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本文首先概述了家用制冷器具使用可燃性制冷剂的背景,然后对家用制冷器具使用可燃性制冷剂进行了危险性分析,最后详细描述了国际标准IEC60335-2-24针对使用可燃性制冷剂增补和修订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家用制冷器具使用可燃性制冷剂的危险性分析和安全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概述了家用制冷器具使用可燃性制冷剂的背景,然后对家用制冷器具使用可燃性制冷剂进行了危险性分析,最后详细描述了国际标准IEC60335-2-24针对使用可燃性制冷剂增补和修订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金宁  赵慧云  王悦  马超 《中国标准化》2023,(18):180-182
本文主要介绍了家用制冷器具在设计、制造过程中出现接地及电源连接等安全问题的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并依据国家标准GB4706.1-2005、GB4706.13-2014中的安全要求,重点分析了制冷器具接地端子和电源线及电源连接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就隐患出现的原因以及如何改进进行探讨,在制冷器具生产厂家安全可靠地设计、生产该类产品及提高该类产品工厂质量控制水平方面,提出改进措施、技术建议,以改善制冷器具行业的整体质量,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更符合安全标准的制冷器具。  相似文献   

4.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毛细管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勇华 《制冷》1998,(3):66-69
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对家用制冷器具毛细管参数的设计进行了分析,建立了BP神经网络结构,通过实验数据训练后的考核结果表明,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进行毛细管优化设计是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半导体制冷器除湿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罗仲  张旭  王胜己  李翔 《制冷学报》2015,(5):101-106
为了探讨半导体制冷器用于家用除湿的潜力,本文利用半导体制冷器搭建了半导体除湿系统,待处理的湿空气先后流经冷热端肋片换热器,达到除湿的目的。在自然室温环境下,对空气温湿度、热电堆电压及处理风量等影响制冷器性能的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与分析,并通过实验方法优化了半导体制冷器实际运行时的除湿能力及除湿效率,为半导体除湿机的设计及改进提供了实验依据。结合最佳工作电压,最佳处理风量的选取,在环境温度26℃,相对湿度65%工况下,本制冷器最大除湿量可达150 g/h,除湿效率0.37。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家用电器工业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家用制冷器具的需求量将越来越大,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自一九五六年我国生产第一台电冰箱至现在,我国的冰箱工业已初具规模。一九八四年,全国冰箱产量约四十五万台,其它家用制冷器具诸如空调器、冷  相似文献   

7.
刘彦华 《制冷》1997,(3):34-35
技术进步是企业活力之源TechnicalImprovementistheSourceofEnterpriseVitality广东省制冷学会刘彦华近年国内家用制冷器具市场竞争激烈,空调大战更是引人注目。国内品牌、国外品牌和国产的国外品牌(合资企业生产)...  相似文献   

8.
GB/T 8059—2016《家用和类似用途制冷器具》是针对家用冷柜产品的国家标准,GB/T 21001—2015(所有部分)《制冷陈列柜》是针对商用冷柜中制冷陈列柜产品的国家标准,SB/T 10794—2012(所有部分)《商用冷柜》是针对商用冷柜产品的行业标准,JB/T 7244—2018《冷柜》适用于电动机驱动压缩机的自携式冷柜。本文通过介绍前3个标准的区别,分析标准对相应产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国际     
《认证技术》2014,(3):20-21
欧盟明确制冷器具ErP能效测试标准 欧盟官方日前发布公告(2014/C22/03),明确ErP$0冷器具能效测试的协调标准为EN62552:2013家用冷藏器具特性和测试方法,该标准修改采用了国际标准IEC62552:2007,不同于欧盟标准以往的等同采用。2009年7月,  相似文献   

10.
广东省制冷学会积极参予广东省科协组织的第2个科技进步活动月和系列学术报告活动,在6月1日和6月5日分别在人民公园和东山玫瑰商场参加科技咨询服务活动。内容包括皮肤科冷冻医疗及咨询、家用制冷器具常识咨询及《制冷》杂志制冷空调行业信息咨询与征订等,学  相似文献   

11.
对热电制冷、磁制冷、吸附制冷几种环境友好制冷技术的原理、适用性以及前景进行比较。总体而言,热电制冷在一些特殊领域的应用是其他制冷技术不可替代的,在能源回收应用方面的优势越来越令人关注;磁制冷技术作为低温制冷技术比较成熟,而吸附制冷技术只在近期才开始被深入研究,被适用于近室温区域。  相似文献   

12.
微型制冷系统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得益于制造技术的进步和传热传质理论的发展完善,制冷系统不断向小型化、便携化发展,近年来出现了不少形式的微型制冷系统。本文介绍了3种主要的微型制冷系统:蒸气压缩制冷、吸收式制冷和半导体制冷系统。结合近年来国内外文献,介绍了制冷系统微型化的最新发展状况,并对各种系统的优缺点进行对比,重点介绍了微型蒸气压缩制冷系统及其核心部件—微型压缩机的发展现状。最后论述了制约制冷系统微型化的瓶颈问题,提出了微型制冷系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从经典热力学的基本理论出发,对理想可逆卡诺循环和实际不可逆卡诺循环的制冷系数进行了理论研究,证明了理想可逆卡诺循环的制冷系数是最高系数,分析了实际情况下制冷系的制约因素,为提高制冷系数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
浅谈太阳能制冷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阳能制冷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太阳能利用技术,利用太阳能进行制冷可以有效降低常规制冷方法而带来的巨额能源消耗,并减轻由于燃烧化石能源发电所带来的环境污染。目前太阳能制冷技术研究的热点是太阳能吸收式制冷、太阳能喷射式制冷和太阳能吸附式制冷。  相似文献   

15.
太阳能制冷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太阳能制冷具有环保节能的优点,是当前制冷界的研究热点。本文综合介绍了各种太阳能制冷技术的原理和特点。以及一些当前最新的研制成果,并对太阳能制冷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前景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自动复叠制冷可以比两级压缩在-60℃左右制冷时节能30—50%。作者创新了自动复叠制冷技术的理论,制作了小型试验机组试验,证明了理论的正确。又制作应用型试验样机试验,取得成功,为该技术的推广应用打下了基础,可在食品、石油、化工等企业推广应用,节能减排效果显著,技术市场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7.
本文指出,在T_H、T_L、α、β、K和λ给定的情况下,()是不存在的。因此文献[1]所导出的斯特林制冷机的最佳制冷率与制冷系数之间的优化关系也是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18.
从文献「5」得知可逆卡诺循环的循环周期是∞。由此证明了可逆-内可逆联合系统不等效于内可逆三热源制冷机,内可逆-可逆联合系统也不等效于内可逆三热源制冷机。  相似文献   

19.
热声制冷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声制冷作为一种很有前途的制冷方法,在国内外引起了极大的兴趣。介绍了一套热声制冷机实验台。该热声制冷机由声发生器、共振管、板叠、高低温换热器管组成,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热声制冷的实验研究,重点研究了输入频率、输入电压和平均充气压力对热声制冷机性能的影响,在以氮气工作的情况下,制冷机冷端温度下降了12℃。  相似文献   

20.
A method to simulate industrial refrigeration systems with several independent, time-variable heat loads is described. The method uses a combination of ordinary differential and algebraic equations to describe both the refrigeration plant, and its interaction with the product in each application. Numerical integration of the differential equations with respect to time allows the various processes to be simulated. Models for freezers, chillers, cold stores and controlled atmosphere work areas are discussed. Assumptions made in these models are realistic from a practical viewpoint, so provided accurate data are available close correlation between predictions and measurements would be expected. The simulation could have applications in both refrigeration system and control system design as it will predict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different parts of a plant when operating under time-variable conditions. When considering system changes or changes to product specifications the suitability of particular alternatives can be assessed by simulating each in tur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