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坪北油田属特低渗透油田,地层压力低、地层温度低,在注水开发过程中出现了因地层近井地带堵塞引起的油井产能下降的问题,严重制约了油井稳产。通过对可能导致油层堵塞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在大量室内试验的基础上研究出了适合特低渗透油田的解堵液配方。现场应用表明,本解堵技术效果明显,经济效益显著,有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随着对油层保护的重视,研究洗井作业对油井恢复期的影响已经势在必行。江汉采油厂广华作业区统计该区34井次的洗井作业资料,发现洗井后的恢复期与油井的渗透性、洗井液用量和地层能量等因素有关。其具体关系为:地层渗透率越低,恢复期越长;特低渗透率的油井,洗井液量越大,恢复期也越长,中渗透率的油井,洗井液的用量对油井的恢复期影响不大;随着油井地层能量的下降,其洗井后的恢复期也会延长。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明确地层微粒运移与堵塞的主控因素 ,采用激光雕刻技术建立岩心铸体薄片模型并 进行微粒运移模拟实验 ,基于计算流体力学 - 离散单元法分析孔喉内微粒的运移规律 黄 研究表明 , 由于油井近井地带存在持续微粒源 ,微粒可通过运移在多孔介质中不均匀滞留或沉降 ,进而造成孔 喉和孔隙堵塞 黄 同时 ,在多孔介质中微粒的浓度对其滞留堵塞的影响较小 ,粒喉直径比为影响微粒 堵塞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4.
针对商河油田商三区块注水面临的地层堵塞问题,进行了商三区块储层堵塞机理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进而对酸化解堵增产措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注入水水质不合格及注入水与储层的不配伍造成了注入水堵塞地层;储层岩样解堵实验推荐用盐酸+低浓度土酸+多氢酸体系来改善沙二下储层;缩膨剂缩膨效果评价实验表明,缩膨剂能恢复地层的渗透率。矿场试验表明,质量分数为12%盐酸+质量分数为1%氢氟酸+质量分数为5%多氢酸+缩膨剂的复合解堵工艺能明显改善储层,达到注水井增注、油井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坪北油田是典型低渗透油田,随着开发的不断深入,老井产量下降较快。分析发现影响油井生产的因素较多,主要有油井套漏、井筒结垢、杆管偏磨、地层能量不足等。结合油田实际,深化油藏认识,采取对套漏井实施二次固井,对结垢严重井实施井筒清洁,开展管柱、杆柱、工作参数优化,针对地层能量不足,加强注水,提升水质,等等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有效提高了坪北油田油井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6.
新一区是低渗透、低产油区,条件差,腐蚀、出砂、出油泥问题严重且同时存在,加上油井本身低产低液,管理难度大.针对这种情况,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解决:1.加强对注入水的处理,改善地层液体的腐蚀性;2.摸索油井防腐方法,改善油井腐蚀状况;3.加强井筒环境的治理;4.加强作业监督,提高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7.
八面河油田面十四区沙四段储层为泥质胶结疏松砂岩油藏,粉细沙、微粒、粘土分散运移易造成地层堵塞,损害油层渗透性,具有潜在伤害油层的内因。在对油藏潜在伤害因素分析评价的基础上,优选入井液中多种油层保护添加剂,对油井增产措施作业提出了相应的油层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8.
为了正确使用系统试井资料 ,对用指示曲线确定油井采油指数和油藏地层压力的理论方法进行了研究 ,得出如下结论 :对于注水保持压力开采的油藏 ,油井泄油范围的外边界压力为一常数、泄油范围内的平均地层压力为一变量 ,应用指示曲线只能确定油井泄油范围的外边界压力Pe 和以Pe 定义的油井采油指数Jo(Pe) ;而对于衰竭开采的油藏 ,油井泄油范围内的平均地层压力为一常数、泄油范围的外边界压力为一变量 ,应用指示曲线则只能确定油井泄油范围内的平均地层压力 P和以 P定义的油井采油指数Jo( P)  相似文献   

9.
长庆油田白于山区块经过多年开采,目前部分油井产量递减迅速,分析认为主要是由于该区块井温相对偏低,原油开采过程中有机和无机沉淀析出(结垢)导致储层部分孔喉堵塞。室内对该区块原油和堵塞物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堵塞物成分复杂。针对堵塞物不同特性,开发出一套多元解堵体系,实验结果表明反应4h时,多元解堵体系对该区块垢样溶蚀率比土酸体系溶蚀率提高了14%,对白于山区块岩心平均伤害率为-17.1%。现场试验表明多元解堵技术对白于山区块油井堵塞有明显针对性,能有效提高该区块油井单井产量。  相似文献   

10.
当压力低于饱和压力后,原油会在地层脱气,在井筒附近形成三相流,影响油井产量。针对大多数油井在生产过程中仅在井底附近局部脱气的现象,根据渗流力学理论,建立油井脱气半径的计算公式,重点分析地层压力、井底流动压力、含水率对脱气半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油井脱气半径随井底流压和地层压力的降低而逐渐增大,当地层压力降至饱和压力时,脱气半径等于供给半径;含水率对脱气半径的影响远小于地层压力和井底流压的影响,生产过程中可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11.
分别测量4种配方堵剂封堵不同渗透率人造岩芯模型后的突破压力, 结合 QHD 3 2 - 6油田油井的地 层参数, 作出不同配方堵剂的突破压力梯度与地层渗透率的关系曲线, 进而得到封堵半径与堵水率的关系曲线。根 据测量点距油井的距离与压降梯度变化关系曲线, 设计3个段塞, 在有效封堵的基础上减少药剂用量, 得到堵水剂的 最佳用量。  相似文献   

12.
针对青海尕斯库勒油田N1-N21油藏地层特点,室内研究了聚合物树脂堵荆配方体系,评价了该堵荆室内模拟实验效果。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该聚合物树脂堵剂具有堵水和固砂双重功效,且施工工艺简单,价格便宜,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在油气井测试、修井过程中,封管外窜、堵炮眼、封堵地层出水等是不可缺少的工艺,利用挤注式桥塞解决封窜、封堵问题,是有效的手段,该工艺技术在塔里木油田广泛应用。介绍了桥塞挤水泥工艺系统的工具结构、工艺措施,并通过两口井的现场施工情况,总结了该项工艺技术在现场应用中的一些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4.
低渗透油井堵水是目前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中面临的重要难题。针对低渗透油层中存在因基质渗透率差异造成地下水在纵向或平面内推进不均、而高粘度及颗粒类堵剂又难以进入低渗透油层产生有效封堵等问题,研发两性低粘地下生成沉淀堵剂,进行性能评价,应用效果较好。实践表明地下生成沉淀堵水技术的应用成功地为低渗透油藏的堵水作业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根据江汉油区马王庙油田马36井区产油能力下降原因分析可知:解决储层井筒结垢和近井地带堵塞,最有效的方法是对低压敏感性油藏进行酸化解堵。  相似文献   

16.
合川气藏须家河组储层属于低孔-特低渗致密砂岩储层,在钻井完井过程中,极易受到损害.提出通过优先暂堵大贡献孔喉、提高暂堵大贡献孔 喉的粒子群分布频率达到更好的屏蔽暂堵效果.室内实验研究多级架桥屏蔽暂堵钻井完井液配方.多级架桥屏蔽暂堵技术在室内和现场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一种新型调剖堵水剂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水驱开发中,为防止高渗透层和裂缝条带吸水过多而中、低渗透层达不到注水受效的要求,人们采用了多种方法对注水井吸水剖面进行调整。在综合国内外近年来各种应用较广效果较好的调堵剂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以丙烯酰胺为主要原料,辅以有机-无机交联剂和其它添加剂,最终得到一种新型的Z-1型颗粒调堵荆的制备方案。Z-1型调剖堵水剂对岩芯封堵能力很强,稳定性和抗盐杜能良好,在岩芯实验中的堵塞率也很高。此颗粒调堵剂成本低、适应性强,适用于非均质的油藏和注水井,是一种优良的调剖堵水剂。  相似文献   

18.
采用水气交替注入的方式开发低渗透油藏既可以扩大波及体积,补充地层能量,又能有效的防止气窜。但是现场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注气井的冻堵问题。通过软件模拟注气井井筒内部压力、温度分布规律,分析注气井冻堵原因主要为注气井长时间的关井导致地层流体返出到易冻堵段与井筒内CO2反应形成冻堵物,因此采用试井的方法计算关井之后井筒内压力变化规律,进而得出地层流体到冻堵段的时间为该井的极限关井时间。研究结果表明,注气速度对井筒内温度场分布影响较大,随着注入速度的增加井筒内低温延伸越长;井筒内部1 000 m以内会发生CO2气体的相态变化,造成该位置低温高压,极易形成水合物;最后根据油气两相渗流规律和关井后井筒内压力变化规律确定注气井极限关井时间为25 d。  相似文献   

19.
以大港油田风化店地区井漏处理工艺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分析风化店地区井漏现状及漏失成因,可知该地区上部地层主要以砂砾岩渗漏为主,下部地层则以裂缝性漏失以及大段断层漏失等为主.总结该地区防漏堵漏的对策,依据大港南部油区漏地区实际堵漏案例,研究了堵漏材料的性能要求及优选原则,制定了堵漏技术措施及施工要求注意事项.辉绿岩地层漏失一直是井漏预防和堵漏的难题,实际案例通过随钻堵漏,并结合承压堵漏,合理调整堵漏剂配方,并解决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20.
空气钻井替换过程中防止地层损害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空气钻井采用空气作为循环介质,最适低压和低渗透储层的开采。由于空气钻井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小了环空液柱压力,所以能获得较高的机械钻速,并且对地层无损害。但限于目前的钻井、测井、固井等一系列油、气井开发工艺技术条件以及地层条件,对采用空气作循环介质所钻的井,往往都必须把工作液(或钻井液)替入井内。在替换过程中,原来没有受到损害的地层,会因工作液中的液相和固相侵入地层,造成地层损害。而且,如果低压、低渗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