系统漏风严重,出C1筒废气量为2.212 Nm3/kg熟料,系统阻力较大,C1筒出口负  相似文献   

18.
正水泥生产线中,回转窑是核心设备,能否生产出高质量和高产量的水泥熟料,取决于生料配比和水泥回转窑的工作状况,平滑和稳定的窑体运动速度是决定水泥质量和产量的关键一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应用,对回转窑的安全生产和高速运转具有重要作用。1回转窑的工况水泥回转窑的运行特点是大惯性负载,回转窑在启动时,拖动装置能提供大转矩以克服窑体的惯性,达到设定运行速度后保证回转窑能够稳定运行。在运行中,由于窑体内的熟料分布不均匀可能会造成窑体运行波动,要  相似文献   

19.
入窑料煤的波动范围直接影响熟料质量和回转窑的长期稳定运行。我公司600t/d熟料五级旋风预热器窑,生料、煤粉控制系统下料波动范围在10%(瞬时值在给定值上下波动的大小除以给定值),操作中频繁调节给定值,预见性差,造成窑况不稳,冲料及掉窑皮时有发生,台时产量一直徘徊在20~22t/h,熟料立升重、fCaO合格率分别低于80%和70%。1998年9月,在工艺条件逐渐完善的情况下,对两路控制系统PID参数(P-比例;I-积分;D-微分)进行了攻关调试,入窑生料波动范围降至4%左右,煤粉波动范围降至2%,窑况得到稳定,减少操作人员的干…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现场设备进行深入分析,精准掌握了由于均化库内部结料、下料抽芯根源,导致入窑生料成分波动,进而影响整个窑系统熟料煅烧之因。通过对现场控制柜进行技术改造,自动控制系统操作简单,运行稳定,实现了下料控制从单一操作到DCS多样自动控制,最终达到了稳定入窑生料成分,确保水泥窑提产增效、节能降耗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