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共混超细纤维的纤度对染色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PET/ECDP/PEG共混纤维的纤度对染色性能及其力学性能、吸湿性能、抗静电性能的影响, 同时也对不同纤度PET/ECDP/PEG纤维的碱减量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主要研究了PET/ECDP/PEG共混纤维的纤度与力学性能.吸湿性能、抗静电性能和染色性能间的关系,同时也对不同纤度PET/ECDP/PEG纤维的碱减量过程进行了研究.随着共混纤维细度变细,拉伸强度和初始模量增大,断裂伸长率降低,抗静电性能提高,染色性能提高,纤维的碱减量率增大.  相似文献   

3.
染苑精粹     
《印染》2013,(21):60
横截面形状对阳离子可染PET纤维性能的影响2013201研究横截面形状对阳离子可染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纤维性能的影响。采用三种不同横截面的阳离子可染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分别为四通道、雪花状和中空形状横截面。拉伸测试结果表明,中空横截面纤维具有最高的断裂强力,雪花状横截面纤维的断裂强  相似文献   

4.
针对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BT/PET)并列复合纤维存在的卷曲弹性不足、服用舒适性差等问题,选用四氢呋喃均聚醚(PTMG)改性的PBT和常规PET作为原料,通过复合纺丝制备了PTMG-PBT/PET并列复合纤维,研究了PTMG质量分数对聚醚酯和复合纤维性能的影响,以及热处理工艺对复合纤维卷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TMG质量分数的增加,聚醚酯的吸水率和吸湿率可达到4.10%和1.62%,接触角可达63.81°,复合纤维的卷曲性能也明显提高,卷曲率可达到48%;热处理可进一步提升复合纤维的卷曲性能,其中湿热处理效果比干热处理效果好,湿热处理后复合纤维的卷曲率和卷曲回复率可分别达到70%和55%;PTMG也可以提高复合纤维的常压上染率,最高可达到93.25%,比PBT/PET并列复合纤维高12%。  相似文献   

5.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纤维通常需要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用分散染料染色,浪费能量,增加碳排放量。重点介绍了分散染料常压可染聚酯和3种阳离子染料可染聚酯(CDP、ECDP和NECDP)的化学结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6.
针对新型并列复合弹性长丝,常压分散染料可染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NEDDP/PBT)与市售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TT/PET)、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改性)/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BT/PET)及氨纶包芯纱的单次和多次拉伸下的弹性疲劳性能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新型并列复合弹性长丝具有良好的弹性模量及拉伸断裂强力,同时弹性回复率和塑性变形率与氨纶包芯纱的弹性回复率及塑性变形率相近,可用于织造弹性织物;通过建立反复拉伸滞后量与拉伸次数的函数关系,得到了各试样滞后量达到稳定的拉伸次数,其中各类并列复合弹性长丝的耐疲劳弹性均优于氨纶包芯纱,在弹性织物上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对自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沉析纤维进行筛分处理,并与PET短切纤维混抄成纸,探讨了沉析纤维的尺寸效应对PET纸结构、机械及电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筛分目数为100、含量50%的PET沉析纤维成纸性能最好,PET纸匀度指数达94,抗张指数56.2 N·m/g,撕裂指数42.9 mN·m~2/g,层间结合强度79.4 N·m/g,耐压强度9.51 kV/mm。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采用纳米微纤化纤维素(NFC)和不同纤度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纤维,通过湿法造纸技术,制备出口罩用NFC过滤材料,并探究了NFC含量、PET纤维纤度及过滤材料定量对过滤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FC含量是影响过滤材料性能的主要因素,当NFC含量超过13.5 g/m~2时,过滤材料对PM2.5的过滤效率可以达到95%以上。由于过滤材料定量和PET纤维纤度会影响过滤材料的疏松性,进而影响过滤性能和透气性,需要调整过滤材料定量和PET纤维的纤度搭配,以实现过滤效率和透气的平衡。最优的过滤材料配方为:30%NFC,50%0.1 dtexPET纤维,5%0.7 dtexPET纤维,5%1.5 dtexPET纤维,10%双组分PET纤维,过滤材料定量45 g/m~2,由此制备得到的NFC防护口罩,过滤效率达到国家标准GB/T 32610—2016中I级(99%)的要求,防护效果达到A级。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PTT和高弹尼龙两种不同弹性纱的拉伸回复性能研究 ,比较这两种弹力纱在此性能方面的差异。并将不同粗细的PTT纱线合股成四种粗细的纱线 ,在横机上采用平针和罗纹组织进行混织 ,再经过漂白、染色、柔软处理 ,热定型等一系列整理后 ,对织物进行拉伸回复 ,染色牢度等一系列服用性能测试 ,最后将测试结果进行分析比较。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 (PTT)是继 5 0年代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PET)工业化 ,和 70年代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 (PBT)产业化以后实现工业规模开发的可成纤的聚酯材料。它克服了PET纤维的刚性和PBT纤维的柔性 ,兼…  相似文献   

10.
利用间苯二甲酸(IPA)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对聚酯切片进行改性,并利用双螺杆熔融纺丝机纺丝加工成聚脂纤维,研究IPA的添加对聚酯纤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IPA含量的增加,改性聚酯纤维的断裂强度有所下降,断裂伸长率、沸水收缩率提高,纤维的吸湿性、抗静电性能增强,纤维的染色性能也有很大提高,纤维手感更加柔软,舒适性增加;IPA的添加破坏了PET大分子结构的规整性,从而改变聚酯纤维的性能。  相似文献   

11.
文章对芳纶/粘胶混纺织物在经过低温等离子体和PEG-400处理后进行超临界CO2染色。并研究了芳纶/粘胶混纺织物预处理前后在不同的温度、压力和时间下的染色性能。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涤棉混纺织物仿桃皮绒产品,即普通仿桃皮绒、防雨仿桃皮绒、涂层仿桃皮绒、油光防雨仿桃皮绒等整理的原理、工艺流程、工艺参数的探索,从而优选出了该系列产品的最佳工艺,提高了普通涤棉混纺织物的产品档次.  相似文献   

13.
管辛  顾平 《丝绸》2001,(10):28-29,31
对差别化柞/桑弹力真丝织物的水渍状况进行了研究,从结构特点、化学组成及纤维的截面形态等方面分析了差别化柞/桑弹力真丝织物的水渍成因,提出了改善水渍状况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通过试纺18.2 tex精梳亚麻/棉混纺赛络纱,研究了其赛络纺纱的工艺,探讨了双喇叭口间距、成纱捻系数、钢丝圈规格对细纱质量的影响,得出了赛络纺纱的最优工艺.  相似文献   

15.
陈嘉翔 《国际造纸》2007,26(3):58-60
本文介绍了臭氧/过氧化氢(Z/P)混合漂白脱墨浆的中试结果.试验采用了几个方案.试验结果表明臭氧(O3)和过氧化氢(H2O2)对脱墨浆中的有色染料均有降解作用.O3和H2O2用量之间如何配合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毛粘织物为例,对织物水洗前后的起毛起球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水洗对毛粘织物起毛起球影响较大,在相同的干磨实验条件下,经水洗的织物要比未水洗的织物起球个数、毛球重量大很多,而水洗对于织物中纤维的重量损失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7.
涤棉与纯棉经纱上浆的浸透与被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佟昀 《纺织学报》2006,27(5):63-65
 对涤棉与纯棉经纱上浆的浸透与被覆做了分析,通过显微镜上浆纱切片、增强率和减伸率、退浆时间测定实验,证实涤/棉(65/35)经纱上浆易于产生被覆上浆,而纯棉经纱上浆易于形成浸透上浆效果。分析了二者上浆产生差异的根本原因,即纺织材料自身的吸湿性是浸透与被覆的主导因素,并在此实验结论的基础上对涤棉与纯棉经纱上浆的上浆机理及实际应用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聚丙烯(PP)/聚酯(PET)针刺过滤材料的耐热老化性能,采用烘箱法对试验制备的3种PP/PET针刺过滤材料样品进行不同热老化温度和热老化时间的处理,研究热老化温度和热老化时间对PP/PET针刺过滤材料各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热老化时间的延长和热老化温度的升高,PP/PET针刺过滤材料的质量、厚度、断裂强度降低,尺寸缩小;当热老化温度超过120℃、热老化时间超过4.0 h后,热老化程度明显加剧。  相似文献   

19.
采用响应面法对弗托氏葡糖酸杆菌产羟基乙酸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首先利用单因素实验、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筛选出影响羟基乙酸产量的3个主要因素:山梨醇浓度、酵母粉浓度、乙二醇浓度。在这个基础上用最陡爬坡法来逼近最大响应值范围,然后利用响应面分析法确定这几个主要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和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山梨醇浓度40.30 g/L、酵母粉浓度36.90 g/L、CaCO3浓度2.50 g/L、乙二醇浓度28.14 g/L、发酵温度30 ℃、pH7、接种量10%(v/v)、转速200 r/min、发酵时间48 h,在此优化条件下,经过三次重复平行试验求平均值,Gluconobacter frateurii HD924羟基乙酸产量达到21.04 g/L,与响应面预测产量相近,与优化前相比,羟基乙酸转化率提高了28.25%,转化率达到了74.77%,生产强度为10.52 g/(L·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